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事迹范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伟人的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伟人的事迹1
偶尔整理书籍,一本泛黄的书突然间让我重拾信心,激励我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她,如同一位行影不离的朋友,为我消除烦恼,将我从低谷中拉起.她就是《孙中山传》。
白色的封面上镶颗着苍劲的书名,翻开书,仿佛有一股淡淡的幽香萦绕其中。她让我懂得了伟大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
孙中山生于一八六六年十月十二日广东香山县翠哼村一个贫苦家庭,这条内容让我大吃一惊,我以前一直认为孙中山家很富裕。现在才知道他是苦出身,是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孙中山七岁时去私塾,也就是我闪现在读书的概念,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提问,这常常使老师也回答不上来,他还爱劳动,在家里常常做家务活,这深得大家喜爱,当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结束学习生活后,便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活。他医道高明,待人热枕,态度和善,有求必应,深得人们称道。但是当他看到处于危亡的中华民族时,他不满足于一个只有能治病的行医工作了,决心医治国家民族“痼疾”。
革命先驱孙中山经历了四十年漫长曲折的革命道路,艰难苦的革命工作,使他劳累成疾,患上了肝癌,医治无效,一九二无年三月是二日于北京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岁。但是,在他弥留之际,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曾鞭笞过无数的中国人为之奋斗,为之动容。
现在,我才明白,孙中山的后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孙中山,一个荡气回肠的名字,一直扎根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我考试失误或者不顺心,他总会像一阵风春风抚平我的困扰,像一位老师安慰我再接再厉!她——《孙中山传》——我最喜欢的朋友,承担我的悲伤与欢乐,即使它的面目渐渐老去,但她的精神永不泯没,他是永恒的丰碑,将激励着我勇往直前!孙中山的伟人事迹篇第二篇
“不忘国耻,为国捐躯!”为了响应这一口号,为了践行这一承诺,华夏大地上,已不知牺牲了多少有志之士,祖国早已千疮百孔,这时,广东香山诞生了一名英雄,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为我们祖国作出了莫大的贡献——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当中华民国第一个大总统、组织抗战、创办学校。没有他,很大意义来讲就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宏伟事业和祖国美好的蓝图。为了纪念他,南京博爱路上竖起了一座高大的陵墓——中山陵。
今天,我们实验小学小记者团参观了中山陵,来到中山陵,眼前展现三百多级石台阶,也许这就是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吧。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正中央,孙中山先生正庄重严肃地坐在总统的宝座上,双手放在两边紧紧地攥着双拳,目光炯炯有神凝聚于前方,表现出一种权威,体现出一种必胜的信心,流露出一种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期盼。馆内四周矗立着四根一合抱粗的柱子,顶上是一轮耀眼的红日,如同四亿中国人民正在拼尽全身的力量去撑起新中国的一片蓝天。此刻的我,肃静之余浮想联翩:当孙中山先生看到农民的疾苦时,主动前去问候,赠送粮食给他们;当敌人队伍久攻不退时,他镇定地与众军官商量对策,布置制敌战术;当战争取得胜利时,万千群众欢呼庆贺,而他却常常独自一人思考着下一步的建国韬略……
信心,流露出一种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期盼。馆内四周矗立着四根一合抱粗的柱子,顶上是一轮耀眼的红日,如同四亿中国人民正在拼尽全身的力量去撑起新中国的一片蓝天。此刻的我,肃静之余浮想联翩:当孙中山先生看到农民的疾苦时,主动前去问候,赠送粮食给他们;当敌人队伍久攻不退时,他镇定地与众军官商量对策,布置制敌战术;当战争取得胜利时,万千群众欢呼庆贺,而他却常常独自一人思考着下一步的建国韬略……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您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孙中山先生,我们向您致敬!孙中山的伟人事迹篇第三篇
您生于贫苦农民家里,却为了人民革命多次才终于在辛亥革命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您做到了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您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您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您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您推翻了中国20xx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民主和自由。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可是您并不像以往的统治者一样骄傲自满,反而却总是为人民着想。
