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事迹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既然这样,那么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篇1)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个贫农家庭。兵荒马乱的年月,他在家种过地,给地主当过长工,没有上过一天学。1945年下半年,家中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一家人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
宜川战役中,国民党军整编第90师在瓦子街落入我军伏击圈被歼,作为该师杂役的张富清,选择参加革命,成为王震所领导的英雄部队——359旅718团的一名“人民子弟兵”。
1948年7月,壶梯山战斗打响。这是1948年9月我军转入战略决战前,西北野战军为牵制胡宗南部队而发起的澄合战役中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张富清荣立师一等功,被授予师“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11月,永丰城战斗打响。此时,我军已转入战略决战,西北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作战。在永丰城战斗中,张富清带着2个炸药包、1支步枪、1支冲锋枪和16个手榴弹,攀上寨墙,炸掉了敌人两个碉堡,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独自坚守阵地到天明,数次打退敌人反扑。他因此荣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西北野战军加授特等功。
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这就是张富清在战场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篇2)
上世纪60年代,张富清被调到三胡区政府工作,妻子孙玉兰在三胡供销社上班。随着精简退职工作开展,张富清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离职,减轻国家负担。当时,粮管所、供销社与食品站都是最让人羡慕的工作单位。
“我不让你下岗,怎么好去做别人的工作。”张富清对妻子说。妻子理解丈夫,辞去供销社工作成为手工业社社员,靠做缝纫补贴一家6口人的生活。
“张老为人正派,从不倚老卖老、夸夸其谈,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任务,从未听张老讲过去打仗的经历。”68岁的田洪立曾与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老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在建行来凤支行,许多人知道张富清,但没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33岁的年轻行长李甘霖对张富清敬佩有加。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篇3)
离休后的张富清仍不忘奉献。当时的团场还没有柏油马路,石子路和土路因为车辆碾压经常会有坑洼,张富清就经常骑上三轮车,带上“坎土曼”和铁锹在团部修路,做起了护路工的工作,几乎365天如一日,一修就是6年,直到团场铺上了柏油马路。当时的社区主任说,张富清经常骑着车子在团部义务修路,从来不说苦和累,也没有要过任何报酬。
张富清还积极参与二十五团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聆听老兵爷爷讲革命故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孩子们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好好学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中,时年90岁高龄的张富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结合自己参加战斗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生动地讲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敌人的残暴和战争的激烈。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荡,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思想上进,工作认真,为人包容,无私奉献,这些都是张富清老人身上的闪光点。无论是跟随部队打仗,退役后的工作,还是退休后的生活,张富清始终都听党指挥,服从党的安排,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篇4)
60多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
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连儿女也不知情。
在张富清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他的妻子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张富清用一辈子践行着对党的誓言,用一辈子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篇5)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伤。右身腋下,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孙玉兰和张富清是同乡。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几年,村里人都以为张富清已经不在人世了。
1954年,张富清回了趟家乡,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共青团员、妇女主任孙玉兰,和长自己11岁的张富清一见钟情。不久后,被爱情召唤的孙玉兰,追随张富清到了来凤。这一来,就是一辈子。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困难,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群众、公家的好处……要精简人员,首先从我自己脑壳开刀……”同挚爱的人在一起,多苦都是甜。夫妻俩生养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患病,至今未婚,常年在家靠母亲看护;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员;两个儿子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几个子女,没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
如今,最小的儿子也快到退休年龄。形容自己眼中的父亲,张健全用了一个词:“平凡”。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乐观、朴实、真诚……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差别。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篇6)
上世纪60年代,张富清任三胡区副区长,一人几十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妻子孙玉兰原本在三胡供销社上班;国家开展精简退职工作,张富清首先动员妻子离开。家中三个儿女没有一个人靠张富清的关系上学找工作。“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党怎么想?”张富清说。
2018年11月,张富清因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医生给他推荐了7000多元到上万元的产品,作为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他本可以选择好一些的人工晶体,但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张富清也选了跟他一样最便宜的。别人问他为什么,老人说:“现在吃的用的都很好,我很满足。我无法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
老英雄的事迹被多方报道后,很多人对他将赫赫军功尘封箱底60多年的举动十分不解。面对采访,张富清哽咽了:“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个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摆啊……”
入党70余载,张富清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什么是永葆党员本色。
时代楷模张富清榜样事迹(篇7)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内战阴云又笼罩在神州大地。同当时许多的农村家庭一样,张富清一家,艰难度日。
父亲因病早逝,大哥在饥荒中夭折,张富清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瘦弱,成年的二哥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那一年,家里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外当长工的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二哥。后来他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因为瘦弱被派去做各种杂役。
1948年3月,张富清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在瓦子街战役中战败。那是张富清第一次接触解放军,眼前所见,让他颇感惊讶: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同志之间团结和睦,战友之间亲如兄弟,很仁义、很规矩,从不随便拿老百姓东西。被“解放”的他没有领遣散费,而是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
入伍后,张富清对“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解放军有了更多认知。“我要为穷苦人去打仗!”张富清暗下决心。
张富清立功证书上的4次战功,全部是在渭南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