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青年事迹材料

| 刘阳

很多人在创业的中途选择放弃,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而那些默默坚持下来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创业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博弈。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创业青年个人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1)

胡继勇,男,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柏林乡三板桥村委会存子山村小组青年农民。2007年毕业于昆明学院,先后到广州、深圳等地打工,5年的打工生涯,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自己回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初回乡创业,现在是柏林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之一。

现年30岁的胡继勇,是一个敢想、敢干、思维敏捷,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农村青年。2012年2月回家,他就想:“别人都能创业成功,难道我不能吗?”怀着这种想法,他就开始在家乡寻找创业门路。在走访串门时,他听人说,养猪也能发家致富。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养猪致富”。随后他走访村寨,向周围了解养猪的基本知识,学习经验,通过网络和翻阅各种养殖书籍,了解更多养猪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摸清情况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

2014年5月,为了让乡亲们有更多的致富路子,他又组织成立了西畴县衡世畜禽繁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生态土鸡繁养殖及销售,并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及市场咨询服务。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如今,胡继勇已经成为柏林乡的致富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同时,胡继勇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猪、养鸡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胡继勇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养殖业,都想通过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于是他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

目前,胡继勇的养猪场共养殖能繁母猪23头,商品猪110头。合作社也发展成为养殖1000只生态鸡的规模化基地。下一步他将更好的发展养殖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

他和众多青年人一样,曾有过美丽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业憧景和灿烂的人生构想。1991年从农林校毕业后,到家乡的小学任教。1994年由于乡上要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种植烤烟,乡烟站也是急需人才,他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用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去,所以毅然决定辞职,到乡烟站做了一名烟辅员,这也是他喜欢的工作。但好景不长,到1999年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他所在的单位面临改制,他没能逃脱下岗的命运。那时,他正处在上有老人,又要兴家立业的艰难爬坡阶段,精神上的打击和生活上的拮据,使得他无限的迷茫和深度的苦恼,他只能回家种田过日子。

家乡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柑桔,到2014年,全乡掀起了种植柑桔的高潮,种植的柑桔果汁丰富、酸甜适中,味美可口,已成为区内的知名品牌。他看到了商机,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刻苦钻研,一定能成为柑桔种植大户。他开垦了113亩山地种植柑桔,刚开始由于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苗树的选购,农药化肥的购买和请工人上,但经济效益要等三年才能见效。资金一下子周转不够来,他刚开始很苦恼,但他觉得一旦做了,就要做大做强,一定要坚持下去。所以他放下面子去向亲戚朋友借钱,但不是很理想,后来听说乡上有惠农政策,可以无息贷款,他觉得他的坚持有希望了,到村上、乡上反映了情况,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也在乡上工作人员的宣传下,加入了柑桔协会,他和协会的成员一起参加科技培训,与他们一起探讨种植技术和经验。柑桔投产第一年就收到了不错的效益,使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近年来乡内的柑桔品质明显下降,质量好的柑桔,数量明显偏少。但他靠着自己的经验技术和不断创新,他种植的柑桔仍然能保持好的品质,产量不减反而递增。2014年他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卖起了农药、化肥,这也成为了种植柑桔外的一笔收入,他也借着乡亲们来买农药化肥的时候,给他们讲解种植经验和农药的配方、化肥的使用技术等,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他也是众心所向,成为了柑桔协会的会长,协会现有9户种植户组成。他不能辜负乡亲们对他的期望,积极联系外地的市场,做好自己的品牌包装及销售。他要求严把果品的采收、分级和包装处理关,采收要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采收后的柑桔按果形大小和品种分级处理,再进行不同规格的包装。采用5公斤包装,10公斤包装,20公斤包装三种规格,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在稳定柑桔品种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他有计划的发展一些优良橙类。现他的柑桔已在外地大量销售,还有部分优质产品运销国外。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成为了乡内最大的柑桔种植户,已有三名长工,遇到种植繁忙的季节,还要请大量短期工人,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工作问题。2014年柑桔产值已经达到了21万,他走上了致富道路,2014年至2014年他荣获了科技局颁发的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奖,成为了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也是青年学习的榜样。他自己致富,不忘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按他的理念讲“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就像一部皮带运输机,不仅要靠电机做动力,还要靠许多托轮做传导”。他以虚心的态度,扎实的干劲,合理的思路和掌握的经验,传授种植方法,言其身教,率先示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出一个奋发向上的柑桔种植队伍迈向成功。

