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生事迹材料

| HT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医生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

一、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

从医30余年,越来越多的患者喜欢她、信赖她,全省各地乃至于邻近省的患者千里迢迢来到xx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找王友莲主任看病,她不愧为大家心中最美医生。她一直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员及科主任的优秀本色,积极发挥党员及领军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凭着一双妙手和一颗仁心挽救了无数个患者的生命。许多地市医院送来的危重患者,有的甚至在当地医院认为已无救治可能的,凭着一点点希望来到xx省人民医院,经她诊治后有不少患者起死回生,让患者奇迹般地活过来。自担任科主任职务以来,无论多忙,每周坚持查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业务学习,从不间断。近年来,她经常分派医护人员至国内或国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即使人员紧张,她仍然不动摇培养人才的计划,在人员紧缺情况下,年近60岁的她主动替代二线班,甚至有时一线值班,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年轻医师外出学习,为了科室的发展。在医院,她是患者的救星、全科人员的主心骨、下级医师的技术指导靠山。在院外,她还是患者热线服务者,休息时间微信回复患者问题,有时经常到深夜,毫无怨言。

她视来院的每位患者如亲人,记得有一次,一位由父母陪同而来的年轻男性患者,双腿无力,一直被父母搀扶着,一来到科室便嚷嚷着找王友莲主任,王友莲立即为这位患者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根据多年经验,她当机立断告诉患者所患疾病并非风湿免疫疾病,而是神经内科疾病,可患者是慕她名而来,就认准了她,要在风湿免疫科住下,她说:“你不是我专业内疾病,如果我收你住下,既耽误了你的病情还浪费了你的医药费,那样就不好了”。因为长途跋涉,患者又未进食,她关切的让科室人员为患者送去饮食,随即,她拿起手机拨通了神经内科电话,说明患者情况,帮患者联系好床位,让科室一位医生用轮椅送患者至神经内科病房。而类似这.样的事迹在她身上屡见不鲜。在从医的30余年里,她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医疗事业不畏任何艰险,成为医院乃至全国医疗队伍中的佼佼者。

二、大力培养医师队伍,加强专科建设

(一)她创建了xx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是省级综合性医院最早成立的风湿免疫专科,填补了本院及省级医院无风湿免疫专科的空白。经过10余年的辛苦努力,大力培养人员及学科建设,目前已成为xx省风湿免疫专业的“领头羊”,诊疗技术在省内首屈一指。她始终坚持以“打造临床、科研,双能型人才”为目标,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一个科室的领军人物,代表一个科室最高诊疗及科研水平,而她,就是这个领军人物。在工作中,她处处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不断精益求精,兢兢业业。20xx年她带领的风湿免疫科被评为xx省领先建设学科、xx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单位,使全省各地及邻近省份的患者络绎不绝来到xx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求诊。她的专家门诊有时多至近百人,虽然一天门诊下来,累得筋疲力尽,但她从不叫苦,仍然耐心、仔细、热情地为每一位患者诊察,深得患者好评。

(二)她是xx省风湿病学术组织的创始人,担任首届及连任xx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带领xx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走在全省前列。她有着更宽广的胸怀,更伟大的志向,带领全省风湿界同仁共同努力,让xx省风湿病学专业巩固脚跟。

三、严传身教、育人利国

她担任着南昌大学医学院和xx中医药大学两所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严格以一位合格医生的要求培养下一代,至今已带教研究生

11人,毕业5人,已毕业的学生均以优异的成绩冲破层层选拔就业于各大三甲医院。培养无数基层医院风湿病免疫病专业人员,带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近百人,为全省各大医疗机构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医学人才。

四、送医送药基层行

她经常利用双休日下基层医院、社区、乡镇乡村进行义诊,免费为老百姓送医送药,走进敬老院看望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还时常帮助全省多家医院进行疑难病例会诊、专题讲课,下到基层医院病房临床查房,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集中授课,开展继续医学活动项目,主持“名医名家基层行”、患者健康教育活动,为xx省风湿病学事业尽心尽力,将省内风湿专业医疗团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至几百人,使xx省风湿专业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地位。

五、科研取得的成果

她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同时,仍坚持科研工作,至今参研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及厅级课题10余项。参研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基金项目、科技部横向课题、省自然基金、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多项,研究总经费金额达近100万元;参与编写或翻译了《凯利风湿病学》、《风湿免疫病学图谱》、《风湿免疫科临床实践引导与图解》、主编《基层医生风湿病诊疗手册》等书籍;通过省级鉴定及验收的新技术3项;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卫生技术3项;完成《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iv期临床试验》药物临床验证1项等等。举办国家级继教8次,省级继教8次,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六、曾经的荣誉是激励前行的动力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她获得了群众的好评。20xx年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xx最美医生”提名奖、省卫计委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xx年荣获医院“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省卫计委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xx年3月荣获xx省妇女联合会“xx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在年终科主任考评中获得“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2

