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

| 徐球

胡先骕与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通用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精选篇1)

1921年胡先骕与志同道合的东南大学同事刘伯明、吴宓、梅光迪等人创立了《学衡》杂志,初因即是为了发表自己的长文《评〈尝试集〉》。胡先骕的文学批评体大虑周、中外互证、逻辑严密、干脆利落,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河,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胡先骕与其《学衡》同道的立场并非守旧,而是有着更加深刻的理念基础,即美国思想家白璧德(Irving Babbitt,1865-1933)的人文主义思想。实际上,“人文主义”一词即是胡先骕于1922年3月从英文Humanism一词译成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尊重人有别于动物之本性,强调文化的人文关怀,追求高境界的美和道德,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素相契合,也得到了深谙西方文化的学衡同道的热切追随。在过去的百年间,中国的文化遗产屡受重创,此时重读胡先骕的早期文章,更让人感叹其历史的远见。

胡先骕以学衡派主力闻名于世,但胡先骕对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维护,并不止于打笔仗。他坚信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具有超越时间超越国界的价值,但唯独缺少翻译的桥梁,所以他要亲手来建这座桥梁。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胡先骕酝酿了一个庞大的中国经典英译计划。他完成了170首苏东坡诗词的英译,完成了《长生殿》全本的英译,完成了对宋朝文化的介绍文章,完成了一些其他古诗的英译……在科学事业正值高峰的40多岁年纪来做文学翻译,胡先骕此举只是要为中华文化尽责,践行“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承诺。若无后来的战争爆发,世界骤变,按照他的翻译速度,这个雄心勃勃的翻译工程很可能按时实现,而英文的《长生殿》也可能早在1940年代就登上了伦敦和纽约的舞台。无奈天不遂人意,战火不但打断了胡先骕的译介努力,甚至灭失了他的大部分译稿,以至于在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史的研究中,长期无人知道胡先骕的翻译工程。庆幸的是,在《全集》整理期间,丢失了80年之久的《长生殿》完整译稿,奇迹般地在大洋彼岸的耶鲁大学找到了。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精选篇2)

对于每一位寻找者来说,胡先骕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植物学家马金双熟知全球每一个地点的水杉和胡先骕发表的每一篇科学文献,这是他向专业领域前辈的致敬;科学史学者胡宗刚曾经在多个单位的档案馆里扒寻和手抄了大量历史档案,这是他期望完成一个史家的使命。对于胡先骕的孙女胡晓江来说,寻找胡先骕更是她的一次人生课题。

刚开始,胡晓江对这位祖父几乎一无所知。她坦白地说:“实际上我与其他人一样,是从零开始了解胡先骕这个人。”她提到自己的祖父,一般都直呼“胡先骕”。说到胡先骕的家庭,会说“他们家”而不是“我们家”。原因很简单,胡先骕在1968年去世,那时胡晓江还未出生。对于孙女来说,这位祖父仅仅是故纸堆里无数的陌生人中的一个,而从未“真正存在”过。“一个人,哪怕他在你一岁时去世,与他在你零岁之前去世,给你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他和我的生命从来没有过时空交集。”胡晓江说。后来胡晓江还发现,自己的父亲对他父亲的了解也不多。这当然不是因为“没有时空交集”了,而是新社会的年轻人对于旧时代所有的一切有意地疏离、屏蔽和切割。

2014年,胡先骕最小的儿子,76岁的北京大学数学教授胡德焜,牵头编辑《胡先骕全集》。在胡德焜80岁的时候,这一重担落到了女儿胡晓江肩上。胡晓江在10岁时知道了祖父是一个跟一种树有关系的科学家,但她感受不到这与自己的生活有任何关联。一点黑色幽默是,作为中国植物学奠基人的孙女,胡晓江只在初中时学过一点植物学的皮毛,并且那时对植物学毫无兴趣。“我直到现在也不认识几种树,因为植物学一词从来没有出现在我小时候的家庭中。”胡晓江说。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精选篇3)

1950年代初期,苏联计划在新建的莫斯科国立大学内,陈列六十位世界级杰出科学家的浮雕头像,以志纪念,其中就有中国科学家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苏方来函希望了解当代中国学者对李时珍及其著作《本草纲目》的评价,这项工作最终由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胡先骕研究员负责完成。

多年以来,胡先骕对李时珍及其巨作一直赞赏有加,在他1928年与1935年发表的文章中都有体现:“名贤李时珍奠药物学之基础。” [2] “至明李时珍而集大成,已足与欧洲中古之本草学抗衡矣。” [3] 1951年,胡先骕以植物分类学家同行的眼光,作《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之评价》专文介绍,“李时珍乃以三十年之精力,采取历代各家本草所载一千五百一十种,加以删定,编为纲目,复增加旧本草所无,而为金元明诸医所用者三十九种及新药三百七十四种,合计一十六部六十二类一千八百八十种之多。” 对于《本草纲目》这部 “有划时代之贡献” 的药用植物分类巨作和李时珍,胡先骕的评价是:“盖集中国本草学之大成,故其书三百年来为医药界唯一经典著作,而其人亦为中国本草学家第一人。”