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2)

郭__:大学生3000元开自行车租车行赚60万元

投资3000元开自行车租车行盈利60万元,湖北工业大学的郭__俨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神话”,毕业季启幕,校园里的每一场创业分享会都不想错 过他。主管学院创业工作的谭蔚老师笑言“他已是声名远扬”。实现200倍收益的创业故事在大学校园里的确够“传奇”,只因在人海中多关注了一眼“单车”, 郭__的大学4年就打上了“单车迷”烙印——2012年开自行车租车行,2014年转向创办自行车资讯互动网站。

相比拥有自行车固定资产的租车行,创办网站简直“烧钱”——从线上研发、线下活动到公司大小事宜、员工薪水,流水的花销,一旦不成功都将化为乌有的风险让郭__“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历经艰辛,郭__更愿意说,“这一次,才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3000元起步的创业神话

郭__出生于河北衡水一个商人之家,父亲开了一家当地最大的面粉厂。从小耳濡目染,郭__一直心怀创业梦,跨入大学校园,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首先要顺利毕业,其次是在大学里开家公司,毕业前开上一辆比亚迪“F0”。这款车当时的售价是2.99万元,“不想依靠家里,为了凑足这笔钱我总 得干点什么”。

学习艺术设计的郭__最早也动过开家广告公司或装修公司的念头,但思前想后,“有太多类似的公司了,打开市场太不容易”。

对创业的关注让他把握了先机。大一到安徽黄山写生时,喜欢户外骑行的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地提供自行车租赁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汉,郭__开始在学校周边转悠,“高校密集的武汉有广阔的自行车租赁市场,却缺少好的租车服务公司”,他为自己的发现欣喜不已。

“我们开一家租车行吧。”郭__在寝室“卧谈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们纷纷叫好,可最后敢于筹钱实干的只有郭__一个人。他从家里借了3000元,买了10辆普通自行车,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店面,通过张贴小广告吸引顾客前来,每辆车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匆忙赶去 车行,晚上小店关门再回宿舍往往已经到了门禁时间。就这样,仅仅一个月时间,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挣了回来。

“这个生意可做!”摸到门道的郭__开始雇同学帮忙,除去工资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钱全部用来扩大车行规模。处于上升期的市场给了郭__一个成长的空间。自行车数量从20辆到100辆,再到300辆,档次也从最初的一两百元一辆提高到后来几千元一辆的都有。

自行车被盗的现象在高校校园里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几千元一辆的高档自行车。“再好的防盗措施也挡不住偷车贼的惦记。”郭__想到了一个两全 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车的锁都下掉了,这样做不仅节约了给自行车安防盗锁的成本,而且因为没有锁,租车人就会做到车不离人,也防止了被盗现象。”从 此,郭__再也没有丢过一辆车。

为了提高租车行的知名度,郭__积极和各高校的社团开展合作,为社团的户外活动免费提供自行车。郭__的业务渐渐越做越大,还增添了露营设备租赁等业务,除去人力成本和车辆维修清洗费用等,他不仅还清了家里支持的费用,还拥有了一批固定资产。在谭蔚老师眼中,这是校园里一位难得的“眼界开阔 者”,“他和其他学生创业者不同的是,他不是为了玩玩票,赚点零花钱换个苹果手机,是把创业当作事业在做。”

单纯的租车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渐显露,易被复制的租车模式让郭__开始思考后续的发展。后来,他尝试向更专业的户外骑行业务发展,提供帐篷等露营设备租赁,把盈利重心放到专业爱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__已拥有了150辆山地车,附带出租的帐篷等露营设备达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余所高校设立了租车点,2013年租赁业务带来的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