林xx,中共党员。她扎根基层医院从事临床26年,是一名明礼诚信、有强烈责任心和仁爱之心的医生,在本职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不但受到领导、同行、驻地群众及当地病人的普遍好评,而且在无数外省市病患中也有很好的口碑,一面面锦旗就是一个个美好的治愈故事。

作为一名家庭医生,她是村民们的“亲人”,经常进村入户、关心困难群众,不但对慢病患者上门耐心随访,每月送医送药,指导保健康复,而且还经常帮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解决力所能及的烦忧。有一次,有个腿脚不便又晕车、儿女皆在外的高血压慢性病人,遗失市民卡,不能领药,急得团团转,林医师知道后,利用休息时间,专程慢速开车送她去办理,办证的工作人员当时还问老人是不是你孙女,老人高兴地说,她是我家庭医生,也是我的“孙女”。

她对她病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请把你的疾病和烦恼留下,请把健康和快乐带回家”。她一位80多岁的签约对象逢人就说“林医生老好用,我现在又有袜子穿奥”,原来他因为脚痛脚肿,行走不便3年多,经林医生利用中药、针灸、放血、经络推拿等治疗好了。“林医生太厉害了,把我这么多年的问题搞定了,我也可以吃好吃的啦”,这是一个8岁小女孩跟她妈妈和家里人说过的话。她因为肠胃问题,经常过敏发疹,只能看着其他小朋友吃美食,林医生运用中药泡澡、耳穴按压贴穴、经络推拿等治疗方法帮她解决了这个烦恼。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为了寻求更好的减轻病痛的方法,除了不断学习之外,还经常以身试药,以身试针(针灸),她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力求无创伤的治病救人,千方百计为病人减轻痛苦!在研究古人技术的基础上,她力求创新,自创无痛性无创伤的经络推拿手法,可快速缓解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肩背肌肉僵硬等疼痛,小儿咳嗽痰液粘滞不易咳出者,有时只需轻揉几下就能减轻症状,广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二十六年的从医生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天职,用自己拳拳爱心、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华章。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3

家庭医生团队,一个温馨而富有活力的组织,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行中孕育而生。按照县卫计局文件精神,顺应全国基层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推进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形式下,家庭医生团队也在快速成长和成熟。基于居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和签约服务的特色形式,我院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即医师为主体,其他医、护、技为副体的形式,由团队长,副队长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一个医疗体。再借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平台,上级协作和双向转诊单位为技术支撑的具有区域性辖区特色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

x签约团队服务x人,x户,其中高血压x人,糖尿病x人,老年人x人,签约团队由队长x和队员x、xx、x、xx组成。从20xx年xx月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之初,不少群众对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不理解、不接受,甚至还有抵触情绪。有的说,我们一家人身体都健健康康的,不需要你们的服务;还有的说,你们这家庭医生今后还指不定问我们老百姓收多少钱呢,我们有了病就上医院,没病也不用你们瞎操心……面对种种说法,我们坚信,只要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处原原本本的宣传给大家,把优质的服务送达群众身边,群众会慢慢接受的。于是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宣传:县上派出专家巡诊团到我们村边义务诊疗,边宣传签约服务;乡镇卫生院出动宣传车、印制宣传材料到村里进行宣传;我们在村委大院设置了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做宣传;我自己把政策内容发到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同时拿上宣传资料,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有时为了找到一个人,自己追到田间地头宣传;对那些白天进城务工的人员,自己晚上上门做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大部分群众对这种新的服务模式由不理解到观望,再到逐渐接受,为我村顺利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不忘初心、坚定信心,扭住目标不放松;

我团队积极主动开展辖区卫生服务工作,以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家家拥有辖区家庭医生”的目标。我们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的方式使家庭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长期、稳定、可及的服务关系,以提高居民健康服务品质。居民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我们团队起早贪黑,不分严寒和酷暑,穿梭在百姓当中,为他们治病解答,从无怨言。

二、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瞄准靶向不动摇;