有一次,您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您衣着简单,便拦住您,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
您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您却原谅了他,不严厉惩罚他。
我却不是这样。有一次,我去找组长背书,他说不用背。可是第二天老师问起来时,他却说我们都不肯背。我十分气愤,一下课就和他吵起来。一连吵了好几天,最终妈妈劝说了一下午我才消了气。看到您这样做,我由衷地佩服您。
现在,由于您推翻了封建王朝,我们再也不用饱受列强的凌辱。再也不用签订丧国条约,列强也不敢欺负我们。而且中国的科技比清朝发展很多
20xx年不会像清朝一样很落后。中国也渐渐强大了起来。要不是您,我们现在还在封建王朝昏暗的统治下,见不到光明。
您的光辉业绩永远照耀着我们,我们永远怀念您。
伟人的事迹2
李白是“唐诗之音”的杰出代表,他热情奔放,豪迈浪漫,从古至今收获粉丝无数。
李白的作品中经常把会神话、幻想、夸张融为一体,语言上随意挥洒,结构上大开大合,为我们展示出雄伟奇幻的艺术境界,这也让他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的高峰,更是被尊称为——诗仙。
不过除了“诗仙”这个称号之外,他还有一个称号可能就不太为人所知,也就是“词祖”。
词这种文学体裁,最早萌芽于南北朝的乐府诗,兴起于唐朝,所以在唐代很多诗人除了创作诗歌之外,也创作出了诸多优美的词作。
李白就是其中之一,他虽不是第一个写词的人,却是第一个将词写得别具一格的人,并且他还首创很多词牌,比如《菩萨蛮》、《忆秦娥》等,因此,李白又有中华词祖之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笔下一首豪迈、瑰丽、新奇又富有生活情趣的咏雪词,整首词情感细腻,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雪景。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下雪是每年冬季,或者是初春时节比较常见的一件事。
每当天上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时,也给冬日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还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从古至今,写雪的诗词名篇真是数不胜数,李白这首《清平乐·画堂晨起》的咏雪词别具一格,不仅写出了日常生活中最纤细的雪,还对于雪景的描写,把寻常的景色描写得充满了诗意,也不失为一首经典之作。
伟人的事迹3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一1593年),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翔实,先后被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它是入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战胜疾病的宝库。
李时珍,湖北薪州人,出生在医学世家。李时珍14岁那年,中了秀才。他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书籍,而对八股文及应考的文章则十分厌恶。这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他父亲虽是医生,但在当时医生是下等职业。他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熠祖。李时珍在家父催遏下几次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乡试,皆未中。此时,李时珍的父亲也只好任其专心研究医学。
李时珍明白,医学和药学密不可分。一个是临床实践,一个是理论基础。我国古代的中医,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和体系。李时珍决心研究和发展祖国的医药学,要取得重大成就,还必须首先精通医道。他24岁那年,正式行医,诊断认真,待病人热情。由于他专心致志地研究名家的医书,真可谓取百家之长。另外他还将研究的心得体会用于临床实践,认真做记录,之后再根据实践经验,比较各家著述中的得失,加以取舍或纠正。这样,他虽年纪轻轻,但医术越来越高超,受到了广大百姓的赞誉。其高明医术很快被广泛传颂。他的名声大了,远近求医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疑难症被他治愈了,他的名字传遍天下。
李时珍医术高明,扬名天下后,曾被推荐到王府当医生,在宫廷的太医院任职。在这里的几年,他不求作宫,而是对宫廷中珍藏的民间见不到的医药学书籍有浓厚兴趣。他废寝忘食,尽情,甚至贪婪地翻阅了所有著述,并做了笔记,然后又花很大精力去研究。这为他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几年后,李时珍辞职回乡,开始到各地游历和访问。他走访了长江、黄河流域的许多地方,虚心向当地人民请教,广泛搜集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还在自己家里试种药材。
他每到一处,都热情为百姓行医解难。作为医生,医术高明,首先高明在对病人病情的准确迅速地诊断。正如俗话所说:“治病容易诊断难。”这就是说,只有看准了病,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国传统中医,把诊断疾病的方法归纳成“‘望、闻、问、切”4个字。望,就是观外形,看舌苔;闻,就是听病人说话、呼吸;问,就是问病情;切,就是摸脉。这里,切是最重要的。李时珍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他在诊断方而非常下功夫。有继承,也有他自己的探索。他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结合前人的经验,对祖国的脉学做了研究、探索和总结。同时写了不少著作,如(脉诀考证)、(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当然,李时珍在医学方而的著述远不只这些,有些只是未留传到今日。
