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先进事迹介绍

| 文凤

社区里有不少优秀志愿者,他们的事迹值得大家学习和发扬。关于社区先进事迹介绍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社区先进事迹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先进事迹介绍篇1

长安新城社区辖区面积 0.28公里,4700户,常住人口15000余人;党组织建制为党委,下辖党支部2个,现有在册党员109名;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共5名,专职副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居委会10人,服务站8人。在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党委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在“一分、三定、两目标”基本思路的指导下,服务站制定了“民生为重、惠民为本、服务社区、共建和谐”的目标,居委会制定了“社区干部工作十则和十点”的双十准则,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地发展。

社区党委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深化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是社区大事,都要集体讨论,形成决议,结合社区实际,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明确工作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领导能力,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得到党员群众的拥护。

社区党委一直坚持把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等活动阵地建设好,采用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原则,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党员、满足党员的需要。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利用图书室和电教室的阵地作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自身素质。社区党委率领全体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自然灾害和重大活动中,多次捐款捐物,在服务平安奥运、国庆安保、巡逻活动中参加执勤,高质量的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社区党委不断创新理念,以党建引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社区党委将社区零散无序的几支文体队伍整合起来,成立了社区全民健身协会,下设老年健身协会,青年体育协会和少儿志趣协会。老年健身协会有舞蹈队、晨练队、腰鼓队、合唱队、柔力球队、老年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民俗活动队、手工编织队、京剧演唱票友、太极拳辅导站等,固定队员450多人。青年体育协会有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台球协会、泳协协会、穿越协会、书画苑和公益文化活动站等,固定队员400余人。社区党委还指导各协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会徽标识,建立协会章程,健全网络沟通平台,参与公益活动,规范自治管理,丰富协会内涵。社区的文体队伍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并多次参加丰台区、街道组织的各项文体比赛,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展现了居民良好精神风貌,弘扬和培育了“外塑形象,内聚力量”的社区精神。丰富多彩文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居民健身达到了多样化、经常化。新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位,带动了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社区居民的自治建设,为社区建设和精品社区创建增添了活力。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长安新城社区党委始终坚持踏踏实实的态度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又努力创新与实践,丰富了党员的生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被北京市评为“首都绿色”社区、“体育先进单位”、“体育生活化”社区、“北京市绿色社区”和“双争创”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在今后的日子里,社区党委将继续努力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先进事迹介绍篇2

胡小燕,现为柏树街社区党委长丰党支部支部书记、建工小区网格小组长,从20__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她始终热爱党务工作,具有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团结、关心群众,充分调动支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每次面对社区党委布置的任务,该同志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一、坚定信念,树立形象。

胡小燕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深知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支部党员的工作热情,所以,她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三严三实”的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在与支部党员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她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支部党员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

二、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胡小燕同志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建业务方面的文件。学习时,她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为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在做好个人自学的同时,她还组织好支部广大党员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楼栋分散自学等多种办法,组织大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她积极履诺,深刻剖析自我,认真整改问题,力争使学习覆盖到每个党员。通过深入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也增强了党支部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搞好党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及政治理论基础。

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胡小燕同志在支部建设中始终不懈地抓好支部党员发展工作。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她为了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状况,经常深入到楼栋中了解情况,在找积极分子谈话时,总是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鼓励其继续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队伍得到有质有序的不断壮大。胡小燕同志在抓支部效能建设中,严格按照社区党委制定的“一目录、两流程”,认真排查支部建设中的廉政风险防范点,并提出详细的廉能风险防控措施。今年,社区开展以居家养老为主题的党建创新项目,胡小燕同志主动请缨,带领支部党员主动认领服务板块,并做好日常的服务工作。在“爱心银行”项目中,胡小燕同志带头进行爱心志愿者登记工作,并发动支部党员参与其中。

四、心系群众、以身作则。

胡小燕同志一以贯之的做好党内关怀工作,她对支部党员和小区群众始终怀着一种深厚的感情,想问题、做事情都从全心全意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广大党员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当支部党员和辖区群众遇重病和不顺时,胡小燕同志总是及时向社区党委汇报并安排做好慰问帮扶工作,当小区群众发生矛盾时,她主动调解、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切实帮助当事人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在小区文明创建上,胡小燕同志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小区里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她都能第一时间进行劝导,并发挥支部党员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在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方面,胡小燕同志结合小区群众特长,组建了小区广场舞队,并邀请对接支部的在职党员志愿者进行日常指导,增强了小区群众的活力。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胡小燕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中,以不为名利的高贵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推动支部党建工作不断发展,深受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社区先进事迹介绍篇3