由于有了前期的广泛宣传,我们团队的首轮上门签约进展的比较顺利,我们团队辖区共x户,首轮签约了x户,部分村民还在观望。即使那些已经签约的村民,有的人还是对家庭医生能不能发挥作用心存疑虑。对此,我们心里明白,只有用实实在在的事例,才能说服人、教育人。一年多来,我们的团队每年不低于x次入户履约服务,对x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诊疗服务,提高服药依从性;对签约的重点人群家庭每年不低于x次入户随访。细致周到的服务,转变了群众的观点,在第二轮签约中,全服务辖区x名村民中,进行面对面签约的有x人,签约率达x%,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x%。

三、依靠组织、形成合力,群众满意是根本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为广大村民已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上,为签约家庭提供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更加注重主动和互动。在实践中,我们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最高标准和根本目标,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将服务内容和要求条目化、公开化,使服务对象享受“一对一”的定向服务及“追踪式”健康管理,通过与村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村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性管理。在这一年多的实践中,家庭医生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医生、朋友,老百姓头痛脑热首先想到的是向家庭医生咨询,疑难重症病人需要到上级医院就诊的,群众都会主动的跟我们协商。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更能拉近与居民的距离。我辖区居民x老人因脑出血失语,不能自主进食,大小便失禁,瘫痪在床,这就需要我们团队长期的护理与治疗。过去老人需下胃管、更换导尿管等治疗时,都是家属打120到大医院,花钱多不说,更浪费医疗急救资源。总所周知,周围的诊所没有下胃管的专业人员,大医院没有出诊服务。现在有我们家庭医生团队就不一样了,我们团队有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执业医生,有护理操作技术过硬的护士,我们背后有卫生院和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家庭医生会根据居民的需求,合理安排医护人员为居民服务。我们每周上门指导家属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并定期上门更换胃管和导尿管,教会家属帮病人更换卧位、翻身,保持床铺整洁,及时更换被服。家属看到我们团队的护士为老人做护理时,动作轻柔、下胃管导尿技术娴熟,老人也欣慰的接受,家属说:“有你们真好,有家庭医生团队在,是我们居民的福音”。我的内心被老人的话触动了,让我深深体会到老百姓需要我们这样的团队,照顾他们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家庭医生团队关注的不只是生病的躯体、器官,而更关心的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要服务好辖区百姓,就需要比其他专业的医生拥有更多的博爱之心去关心、爱护、引导辖区居民。居民的事无小事,我们要做到更细!有一天,我们团队管辖的居民张阿姨打电话说自己头晕,嘱咐阿姨卧床休息不要走动后,我团队医护人员快速到达居民家中,为其测血压110/70 mmHg,对于平常人来说这血压属于正常,可张阿姨平时的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mmHg之间,询问用药时又说不清自己吃药的情况,为其处理好血压后并交待了注意事项,还特意送给阿姨一个药盒(那种把药分成早中晚口服的药盒)。教会她每天晚上服药后把第二天三顿口服药摆好,按时用药。后来张阿姨就没有在吃错过药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上岁数的老人尤其是正在服药的老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像这种小药盒可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于是我们团队给一部分服药的老年人免费配送了这种药盒,希望老人不要在因为多吃药或少吃药而引起不适出现危险。都说辖区医生团队是辖区居民的贴心小棉袄,不就是要从身边的每一滴小事做起吗?

各位领导,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我们团队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撸起袖子加油干,找差距、补短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可持续性。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4

任新海:家庭医生的“新标杆”

任新海,1986年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现任定远县池河镇七里河村卫生室室长,30余年来,耐心细致服务辖区群众,被村民誉为健康“守门人”。

20xx年,定远县开始实行医改,要求落实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任新海积极宣传医改政策,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看病就能报销药费。他还按照要求在本辖区内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档,建档率达82%。

20xx年,定远县全面开展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任新海认真为辖区群众做好各项签约服务,赢得了签约村民的好评和赞誉。20xx年7月7日,七里河村卫生室作为“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和考察点之一,为全县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做出表率。20xx年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任新海又为辖区贫困群众免费签约并定期上门开展履约服务,履约服务率达96%以上。七里河村料沟圩组一位老党员为此写了一首赞扬任新海的打油诗:“签约服务形式好,家庭医生户户跑,服务热情又周到,签约群众都夸耀!”