李时珍行医认真、热情,一丝不苟。他研究医药学也勤奋刻苦,孜孜不倦,而.且具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他常常是白天行医,晚间发愤读书,经常一直到深夜。他先后阅读了一百多部厉代有关医学的著作,同时做了详细的记录.。为著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李时珍经过27个春秋的艰苦努力,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在对“本草”的研究和整理方面。本草是专讲药物的。李时珍在长期阅读和研究中,发现自秦汉以来的1500多种药物中,有缺漏,有错误,在分类上也十分混乱。这样,他就决心重新编写。为写得准确、完备,减少错误,在27年中,他吃尽苦,受尽累。有时为一样草药的鉴定,不惜到干里之外去寻找。采集大量标本,访问药农,前人记述不清的,或有些疑问的,他都做认真的考察与实验,以保证科学准确。
《本草纲目》全书分16部,62类,共52卷,190万字。所记载的药物共1932种,其中李时珍增补了374种新药。对每种药都详细地记载产地、形状、颇色、气味、功用、采集方法、制作过程,以及主治什么病等,还附有他自己搜集和经实践总结出的110加多个药方,还配有1000多幅播图,这是一部图文并茂,具有空前科学水一平的大药典。李时珍开创了我国中医及中药学的新阶段。这部巨著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医学,对生物和化学等学科领域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如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就曾引用过《本草纲目》中的论述,可见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之大。
《本草纲目》倾注了李时珍毕生的精力,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李时珍的伟大成就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加了光彩。
李时珍个人生平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中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当地人请教,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地方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李时珍(3)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有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
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
李时珍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
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虚岁为76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李时珍人物评价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本草纲目·序》: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神农本草经》:集本草者无过于此。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伟人的事迹4
朱买臣负薪立志
西汉时期的朱买臣,年幼丧失父母,孤苦伶仃,靠卖柴度日。然而他人穷志不穷。他有志气,有抱负,决心刻苦学习,为民做事。妻子因为家穷以及朱买臣读书“恶习”不改,和他离了婚。朱买臣并不气馁,相反,更集中精力读书。由于他知识广博,汉武帝时,被拜这中大夫,后又出任会稽太守、主爵都尉,直至做到丞相长史,在当官司期间,他廉洁奉公,极负盛名。
伟人的事迹5
120多年前,即19世纪的60年代中期,中华民族在封建统治者的黑暗统治下,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清王朝的抬枪刀矛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洋枪大炮,联合残杀着我国同胞。一场轰轰烈烈,坚持了10余年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被绞杀了。
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美丽贫困的翠亨村里,全村70多户人家,绝大多数都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穷苦生活。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的子夜,绵延不断、终年葱绿的五桂山还未苏醒,和天一色的大海还在沉睡,而翠亨村村头已出现了一个光点。这个光点越晃越亮,原来是53岁的农民孙达成在村头巡更。孙达成手提一盏旧灯笼、敲着竹梆,行走在初冬的寒风之中。
“哇哇哇……”透出灯光的小茅屋内传出了婴儿降世的啼哭。新生命的声音划破了漆黑的星空,又传到了巡更人的耳中。孙达成惊喜地忘了敲梆,急急匆匆地跑向茅屋。
这位刚诞生的婴儿,就是40年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倾覆清王朝统治,在东方古国建立起第一个共和国的大总统孙中山。
清晨的薄雾刚刚消失,温和的阳光射进了茅屋。坐在床沿的孙达成长叹一声:“天啊!我孙达成已穷得叮当响了,又添一张嘴,这日子可怎样过啊!”
