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先进事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王永志的贡献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先进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先进事迹(篇1)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火箭、德尔塔火箭等相继发射失利,国际发射市场出现了运载能力短缺。
王永志敏锐观察到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同事黄作义等马上提出研制长二捆火箭,和院领导班子下定决心,承揽国际发射业务,打开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1988年11月,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签署了澳星发射服务合同。
这是中国与国外签订的第一份商业发射合同。然而,合同内容复杂而苛刻。美方要求,中方需在1990年6月30日前完成一次成功发射试验,否则罚款100万美元。
当时,王永志直面的考验,不仅仅是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仅存在于图纸之上,还有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的时间限制。
决策的关键时刻,王永志代表火箭技术研究院立下军令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
一些外国同行都认为他“疯”了,在他们看来,“没有三四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王永志带领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18个月,24小时不停工,全箭24套44万多张设计图样、120多个工艺攻关项目、5000多套特殊工装、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300多项大型地面试验、20项技术难题,都被顽强攻克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先进事迹(篇2)
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
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就是王永志,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或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空间站。
载人航天,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也是一个必须“有所作为”的领域。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按照“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国人开始了飞向太空的新航程。
这个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战略设计,就出自王永志。这一年,他正好60岁,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先进事迹(篇3)
1932年出生于辽宁昌图县,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5年公派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火箭导弹总体设计。1961年毕业回国,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从此投入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副院长、院长,国家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和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1992年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荣膺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编号46669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永志星”,2014年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2017年6月入选“八一勋章” 首批候选人名单,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王永志的主持和工程总体组织下,我国研制出具有自主故障诊断和逃逸控制能力的“长二F”火箭,确定了三舱飞船、火箭“三垂”方案、主着陆场、陆海基S波段统一测控通信网等系统方案,及时决策了轨道舱留轨应用、不上大动物试验、海上分区定点救生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创新举措,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铺就了顺利前行之路。经过11年的艰难探索,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升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先进事迹(篇4)
王永志谈话开门见山。他说:科学说到底就是创新。而创新绝不仅仅是个标签,它是要承担风险的。做一个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底气。
王永志以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的遭遇,给我讲述,要创新,首先要有挑战传统的勇气。
历史上有多少杰出的科学家在不被理解和认可的时候受到责难甚至迫害?作为科学家,你就要有面对这个强大压力的承受力,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底气。
他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说,现在一些地方是事事围着领导转,看领导的眼色行事,那不是真正对领导负责,更谈不上创新。
你搞科学,搞研究,就要对事实、对科学负责。当然这个勇气,这个讲真话,这个坚持原则是建立在你对客观事实的充分调查研究,对客观规律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你哪来的底气?
其实,王永志的经历就是最生动的佐证。
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6任院长,他为成功研制我国第一枚长征二号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并首次发射试验搭载国外用户卫星获得圆满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他这位杰出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也颇具戏剧性。早在1964年,王永志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第一次飞行试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先进事迹(篇5)
2022年4月16日下午,王永志和家人坐在电视前,通过直播迎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球。返回舱平稳着陆,王永志笑了,很平静。“一开伞就放心了。”他说。
这一年,距离他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已经整整30年。
1991年3月,王永志和同事们提交了《以飞船为基础组建空间实验室的构想》报告,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作为论证组组长,和专家们一起开展技术方案论证。
按照之前的讨论,这项飞船工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为空间站建设积累经验。但在一次会上,王永志提出了异议。“飞船顶多飞7天,空间站可能用10年、20年。仅凭飞船的研制经验就敢贸然发射空间站吗?不行。”他提出建议,增加一个过渡飞行器。
从载人飞船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王永志的构想最终演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60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工程总设计师。回想当时的心情,他说:“压力贼大。”
载人航天任务最重要的是安全可靠。然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要快速发展就不能一味求稳,也要拿出创新跨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