因工作成绩突出,20xx年8月,任新海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xx年2月,被县卫生计生系统评为“最美家庭医生”。20xx年7月被滁州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5

xxx,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x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 里,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 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 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x乡,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 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 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 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比比皆是,如今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 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 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 年,当来到x镇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 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 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 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 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 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 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 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 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 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 配,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 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 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 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 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 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xx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xx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 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6

小程,女,32岁,中共党员,20xx年参加工作,现任佛山市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家庭病床科组长。20xx年被评为“高明区第一届最美公卫卫士”,20xx年被命名为“高明好人”。

从参加工作以来,小程一直从事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把对老人的一颗诚挚的爱心和孝心转化为高度的责任心,为公共卫生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情。作为高明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第一人,小程从组建团队到规范各项制度流程,到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从建床初期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张家庭病床,这都有赖于她那颗爱岗敬业、心系患者、甘做绿叶的心。小程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专科医生的荣誉与光环,却全心履行“救死扶伤”的沉重职责。只要患者需要,她都会在第一时间上门为他们提供全面、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她用一份医者的“仁爱之心”,用她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7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已经百岁高龄的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的事迹令人动容。中央宣传部8月20日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桓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李桓英同志的事迹经网络传播后,引起广泛的关注,广大干群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她的由衷敬佩。向李桓英同志学习,重要的是从“时代楷模”身上感悟信仰的力量,努力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实干家。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8

xxx,1956年出生,xxx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78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xxxx市汉留镇京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三十年如一日,xxxx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4次被xxxx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xxxx市汉留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19xx年底,由群众一致推荐,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在xxxx水利局当通讯员网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京汉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筹建工作。毫无医学基础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他也以前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取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他购买了超多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光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86年参加江苏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江苏省乡村保健医生证书”。xxx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京汉村是xx市汉留镇最大的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32个自然村庄,全村村民近3000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京汉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xxx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3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xxx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忙病人转到镇医院。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袁梅红因剧烈腹痛,到卫生站急诊,恰逢xxx值班,病人刚到就出现了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他决定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光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镇卫生院治疗,他一边联系镇卫生院做好准备工作,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经上级医生诊断,病人因黄体破裂,出血量达ml,如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默默地离开卫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在医疗工作中,同志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京汉村孙吴组两位五保老人,朱扬开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张俭英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xxx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从无怨言;村民张素珍,多年前因结扎留下了后遗症,身体一向不好,“屋漏偏逢连夜雨”,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她,82年丈夫又患胃癌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子女,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xxx明白状况后,多次登门劝说、开导,并给孩子和她带去了营养品,鼓励她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并为她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说起这样的事情干部群众如数家珍,不胜枚举。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德艺双馨是xxx的一贯品德。xxx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30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理解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他还积极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先后无偿献血6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能够说,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二、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xxxx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应对新的形势,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他率先主动出资5000元给卫生院,帮忙卫生站建设,他的所为,一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一体化后还会影响个人利益,而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耐心说服其他乡村医生,“乡村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为了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不但群众受益,我们的事业也会越来越有发展啊!”。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乡村医生也积极筹资,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目前,汉留镇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xxx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9

xx,男,藏族,45岁。1983参加工作,现在果洛州藏医院工作。

xx出生在果洛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从记事起留给他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父辈们因多病而无医无药治疗的窘境。从那时起就立志长大以后做一名,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曼巴(医生)。自此,从上学的那一天起他就狠下决心,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体现了“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人生故事。十年寒窗,九载熬油,1983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青海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工作之余总是潜心研究藏医医疗和藏医药工作,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铸就了他在藏医药方面的丰硕研究成果和业绩。1996年他被任命为州藏医院副院长后,带领藏医院全体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和载体,以提高人民健康为目的,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勇当医院改革的急先锋,把智慧奉献给钟爱的事业,把一家普通藏医院创建成“二级甲等医院”,他先后荣获“全省卫生系统廉洁行医标兵称号”、“古籍整理贡献奖”、“十五全省医药古籍整理先进个人”、“青海省100名优秀科技人员”、“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优秀院长奖”、“青海省卫生系统优秀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xx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严格遵章守纪,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创先争优;作为一名医生,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8年如一日,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藏医药学事业中。他曾拜老中藏医药专家土旦为师,专修皮肤、乙肝、心脑血管等疑难病症,并成为全省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治病救人,医德高尚,着力解决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作为一名领导,始终坚持以法治院、以德治院的方针,锐意改革,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对职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单位为窗口,开展了创建“诚信医院”、“百姓放心医院”和“三好一满意”等活动,树立了救死扶伤,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全面推行了医疗服务收费清单制、医疗服务价格和药价公示制等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在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中开展了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果洛州藏医院行风综合评议,满意率达到95%以上。对自己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职工要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职工有困难,他第一个帮助,用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民主意识,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管理方面,他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医务和院务双公开,与有不同意见的进行沟通、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他把“一切为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承诺全面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条禁令”、“六不准”等规定,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廉洁行医,廉洁行政,医院近年来既未发生过收受红包和收取药品回扣等现象,也未发生过医疗责任事故和医疗技术事故。