长途骑行带来的创意与释放

张腾是郭__的班长,也是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在张腾眼里,郭__积极向上、具有掌控能力。实际上,创业的每一天,郭__都身处高压状态,但无论如何他总能给身边人带来“积极、乐观、好脾气”的印象。

掌控情绪,郭__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一段长途骑行,一路上静到只能和自己对话”。每逢不堪重负时,他都会投入一段长途骑行,在释放压力 中思考未来。从武汉到咸宁、宜昌、长沙甚至老家河北,他在一路的骑行中迸发了关键的创意。比如在单车租赁之外增加露营的项目,还有,就是创办“单车迷”网 站。

武汉的租车市场渐渐趋于饱和,租车行生意如何发展成为困扰在郭__心里的一道难题。2014年春节,郭__选择从武汉骑行回几百公里之外的 河北老家。在路上,他想起从武汉骑行到长沙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骑长途,带了很多东西,但等到车胎爆了的时候才发现,真正需要的东西都没有准备。创建一个平台,打造服务于“单车迷”的网络之家的想法随之催生。

受互联网汽车营销平台“汽车之家”的启发,他发现目前国内还没有供单车爱好者交流的专业平台,于是他决定办一家专业的自行车资讯互动网站。

郭__说,在普通人眼里,自行车只是代步工具,而在骑行爱好者眼中,自行车从品牌到配件,从保养到维修,有很多值得分享交流的话题,单车迷们“迷”的就是这些。“比如有人打算从武汉骑车到拉萨,他需要准备备胎、打气筒等备用工具,还要提前计划好路线和露营地点,如果把相关的整车、配件销售植入进来,就能达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通过在北京风投公司工作的姐姐,郭__认识了一位同样爱好骑行的天使投资人,递交商业策划书,几轮交流下来,他获得了200万元的风投资金。

有了这200万元,加上个人投资的60多万元,郭__心里有底了。他和计算机学院的朋友冯文杰认真研究“汽车之家”的商业模式,通过分析自 行车用户群体兴趣热点,规划网站构架及调试更新后,2014年11月,郭__的“单车迷”网站正式上线,网站定位是提供买车、用车、养车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全程服务的营销平台。

只要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

早在高中阶段,为了自己的艺术梦,郭__曾三度高考,仍与八大美院失之交臂。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笔头功夫”。至今,他的出租房里一直放着画板,没事儿的时候最喜欢“涂涂画画”。

这背后,是他对自己“梦想”的坚持追求。

因为创业,郭__成了大学课堂的稀客,每个月仅在月初和月末才现身课堂,但平时他会准时上交作业,他也没忘记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创业中运用艺术设计的知识”。

在租车行的时候,他利用专业优势,设计了一份“点车菜单”,学生们可以根据菜单选择车型和时间。后来,在“单车迷”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名片、网站广告、宣传广告等各方面,郭__都发挥优势,“设计得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

创办网站之初,缺乏市场考察与技术能力的郭__一度将网站外包给专业公司,却常遇到后台维护难题。最终他下决心把网站收回来自己做,重新组建技术团队,因为资金问题聘请以学生为主的技术团队,又让网站摸黑走了一阵子。他说:“学生没经验,流动性大,对网站的技术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后期聘请专业人员,又因为公司规模等原因,很多人面试完就走了。”

面对“单车迷”一路走来的弯路,郭__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创业的风险与艰辛。技术遭遇难关、网站至今未达投资标准、技术人才难以招募……每一样都牵动着郭__的心。

为了留住难得的技术人才,郭__为每个技术员工分了公司的虚拟股份,他觉得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现在,公司拥有一支14人的队伍,每个人各司其职、加班加点护着“单车迷”一路成长。“让‘单车迷’网站发展为中国的‘单车之家’”是郭__目前最大的心愿。

