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国个人事迹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爱国个人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1)
清朝的康熙皇帝亲政的时候,还不到20岁,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事。当时有个叫吴三桂的汉军首领,因为为清朝夺取全国立了大功,被封为平西王,势力越来越大,后来又野心勃勃,以西南为基地发兵谋反,要与清朝争夺天下。
他的军队人多,又得到了其他地方的支持,气势汹汹。当时清朝刚刚稳定下来,对吴三桂作战,兵力、财力有很多困难。有的大臣就劝康熙皇帝不要派兵镇压,而是议和为上,实在不行,就把长江以南的地区让给吴三桂,实行南北分治。如果真那样,就又要出现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了。
康熙皇帝坚决不同意。他说,不管有多大难处,也要派兵平定叛乱,南北分治是绝对不许可的。于是,他亲自调集各种军队,和吴三桂叛军较量,又采取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孤立首要,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顶住了叛军的大规模进攻,继而开始反攻。
吴三桂没想到年轻的小皇帝这么果断坚决,而且他自己又是名声极坏的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仗越打越糟,最后自己先病死了,叛乱也被平定了。事实证明,康熙皇帝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完全正确的。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2)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之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3)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躺在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的一张摇摇欲坠的破床上,刚吟完这句诗就昏睡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才醒来,睁开眼,他发现自己已穿越到了一座现代化都市的街头,正步履蹒跚地走在街上。
杜甫放眼一望,耸立在眼前的是正在开盘销售的“都市花园”楼盘。十几栋拔地而起的高楼,豪华、庄严、气派、漂亮。杜甫揉了揉眼睛,掐了掐大腿,看了看天空,证实眼前的一切不是梦。他自言自语道:“我的梦想果真变成了现实?真的已得‘广厦千万间’了?”
杜甫心中欢喜,看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候到了。他信步朝前走去,来到了楼盘销售中心。推开宽大的玻璃门,售楼小姐的笑脸马上迎了上来:“先生您好!欢迎光临‘都市花园’,我们这儿的楼盘地段好,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大中小户型都有。现在正在热销中,价格优惠。”
杜甫说:“小户型的得多少钱?”
售楼小姐倒了一杯水双手递给杜甫说:“最小的户型九十平米,每平米一万元。”
杜甫的手一颤,杯子一歪,水全洒到了身上。不用摸就知道自己口袋里只有几两碎银,连半平方米也买不起。
杜甫试着问了一句:“不买,就不能住吗?”
售楼小姐“哧”的一声笑了:“不买,当然就不能住啊。”
杜甫又问:“没人买宁可空着,也不让人住吗?”
售楼小姐说:“怎么会没人买呢?有钱的人多的是。”
杜甫在售楼小姐的冷眼中离开了售楼处。走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突然听到身后走过的一对情侣说:“房价又涨了,看来我们今生是买不起房了哟。”杜甫摇摇头说:“没钱的人也多的是啊。”
杜甫回头望那一座座“广厦”,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已得“广厦千万间”,但为什么还是没有天下寒士住宿的地方。
杜甫越想心气越难平,越想心中越郁闷,看来大都市没有我杜甫的立足之地啊,还是回我的家乡去吧。于是,杜甫乘火车回到了成都草堂。
杜甫来到草堂门前,正准备往里走,可是被人拦住不让进。杜甫以为走错了地方,他抬头看了看门楣上方,没错啊,上面四个黑色的'大字:杜甫故居。杜甫回身又往里走,守门人又拦住他说:“参观杜甫故居,请先买门票。”
“笑话,我进自己的家还要买票?”杜甫愤愤不平。
守门人撇着嘴说:“开玩笑,这儿什么时候变成了你的家?”