xx在抓业务、抓管理的同时,不忘临床医疗及藏医药学术研究。依托果洛藏药资源丰富、质量优质、销售市场广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潜心研究、挖掘整理藏医药秘方,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开发完成了“藏王补肾丹”、“脑神宝”、“雪山胃宝”、“雪山清肺丹”、“雪域肝泰康”五种藏药品,五种藏药均获国家药品批准生产文号,为果洛州藏医院开发研制藏药新品种做出了突出贡献。随后,主持开发研制了“雪域益肾胶囊”、 “雪域养颜胶囊”、“雪域壮骨胶囊”、“雪域纤美胶囊”等四种藏药保健产品,四种藏药保健品已经青海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评审并获试生产批准文号,藏药保健品的开发开创了国内藏药配方制剂保健品的先河,填补了国内没有藏药保健品制剂的空白。同时,由他主持研制的果洛州藏医院藏药制剂标准已完成,现已申报有关部门待批,主持研究的“三新”项目皮肤病的藏医药治0疗研制工作已完成,用不了多长时间将会被组织实施和临床使用。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医务工作者,始终关注公益事业,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虽然,医院底子薄、经费紧,但他每年坚持选派数名藏医骨干携带一定数量的药品到州属各县开展义诊、义治、卫生宣传等活动。近十年来,累计有近2000名贫困牧民和五保户直接受益,免费送药达6万元。同时,每年给大武镇周边的XX县移民村、昌玛河移民村捐赠藏药和衣物、食品等物资,价值达2万余元;对州乳品厂牧业一大队和大武地区周边的贫困户、五保户进行登记造册,免费逐家巡诊;免费为全州培训乡村医生200人次,使受培训人员基本掌握了藏医基础适宜技术,培训果洛籍海南卫校藏医班实习生200余名。

xx作为藏医院及藏医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在工作之余和研究中心成员不断挖掘、搜集和整理出版藏医药古籍,撰写出版了《藏医医德谈》、《藏医决窍·利他明灯篇》、《名医都炯多杰传》、《藏医学概论》、《德合拉医学专著》等藏医学著作;与中心研究人员合编出版了《果洛州藏医史》,篇幅达80余万字。其中《藏医医德谈》获得了2002年度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评委会优秀图书二等奖,《德合拉闹日吾医案集》被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第二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2005年,主持整理出版了《康仓珠嘉的全部医案集500万字》该书集果洛州名医康仓珠嘉的全部医案及方剂,具有较高的藏医科学水平。近二十年来,他共整理出版藏医药古籍达30余部,特别是2008年整理出版的《藏医学传承》、《四部医典难点释文》光盘在藏区发行后,在藏医药界引起了反响,为藏医药的健康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在玉树最危急、最艰难、最严峻的时刻,他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年迈的父母、心爱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带病赴玉树州藏医院挂职支援抗争救灾一线工作。期间,主要协助玉树州藏医院院领导灾后统计,制定院“4.14”抗震救灾应急运行工作方案,参与起草重建设计规划,深入现场开展救治活动。先后巡回医疗出诊60余次,治疗救护受灾群众达6万余人次,诊治受灾群众5000余人次,为玉树州抗震救灾和州藏医院恢复重建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十八年的从医生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天职,用自己拳拳爱心、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了解他的人,无不为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的精神所佩服;身边的同事,无不被他病人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赞叹。他的工作得到了患者的爱戴、同事的尊敬、组织的肯定。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为了脚下这片他深爱的热土而无怨无悔地奉献者。而面对诸多荣誉,他却坦然一览视之,这就是扎根高原、潜研医学、从容面对人生的他……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0

李桓英放弃优渥的国外生活,毅然回到祖国,洋溢着“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热忱。回国后,不畏麻风病魔,克服艰难险阻,坚持一线调研,严谨细致开展临床试验,科学稳妥进行治疗,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成为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防治经验在全球推广,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做出巨大贡献。

赤诚报国,缘于信仰。

李桓英从1978年起与麻风病结缘,将毕生精力献给麻风病研究,李桓英说:“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正是因为她表现出能够治愈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为麻风患者带去“新生”。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20xx年12月27日,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做工作、一次次赶赴、一次次与患者面对面,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

医者仁心,护佑苍生。

麻风病过去是可致残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慌。李桓英说:“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不光这样说,更注重实际行动。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直面病魔,直接接触病人,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李桓英用人间大爱诠释了护佑苍生、勇于攀登的医者仁心,也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0xx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1

