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丁仁彧事迹简介
什么样的青春不后悔?80后重症医学专家丁仁彧就把他的青春融入在了卫生健康事业里,用奋斗的姿态实现了他护佑生命的初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最美医生”丁仁彧事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最美医生”丁仁彧事迹简介篇1
2017年5月,丁仁彧主动请缨加入辽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并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首席专家。丁仁彧以师道之仁,科教研相结合,为塔城重症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科研氛围的养成,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深入当地临床工作,了解当地危重症患者的迫切需求,毫无保留的把床旁心脏超声、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经鼻高流量通气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还逐步制定出符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的ICU诊疗流程,培养并帮扶当地两名ICU医生成为后备人才,为本地“规范化、专业化”的重症医学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塔城地区人民医院重症团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也成为带动当地重症医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疫情,丁仁彧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的队长,带领150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抗疫前线,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三病区和四病区。他带领大家对原有病区格局进行优化改造,并优化了医疗垃圾处理的流程,在强力感控质控下,整个医疗支援过程中,全体队员做到了“零感染”,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医疗安全和医疗秩序的良好运行。并且对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并率先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技术,提升整个院区救治技术水平,两个病区创造了从2月18日至3月15日26天“零死亡”的记录,特别是三病区成立“迷你ICU”,创造了三病区40天“零死亡”的记录。
他作为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他还先后奔赴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辽宁葫芦岛、甘肃兰州等地,指导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
丁仁彧教授乐教善启,着重培养研究生和临床医师的科研思维,以脓毒症凝血病为研究重点,内容涵盖干细胞外泌体的临床转化、重症大数据分析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技项目4项。近5年,他和他的学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包括10余篇SCI论文,IF值40余分。他的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的精准诊疗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专著。目前担任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呼吸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重症医学医师协会常委。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精益求精;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要能够挺身而出,发光发热。”他的初心,就是挽救重症病人的生命。他的使命,就是为中国重症医学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他身体力行,勇挑重担,践行着仁爱德谦、言传身教的师之根本,以实际行动向整个社会诠释着榜样的力量。
“最美医生”丁仁彧事迹简介篇2
无论是救治禽流感重症患者、抢救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伤员,还是救治湖北抗疫一线新冠疫情重症患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丁仁彧的身影。
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丁仁彧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从不犹豫,竭尽所能救治每一位患者。
“我们重症医学科就是干这个的,哪里有灾难、有重患,哪里就有我们。我是党员、又是党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丁仁彧说。
自从2006年毕业成为一名医生,丁仁彧已经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4年。周围的人都说,丁仁彧身上有一股劲儿,干事实在,敢打敢拼。这股劲在湖北抗疫一线体现得淋漓尽致。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丁仁彧主动请战。2月2日,作为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丁仁彧带领150名来自全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骨干,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
刚进入病区时,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面临院感防护待加强、相关耗材和设备待补充等问题,在丁仁彧带领下,团队多方协调,主动解决问题,并帮助当地医院完善重症患者的管理流程。
在随后组建的辽宁省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中,丁仁彧勇挑大梁,担任队长,带领队员发挥尖刀作用。在援助医院的多支省级医疗队中,最早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技术,带动整个院区救治技术提升。其间,丁仁彧还带领队员率先使用体外膜肺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35岁的极危重患者。
不仅在湖北抗疫一线,在之前的援疆期间,丁仁彧也是靠敢打敢拼这股劲,救治重症患者800余名,帮助当地开展了床头心脏超声等多项新技术,并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显著提升了当地救治危重病患的水平。