等完成上线修正和抗压测试后,郭__会重新开始寻找新一轮的投资,一个利好的消息是,“单车迷”在各大搜索引擎同类网站搜索中排名第一,“环保是一种趋势,单车的普及与网站的发展也是必然的,我不会退缩,相信‘单车迷’可以迎来春天”。

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3)

王宝龙,甘肃双龙实业集团董事长、企业法定代表人。然而,14年前的他还是兰州医学院在校的一名大学生,怀着对创业梦想的孜孜追求,王宝龙毅然选择自主创业道路,决然放弃了平凉职中、平凉医专等学校的教师职业,走上了创业之路。

2000年,凭借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先从医用药品销售做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书本知识是有的,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能站稳脚跟并深深扎根,谈何容易?一次次的碰壁、无数次的推销失败,不但没有击垮王宝龙的进取心,反而成了他积累经验、奋勇直前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五年的实践历练小有成就,成立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甘肃双龙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起步5万发展到2000万元。在随后的5年中,经过艰苦地探索、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壮大,昔日的学校书生已经成长为甘肃双龙实业集团董事长,2010年双龙集团成立,注册资本2.3亿元,是专业从事医疗设备(进出口贸易)、家具制造、路灯制造、大型厨卫、绿化工程、土地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开发、生产、贸易型企业。集团下设甘肃控股公司1个,平凉子公司5个,广东加工厂3个,涉及医疗、办公、亮化、厨卫、绿化和房地产等六大行业,建立集团官方的网站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上缴税金390多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

作为职场上的一员,王宝龙也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2000年以来他先后攻读了兰州大学临床专业专科、山西建筑工程专修学院建筑工程本科,兰州大学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硕士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12年,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完成了所有课程学习,将于今年年底毕业。并先后考取了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一级营养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理财规划师以及房地产策划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学毕业以来,王宝龙及其企业先后被甘肃省工商局、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消协、平凉市工商局、共青团兰州市委、共青团平凉市委等单位授予“先进企业”“行业内100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企业”、“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30多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型论文20余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宝龙将和他的团队在创业道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预计到2020年,建成甘肃双龙实业大厦,总资产5亿元,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解决就业2000人,带动大学生创业500人,用“青春梦”构筑自己的“创业梦”,用“创业梦”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双龙梦’!

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4)

“生活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穷人与富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只是对于生活的努力程度。”90后做德升移动互联网购物商城的杨青松说

但是,谁能想到,半年前的他还只是一个月入六七千的花艺师,现在他已经成了一个月入十万以上的移动电商大咖。

杨青松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工薪家庭,家庭条件还算优越,学习成绩也不错,他本来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上学,但是母亲的一场大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读高中的他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打零工赚取生活费。

生活的打击让杨青松变得成熟起来。在学校里,他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给母亲治疗。

人穷不能志短。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杨青松高中毕业没有选择继续求学,而是决定去打工挣钱,一方面可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补贴家用。

杨青松首先来到一家花店打工,从学徒做起,当时月薪只有1000元。但花店不包吃,这点可怜的工资根本不够生活费。为了省钱,他经常一天只吃一顿午饭,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喝凉水充饥。

刚开始做学徒,没有人会尊重自己。有时杨青松插花不到位,就会招来主管的一顿呵斥。但是无论日子有多苦,杨青松都咬牙坚持着。因为他深知,只要不放弃,日子就有希望,如果一旦放弃了,就彻底失败了。

杨青松凭着自己的韧劲,刻苦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摸索,终于熬过了学徒期,成为一名真正的花艺师。凭着出色的插花技艺,杨青松的工资直线上升,最后达到了月薪六七千元的标准,生活似乎越来越好。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手术,杨青松当时就傻眼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积蓄,只能靠父亲东拼西借。来自一个男人的自尊一下警醒了他,他暗下决心要想彻底驾驭自己的命运。要改变命运就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苟且,他决定单干去做生意。

从那以后,杨青松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终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都在讨论移动互联网创业话题,他眼中迅速闪出一个想法,能否也做移动电商呢,不投入太多,可以边销售边投入。”

