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苦的名人事迹五篇550字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读书苦的名人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苦的名人事迹篇1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绍兴鲁迅故居的仿古小街上掺杂着鸟语与花香,变得喧闹繁忙。
步入街中,脚下是石板铺成的小道,两侧是极具古韵的老屋,充满了江南独特的烟雨气息,是黑白色调,是白墙黑瓦。街道虽然已经重新翻修,但意蕴却没有褪色。这与仅一墙之隔的商业中心截然不同,鲁迅故居守护着自己的那份墨香。
与鲁镇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乌篷船、没有祥林嫂、没有茴香豆,但并不缺少鲁迅的痕迹。迈入鲁迅纪念馆,现代的建筑因为鲁迅却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展馆大堂树立着一尊鲁迅坐像,深邃的眼窝中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沉思,硕大的手掌握住如椽大笔,仿佛握住民族命运的船舵,笔下则是民族大义的惊涛骇浪。馆中的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无不引得人们驻足体会。
走出纪念馆,再走一段小道,便到了鲁迅故居的门口。卧室、厨房、明堂一一呈现,再顺着走廊向前移步便是百草园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的桑椹,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轻捷的叫天子,还有美女蛇,这位文学巨匠儿时的玩伴们,在这里纷纷登场。
离开故居,向景区入口方向步行两三分钟,再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桥,就走进了三味书屋。书房中央挂着一幅松鹿图,松鹿图两侧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羮有味是诗书”,对联下有张木桌,看似普通,然而由于一代文豪的一个“早”字,成为了其他书桌屡遭刻画的罪魁祸首。注视着木桌上的“早”字,鲁迅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的场景仿佛在我的面前上演。
再次在小街上漫步,臭豆腐、香糕、黄酒……一切都被烙上了鲁迅的烙印。鲁迅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他不需要活得多么波澜壮阔,不必在民族危难之时策马赶到用刀枪救国,他只需一支笔,便可挽救人们的灵魂。“他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走出景区,回头远望门口巨大的人像浮雕,那是鲁迅,那是民族之魂。
读书苦的名人事迹篇2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读书苦的名人事迹篇3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读书苦的名人事迹篇4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
过了好一会儿,小朋友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校长讲完了话,叫高士其站到他身边来。高士其不知道有什么事,一颗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乱跳。
校长摸摸高士其的头,表扬他是一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
高士其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每天,他上课用心听讲,放学回家就认真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一个小朋友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人一起游戏,可高兴呢。
可是有一天,这个小朋友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高士其觉得很奇怪,说:咱俩是好朋友呀,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这个小朋友气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听,笑了起来。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小朋友拿出纸头,折成一只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阵子,玩着玩着。觉得一个人玩没有劲,就凑到高士其的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斗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听老师讲课,这个小朋友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小朋友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小朋友心里挺不高兴,使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小朋友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个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听老师讲课了。
高士其想到这里,笑起来了,他对那个小朋友说;下课的时候,咱俩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
高士其的话,说得这个小朋友也笑了。
读书苦的名人事迹篇5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