1953年,莫斯科大学新校舍建成,《真理报》刊文指出在莫斯科大学陈列中国科学家的塑像,“证明苏联人民对中国拥有杰出的古代文化的人民有着无比的尊敬”。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精选篇4)

黄路生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胡先骕缔造的功业、孕育的精神把同脉同缘的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庐山植物园及胡先骕家乡新建区紧密团结在一起。赓续是最好的铭记,要接力赓续先生奠基的专业之脉、学缘之脉、思想之脉,中正大学农学院衍变为江西农大的农学院、林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4个学院、27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研究生专业、4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发展成为江西农大的主干和优势。

研究是最好的纪念,要深入研究先生建树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时代价值,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发扬光大先生倡导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贯做法,引领青年学生奋发图强、笃定前行、爱国奉献。践行是最好的弘扬,要深入践行先生彰显的“矢志报国、心系苍生”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难、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科学精神。黄路生表示,胡先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和楷模,其学术造诣、研究思想、科学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应当倍加珍惜、努力弘扬。

大会之前,与会来宾和师生参观了由江西农业大学举办的纪念胡先骕诞辰130周年图片展,景仰胡先骕的学术思想、治学理念和高尚情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还分别通过研讨会、报告会、征文、读书会、雕像落成仪式等形式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精选篇5)

胡先骕与梅光迪、吴宓等人一道创办《学衡》杂志。在1919年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学衡派观点是保守的,胡先骕与胡适扮演了唱对台戏的角色。他说:“胡适、陈独秀这些人竟敢创造白话,又来打倒文言,我虽不问政治,但对这个毁灭中国民族的崇洋文化的运动,是不能坐视的。”随着年月与思想的渐变,胡先骕后来改变观点,与胡适成了好朋友。他反思道:“学衡缺点太多,且成为抱残守缺,为新式讲国学者所不喜。业已玷污,无可补救。”

胡先骕之子、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胡德焜认为,父亲虽然有对儒家坚决的认同,但他不是守旧的人。“他有些思想是相当超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静生生物所纳入中国科学院系统,胡先骕也成为该院的一名研究人员。在50年代初思想改造运动中,他是重点对象,受到批判。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留在大陆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中研院院士大多当选学部委员。胡先骕却因为反对苏联李森科的伪科学而落选。____开始后,胡先骕受到冲击,1968年在批判中去世,终年74岁。

李森科已经沦为科学史上的笑柄。胡先骕却受到后人的尊敬。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精选篇6)

胡先骕先生是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中国近代较早开展系统性木材学研究的机构是1928年由胡先骕等先生在北平设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简称静生所)。1935年,胡先骕先生给唐燿先生编纂的中国第一部木材学专著 —《中国木材学》题序时直言:“木材之为学,乃森林利用学上主要科目之一。故研究林学者,除树木学外,当以此为最基本之学科”。这给了木材科学以明确的定位。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研究馆员胡宗刚先生是从事中国近现代植物学科研机构和主要人物研究的著名学者,曾出版《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编》《静生生物调查所史稿》《中国林科院木材所早期史》等重要著作,作为三位主编之一出版了《胡先骕全集》。2021年5月,他在“近世植物学史”公众号专题发表文章《胡先骕与中国木材学研究往事》,向世人公布了胡先骕开创木材科学事业之图景。

“世间曾有胡先骕,宛若水杉同葱茏”。今天是胡先骕先生诞辰130周年之日。谨以胡宗刚先生的《胡先骕与中国木材学研究往事》一文,与全国木材学同仁一道,纪念这位中国木材科学的先驱和开拓者。

植物学家胡先骕名人事迹(精选篇7)

1922年,胡先骕、钱崇澍、杨杏佛等人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首开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先河,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纯科学研究机构。

1923年,胡先骕再度赴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博士学位,其再次接触西方思想,也渐渐赞成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

胡先骕曾在广州看到北伐后社会新气象,渐渐对国民党观念有了转变。到了1926年,胡先骕从东南大学辞职,举荐了自美国回来的梁实秋到东南大学任职。他自己则到中国科学社任生物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专心于生物学研究。

1931年,胡先骕致函江西省政府熊式辉论及政务,有了参政的想法。胡先骕因为在植物学领域的巨大成就而声誉鹊起。1936年,受陈果夫邀请,胡先骕与蒋介石会面。但胡先骕没有对蒋介石溜须拍马,他与蒋介石畅谈政治、经济、教育、建设等事业的改革。

他有着自己的一套以退为进的策略。他在蒋介石面前直接进言并批评蒋介石政策。这样,胡先骕认为自己无求于他,还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身份。胡先骕认为,敢于批蒋正是其清高、大无畏。不过,今人不知胡先骕,而只知据传“踢了老蒋一脚”的刘文典。可见,要想流芳后世,君子动口不如动手(脚)。

20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