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是什么样的呢?赵忠贤事迹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篇1)
作为首位“40后”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科学家,赵忠贤的红色情缘在儿时就已种下。
1941年,他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成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我是听着老红军的故事、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
1956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正上中学的赵忠贤为此心潮澎湃。1959年,他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攻低温物理。钱三强、张宗燧、洪朝生……他得到了诸多物理先贤的悉心指导。特别是听罢钱三强先生讲述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艰难研发历程,他感到,上大学不仅是对科学的喜欢,“更有了责任和使命感”。
“读书时,我们讨论最多的是‘红专’问题。”赵忠贤回忆,“红”在于内心深处的信念,“专”则要全身心地投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把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完成好。这段求学经历令他在日后的科研中学会了如何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研,如何在设备差、经费少的情况下依然把科研成果做得漂亮。
1964年,赵忠贤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此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高温超导探索。彼时,超导研究在我国尚处起步,但他深知,这项探索不仅有着重大的科学前沿意义,一旦成功,更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应用价值。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篇2)
赵忠贤于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 ;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院物理研究所 ,跟随洪朝生做超导研究。
1967年至1972年,参加多项国防任务建设。
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4年至1975年,在剑桥大学进修深造 。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材料实验室副主任。
1986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
1987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9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9年,当选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
1991年,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任 ;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2008年2月,带领团队将铁基超导体临界温度提高到50K以上,并创造了55K铁基超导体转变温度纪录,同时在物理上认识到高的超导临界温度与磁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领军人、奠基人之一。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2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2024年9月13日,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篇3)
上世纪80年代,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超导热”。在这一波热潮中,赵忠贤带领中科院物理所团队日夜攻克。那时科研条件异常艰苦,好多设备是赵忠贤团队自己造的。比如,烧样品的炉子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买的设备都是二手货。有了自制炉子,赵忠贤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地干,夜里不睡觉,困了就靠在桌子上歇歇,有事就起来继续干。
“那时候经常就是睡在实验室里,几个月不回家。”赵忠贤说。很快,赵忠贤团队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一举突破了认为“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大可能超过40K”的麦克米兰极限。从那开始,“赵忠贤”3个字,不再普通。他被称作“北京的赵”,开始出现在国际著名的科学刊物,乃至大众媒体上。赵忠贤团队的研究使得超导电性低温环境的创造,由原本昂贵的液氦变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并因此获得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这位“北京的赵”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沉下心来,继续在高温超导领域里钻研。经过20多年的沉淀,在无数次制备、观察、放弃、重新开始之后,2008年,赵忠贤带领团队发现了系列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并创造了55K的铁基超导体临界转变温度的世界纪录。中国人第一次站到了世界超导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年初,赵忠贤凭借这一成果,带领团队再次问鼎象征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前,这一奖项已经连续空缺3年。2017年,又获得了象征我国科技终身荣誉的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篇4)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很难,但他做到了!从1976年起,他带领团队加入全球科学界数十年的“超导竞赛”,瞄准科学前沿潜心攻关,两次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赵忠贤——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赵忠贤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被称为超导体,在信息通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超导体要实现超导态,必须要有极低温环境。寻找较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一直是全世界物理学家的研究热点。赵忠贤从1976年开始在这条路上探索。
那时,我国的科研条件异常艰苦。“以前的经费和设备是现在条件的1%,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年。”赵忠贤回忆说。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篇5)
在获得国际国内多个技术大奖后,赵忠贤对外界强调得最多的还是:“我是一个普通人,做着自己喜欢的研究。”
这位“北京的赵”爽朗耿直,喜欢挑战,去滑雪,玩漂流。在赵忠贤的书架上,摆着一张十分显眼的照片。照片上,他身着红白色滑雪服,双臂夹紧滑雪杆,身体微屈向前。他还喜欢音乐,觉得音乐、美术是人与其他生物不同的重要差别。问到最喜欢的音乐作品,赵忠贤的回答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87版《红楼梦》中的曲子。
“赵老师是个很风趣幽默的人,经常把我们的团队逗得哈哈大笑。”赵忠贤的团队成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董晓莉对共产党员网《同学》工作室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