眼前这位正在耐心接诊的医生叫xx,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曹医生,他是嘉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xx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上海肿瘤医院)及邵逸夫医院进修深造。擅长胃肠道、甲状腺、乳腺等癌肿的根治性手术、化疗等综合性治疗,熟悉肛肠疾病的诊治及电子肠镜检查及肠镜下手术。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外科分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浙江省医师学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嘉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外科专业主任委员,嘉兴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早上八点不到,医院的病人已经是络绎不绝了,礼拜五是曹医生肿瘤外科的接诊时间,曹医生也早早的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接诊了,一个上午,曹医生的病人是一个接一个,曹医生也一个一个耐心的接诊。很多病人是专门冲着曹医生来的,大家觉得曹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为人热情细致。

整个上午,曹医生几乎不间断的在工作中,我们也没有间隙去采访到他,记者跟外面的护士跟病人聊起曹医生,大家都赞不绝口,门诊的护士告诉我们曹医生只有周五上午肿瘤外科和周二下午肛肠外科的时间是在门诊的,其他时间都在住院部的病房忙着手术跟照顾病人,虽然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都特别喜欢曹医生,大家私下里都喜欢叫他老帅哥。

转眼到中午饭点,来不及吃饭的曹医生又换了一套服装便又匆匆的奔向了病房。

来到病房的曹医生更像是病人的朋友,很耐心又细致的询问每一个病人的情况,而病房里的病人和家属也对曹医生赞不绝口。今天对于曹医生而言已经算是最轻松地一天了,因为正常的情况下曹医生平均每一个月要做30台手术,曹医生的记忆里他最多一天做过七台手术,下了手术之后,全身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但不论手术有多复杂,多困难,在整个紧张的手术过程中,他都用最轻松的状态跟表情带动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护士跟伙伴们。

从医二十年来,xx做过的手术连他自己也算不清楚了,但他依然还清晰的记着自己第一次做手术的情景,曹医生告诉我们,其实每一次手术对他而言印象都是非常深刻的,可能在大家看来对他而言只是一场手术,但是对病人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所以他都会很慎重的对待,因为他是一个医生,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2

任xx:家庭医生的“新标杆”

任xx,1986年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现任定远县池河镇七里河村卫生室室长,30余年来,耐心细致服务辖区群众,被村民誉为健康“守门人”。

20xx年,定远县开始实行医改,要求落实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任xx积极宣传医改政策,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看病就能报销药费。他还按照要求在本辖区内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档,建档率达82%。

20xx年,定远县全面开展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任xx认真为辖区群众做好各项签约服务,赢得了签约村民的好评和赞誉。20xx年7月7日,七里河村卫生室作为“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和考察点之一,为全县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做出表率。20xx年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任xx又为辖区贫困群众免费签约并定期上门开展履约服务,履约服务率达96%以上。七里河村料沟圩组一位老党员为此写了一首赞扬任xx的打油诗:“签约服务形式好,家庭医生户户跑,服务热情又周到,签约群众都夸耀!”

因工作成绩突出,20xx年8月,任xx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xx年2月,被县卫生计生系统评为“最美家庭医生”。20xx年7月被滁州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3

宋xx到xx村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他扎根乡村,多年如一日,凭着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宋xx医生深知在乡村行医,必须医疗技术全面。他知道,单凭自己在学校学的那些西医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看病的需求。因此,在繁忙之余,他除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外,还常刻苦自学中医.针灸推拿等,很快成了多面手的乡村医生。

xx村八组的饶忠香和余立锦先后因腰椎和颈椎骨折而致高位截瘫,在市内大医院手术后,专家说他们能站起来的希望非常渺茫,回家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宋xx医生不辞劳苦,每天上门去为他们治疗。他查阅大量针灸书刊.古典医籍,运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中药,头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配合推拿综合治疗。几个月后两伤者都奇迹般的下地走路,还能象从前一样劳动。他们感激的逢人便说:”如果不是宋医生,我可能这一辈子要瘫痪了”。

五保老人钟立德八十多岁了,前年因咳嗽.咳血,宋医生为其检查后怀疑”肺癌”,联系队长带其到市内医院进一步检查,经CT检查果然是”肺癌”,而且还是晚期。队长把他交给宋xx为其安慰性治疗,宋xx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并不断的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有时钟立德不能到卫生室来,宋xx去他家中为其输液送中药。在宋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下,钟立德顽强的和癌魔做斗争。如今钟立德仍坚强的活着,而和他同时诊断为”肺癌”的另一患者已经死去快一年了。

