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精神事迹

| 郑航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模工匠精神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1

一件件优质的产品,无不凝聚着张琪的心血和汗水。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匠精神”在张琪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张琪依旧在自己的岗位时刻坚守着,看似平凡朴素,实则不平凡。

一个有品质的精细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时代必将呼唤“工匠精神”。张琪凭着对职业的敬畏、工作的执着以及产品负责的理念,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告诫我们,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已经在一线坚守了四年的张琪,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属于他的“工匠精神”。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0.16毫米管壁厚0.33毫米“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练习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2

__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__的'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8月,拥有35个工种、11个分会537名成员。10年来,实施订单式培训、体验式五步阶梯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累计培训技能15000多人次,65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135人被评为技术能手。工作室探索实践“技师联合研发、革新工厂自主生产、示范区试用推广”的“研产用”一体化模式,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效1.2亿元。

作为中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协会主任,__的带领中石油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以“择优百项创新成果、开展百次技术服务、精选百个难题攻关、优选百名培训专家、培养百名人才接续”的“五个百”工程为引领,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跨地区技术服务等活动,攻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3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小艾工作的身影。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小艾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小艾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小艾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小艾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小艾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4

在中国有一位陶瓷制作匠人,他擅长用手工技艺制作出精美的陶瓷器。他的作品被誉为艺术的典范,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这位匠人对陶瓷充满了热爱和追求。他坚持用纯手工技艺制作,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他首先要亲自挑选优质的陶土,然后将其揉搓成坯,一点一点地用手捏成各种形状的器皿。在捏陶的过程中,他丝毫不马虎,将每一处都捏得精雕细琢,力求每一个盆、碗、瓶都能呈现出最美的形态。

他还非常注重陶瓷的装饰和绘画。他会用自己的手绘技巧在陶器上画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和图案,使其更加生动和有灵性。他还会用纯手工的加彩技法给陶瓷上色,以增加其艺术感和立体感。

这位匠人的坚持和努力确实让他的.陶瓷作品与众不同。他制作的陶瓷器质地细腻,造型优美,色彩鲜艳。他的作品多次在艺术展览中获奖,并收藏于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之中。

这个匠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艺术的奇迹,将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对技艺的坚持和对艺术的热爱,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品。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5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叫《大国工匠》的纪录片,感受颇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理想不是成为自由自在的大学生,不是成为资历深的研究生,也不是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他们是追求着事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是一群平凡而普通的劳动者,但他们有不平凡的精神。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像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6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洞,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张冬伟是一名焊接技术工,他的焊接不但质量百分之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焊接时摩擦出的大光对眼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能导致失明,并且焊接时散发出的有毒气体对身体危害非常大,由此可知,知道炼成这样的技术谈何容易。

张冬伟青年时就在工厂做事,那时他就下定决心在焊接技术上一定要超过师傅。和张冬伟同时进工厂工作的.人很多,但最后都觉得很苦很累而离开了,只剩下张冬伟一人。

当有人问张冬伟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回答说:“现在能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焊接技术工是我喜欢做的事,而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一定要有耐心做下去,把自己这门技术传给那些学技的人,能提高国家的技术,也能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中国才能发展。”事实证明,张冬伟成为了国家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为他脚踏实地,不怕苦,不怕累,热爱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双手让两个平面严丝缝合,用一扳手能使螺丝间隙小于1毫米,凭着这两项绝技,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就是国家工程首席钳工,管延安。

一节沉管长180米,宽35米,高11.4米,重量八万吨,相当于八万辆小车两节的重量,这么重的东西下沉到四五十米的深海中与另一根对接,误差要以毫米计算。误差以毫米计算可想而知难度是多么巨大,为了训练自己的手感,干活的时候,管延安很少戴手套,甚至吃饭,睡觉都想着怎样零误差完成对接,管延安怎能这么牛!

张冬伟,管延安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人生态度:执着、坚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们对自己职业极致完美的追求,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这正是技术工人的追求,给我们塑造了当代中国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群体形象。

我要向他们学习,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好,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学习匠人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精神,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虽然我们不能像明星一样在舞台上光彩绚丽,也不能像这伟大的首席职业技工,拥有高超精湛的技术,但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不断进取,学习匠人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匠心,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有匠心,中国就能飞得更高,中国就会越来越富强,国家技术也会不断提高。

张冬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而他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宁允展,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

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6

师傅带徒弟,是从事技术工种长久以来的惯有模式。刘湘宾告诉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他首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国家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后备制度,并设置技工学校要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培养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刘湘宾介绍,他的师傅是我国第一届技校生,曾远赴苏联学习技术。

拜师入门少不了考核。“见的第一面,师傅就问我,你这当兵的回来会干啥?我说我啥也不会,接着他就给我出了几道题,让我解。”刘湘宾回忆,师傅出的是三角函数的六个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题。

