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

| 徐球

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是什么样的?黄宗德的战功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最新(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

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1

黄宗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8月生,山东荣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2824部队副师职顾问。黄宗德17岁入伍投身革命,在渡江战役中,他和战友组成冲锋队,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在许多战友壮烈牺牲、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仍然带着战友的遗愿,继续冲锋陷阵。此后,他又参加了上海战役以及浙北、皖南、江西剿匪等战斗,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发起第三阶段反击作战,黄宗德所在连队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面对雷区、铁丝网和火力点交织构筑起的防线,他作为班长,带领战士们英勇作战、不畏牺牲,成功突入敌前沿阵地、炸毁多个敌暗堡,直至完全控制了上九井西山的表面阵地。

此次战斗,他打掉敌地堡3个,毙敌7人,只身俘敌22人。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他多次负伤,至今仍有3块弹片留在体内。黄宗德始终认为:“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硝烟散去,也要永远铭记自己许党报国的誓言。”他通过口述战斗历史、拍摄宣传视频、宣讲红色故事等方式宣传我党我军优良传统。

黄宗德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________签署主席令,授予黄宗德“共和国勋章”并亲自颁授。在颁授仪式上,黄宗德作为受勋代表发言:“新征程上,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将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2

1931年8月,黄宗德出生在山东荣成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黄宗德的姐夫和姐姐都是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黄宗德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为组织传递消息,站岗放哨。

1948年12月,17岁的黄宗德参军入伍,成为山东省荣成县海防大队的一名战士。

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被编入解放军第25军74师221团,第一次参加了战斗。黄宗德回忆说:“我不会水,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我们要解放全中国。”

渡过长江后,因为天降大雨,黄宗德和战友们分散在老乡家避雨。“几个国民党散兵也来敲门,我俘虏了3个敌人,立了三等功。”黄宗德说。

回忆起自己的革命历程,最让黄宗德骄傲的是,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共和国同岁。75年过去了,入党时的细节老人记忆犹新:“1949年6月,在江苏镇江的一处破庙里,我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3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黄宗德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务。

“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都在部队,没在我身边。”在王锦华记忆中,丈夫一心扑在工作上,照顾家庭很少,“但我并不怨他。他是军人,属于军队,属于国家。”

在黄宗德影响下,三名子女都曾参军入伍。

二儿子黄毅从部队转业时请求父亲给予帮助,黄宗德对他说,共产党员没有特殊的权利,你自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黄毅说:“怨过父亲,但现在更感恩父亲。”

1986年,黄宗德从副师职顾问的岗位离休。尽管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参考消息》。天津警备区某干休所工作人员李学武说,黄老每次学习文件,都是用手指着,一字一句地看。

离休后,黄宗德将大量精力投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中。干休所政委孟玮说,黄老是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曾到机关、企业、社区做过几十场报告。

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4

1952年8月,21岁的黄宗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抗敌前线。

1953年初,黄宗德所在的部队坚守朝鲜中线平康阵地,对面的敌人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敌方依仗优势的装备,把志愿军战士封锁在地堡和交通沟里。

当时,黄宗德带领的6班驻守在两个小土堡里,防敌设施非常薄弱。他回忆:“没有大米,吃的高粱米,咸豇豆,咸萝卜干,没有水吃,就吃炸弹坑的雪水。一共在那里守了152天。”

在对敌前沿阵地,黄宗德参加小规模行动32次,参加战斗17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提起战场的惨烈,他回忆:“在战争期间腿上有一个布条,上面写着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我们副连长曹树林,一个炸弹下来炸飞了,最后就找到一只腿。”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黄宗德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他们面对的是南朝鲜军用雷区、铁丝网和火力点交织构筑起的防线。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黄宗德率领全班突破7道铁丝网,攻下敌前哨阵地。之后,他独自一人遭遇了躲在坑道内的残敌。在冲锋枪被打坏,右前胸负伤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而是用手榴弹和炸药包将敌方藏身的坑道口炸塌。

黄宗德国家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篇5

那些天,河北省南部和中部连降暴雨,一波波洪峰接踵而至。

那一年,黄宗德32岁,早已经提干了,是组织股的一名干事,奉命在一个连队蹲点。接到抗洪命令后,他迅速带队冲上河堤。秋风阵起,洼淀上掀起一排排激浪,不停地拍打着堤岸。据当时报纸记录,最大风力达到八级。堵堤的泥沙一投进去,就被浪涛冲走,险情迭出。

黄宗德想都没想,就第一个跳进水里,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战士们一个个跟着跳了下去。大家拉着绳子,用身体围堵洪水,一道绿色“堤坝”立在水里犹如铜墙铁壁……五六个小时过去,风力变小了,水流不急了,大坝守住了!

这时,王阿姨从屋里出来,指着黄老说:“他当时都不会水。”

庞所长听到这里,吃惊地问黄老:“您当时怕不怕?”黄老把手一挥,坚定地回了一句:“冲锋的时候啥都不想。”

接着,王阿姨也打开话匣子,讲起了难忘的往事。王阿姨告诉庞金喜,老头子退休前心里全是打仗,眼里都是工作,根本不顾家。她生了3个孩子,孩子们出生时他都不在身边。尤其是生老二时,要不是半路上遇到一位战友和他的家属,把她搀扶回家,孩子就生在大马路上了。最后,孩子虽然没生在路上,但也没生在医院,是在家里出生的……

起初,黄老听到王阿姨讲起这些往事,只是笑嘻嘻的,但后来见老伴说得掉起了眼泪,他的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伸出手紧紧握住了老伴的手。

25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