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大家知道哪些呢?许振超有哪些卓越的表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集合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篇1
从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在工作上创造了耀眼成就的许振超,不仅得到了所在企业的高度肯定,也获得了党和政府颁发的多项荣誉。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许振超从2008年起连任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2013年10月当选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2018年12月被中共中央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时获颁“最美奋斗者”奖章。
对于自己获得“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这份殊荣,许振超直言“没想到”。“最初我知道入围国家荣誉称号人选是在8月12号左右,朋友发了一个新闻链接给我,才知道这件事。我之前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人民工匠’这样的荣誉称号,意义太不一样了。”他说。
2024年9月13日,________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篇2
稳稳推动操作杆,按动按钮,拉起集装箱……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的远程操控驾驶室,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正在为远程操控桥吊的青年工人分享操作要领。
“我跟桥吊打了一辈子交道,希望帮助大家快速成长。”如今,74岁的许振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作业一线交流分享。
数十年来,许振超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他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大幅节约生产成本。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许振超说,自己的座右铭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上世纪80年代,青岛港引进桥吊这一大型集装箱装卸设备,许振超成为第一批桥吊司机。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桥吊装卸的过硬技术。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篇3
许振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同样无愧于时代。”采访过程中,许振超总说这句话。
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许振超带领团队以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成绩,首次打破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开启了“振超效率”的序章。此后,许振超团队又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让“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金招牌”,展现了中国港口工人的卓越风采。
“有一艘外轮还没做好离港准备,就被我们通知装卸完毕可以离港了。”许振超说,码头工人就是靠装卸效率赢得尊重,必须想尽办法提高装卸作业速度。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篇4
许振超找来几个技术好的工人,在集装箱吊具上挂一根电焊条,让大家在50米的高空,练习“高空穿靶”的绝活。
“许师傅当时跟我们说过,把绝活练好了,在装卸船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都打通了,提高我们的装卸效率。”许振超的徒弟郭磊说。
装卸效率提高了以后,许振超有了挑战世界第一的底气。2003年4月27日,许振超团队创造了每小时339箱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就此诞生。
此后,许振超团队又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让“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金招牌”,展现了中国港口工人的卓越风采。
勇攀高峰、不断创新,振超精神引领和鼓舞着青岛港一次次攻克了原来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6年,他带领团队破解了轮胎吊“油改电”这一世界难题。不仅实现了码头生产的节能减排,一年还可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篇5
2003年4月27日晚,一艘货运巨轮停靠青岛港码头,8台桥吊一字排开,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货轮装载的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自此之后,“振超效率”声名远扬,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截至2019年11月,许振超带领工友们9次创造世界纪录。2019年11月24日,他与工友们一道创造每小时单船效率514.7自然箱的最新世界纪录,并一直保持至今。
与时俱进、争创一流,许振超又有了新的目标。长期以来,港口堆场的轮胎吊都是柴油机供能,污染问题突出,维护成本高昂,影响生产效率。许振超把目光聚焦到堆场的轮胎吊上,立志实现轮胎吊动力系统的“油改电”。许振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开始钻研,取电装置与供电装置怎么链接成为一个难题,他向创新要方法,从飞机加油中找到启发,设计出伸缩变动的伸缩管,一举攻克难关,堆场的60多台轮胎吊全部顺利实现电力驱动。
作为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近年来把更多精力投入技术人才培养。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许振超团队申报国家专利108项,完成自主技术创新项目998项。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篇6
回想起1968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亲朋好友纷纷祝贺他当上了技术工人。“他们告诫我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码头工人,我后来真的干了一辈子码头工人!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码头工人!”许振超说。
为何如此自信?许振超说,因为大家能干的活儿他都干,都能干,大家干不了的活儿他还能干,而且还能干得非常出色!
这些年,许振超经常去基层一线调研技能人才的工作情况,针对近年来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的现状,许振超也十分忧虑。
提高年轻人学技术的兴趣,要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培养。“要从职业观念上树立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一名技能人才是非常自豪的观念,我觉得这种教育十分重要。”许振超说。
许振超的“徒孙”刘起说,他在上学的时候,因为听了许振超老师傅技能成才的很多事迹,才树立起想成为一名桥吊司机的理想,最终也实现了梦想。“2004年,我在青岛港运动会上看到许师傅高举青岛港奖励给他的车钥匙的一幕后,就感觉到技能人才是受尊重的,是能够成就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这一幕激励我以后持续不断钻研技术、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刘起说。
许振超人民工匠事迹材料篇7
1974年,20多岁的许振超来到码头工作。“当时我们国家的码头已经开始机械化了,但是仅限于局部,基本上还是靠人拉肩扛。”许振超回忆往昔说,“那时码头本身吞吐能力有限,青岛港外面压着船,胶州湾都停满了。”
1984年,青岛港顺应集装箱装卸运输趋势,组建集装箱公司,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就在大家劲头十足的时候,唯一的桥吊出现故障停机了。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手里,企业只得高薪聘请外方专家来修理,技术难点都在桥吊控制板上。许振超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带上备用控制板,对着台灯仔细观察,一笔一笔绘制电路图。4年时间里,他一共倒推了12块模板,画了整整两大摞完整详尽的电路图。凭着这股劲儿,他逐步掌握了各类桥吊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不仅能排除一般的机械故障,还能修复精密部件。
青岛港桥吊投入使用第一年,集装箱装卸数量就达到1万箱。虽然桥吊效率提升了,但码头配套设施还不能跟上桥吊作业速率,集装箱往往没法按时运送到船上。“当时有船员对我说,你们的装卸效率什么时候能赶上日本就好了。”许振超回忆,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憋了一口气,“我们早晚有一天要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