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

| 徐球

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是什么样的呢?陈芳允大家认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

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精选篇1)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59分40秒,在新疆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主操作员韩云梯按下了牵动人心的按钮。15时,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惊天动地的巨响,防化学院原院长苗汝坤等7名战士在第一时间冲进了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核试验总指挥张爱萍将军豪迈抒怀。这一“东方巨响”,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使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的腰杆挺得更直了。中国从此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两个小时后,周恩来陪同____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他满面春风地宣布了这一喜讯,人们欢呼雀跃。周恩来挥动双手示意大家静一静,诙谐地说:大家可不要把地板震塌了呀!当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送消息,《人民日报》为此刊发了号外。美联社和路透社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国内、国际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果断决策的结果,更是凝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辛劳的结晶。

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精选篇2)

“天上星,亮晶晶,地上灯,盏盏新……要问最亮是哪一星,头上这颗芳允星。”一曲童声吟唱开场,九三学社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的故事就此展开。

7月10-11日,台州乱弹现代戏《追星者》连续两晚在国家大剧院献演。该剧由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指导,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联合出品,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创排并演出。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主委叶正波应邀出席活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李丽萍,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专职副主委丁晓燕,社中央机关干部、社北京市委会骨干社员等应邀到场观看。

剧目从陈芳允离开家乡求学清华开篇,到耄耋之年心怀桑梓收尾,演绎了他遥测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轨道测控、共同发起“863”计划、提出“双星定位通信系统”(北斗导航前身)等重大成就,艺术再现了他“一片赤心惟报国”的“追星”人生。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由地被陈芳允至诚报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两个小时里掌声不断。

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精选篇3)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机械系,后转入物理系。1953年,主持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处工作。1954年,并入物理研究所,组建成电子研究室,任该研究室主任。1985年,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长期从事无线电电子学及电子和空间系统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著有《无线电电子学的新发展》《卫星测控手册》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1957年,原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陈芳允即对卫星进行了无线电多卜勒频率测量,并和天文台的同志一起,计算出了卫星的轨道参数,该方法成为以后中国发射人造卫星所采用的跟踪测轨的主要技术之一。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陈芳允担任了卫星测量总体技术负责人。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反复论证。经过他与其他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分别在新化、南宁、昆明、海南设立了四个多普勒测量站。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不仅圆满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卫星测量任务,而且为中国卫星测控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精选篇4)

1971年年初,陈芳允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计算,提出了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来作为通信卫星发射和定点保持时的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而不必将它们分为独立的系统以完成各自的功能。统一系统大大节省卫星载荷的体积和重量,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地面设备的规模和投资。类似的微波统一系统曾成功地应用于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的测控,但陈芳允提出的系统并非阿波罗系统的翻版,而是适用于同步和中低轨道卫星的、各项功能更加合理安排,可以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的系统。

两套微波统一系统在80年代初期制成后被安装在陕西的渭南和福建的沙县,它们对1984年和以后中国通信卫星的发射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3年,陈芳允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这一系统称为“双星定位系统”。这个系统由两颗在经度上相差一定距离(角度)的同步定点卫星,一个运行控制主地面站和若干个地面用户站组成。主站—两颗卫星—用户站之间的信号往返,可以测定用户站的位置。然后,主地面站把用户站的位置信息经过卫星通知用户站。这就是定位过程。主地面站和用户站之间还可以互通简短的电报。

陈芳允北斗之父事迹材料(精选篇5)

他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双星定位系统、遥感小卫星群对地观测系统和小卫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方案;指导研制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在我国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和运行中发挥了很高的效用;参加了我国回收型遥感卫星测控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工作,为我国十几颗遥感卫星的成功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和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联合向中央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倡议(863计划)。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浙江台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工程专家。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年在英国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从事电视和船用雷达研究。1948年回国,先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电子学所、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国防科工委测量通信总体研究所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8月获国际天文组织小行星命名。2019年9月,863计划倡导者获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授予的“最美奋斗者集体”荣誉称号。

25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