确实,孙达成一家是够苦的了。他上有80的老母;中有缠着小脚,不能下地劳动的妻子和两位孤寡的弟媳;下有几个未成年的儿女,最大的儿子阿眉也才12岁。全家仅他佃耕村边的几亩地,另兼做鞋匠和更夫挣钱度日。终日辛勤劳动,但是所得甚少,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十分贫苦。
忠厚慈祥的妻子杨氏,应对忧虑的丈夫,怀抱着婴儿笑着说:“你看这娃生得一副福相,就象他出世前我梦到的北帝菩萨一样。这娃日后会有出息的。你快给他起个名字吧。”
孙达成看看刚临世的小儿子答道:“我苦得不识字,又能起个什么好名字呢!”
杨氏很有主见地说:“托北帝菩萨的福,就叫“帝象”,好吗?”
孙达成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说:“也好!”
三岁的女儿妙茜,从妈妈脚下爬坐起来,揉着睡眼叫道:“饿……,我要吃白薯!”但一看见妈妈怀里抱着的小弟弟,却又一声不响的微笑起来。
“阿茜”,杨氏喊道,“快来看看阿弟,他叫帝象。”
妙茜欣奇地望着小阿弟自语道:“阿弟,帝象!”
伟人的事迹6
在抗战时期,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受到了许多污辱。于是我们展开了激烈的“家园保卫战”,在这场”家园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一位。
在一个有着皎皎明月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一处敌军占领的高地。激烈的战斗一打响,战士们个个英勇杀敌,很快就逼近了高地。突然,高地上的一个堡垒里射出密集的弹雨,战士们陆续中枪倒地,很快就死伤过半,正当战士们有劲使不出的时候,一个长官突然眼睛一亮说:“同志们,我有办法了,但……这个任务可能……有点危险。”长官又沉默了起来,战士们知道长官害怕,害怕大家白白送了性命,而又不能完成任务。于是,大家踊跃地报名参加任务。长官欣慰的点点头说:“等一会儿,我们向碉堡开枪,吸引敌人的火力力,你们就悄悄爬过去把碉堡炸掉。”说完,长官选了几位战士拿上了炸药包。
于是,掩护的战士向碉堡开枪吸引火力,炸碉堡的战士就拿上炸药包,悄悄地向碉堡爬去,我们的战士,英雄黄继光就在其中,掩护的战士虽然拼尽全力吸引敌人的炮火,可炸碉堡的战士,还是被“眼尖”的敌人发现了,碉堡的火力瞄准炸碉堡的战士们射击,战士们发出痛苦的呻吟,战士们都伤的伤,死的死,只有黄继光依然负伤艰难地向前爬着,离碉堡越来越近了,四米,三米,两米……
终于到了,黄继光回头看着身后的战友,战士们在如此猛烈的炮火面前,像脆弱的婴儿,一个个中枪倒地。黄继光不忍心看着战友白白死去,于是,一个信念驱使着他。他一个猛扑,铺在碉堡的了口上,用他那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回头看了战士们最后一眼,他看见他的战友们在为他痛哭流涕,他冲着战友们微微一笑,拉响了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黄继光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看得泪流满面,大喊一声:“冲啊,为了黄继光!为了我们死去的战友报仇,冲啊!”战士们冲上高地,一举夺下了这处高地。
黄继光是多么勇敢多么无私啊!为了保护战友,为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舍弃小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高尚品质,值得全世界人民所模拜。
伟人的事迹7
岁月,像风,带走了人的青春;岁月,像刀,铭刻了英勇事迹。人生老病死是铁打的事实,不可以改变。但是战争是可以改变的。偏偏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偏偏帝国主义野心太大,造成了中国史上一大笑料。
抗日战争,有多少儿女血欲沙场?他们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为中国赢得了胜利。刘胡兰,是一个坚强的革命者,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诞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刘胡兰原名刘富兰,意思是想让刘胡兰给这个家庭带来富裕。而事与愿违,刘胡兰四岁时生母去世了,这个家也因此便变得更没有生气。1946年6月,刘胡兰加入共产党。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不想连累乡亲们英勇被捕。她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说出党的秘密,被杀死在敌人的刀下。刘胡兰,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就这样牺牲了。虽然刘胡兰牺牲了,但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英雄创举却铸造了光照千年激励后人的“胡兰精神”。难怪毛泽东说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当我今天捧着《红色少年故事》时,细细品读刘胡兰,我发现一个革命者的路是多么不好走。我们小朋友都过上好生活,不忧衣食,没有危险,不用再枪弹雨林里生活。但是,很多人却不珍惜,认为这是父母应该的。父母让他做一些家务,他就认为父母不爱他,就发火、撒娇。直到父母发起火来,他才嘟着嘴去干活。
