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人物事迹介绍

| 刘慧

航天员有职业和非职业两类,一般分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或指令长、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飞行工程师。最近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航天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航天英雄人物事迹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航天英雄人物事迹介绍

大爱很重小爱也重

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最重

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说。

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一人航天员,全家航天员。”在学习训练最艰苦的时候,家就成了航天员的“第二课堂”。成为航天员后,转椅是刘洋的第一道“拦路虎”。为提高成绩,刘洋的爱人就陪她一起“打地转”,帮她计数,还要做好保护……

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20--年来,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选择。

航天成就天问一号——全球行星探测器中重量最大的

中国国家航天局2021年5月15号宣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于当天7时18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域。中国探测器首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引发全球各国航天机构和舆论的高度关注与赞叹。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称:中国无意参与所谓的“太空竞赛”,正如一句歌词所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天问一号是中国第一个行星探测器,也是中国首次进行火星探测的仪器平台,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的重量高达5吨多,是迄今为止全球所有国家行星探测器中重量最大的一个,即使美国发射了很多行星探测器都没有超出这个重量。

天问一号探测器整体最宽处的直径4米左右,高度超过4米,个头是最大的,其上搭载了13项有效载荷,其中环绕器上有7种载荷,着陆器上有6种载荷。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同时也在与全球其他一些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比如欧洲空间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奥地利研究促进署(FFG)以及阿根廷国家航天委员会(CONAE)也参与其中。

比如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提供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此仪器的作用是通过激光的能量将火星表面的土壤进行灼烧,从其光谱中分析其成分;

比如奥地利研究促进署提供了火星磁力仪,可在环绕器上分析火星磁场情况。

比如阿根廷国家航天委员会(CONAE)提供了内乌肯深空站部分时段的通讯功能,相对于中国,阿根廷完全在地球的另一面,在中国深空观测站被地球挡住的时候,阿根廷的观测站可以正常观测并提供通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内乌肯深空站基本都是由中国进行投资和建设的,耗资超过3亿美元,可以为中国的探月和行星探测,等航天活动提供必要的观测和通讯功能。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称: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项任务极其艰巨。报道称,在火星着陆一直是一项令人畏惧的任务,但是中国有信心完成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在最近的太空探索中中国显示出了极大的能力。在此之前,只有美国真正实现了在火星成功着陆,其他国家也曾进行过尝试,但其探测器要么坠毁,要么降落在火星表面后就失去了联系。

——全球著名科学杂志《自然》援引意大利科学家奥罗塞的话称,这一成功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因为中国在一次任务中就完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花费数十年、历经多次任务才实现的目标。

——美国著名的NASA在推特上转发其副局长祖布钦的推文称:“与全球科学界一样,我期待中国本次火星任务,能够为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作出重要贡献。”

——欧洲航天局及其下属的火星探测团队分别向中方表示祝贺,并祝愿中国火星探测接下来“走得更远”。

——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称:“这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的巨大成功。”他认为,俄欧ExoMars火星探测器将于2022年发射,“我们确认愿为共同推动宇宙探索加强国际合作”。

——美国广播公司(ABC)称,中国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火星,这是中国朝着其雄心勃勃的太空目标向前迈进的最新一步。这一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壮举比登陆月球要更复杂和困难。

——《自然》杂志称,探测器着陆火星是迄今为止中国太空探测能力的最大考验。在火星上着陆必须由探测器自动进行。“每一步只有一次机会,行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存在任何缺陷,着陆就将失败。”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表示,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一次里程碑式事件。这是中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太阳系主要行星上着陆,而且中国探测器首次进入火星轨道就完成“绕、着、巡”三项工作,这样复杂的任务架构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全人类共实施47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仅25次,成功率刚过50%。在火星上着陆的任务,目前共实施22次,算上这一次仅成功10次。

俄新社5约16日称:中国此前曾将月球土壤样品带到地球。中国探索火星计划的下一步可能是将在2030年左右再次发射探测器,该探测器会将火星土壤样本送回地球。到2050年,中国科学家有望实施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在进行中。除了登陆火星外,中国正在开始建设自己的轨道空间站。至于对火星的探测,这并不是中国太空探索的极限。据透露,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计划将太空探测器发射到距地球约150亿千米的太阳系边缘进行科学研究。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专家的话称:“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已经在星际探索能力上赶上美国,可能取代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

屈原曾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其中''荧惑''(火星)始终是中国古人们最关心的行星之一。历时走入现代,火星不仅是人类研究行星科学和太阳系演化史的核心参照,也是人类未来走向深空的突破目标。

中国航天正式启动了行星探测计划——''天问''。执行第一站任务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开启前往火星数亿千米的旅程。

它将在这次任务中挑战在火星''绕''(环绕)、''着''(降落软着陆)、''巡''(移动巡视)三大工程目标。组合体携带13项科学仪器,计划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技术复杂度之最,将打破人类探测火星新纪录。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是什么?

第一个里程碑: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创建于1965年10月8日的中国航天事业,虽然在导弹武器研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限于国情和财力,航天活动却是以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标志才开始的。

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腾空,在中国航天史上树起了第一个里程碑,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个里程碑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在“神舟”飞船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行的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围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在中国航天史上树起了第二个里程碑,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喜讯,当时曾引起举国欢腾,举世瞩目。

第三个里程碑: 开展月球探测活动。“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其奔赴月球并绕月飞行开展探测工作,在中国航天史上树起了第三个里程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射探月航天器的国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航天英雄人物事迹介绍相关文章:

爱国英雄的事迹简少的介绍250字

钱学森爱国人物事迹800字左右

钱学森爱国事迹1000字五篇

英雄人物事迹启示五篇700字

钱学森爱国事迹心得五篇700字

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五篇700字

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事迹800字左右

我们身边的英雄事迹五篇700字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作文素材

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及事迹5篇

2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