团结里社区党支部在文化路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起点超越、事争一流为工作理念,坚持“为居民服务、帮弱势群体、架党群桥梁、助政府工作”的宗旨,紧紧依靠社区群众,始终把提高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建工作的着眼点,把热心社区服务,心系社区居民作为日常工作的落脚点,创先争优工作围绕“建强组织、发挥作用、优化服务”这一目标,努力探索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党支部在社区居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全体党员和居民的广泛拥护。社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 “特色社区”、文明和谐示范社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抓核心、夯基础,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建立一支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党的基层组织,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社区党支部三名成员和居委会干部全部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学历均大专以上,平均年龄35岁。新一届支部成员责任心强、整体素质好、群众基础牢,为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支部通过发放党员调查表、慰问信、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社区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进行了登记、造册,确立了党员分类管理的“三管”模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协管”、对转入党员进行“接管”、对在职党员进行“双管”,建立了党员信息库,完善了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并建立了党员联络工作站,将辖区各类党员纳入到党组织的管理和活动之中,使党员流动不流失、散落不散心,教育管理不断线。社区党员邓侃长年在外地工作,为了让他及时了解社区的各项工作,社区与他经常进行电话沟通和短信联系,将下岗职工优惠政策、房屋登记、申报社保补贴返还等信息及时发送给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需要,社区充分发挥“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间的沟通与联系,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方式,通过开展“六联六共”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共建渠道、搭建共建舞台,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势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推进区域性大社区、大党建的党建新格局。

二、抓创新,细服务,唤醒党员党性意识

为提高党员的管理服务水平,社区党支部以推进“四项工程”(组织工程、素质工程、阵地工程、民心工程)建设为平台,在完善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抓好两项党建创新:一是在网上进行开博建家——团结里党建e 家,在网页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公开社区服务指南、办事程序,及时更新社区党建活动开展情况,截止日前上传创先争优活动简报55期。在网上架起一座与社区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社区党员和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给社区工作提建议,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社区党支部可以在网上对社区党员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答复,方便了居民群众,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博客的点击率已超过14450余次;二是开通党建服务新干线——“六式”服务,让党员找到归属感。

一是“体贴”式服务。通过为老、弱、病、残党员提供关怀式服务;

二是“愉悦”式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愉悦居民的身心。

三是“帮扶”式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帮扶救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四是“港湾”式服务。不断完善优化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拓展中心职能,为党员参加活动、学习交流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

五是“风筝”式服务。通过为外出流动党员发放活动证、保持书信电话沟通、解决家庭困难等方式,确保外出党员“不断线”。

六是“家庭”式服务。主动与流入党员取得联系,让他们有话找组织说,有事找组织办,使其时刻体会到家的温暖。

通过开展“六式”服务,唤起了党员的党性意识,让更多的党员找到了归属感,老党员李振声每次在支部去家里慰问的时候,都感动万分,他主动为灾区捐款;环保卫士郭志华利用作废的条幅,亲手缝制了40余个布袋,免费发放给了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优秀复转退军人张士喜、为民服务典范范国成经常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的舞台;退休教师刘富君长年帮扶弱势群体,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优秀社区党员中心户王汝森,把身边的党员聚在一起学政策、讲环保、谈心里话,及时反馈社区党员的需求和信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党的红色宣传员”;爱心妈妈王小建,不仅为贫困居民捐款捐物,还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亲手编织毛衣、帽子等。