想想刘胡兰,处境多么危险,家中贫穷,如果父亲倒下,这个家就完了;如果被鬼子捉住,就没活路了。但她却在苦难中选择共产党,宁死不屈。朋友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过好了,但是对国家那颗心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强。如果你爱国,就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吧!不要以为这更爱国没有关系,没准你小时候懂苦,长大能忍辱负重成为人才呢!
伟人的事迹8
叶祖珪生于公元1852年,去世于公元1905年,是清朝末年著名海军将领,多次率领清朝海军对抗外国侵略者的入侵。
公元1867年,叶祖珪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四年之后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成为学堂第一届毕业的学生。
公元1876年,叶祖珪与刘步蟾、萨镇冰等人一同被派往出国,成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这一批留学生归国之后,都成为清朝海军的领军人物,为中国海军的建设奠定基础。
公元1877年,叶祖珪进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以及“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公元1880年,叶祖珪期满三年归国。
公元1881年,在英国订造的“镇中”、“镇边”两艘炮舰归国,叶祖珪以都司衔尽先守备,管带“镇边”。
公元1887年,叶祖珪奉旨接待“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后因接待有功被授捷勇巴图鲁勇号。
公元1889年,叶祖珪经李鸿章奏准,叶祖珪以花翎副将衔部署海军要缺,管带“靖远”舰。两年后因操办海军有功,得纳钦巴图鲁勇号。
公元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爆发,叶祖珪随“镇远”舰陪同在旗舰“定远”号身旁,一同抗击日本舰队。“镇远”号在战斗中遭遇包括“吉野”号在内的4架战舰围攻,中弹十余处,“水线为弹所伤,进水甚多”。
危急之时,叶祖珪临危不乱,一边稳妥的指挥战斗,一边命人修补战舰,“镇远”号得以安存。后来旗舰“定远号”桅杆被毁,无法指挥战斗,叶祖珪代替旗舰指挥海军,最终击退日本舰队。
第二年,日本舰队进攻威海卫,威海卫保卫战爆发。这场战斗是北洋水师的覆灭之战,北洋水师在这一站中全盘皆灭,从战舰到大部分的将士,包括丁汝昌、刘步蟾在内的海军将领,全都选择了与水师一同覆灭。
此战过后,叶祖珪被革职处分。公元1899年,清朝重建北洋海军,叶祖珪被重新启用,加提督衔,授北洋水军统领、浙江温州镇总兵、广东水师提督。
叶祖珪此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重建北洋水师的工作中,为此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在日俄战争期间,俄国军舰侵略我国水域,叶祖珪领兵奋力作战,维护国家主权。
公元1905年,叶祖珪在巡视沿海炮台及水雷营时,劳累过度又染伤寒,于上海军中病逝,享年53岁。叶祖珪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清朝水师,是一位值得人敬仰的海军前辈。
伟人的事迹9
过年前和儿子共同挑选了一本《名人故事》一起阅读,那是一本励志的书,书本介绍了很多名人的故事,有谦虚好学的李固。尊敬老人的张良。女中豪杰秋瑾。好奇的达芬奇。胸有成竹的文与可。陈景润的认真读书。梅兰芳苦练基本功。虽然书中很多事例自己都曾读过,但重新看一次,思想上又有深一层的认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而且对教育小孩,自己又有新的想法了。最重要的是,读完那本书之后,我觉得和儿子谈话的内容似乎更丰富了,儿子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书中事例的影响。虽然之前都有列举文中一些勤奋。好学的事例教育儿子,但远不及这次儿子看过那本书后的感受深刻。因为发觉有时在闲聊中,儿子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引用看过的一两个事例出来,而我也会故作不理解状,问他对那故事的理解和引用原因。我想这是我们共同阅读那本书的最好收获了。
之前对于儿子看什么书,我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他觉得有趣就看,有时他讲的书中内容我也接不上话题。通过这次阅读之后,我想在今后要求儿子看的书,自己最好也要有一定的熟悉,这样既能激发儿子读的动力,又能增强母子间的交流,让孩子对看过的书记忆得更深刻和牢固。
