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

| 徐球

2024年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新鲜出炉,赵忠贤事迹大家有哪些想了解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篇1】

“超导”是超导材料或超导体的简称,因具有零电阻的特性而得名。“高温超导”是指具有较高超导临界转变温度(以下简称“Tc”)的超导体。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但真正快速发展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以后。赵忠贤从1976年初即开始在国内推动和开展高温超导研究。在1986-1987年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的国际竞争中,他带领团队较早地在世界上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并率先公布新超导体的成分,其团队获得1989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热潮过后,赵忠贤继续坚守高温超导领域,不断深耕,并于2008年3月,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再次斩获佳绩。2014年,他又一次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篇2】

赵忠贤于1941年1月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上小学时,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做了一个老鼠生理活动与氧气浓度关系的实验。当增加氧气时,老鼠表现得很活跃,当减少氧气时,老鼠则变得越来越怠惰。这个现象触动了他,“使我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中学后,赵忠贤更好学了。例如,在学____面几何课程时,他常常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几何习题,“结果搞得床上、地上到处画得都是各种几何题的证明”。他回忆道,这种对新鲜事物的激情以及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后来的科研生涯[2]。1959年的一天,赵忠贤在高中班主任的桌子上发现一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招生简章。当了解到赵忠尧、钱学森和华罗庚等众多著名科学家在此校执教时,他便决定报考中科大。同年9月,赵忠贤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科大。中科大创办于1958年。为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该校采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模式——各个研究所的一线科学家亲自登台讲授基础课。例如,吴有训、严济慈等人讲授普通物理,华罗庚、吴文俊等人讲授高等数学。大学期间,赵忠贤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同时,中科大还强调宽口径培养人才,在学生掌握深厚数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大学一年级,赵忠贤就曾与同学到实验室开展实验设计。

进入大学四年级后(当时中科大的学制为五年),“出于对低温世界的浓厚兴趣,他以第一志愿选择低温物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3]。中科大的低温物理专业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的低温物理室负责对接。中国低温和超导学科奠基人的洪朝生①亲自为该专业学生开设低温技术课,而中国超导学科的另一位奠基人——管惟炎②为他们开设超导物理课。他们将国际上最新的低温、超导学科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高水准。他到了中国低温和超导研究的发源地物理所之后,在管惟炎亲自指导下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为“用超导体获得均匀磁场”,这是当时非常前沿的研究课题[5]。物理所系统的科研训练为赵忠贤之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篇3】

赵忠贤,1941年1月30日出生于辽宁新民,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生涯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他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专家。

赵忠贤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科学研究环境相对艰苦,资源匮乏,科研条件有限。然而,赵忠贤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科学的热爱,始终坚持在高温超导的研究上探索。他深知,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将对电力传输、磁悬浮列车、医学成像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

在1986年,赵忠贤与他的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高温超导材料YBa2Cu3O7-x,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材料的临界温度高达93K,打破了当时的高温超导记录,标志着高温超导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赵忠贤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赢得了声誉,也为世界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忠贤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他还积极推动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他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致力于将高温超导材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他的努力使得高温超导技术在电力传输、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篇4】

1941年1月30日,赵忠贤出生于辽宁新民。上小学时,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上中学后更好学,在学____面几何课程时,尝试用各种不同方法解几何习题。高中时代,被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吸引,对苏联卫星、火箭等科技发展产生兴趣。

1959年,赵忠贤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坚持体育锻炼,参加大学管乐队,学会吹小号、拉手风琴。赵忠贤学的是低温物理,由物理学家张宗燧上课。来做报告的,有陈毅、钱三强等。他心中就一个想法,老老实实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

1964年,赵忠贤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室工作。先是参加由洪朝生组织的超导计算机器件研制任务,将半导体光刻技术应用于超导器件制备,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66年。之后,领导开展单极和双极斯特林制冷机的国防研制任务。

1969年,赵忠贤小组研制的单极2W/38K制冷机,成功冷却了电子工业部第11研究所的红外激光雷达,使其野外联试取得成功。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荣誉事迹【篇5】

1975年9月中旬,乘火车从苏联转乘返回中国。

197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室以赵忠贤为首,联合所内其他3个研究室,开始开展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工作。

1977年,经过思考和实验,赵忠贤在《物理》杂志发表文章,挑战由经典理论推导出的麦克米兰极限,虽然想法超前而且价值巨大,但进展没有这么顺利。随后几年,他的研究屡次受阻。

1979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决定将低温物理室509组独立为超导体研究室,赵忠贤任副主任;3月,物理所制定1979-1980年重点研究项目,将“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列为其中项目之一。

1984年11月—1985年12月,赵忠贤到美国爱荷华大学艾姆斯实验室从事零磁场超导管中的磁通湮灭问题研究。

1986年1月—3月,在休斯敦大学朱经武课题组参加氧化物超导体的短期合作研究。

24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