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
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吴自良科学家有哪些科学成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精选篇1)
吴自良,中国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获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0年12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冶金所第十研究室甲种分离膜研究室室主任。20世纪60年代,他领导研制成功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种分离膜,为中国的原子能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1943年,我赴美留学。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今卡内基梅隆大学)冶金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物理冶金学家C.S巴瑞特(C.S Barrett)教授和物理学家R. 斯莫洛柯夫斯基(R.Smoluchowshi)教授。1948年,我完成题为《片状铝单晶中滑移机制和内耗的关系》的学位论文,取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留在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所作研究工作。1949 年,我应聘到锡腊丘斯(锡林克斯)大学材料系任副研究员,主持“软钢中阻尼和疲劳”的研究。
在美国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学生基本上都参加了1949年成立的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留美科协)。这是由留学生中的一些中共党员、进步学者发起成立的一个组织。他们利用一些社交活动及编辑出版的《留美科协通讯》,宣传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介绍中共建国方略、政策和新中国的情况,争取广大旅美学生、学者对国内解放战争及尔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支持,并动员更多的学有所成的人才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我参加这个协会后,了解了当时国内的真实情况,也阅读了____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1949年10月1日,____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当时,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高兴得不得了,非常激动,一心想着要赶快结束手中的工作, 尽快回国。而且我也知道,自己所学的物理冶金专业在国内是非常需要的,回国后我会有许多的工作可以做。我回国的事情,与中国国防化学防备部黄部长有关,他本人也曾在英国留过学。那时候,受周恩来总理的指派,他负责留学生的回国事宜及回国后的工作安排。他十分了解我在美国的情况,并主动写信给我。信中主要谈了我回国的事宜,并建议我回国后到唐山北方交通大学任教。后来,我就凭着黄部长发来的一封通知书回国的。
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精选篇2)
吴自良,吴人吴相,儒雅的外表下面有着一个无比强大的内心,就因为他一生都在与材料学相守相望——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各有能量,当他用全部生命来与它们对话时,那些材料便会赋予他能量。
吴自良对材料学的浓情萌发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冶金系。那时,26岁的吴自良是物理冶金学家C.S巴瑞特(C.S Barrett)教授和物理学家R.斯莫洛柯夫斯基(R.Smoluchowshi)教授的研究生。这两位美国教授成功唤起了吴自良对物理冶金学应用前景的憧憬,让他一头钻进这片原本陌生的知识海洋里,奋力拼搏了五年。当他以毕业论文《片状铝单晶中滑移机制和内耗的关系》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紧接着,又在本校金属研究所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很快,年轻的吴自良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注意——他先是被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聘为副研究员,参与“软钢中阻尼和疲劳”这一课题的科研工作,然后又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自此,群星灿烂的美国科学家名册上,有了一个名叫吴自良的中国浙江人。
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对于海外学子的感召力,是个无法度量的数量级。一批又一批中国留学生突破重重困境从海外回到祖国,成为那个时代里最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现象”。像吴自良这样一个在美国科学界已有名头的中国人,自然会被美国移民局百般阻挠,最终,吴自良以“母亲年迈、必须回国探望以尽孝道”为由拿到签证,辗转取道香港,回到中国。
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精选篇3)
吴自良,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吴自良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到新中国,投身于国家建设。
吴自良的科研成果和精神风貌对中国的材料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更在工业应用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关键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吴自良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认可。许多国际知名学者都曾与他合作,或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吴自良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高温合金和复合材料方面。他研制的高温合金材料,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些材料不仅提升了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自良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材料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精选篇4)
吴自良的精神遗产不仅体现在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成就上,更体现在他身上所展现的科学家精神。他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展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风范。
吴自良在美国留学期间,尽管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但他毅然决定回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他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立志报国。
吴自良在科研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常说,科学研究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他的严谨治学态度,为中国科研界树立了榜样。
吴自良一生淡泊名利,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教育事业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吴自良的一生,是科学研究与爱国精神完美结合的一生。他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精神风貌和科研态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习他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的精神,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自良“两弹一星奖章”事迹(精选篇5)
1917年12月25日,吴自良出生在浙江浦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宝瑔[quán]是前清秀才,后曾做过律师。吴自良9岁时,进入浦江县立浦阳小学读书;五年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1932年起,吴自良开始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
1935年,时年18岁的吴自良,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洋工学院矿冶系;一年后,在“航空救国”的感染下,继而转入新组建的航空机械系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自良随学校迁入西安继续学业。
1939年,大学毕业的吴自良经学校推荐,进入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作,担任设计科设计员,负责从事装配战斗机和教练机的工作。1942年起,受日军轰炸影响,吴自良随工厂撤退至昆明,继而转入中央机器厂工作,并开始担任副工程师,后因拒绝加入国民党而受到裁撤。
1943年底,吴自良经由时任中央机器厂厂长推荐,自费前往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今卡内基·梅隆大学)留学,师从X射线晶体学家、物理冶金学家巴瑞特(C.S.Barett)和物理学家斯莫落柯夫斯基(R.Smoluchowski)攻读冶金学专业。1948年,吴自良摘得美国理学博士学位,毕业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第二年起,应聘至美国锡腊丘斯大学,担任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师,负责主持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重要科研项目——“软钢的阻尼和疲劳”研究。1950年春,吴自良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
1950年冬,吴自良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突破美方重重阻力回到中国。次年初,吴自良出任北方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同年9月,调任中国科学院冶金所(今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持物理冶金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先后担任物理冶金室主任、副所长和所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等职。1952年,吴自良接受原机械工业部委派,领导团队利用国内富产的锰、钼[mù]元素,开展苏联汽车钢40X的代用品研究,历时2年成功开发出兼具低成本、高性能、耐疲劳等特性的中碳锰钼钢。1954年,他又奉中央军委紧急命令,领衔主持了抗美援朝前线急需的特种电阻丝研制项目,全程历时不足半月即宣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