伟人的事迹10
伟人,一个多么雄伟的形容词。毛泽东,几代人民敬仰的名字。他那亲切和蔼的笑颜,强壮有力的语调,使人至今为他的所作所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便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伟人。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个伟大的领袖。
我学了《毛泽东在花山》这篇课文后对毛主席更加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动人的事情,包含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无比热爱,关心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其中毛泽东出说了这样一句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这句话体现毛泽东没有一点主席的架子可以和群众平起平坐,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轻视人民群众,并且还把去西头碾米的乡亲们请了回来,把自己舍不得喝的茶水泡给乡亲们喝,还看见了群众碾米累了就主动上前帮忙。这每一件事都体现了毛泽东把乡亲们看作第一位,他那种舍己为人,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情怀。他既是伟人又是普通群众。
毛泽东不愧是我心目中的伟人。
伟人的事迹11
深秋的傍晚,我捧着一本《革命烈士故事选》漫步在红叶满地的大街上,静静地读着。凉爽的秋风在湛蓝的天空中涌动,也挠痒了我的书本,书页飞快地翻动着,如一只快要振翅高飞的彩蝶。忽而风停了,书也翻到了陌生的一页。低头继续看书,只是仿佛时空的隧道已经打开,好似带领我又一次回到那段动荡的红色岁月里……
此时正值夜晚,我国的战士们正匍匐着一点一点向敌军的大本营挪动着。是的,我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近距离的观注着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我们的战士们正一点点靠近敌人,身上的茅草是他们的蔽护,无边的黑夜是他们攻破敌人防线的大好时机。近了,更近了……在离敌人大本营很近的地方,忽然,不远处的上空有几丝光亮正在靠近,透过夜色看到熊熊的火光。不一会儿无数的火箭如倾盆大雨顺势而下。周围立刻成了一片火海,火焰噼呖啪啦作响的声音,不觉让人打了个寒战。
我不觉得为那些正匍匐在草地里的战士们捏一把汗。
突然,在熊熊的火海中我发现一个背上正燃着大火的战士——不错,他,就是邱少云同志。此时他如同千斤巨石一般,趴在那里纹丝不动。黝黑的脸上流露出一副坚毅的神情。
火还再烧着。一股难闻的焦臭味钻进我的鼻孔,此时邱少云同志的身子几乎全被大火包围了,那在风中狂舞的烈火,如同成千上万只红色的火蛇,它们在邱少云同志身上盘旋缠绕,发出恐怖的叫声。
邱少云同志依然纹丝不动。
我惊呆了,这是何等的坚毅。没有呻吟,没有泪水,邱少云同志用顽强的毅力与火焰作斗争,邱少云同志用宝贵的生命来换取战友们的安危,邱少云同志用鲜血来赢得战斗的胜利。这时,已经看不到邱少云同志坚强的脸庞了。那赤红的火蛇已吞噬尽了他的躯体,可直到死他也纹丝不动、一声不吭。他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的精神;他,用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熊熊烈火照亮了战友们前行的道路。
此时,泪水早已盈满了眼眶,任由泪水拨动我的每一根心弦。忽然大风再次刮起,邱少云同志身上的金色烈火变成了一簇簇飞舞的红叶,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身体又变得轻飘飘的了。隐约中听到了邱少云的战友们奋勇杀敌的嘶吼声——那么的雄厚,那么的震撼。是啊,反攻开始了!我轻轻地闭上眼,一个不经意的微笑浮上脸庞。在满天的红叶中继续飞舞……
不知何时,风渐渐小了,天空中浓重的“扉红”开始散开,睁开眼,飞舞的红叶纷纷陨落,如同那入冬的蝴蝶柔绵无力。红色荡漾开来,天空的颜色越来越清晰,风也停了。
我回到了现在——仍在原地。
“那是一场梦吗?”我经不住这样问自己。但低头一看书扉上一串串的泪痕依然清晰可见。抬头看看天空,早已是夜晚了。街旁有一条长椅,我轻轻的躺下,天空早已缀满了星星,邱少云那坚毅的神情依然在我脑海中浮动,挥之不去。他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坚强。
我想:那无边天际中的星辰中总有一颗是你吧!邱少云同志。我相信你定是化作了一颗灿烂的星星,挂在天际。用你那永恒的光辉,为我指明人生的方向,驱散黑夜的静寂……
忽然,大风再次吹起,满地的红叶飞满了天空。
突然我又一次惊奇的发现,每一天舞动的红叶,仿佛都给满天的星辰染满了扉红,天空也开始散发温暖,迸发活力。是的,此时星辰在红叶的依伴下已成了一颗颗饱含革命激情的红星,耀满了我的内心。
就这样的一副场景让我无时不坚信着:邱少云同志,你是照亮我生命的红星。