“我高中虽然没上完,但这些东西,对我来讲还是挺简单,在部队待的三年,我也没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解个方程,再反推出来进行验证,结果数字都合适,我心里就感觉特别激动。”师傅一看,题解得不错,就让刘湘宾跟着他学。

铣工是机械加工里最难的'工种之一,它要求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因为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对手工计算要求极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要精确到分。

刘湘宾说,最早那一批技工,思想还有点保守,尤其是在传授“绝活儿”的时候,信不过的人是不会传的。做航天产品的一些关键件,一般白天不干,都是晚上锁着门做。活儿做好后,到第二天天亮,师傅又会让他把工装夹具都拆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三十多个徒弟,恨不得把本事都教给他们。” 刘湘宾告诉新京报记者,你所做的每个零件都是要上天的,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所有产品的标准必须是100%的。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诲。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7

我叫__,现任__检测公司精测队队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测量工作中的苦与乐。

我常年在野外从事测量工作,爬山、涉水、上高桥、进隧道是工作常态,更是我的强项。我们经常是背着仪器、扛着脚架,在线路上一遍又一遍的测量,不断定位着一个又一个分项工程的走向,享受着从蓝图变为线路的喜悦。

每次新上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更是一次新的挑战,这其中不乏也有历险记。记得那是在格库铁路青海段上场伊始,我和公司徐万鹏总经理兵分两路带队火速交桩复测,我们这一队在一天傍晚临近收工时分突遇沙尘暴,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高寒荒漠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天气,我们都很恐惧。更糟糕的是手机没有了信号,汽车也因迷路而陷进沙漠,我们陷入绝境!为防止野兽袭击,抵御夜间寒冷,我们将设备搬出车外,人员集中车内抱团取暖。我们3名党员组织大家轮流唱歌、讲故事,鼓舞士气,我们坚信组织和领导一定会全力搜救的。

就在第二天黎明时分,领导率队经过一夜搜救,终于找到我们,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施工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测量工是工程的眼睛,工程的`成败就在我们毫厘之间。

“人生能修几条路,少留遗憾多创优”。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测量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数据错误就有可能造成上千万的返工损失和企业信誉损毁!因此,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不懈的追求,在我们的手中不容有任何闪失。在汉十铁路建设中,我们坚持多级复核制度,拿到图纸,必须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复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在我的牵头复核下,先后纠正了11个桥墩里程数据、70个桥墩台高程数据,为企业挽回了重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

在施工中,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志经常被施工车辆破坏,造成沉降观测诸多不便和大量重复劳动,我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采取预制混凝土保护框、张贴反光标志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沉降观测标志,再一次受到业主的肯定和推广。

20__年10月,我带队负责成都地铁10号线铺轨项目精调工作。虽然我从事测量工作多年,经验较为丰富,但干的都是铁路、公路施工测量,从事地铁铺轨精测还是第一次,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精选精密仪器,带领团队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全面熟悉线路走向并进行CPIII布点。为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分为4个小组,定人定仪器定任务,分别负责盾构区间、高桥段的CPIII测量、轨道精调等任务。我带头示范测量要领、要点,加强过程指导,严密演算数据,取得了零失误的佳绩。截至20__年4月15日,成都地铁铺轨项目35.5Km的CPIII建网、加密基标测量、轨道精调以及20组道岔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受到了铺轨项目的高度赞扬。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25年来,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对企业的忠诚,全身心投入到测量事业中,项目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我先后培养、带出了21名测量技师、高级技师,荣获“股份公司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株六、渝怀、宜万、京沪、杭黄、汉十等18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既留下了我们测量人的先锋足迹,也是我们测量人、铁建人的丰碑和见证。更让我自豪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的测量业务,从20__年产值不足6万元,到20__年猛增为1200万元,我们能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

当前,集团公司正处在规模提速、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我愿带领测量团队勇于扛起肩上的仪器与责任,冲在企业建设发展的最前端,用忠诚与担当绘就企业与个人的梦想!用毫厘之事铸就企业的辉煌!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8

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时,__总是把年轻的队员们叫到身边,手把手地现场教学。遇到困难,他又总是站在第一线。今年3月3日中午时分,位于抚生路330号前的两根电杆被路过的大车撞倒,电杆之间的一台变压器摔坏,致使抚河以西、朝阳洲中路以南直至朝阳农场大面积停电。情况险急!正在外面抢修的__接到事故报修,立即带领第一批抢修人员5分钟后赶到现场,10分钟后,留守值班的队员按照现场发回的指示,紧急调配好车辆、物资赶到。大家齐心协力,赶在下午14:30前恢复了两条线路的送电。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行动的`感召力是无穷的。在__的榜样带动下,队员们争先效行,团结拼搏。工作时,没有你推我搡,只有争先恐后;生活中,没有得失计较,只有互帮互助。他们是同事,是师徒,是战友,是兄弟。