但是该选择什么项目呢?这时,他在朋友圈里发现了一个叫德升移动互联时装购物平台的、投资小、回本快、效果好,他认为很符合他的创业目标。

为谨慎起见,杨青松决定做一番市场调查。他先从朋友处加盟了德升移动互联网时装购物商城就辞去了花艺师的工作,全职做起了移动电商。

万事开头难。做移动电商开始的时候,“起初做德升商城的时候被怀疑是传销,朋友不相信我,把我拉黑。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客户。”杨青松说,只要保持一颗真心,真诚待人,就能赢得客户。从最开始的几个客户,到现在的成千上万名客户,杨青松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杨青松基本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位客户。“每天咨询的人都很多,我每天都要忙到凌晨,现在月收入可观,我用成绩证明了我能够给母亲幸福了,也能帮助更多有梦想的人,这也是我做移动电商的骄傲。”

杨青松现在已经是个成功的移动电商,自己开奔驰豪车,旗下有上千人的团队,月流水过千万。成功后,他开始帮助很多当初跟他一样有梦想的人,不少人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美景俱佳的地方。“吃过了横沥汤粉,还要吃一下横沥秘制烧鸡。这些好味道让我对这个地方记忆深刻。”方玉嫦已经开始拟着下次横沥乡村游的计划了。

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5)

1977年,出生在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的小村。一直生长在农村的她,体验了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

刚刚大专毕业的,在东营市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平时比较辛苦,待遇也不算丰厚,结婚后便一直赋闲在家。生活在农村使她深刻体会到:虽然这几年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条件的限制,农村青年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还不能起到真正带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底子薄,又无技能的农村家庭,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作为一名农村青年党员,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来带动乡亲们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当她把她的想法和家人说了后,家人很不理解,父亲对她说:家里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家也不缺你赚这点钱。但她却不这么想,做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她上过大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想这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下去,这样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更不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任何好处。经过认真的考察研究,她发现肉鸽养殖业在本地还是空白,并且这里具有禽类养殖的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都不错。同时,技术含量教,高劳动强度较低,非常适合农村青年和赋闲在家的农村群众。主意拿定,她又想方设法做家人的工作,最终取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为了能够使肉鸽养殖一次成功,她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当时农村还没有网络,她就到镇上的网吧查资料,学技术,并先后去济南、临沂等地参观学习,为搞好肉鸽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初,她从潍坊引进了100对种鸽,开始正式试养,由于自己在养鸽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当时市场行情较好,第一次试养就取得了成功。这更加增强了她发展肉鸽养殖的决心,马上又引进了一批种鸽,从初到6月份,一年半的时间,她不仅收回了成本、还清了贷款,并且赢利可观。截至目前,已发展到优质种鸽1800多对,后备种鸽1000对,年销售乳鸽将近2万只。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党委政府和团组织对她的关怀,更没有忘记家人和乡亲们的帮助。周围有的乡亲们看到养鸽这条路子可行,许多找上门来向她请教肉鸽养殖技术。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更为了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她动员了周围几个村十多家农户发展养鸽养殖,并组织成立了东方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农村青年共同创业致富。其中,双义河村的刘宪花,养殖种鸽数量达到了900对;丰林村的李霞,养殖种鸽数量达到了800多对。她们在技术上或者是喂养环节上只要有什么困难,随叫随到,免费提供技术、配药、统一进货、并组织养殖户统一销售,以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然而,在鸽子的饲养过程中存在粮食浪费的现象,增加了成本,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模索,结合本村所处的地理环境,探索出一套绿色生态养殖的方法:首先,利用鸽子的下脚料发酵,再通过饲料配比喂猪;其后利用猪粪产生沼气;最后利用沼液进行大棚绿色蔬菜种植。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很快就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就业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当然,她也无私的把技术提供给了其他养殖户,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效益,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在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也在收获一份份的喜悦,她在被评为垦利县首届青年创业标兵、垦利县巾帼科技带头人,被评为度山东省巾帼星火创业之星。

23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