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
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大家想了解吗?任新民事迹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篇1】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航天四老”之一的任新民。
任新民的一生,是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的一生。他自幼勤奋好学,怀着对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望,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探索。青年时期,他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日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任新民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的中国,航天事业几乎是一片空白,但任新民没有丝毫畏惧。他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航天人,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在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任新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的研制,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副总设计师。那时候,技术匮乏、设备简陋,但任新民和他的团队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制过程中,任新民更是殚精竭虑。他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共同奋斗,解决了无数技术难题。他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导弹技术不断进步,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篇2】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任家湾,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2017年2月12日下午3时,任新民逝世,享年102岁。2018年,任新民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
任新民是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获得者,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篇3】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任家湾,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
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
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篇4】
任新民(1915.12.5—2017.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生于安徽宁国。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员和高级技术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曾任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国防部五院总体室主任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等。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通信卫星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1974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批复,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代号为“331”的通信卫星工程大幕。
任新民航天专家的事迹故事【篇5】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8],祖父任国霖是位勤劳节俭的农民,父任海清曾任安徽宁国县小学
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县银行行长等职,更是教诲子女读书上进、掌握真本事。这些对任新民立志攻读、渴求知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7年年底,他小学毕业。1928年春考入安徽省宣城第四中学,时值北伐军攻占了宣城、宁国一带。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任新民,开始阅读一些革命进步书刊,萌生了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的朴素信念。1929年10月,年仅14岁的任新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宣城孙埠暴动失败,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于是暗下决心:走科学技术救国、强国、富国之路。
初中毕业后,在宁小学当了半年教师。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又考入南京钟英中学高中部。1934年高中毕业,考取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又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1940年毕业。任兵工署重庆21厂技术员、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和讲师等职。
1945年6月,公费赴美国辛辛那提磨床、铣床厂实习,后考取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任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