伟人的事迹12
马克思的伟大目标
1835年8月,马克思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谈择业的问题。有的想当官,有的想经商,有的愿意做医生,有的却爱上了神甫。
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老师为这篇闪耀着伟大思想火光的论文大为惊叹,在毕业证书上写下“思想丰富,理解深刻”的评语。
马克思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伟人的事迹13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5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磨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
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伟人的事迹14
富兰克林是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有一句座右铭,是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他有一篇叫《哨子》的文章,向人们讲述了他小时候一个记忆深刻的故事:
“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我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告诉我,用那些多付的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大伙儿都取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
这次经历让他懂得了人们所遭受的悲苦大多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耶让他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事物看待人生。本因为家中贫寒,他只读了两年书,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十二岁时,又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明白知识的价值,从未间断过学习。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阅读的范围,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伟人的事迹15
爱因斯坦是一个美籍犹太人,出生于1879年,地点在德国乌尔姆市,在1900年的时候入了瑞士国籍,其在物理学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并且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的事迹有许多都是流传比较广泛的。
1905年,在爱因斯坦26岁的时候,这一年他提出了三大理论,对物理学史来说具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光量子假说,他也就是凭借这一假说,获得了1921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他提出狭义相对论以及布朗运动的统计性解释,并且他做了相应的验证性实验,让当时许多不相信原子是真实存在的知名科学家改变了观点。
狭义相对论建立以后,爱因斯坦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希望把相对论的原理更进一步的推广到另一个领域即非惯性系,并在1907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等效原理。从此以后,他向着广义相对论进军。终于在1926年的时候,爱因斯坦经过11年的研究,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雏形,在今后一段日子中,他做的都是对这个理论的完善工作并且进行一些具体的计算,还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宇宙学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爱因斯坦开创了宇宙学。
爱因斯坦一生中的事迹有不少,在各个领域像社会、政治、教育以及战争与和平方面都有所涉猎,并且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中有些观点是非常深刻的,例如在《为什么要社会主义》这篇文章中,他就对社会主义体制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其有着滑向专制的危险。爱因斯坦的事迹对于我们了解这个人有着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