跟__在一起干供电抢修19年的副班长黄良华深有感触地说,在__的言传身教下,班员们团结友爱,亲如一家人。一次,班员罗德明的儿子不慎从二楼摔下。__闻讯后,从现场抢修完毕,连午饭也没来得及吃一口,心急火燎直接赶到医院看望。班里的其他队员则自告奋勇地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让罗德明安心地照顾好孩子。

今年的年三十,__跟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班里,等待着与班员们团聚。班里的同事想到__多年都没跟家里人吃顿团圆饭,都“赶”着他回家。__笑笑说:“这里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啊!我这个家长怎么能缺席呢?”就这样,他坚持留下来,和队员们一起在值班室里一边守着电话,一边相互祝福着新年,度过了又一个特殊的团圆夜。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9

__,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从一个扫盲教师到拿到大学文凭甚至成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有一种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贵品质,宁愿放下三次改行的时机,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决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左相平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同是教师,我深深为自己曾有过的抱怨感到羞愧,为自己曾打骂过学生感到懊悔,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改变了自己从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当做饭碗,而是作为事业认真去做,甚至当做国家、社会公益事业,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我不再把学生当做获取绩效工资的工具,而是作为花朵去呵护,作为栋梁去培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教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必须满是辉煌!

11月14日,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盘县县教师左相平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情绪很不平静,特别是他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他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用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并且得到了广阔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左相平这些老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芒。孔子云:“其身正,毋令那么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根底。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教书育人,教书者务必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务必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当今冷漠、隔膜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能够想像,假设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先能够这样用心地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能够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我很感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就应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劳模工匠精神事迹篇10

__,53岁,一个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老种植户,凭借着多年的种植经验被种植户推荐为新一轮的规模场长,在生产经营中他认真执行农场的各项规定,带头调整种植结构,带头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严格按农业协会的技术要求,在自己不使用高残留农药的同时,也号召家庭农场内部禁止使用,多年来他种植的作物从未因农药使用过量影响调茬,为规模内的种植户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为一名规模家庭农场场长,他肩负着带领组内种植户增产增效的重任,要想不负重望,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准,尤其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中,他深深的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始终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才能起到和发挥一名规模场长的作用。作为一个农业团体的决策人不但要有十分丰富的农业经验,还要有关于农业、农机、国家和地方土地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硬件条件仿佛都是为__所设立的,养成多年的看书的习惯让__成为了农民中的学者,上到国家大的`政策方向,下到每个地块的土质、土况,他都了如指掌。通过自觉地参加管理区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和上级部门以及农场组织各种科技培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成效。

__从最初只有一二公顷的土地到现在的近百公顷的规模农场,不怕吃苦的他每天在地里摸爬滚打,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挥指导,深知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他平时就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科技种植上,更是废寝忘食,在忙都要坚持查阅资料、看看什么肥料氮含量高,什么农药除虫害好,再累都要做好一天的工作记录。几年的时间,便掌握了精细的农业科技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走上了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农业致富之路。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突破大豆、小麦增收瓶颈,在土地上获得更大的效益,他又率先带领组内人员跟随区领导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很多人都不敢尝试的情况下,种植水飞蓟825亩,为了确保种植试验的成功,他每天查阅不同的技术资料、询问农业技术人员,到地里查看苗情,记录生长情况、气温影响及病虫害防治经验和做法,在重要的结果期,他时常忙活到半夜,辛苦没有白费,那一年,他种植的水飞蓟实现了亩效益500元,获得了大丰收。

今年初,有些种植户因为自己没车不能及时播到高产期,愁得吃不下、睡不着,面对这种情况,__主动和支部提出,自己要承担三到五个无机车户的大田播种工作,且把播种、整地的最好时机全部让给他所帮扶的种植户。

__自担任起家庭农场场长和机车长工作以来,以主人翁精神兢兢业业地干好种植户交给的每项机车作业工作;他满腔热情为种植户着想,无私奉献,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誉。在 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转型,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他以自己独特的事业观和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自觉摒弃浮躁和实用主义至上的社会心态,坚定地确立了自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生坐标。

在规模家庭农场管理上,__积极与规模里15户种植户进行沟通,在农场大的方针不变的政策下,积极的征求种植户的种植意见,并同时向规模里的种植户传授新的种植技术与科学种植的相关知识,并搜集在科学种植下取得良好效益的先进典型事例,让规模里的种植户了解到科学种植才是致富的硬道理,在他不断的输入新的种植技术与积极努力的工作下,__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效益却明列前芧。规模里的十几户人家都说,这个规模真是即省心又放心,地虽然是咱的,但是人家管理的比咱自己还要经心,咱入这个规模算是入对了。

现在,__正率领着规模中的种植户,筹备来年的计划,并尽其所有可能的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他的行为正应了他常说的一句话:谁都有危难的时候,我不帮谁帮。愿__在农业生产和规模种植的道路上,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

成绩已成为过去,__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场农业协会和管理区带领下积极为种地职工群众传达各种科技信息为农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4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