杜甫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杜甫。”
守门人用嘲讽的眼光望着杜甫说:“知道现在假冒伪劣的多,没想到竟然有人冒充杜甫,杜甫去世一千三百多年了,知道吗,你?”守门人说完,用力把杜甫推了出来。
杜甫踉踉跄跄地离开了草堂。
有家不能进,他仰望天空,一声长叹:“天啊……”
杜甫又累又饿,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走着走着,他突然感觉到头晕,一下栽倒在地上。杜甫用微弱的声音呼喊“救命”,可是从他身边走过的人都视若不见,听若不闻。杜甫听见有个小孩说:“妈妈,去救救老爷爷吧。”可是小孩马上被他妈妈呵斥:“不要多管闲事,救不得,他的家人会赖上我们,说是我们撞倒的。”
杜甫拼尽全力喊了一句“苍天啊……”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5)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6)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十二岁就有了功名,少年时便名冠一时,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
有一天,镇上一位老绅士病故,丧主特派家人去请少年汤显祖写祭文。可偏偏另一个村子里有一位老农做寿,其子女也来请他去写寿联。显祖一想,按理说,死者为大;可按情论,死者停灵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殡前写毕就可,而做寿却只能在当天宴宾客时使用,何况眼下寿星家生活艰难,拿不出什么润笔费,我小小年纪,不可势利。就回答那家丧主,他迟一天到,肯定误不了事的。说完,汤显祖先去了寿星家把寿联写完,这才连夜往镇上赶。
再说镇上那家,因为家产富有,来吊唁的亲朋众多。其中一位远亲狂生,自恃有些文才,听说要等个什么汤显祖来写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区区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笔墨伺候,铺开宣纸,洋洋洒洒,直写到次日天明。
正自鸣得意呢,汤显祖来了。狂生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好事的就怂恿汤显祖也写一篇。汤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陈词滥调,矫揉造作,全无真意,心中很不以为然。也是年轻气盛,便不客气,只见他略一思索,拿起笔来,几乎是一气呵成,惊得众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见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风。
狂生拿起自己熬一夜心血写成的东西,请汤显祖评点。满以为汤多少会夸赞几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汤显祖只是在结尾空白处写了一句曲词:“他去也,怎把心儿放。”狂生起先以为汤显祖是补充去世人心态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细一琢磨,才悟出原来人家写的是一字谜,这一字就是对他文章的评价,那脸刷地就红了,心想,幸亏没求人家说出来……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7)
读诗如见人,可我更想见到真人,来一场约会,看看气诗人,是否名不虚传。
坐在桌前,思绪渐渐紊乱,我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恍惚间听到有人在唤“姑娘”。我逐渐睁开了眼睛。只见山树翠蔓,空谷流响,我站在宏伟壮观的五岳之首——泰山上。思绪正被着雄伟的泰山深深吸引。只闻“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寻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头乌黑的长发,在风中飘絮,却怎么也现不出凌乱。两眼散发着光芒,俯瞰着五岳之首,彰显出年轻的气盛。这正在赞诗的不是杜甫还能是谁呢?我走了过去,看着山下被沉雾遮住的山峰,不禁赞叹道:“果真是一览众山小啊!”杜甫像是听到了我的声音,那乌黑而又坚定的眼神望向了我,转身离开了这里。我拿起行李,快步跟上了他……
“您家庭环境优越,7岁就会读四书五经,写诗更是不在话下,本可以在家乡当个教书先生,为什么偏偏要来到京城,为朝廷奉献呢?您看看您现在,在朝廷被那些奸臣诬陷,皇上不重用您,到现在只能在这江湖漂泊,乃刀就不感到后悔吗?”我忍不住问他。他转头看向了我,那坚定的'眼神染上了些许愠怒,颇有责怪的看着我,没有说话。我意识到自己言语的过分,低下了头,不在说话,可我心里实在为先生抱不平。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转眼十年过去了
我和先生再一次的来到了京城,我搀扶着先生,他那双腿因为寒冬烙下了病根,已不能平稳地走路,那头乌黑的长发,也染上了岁月的白暂,面色也变得苍老,可依旧壮志山云。我们走向前,只见四周荒无人烟,街道像是港刚经历了战争,不成样子。我感到手中有股强大的力量,只见先生挣开了我,瘫倒在地,深吸了一口气,哀叹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着先生忧伤志碎的神情,我不仅为他感到忧伤,心中的不满又再次萌发,但转念又变成了无奈……
我和先生的旅行还在继续,我问先生,这一生可曾后悔过,先生背对着我,望着破碎的山河,仰天长笑,那笑声带着嘲讽,然我不禁感到心寒;些许我从先生的眼中看到了清澈的泪光,但那泪光很倔强,一直呆在先生的眼眶里从未流下…先生渐渐走远,我的脑海还一直等留在刚刚的画面…
人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坎坷的岁月,悲情一生的见证,或许生活的苦难我们无处可躲,单身怀志向努力去做就无愧结果。
眼前又顿时一黑,脑海中还停留在先生那双泪眼。梦醒了,但我和杜甫的约会从未结束……
古代爱国个人事迹(篇8)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汉武帝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苏武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苏武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苏武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苏武。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苏武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