敢打敢拼,赢得荣誉等身,丁仁彧先后获得“沈阳市拔尖人才”“辽宁第五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辽宁省百千万工程千人层次”“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日前,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公布最终结果,丁仁彧榜上有名。面对荣誉,丁仁彧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在辽宁重症医学科带头人马晓春带领下,奋战在抗疫一线所有重症医疗队员们共同的荣誉。荣誉是一种激励和纪念,作为一名重症医生,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重症病人活下去。”
“最美医生”丁仁彧事迹简介篇3
2月15日中午,天气虽多云转雨雪,江风却依然浩荡。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六楼的三病区,一位青年医生正与一位女患者告别,这是他进入武汉以来治愈出院的第一例。老大姐刚说声“再见”,眼泪就止不住了,青年医生连忙扭过头去。一个同事悄悄说:“头一次见丁队哭。”
老大姐在感谢信中说,“丁教授及医护团队,我终生难忘你们的大恩大德。我定了200箱水果,恳请接受我的心意,我还定制了十面锦旗,我会永远记得你们的名字……”然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他们却不能拥抱不能合影。
青年医生含泪读完这封信,转身又回到了重症病房,90多名患者正等着他呢。
这位青年医生就是丁仁彧,今年39岁,19年的党龄。一个结结实实的青年,目光坚定而沉着。他是美国麻省总医院麻醉与危重病专业的博士后,是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也是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曾为足球场上的前锋,英勇搏杀,是他突出的性格特点。多年来,矿难、水灾、龙卷风,他一直冲在最前面。
疫情发生后,丁仁彧率先报名要求南征。他说:“哪一次都是我当前锋,这回当然也要是我。”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战,并且让他做第一批辽宁重症医疗队的领队。
丁仁彧先把父母送回老家庄河,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她支持丈夫的选择,她说:“疫情那么严重,我们做医生的应该去呀。”
父亲母亲、岳父岳母都很担心,担心归担心,他们还是让他走了,就像以往让他奔赴那些“重大灾险”的前线一样。10岁的女儿悄悄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对你的信任和爱。”他知道,聪慧的女儿这句话后面的深深牵挂。
2月4日晚上,丁仁彧率部飞到了武汉。
3日,是一整天的培训。4日下午,丁仁彧带领全体队员正式上岗,接管了两个病区的23名重症患者。进了现场,几乎就是瞬间,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太沉重了。一时不免有些紧张,但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小丁,别忘了,你是踢前锋的呀!”他这样暗暗提醒自己,不觉又鼓起了勇气。丁仁彧带领大家与当地医生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接,每个病历他都要逐条过目,治疗方案也要重新调整,还要派人接管病房中的物资、设备,同时,对清洁区、工作区也要迅速布置妥当。
“最美医生”丁仁彧事迹简介篇4
丁仁彧他们收治的大部分病人都是高龄老人,最小的70岁,最大的95岁。这些老年人,病情比较重,除了正常用药治疗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精心护理。他对护理人员下了严令,“必须象对父母对爷爷奶奶那样照顾他们,他们吃好了,睡好了,心理宽松了,身体的免疫力才有可能上来,病,才有可能好起来。”
95岁的老爷爷,是大家最担心的人,稍有不慎,他随时可能倒下。老人家2月5日入院,原本就有脑梗、高尿酸血症等病,在家的时候就长期卧床,现在患上新冠疫情,病情比别人严重,陷入生命垂危的状态。他不能说话,交流极其困难。老伴 88岁,也感染了,保姆也传染了,三个人住在同一个房间,谁也照顾不了谁。老伴儿比他好些,神智还算清楚,她天天惦记他,睁开就往这边看,并反复询问他的状况。老爷爷自己不能吃饭,丁仁彧给他下了鼻饲,然后,指示护理团队紧紧地盯着。老爷爷大小便不能自理,护士们就细心照顾他,给他端屎端尿。每当看到他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老爷爷就会慢慢举起手致意,同时,哽咽流泪。他的老伴儿说:“孩子们,我替他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呀。”丁仁彧说:“奶奶,我们就是你们的儿孙。”十多天过去了,老爷爷居然转危为安,他顽强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全力治疗。丁仁彧说:“老爷爷,谢谢您,您要给全体患者做了榜样。”
在2月12日下午的会议上,丁仁彧对大家说:“对这位老爷爷,我们必须严防死守,决不能让他掉队。他一家三口来的,出院的时候也要一家三口出院。一旦有了闪失,他老伴儿的精神就要崩溃,人也就可能倒下,那这个家庭就完了。我们已经创造了奇迹,我们要继续创造奇迹。”
这位老爷爷的病房,每天只要得空闲,丁仁彧要去上三四次。他不断地鼓励老爷爷,也从老爷爷灼灼的目光里不断感受鼓励。
“最美医生”丁仁彧事迹简介篇5
为深入落实国家卫建委“一切为了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要求,丁仁彧带领的辽宁重症医疗队是援助医院的多支省级医疗队中最早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技术的医疗队,带动整个院区救治技术的提升,深受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辽宁重症医疗队在进驻病区后不久,就率先开展体外膜肺(ECMO)技术救治一名35岁极危重型新冠疫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中央新冠疫情救治指导组给予辽宁重症医疗队的救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这支医疗队中,有近一半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武汉的第六天,正值元宵节,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立,丁仁彧担任支部书记。他带领全体党员同志斗志昂扬,冲锋在前,主动承担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等高风险操作。全体党员团结一心,为医疗队的生活、感控、临床诊疗、护理等各个方面献计献策,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在党员同志的感召下,40余名医疗队员先后递交入党申请书。同时,还成立了临时团支部,并且组建了由丁仁彧担任队长的辽宁省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团员的能动性,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打硬仗,发挥尖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