治疗活着的生命是医生的职责,给临终病人以人性的关爱也同样是医生的使命,这是宋xx医生的职业信仰。因此有不少濒死患者还要其家属找宋医生为其瞧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尽快赶到。老病号刘隆根肝癌晚期,临终前由于疼痛而痛苦挣扎,已经休息了的宋xx医生接到电话,立即跑到刘隆根家,当他赶到时,刘隆根还在悸动.抽搐。宋xx医生轻轻的抚摩他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合上他半闭的双眼,象催眠一个幼小的婴儿,刘隆根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他的仪容是那么祥和,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象熟睡了似的。很多人说医生是不送终的,宋xx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医生既然被尊为白衣天使,有迎生送死的使命。

宋xx所在的xx村卫生室不仅要为辖区的村民们治病,还要承担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尽管工作量很大,宋xx都尽责尽职的完成。2009年夏天H1N1流感全世界流行,各地方都认真的开展H1N1流感防治工作。一天下午,宋xx知悉余家湾有一小孩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后突发高热,便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迅速赶到那小孩家去诊视,可当他赶到时,那小孩及家人都不知去向,晚上他又连续去寻找三次都一无所获,在此期间他不断地和区卫生局领导以及疾控中心联系,并互通查找结果。深夜快十二点时,宋xx医生又第四次和开发区卫生局翁局长.曹局长等一道再次去查找发热儿童,村子里恶狗乱窜狂吠,宋xx勇敢的走在前面开路,斥退厉犬。可这次他们仍无功而返,宋xx只好回卫生室值班候命,局长们接着去挨个医院查找,终于在太和医院找到那发热小孩。第二天一早宋xx又去那小孩家,终于见到了那小孩,宋xx仔细的询问病情.检查身体,并为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经治疗已好转,宋xx及时的把情况汇报给区卫生局,大家才始放下心来。因为他认真务实的工作,第二天在全区防控H1NI流感会议上,得到管委会叶主任和卫生局局长的赞扬。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4

xx,浙江绍兴人,大学本科学历,20xx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事骨伤医疗工作十余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

他从医十多年来,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他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生活常态,他最长不间断工作时间3天2夜;有段时间因科室里医生短缺,他把值班室当自己的家,连续3个月没有回家。在工作中,他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因为是基层医院,技术力量有限,患者经常得不到好的治疗变成残废或死亡,或不得不前往省城就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深知提高临床技术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于是在工作中他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更好地提升理论知识。他在业余时间完成了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完成杭州邵逸夫医院进修1年,上海长征医院进修半年。他将学成的技术运用到临床中,帮助科室医疗技术大幅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将新经验归纳整理,编成论文10余篇发表于各大杂志。随着他本人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很快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认可,被评为绍兴市青年岗位能手。他深知医学是一门经验学学科,在工作中非常重视对年青医务者和实习生带教,将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他们,很多手术技巧不厌其烦的演示,直到他们掌握为止,被医院、医学院多次评为优秀带教老师,还被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聘为讲师。

三、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次在医院内一名护士被社会不法分子刀刺胸部,生命危在旦夕时,他义无返顾的冲过去,勇斗歹徒,夺下刺刀,阻止歹徒进一步的行凶,为护士的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公共事业,他组建医疗志愿者队伍,20xx年带领义诊队伍深入当地企业、社区、农村,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先后到过王寨、界都、冶头、皋落、西寨等边远乡镇,累计志愿时间超过1万小时。他立足于本职,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精神慰藉。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被评为绍兴市优秀志愿者。

四、工作严谨,责任心强。

从医多年来,一直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他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他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切实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真正服务到病痛患者。

优秀医生事迹材料15

“护理仁心思患者,披星戴月我回迟。”这句话远远道不尽呼吸内科纤支镜室介入组专职护士、主管护师小邓早出晚归的艰辛付出。见到她的那刻,怎么也不能把面前这个温柔秀气的女子和人们心目中做事风风火火,独挑大梁的主管护师形象联系到一块。组里都称37岁的她“邓姐”,她在这个团队是老队员了,也是呼吸内科纤支镜室唯一的一名专职护士。周日能休息已经很满足了。