社区先进事迹介绍篇4

从1999年走入工作岗位,年轻的苏秦在教育一线工作了近十年。这十年来,他政治坚定,思想端正,热爱学生,关心集体,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苏秦老师教过小学,适应初中循环教学,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毕业班的岗位上工作多年,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在教育教学中,苏秦提倡“成才必先成人”、“做好人、学好习、做好事”的理念,始终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工作中,苏秦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他还利用自身特长,积极组织开展学校师生乒乓球运动,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2003年,在苏秦的积极倡导下,龙庙中学就成立了乒乓球协会,并成功组织了三届乒乓球大赛,大力促进了学校师生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对培养师生健康的爱好,文明的言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之余,苏秦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较好的作文进行整理、归类,不定期向一些报刊荐稿或参加各类征文比赛。这些年来,他辅导的学生作文有近百篇在《作文报》、《扬子晚报》、《宿迁晚报》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获奖。对宣传学校、宣传地方,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除此而外,他更是勤耕不辍,利用在学校就被评为“写作特长生”的特长,坚持练笔。这些年来,有数百篇各类文章在《新华日报》、《宿迁日报》等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或者获得上级奖励。其中有文明类文章《水漫路上竞“风流”彰显道德缺失》一文被中国文明网于2007年7月19日选发,在市组织的“争做文明人”的学生征文比赛中,苏秦老师辅导的学生有两名分别获得一、三等奖,自己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2008年,苏秦还在本地门户网站宿迁新闻网注册博客,有近二十篇各类博文被《宿迁日报》选用。他还被评为论坛版主,对于提倡文明上网、礼貌上网,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此前,苏秦的部分文章就曾被人民网、中青网等网站刊登过。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苏秦老师更是把业余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丰富而有特色,促进了工作,同时也帮助了他人。生活上的苏秦更是一位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好同事。苏秦与爱人提倡文明新风,在07年五月一日,成功参加沭阳县五一集体婚礼。他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生活上、工作上,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上有老,下有小,每到双休,苏秦老师总要抽出时间回老家,陪父母,照顾孩子。在与同事的相处中,苏秦总能乐于助人,善待他人,这是同事有目共睹的。

由于苏秦扎实的工作,出色的表现,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他被上级认定为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分员,被《作文报》评为特邀编辑,在各种征文或知识竞赛活动中,有多次获奖,他还多次被县级以上部门表彰为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教学研究先进个人。

社区先进事迹介绍篇5

7月3日下午,送走这个学期的最后一批学生,胡黄应和石心爱坐在食堂的饭桌上算起了账。“还好!这个学期没有亏。”胡黄应满脸憨笑。

2007年,胡黄应夫妇放弃在北京每人年薪十几万的工作,回到家乡怀宁县茶岭镇,用多年打工的积蓄办起了怀宁县第一个“留守儿童爱心之家”。8年间,夫妻二人用仅能维持正常开支的收费,先后为1100多名留守儿童建起家的港湾。

2007年5月份,远在北京打工的夫妻二人因留守女儿的一封信,收拾行囊,回到孩子身边。她在媒体上看到一个退休老教师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新闻报道,受到了启发。“我带一个孩子也是带,两个也是带,为何不多带几个?”石心爱说。

办留守儿童爱心之家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两人拿出十几万元,租下206国道边的一个老村部,经过装修、购置物品,为留守儿童建起了一个“家”。“一开始就没想过赚钱,我们想做一些民生的事。”胡黄应说。

一开始,爱心之家都是由石心爱一个人打理。这个能干的“妈妈”早上4点起床,给孩子们煮早饭,然后买菜、洗衣服、打扫卫生、洗碗,晚上还要督促孩子们看书、学习,每天都要等到最后一个孩子关灯睡了,她才去睡觉。对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石心爱就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发现孩子生病立即送去医院治疗、精心护理。

2009年的冬天,因为长期劳累,正在给孩子们烧洗脚水的石心爱突发脑梗塞,这个铁打的“妈妈”倒下了。丈夫胡黄应接下了班。他请了两名工人,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坚持把“爱心之家”办下去。

胡黄应和石心爱也会像普通父母一样,吃孩子的剩饭剩菜;会为哪个孩子成绩突然滑坡而着急,请来辅导老师为他辅导;会把孩子的奖状贴满整面墙······

到目前为止,8年时间,在爱心之家生活的留守学生人数达到1100多人,最多的时候一学期80多人,不少孩子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他们中有些已经考入大学、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已经工作、还有的已经生了孩子。

“爱心之家”从原来每学期按150天收费1500元,收费只调整过一次,现在的收费是每学期2500元。平均下来,一个学生每天的生活费16元左右,这里包括住宿费、水电费、人工费、伙食费、电话费······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们先后投资安装了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现在,他和妻子打工赚的二十多万元早已花光了。

去年冬天,因为学期时间比往常多半个月,胡黄应就亏了。“每天买菜这些花销都很大,亏了也没有办

法,可我不能亏待孩子。”胡黄应说,虽然亏,他也没想过放弃。

被问及“爱心之家”还会办多久?胡黄应回答说,“只要有学生愿意来,我们都愿意办。”

2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