说起工作压力,小邓淡淡一笑:“其实没什么,我们干的是这行,要说辛苦大家都很辛苦。”然而谁都知道,从肺功能检测到科室病历整理及支气管镜室,按理要三个人完成的工作,都是由她一个人包揽。每一项都繁忙,尤其是肺功能工作和支气管镜室的工作,但小邓总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还协助儿科钟礼立主任在省内率先开展儿童支气管诊治工作,并培养了儿童支气管镜专职护士。为此,小邓几乎放弃了医院规定的所有节日,“公休假从来没休过,没人替,休了手术等不了,病人不乐意,周日能够休息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这项工作技术含量高,别人很难分担。早上七点半,小邓就已经到了门诊的纤支镜室,做好房间的消毒工作,并且清点仪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将近8点预约好的病人就来了,她就开始给患者做雾化麻醉。8点半做纤支镜的医生来了,小邓又成了他们最好的助手。一个上午会有三四名病人来做检查,医生轮着上,护士就只她一人,必须一直笔直地站在医生的右边,精神高度紧张,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医生结束检查,把病人送回去了,她还要认真清洗纤支镜,药洗、酶洗、刷洗,烘干。最后她还要清理纤支镜室。下午更是艰苦地战斗,一般都是一些复杂的操作,比如为肿瘤病人放支架,氩气刀切除肿瘤,大容量的肺灌洗,胸腔镜,难治性气胸的纤支镜封堵术等。随着项目的不断拓展,前来做纤支镜下介入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前去采访的那个下午,小邓和呼吸科主任刘志光为两个矽肺的病人做肺泡灌洗,抽净了16瓶大瓶的生理盐水,足足做了5个小时。从工作室出来,小邓随手擦了擦着额前的汗,喘了口气告诉记者,“病人都是排队在等候,每次手术都是一个轮一个,必须先先术前准备,然后做手术,最后再消毒。每个步骤缺一不可,所以不能中途休息。”一次普通手术将近两个小时,作为主管护师的小邓每次都必须全程工作,天天周而复始重复,难道就不厌烦吗?“不厌烦啊,我很热爱这份工作呢。”她脸上洋溢着一种成就感,“觉得好有挑战性,特别是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很享受这份成功的喜悦。”我这一辈子都记得你。

小肖是湘西的一名女教师,69岁,支气管出现畸形,大量细胞坏死,气管下段腐烂发白,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癌,数次治疗无果后,她几乎绝望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肺病组,经科主任刘志光反复检查后,确诊为内膜结核。小肖重新燃起了希望,接受了一系列治疗。小邓见老人总是顾虑重重,不厌其烦地开导她,下班也一定要叮嘱老人几句才放心离开。几次手术后,老人慢慢有所好转,在她眼里怎么看小邓有如自己的亲闺女一般。老人每次来复诊一定要带些土鸡蛋来,无论小邓怎么推脱,她仍然执意要送,面对老人的慈爱,小邓索性认了这位“妈妈”。十多次的氩气、冷冻、高频电的治疗后,在4月11日的最后一次复查中发现,她的内膜结核奇迹般地痊愈了,小邓高兴得像个孩子。小肖却拉着“女儿”的手老泪纵横,“孩子,我这一辈子都记得你!”汉寿的叶新花,也是一名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人,她的亲戚在网上看到网友发帖称赞该院介入肺病组有个独门秘籍:经支气管镜选择性大容量肺灌洗新技术效果很不错,于是介绍她前来治疗,治疗一次病情略有好转后她却准备回家,小邓很是诧异,特意找患者问个究竟,原来叶新花经济状况不好。小邓将情况及时反映,医院决定对患者减免费用,在门诊治疗。经过数十次治疗,见到复查诊断上清晰的痊愈报告,叶新花激动万分地对小邓说,“要不是你帮我,我恐怕已经没希望了!”

她有一双长满茧子的手,小邓曾经有一双芊芊玉手,十指修长,温柔如水。曾经的全家福照片上,她白皙娟秀的双手,叠放在她女儿的胸前,真是让人羡慕。而做完消毒工作后的她脱下手套,一双手又红又肿,粗糙无比,每个指节都长出了硬茧。长年累月的护士工作,特别是近两年在纤支镜室的超负荷工作,小邓的手已不再秀气。可她并不在乎,“我的手粗糙了,病人的气管支气管通了,呼吸顺畅了,病人的肺清透了,煤渣、石棉洗出来了……”纤支镜室也从以前院感科眼里的“老大难”变成了现在的标兵单位。

对于小邓每天的加班,家人早已习以为常,豁达的丈夫能够体谅她,工作之余总是尽量争取早点回家做家务。十三岁的女儿也很懂事,小小年纪自理能力很强。“老公从没因为我加班抱怨过,”小邓一脸愧疚,“女儿也不吵,做完作业后她就开始盼着我回家。”至于周日会不会安排和家人外出玩,她笑了,“也许等我退休了才会有时间陪他们出去玩。”原来她心疼老公平时辛苦,每逢周日,便呆在家里尽量多做点家务。

23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