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新鲜出炉,吴自良的科研成果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1】
吴自良(1917.12.25—2008.5.24.),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浙江浦江人。1939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48年获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大学冶金系博士学位。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厂和昆明中央机器厂设计师及副工程师、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美国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副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及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等。领导完成中央军委下达的抗美援朝前方需要的特种电阻丝研制任务;用国内富产元素锰、钼等代替短缺的铬,研制苏联40X低合金钢的代用钢;承担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与有关单位联合攻关,主持此项任务,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创造了无数奇迹。但由于这些工作大多属于“绝密”级别,因此背后的故事也多数鲜为人知。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带领团队攻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历程,就是其中一则神秘的传奇。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2】
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曾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原件——分离轴同位素用的甲种分离膜,为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自良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他幼年丧父,由母亲和兄、姐抚养成人。取名“自良”,寓意通过自强不息成为贤良方正之人。
在大姐的资助下,自费赴美留学,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今卡内基·梅隆大学)冶金系读研究生。留学期间,他悉心钻研物理冶金学,194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
应聘到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任副研究员,主持“软钢中阻尼和疲劳”的研究。
吴自良接到了国内他的一位老师的信,内容是希望他能够回国工作,并且告诉他,是周恩来总理指派我动员你们回来的。当时美国移民局不让吴自良回中国,他就找了一个理由,说“我的母亲年纪太大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我们中国人是讲究孝道的。”以这样一个理由他才得以回到祖国。1950年年底,他取道香港回国,任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3】
1917年12月25日,吴自良出生在浦江县前吴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门第家风的影响,他从小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并由此培养了远大的人生志向。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格言为起点,开始了他的梦想探索与追求之路。
1926年,吴自良入浦江县立浦阳小学读书,后又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读初中。随着少年时期的学习,他开始接触到自然科学知识,天下种种新奇事物都激发了他去认识和了解的求知欲;同时他学会考虑起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并逐渐明白科学对家国富强的重要意义。
1932年初中毕业后他考入杭州高级中学。这时的吴自良看到旧中国的内忧外患,渐渐地领悟到:唯有奋发图强投身科技,方可救国。
1935年吴自良被天津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的矿冶系录取。在矿冶系学习一年后,恰逢“航空救国”的热潮,大家普遍认识到航空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胸怀报效祖国的热忱之心,吴自良也凭着优异的成绩转入航空机械系。
1939年,吴自良大学毕业。受学校推荐,他怀揣着航空救国梦前往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作,吴自良满是干劲,他不仅苦学各种专业知识,还刻苦练习英语,虚心向厂里的美国工程师请教飞机制造中的各项技术。
但吴自良的航空救国之路的确不甚顺利。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2年起日军大举进攻缅甸,地处西南的中央飞机制造厂遭到日本飞机的毁灭性轰炸。
1943年吴自良决定自费留美前往麻省理工大学继续学习航空。当时有关方面在组织航空厂的重建工作,通知他可以通过加入国民党重新开始他的航空救国大业。亲眼目睹国民党种种恶行的吴自良掷地有声地告诉前来通知他的人:“宁死也不加入国民党!”很快,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就以“逾期不报到”为由,将他除名、“永不录用”。这一“封杀令”彻底断了吴自良的航空救国之梦。既然学航空不得,他寻本溯源,拾起了最初报考北洋大学时的矿冶专业。经中央机器厂厂长的推荐,吴自良决定到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理工学院学习冶金。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4】
1917年,吴自良出生在浦江县前吴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受书香门第良好家风的影响,吴自良自幼爱好读书。他9岁进入浦江县立浦阳小学学习,一日上课在诵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时,他瞬间被这股强劲的气势所折服,便将“天助自助者”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1929年,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成绩依旧十分突出。在中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时他便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中国为什么总是受到列强欺辱”等问题,科学救国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心中渐渐埋下。
1935年高中毕业后,吴自良考入国立北洋工学院的矿冶系,恰逢当时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在“航空救国”的热潮中,吴自良凭借优异的成绩转入新成立的航空机械系学习。吴自良后来回忆道:“当时校舍比较差,但教师教课非常好,学生学习很用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读完了大学。1939年大学毕业后,吴自良经学校推荐,前往垒允飞机制造厂工作,在设计科任设计员。因为当时工厂里的许多工程师是美国人,所以吴自良在学习专业飞机制造知识的同时,还有机会练习英语口语,为日后赴美留学打下语言基础。1942年,该中央飞机制造厂惨遭日机轰炸,吴自良随工厂撤到昆明,但当时有关方面在组织工厂的重建工作时却告知他:只有加入国民党才可以再续他的航空救国大业。亲眼目睹国民党种种恶行的吴自良掷地有声地回复:“宁死也不加入国民党!”
1943年,吴自良自知在当时的体制下,航空救不了国。在大姐的资助下赴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转而学习物理冶金,也正是机缘巧合,为共和国培养了一位“国防人”。博士期间,他师从X射线晶体学家、物理冶金学家巴瑞特教授和物理学家斯莫落柯夫斯基教授。他努力克服专业基础薄弱的困难,一心向学,悉心钻研物理冶金方面的专业知识。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此时还在求学中的吴自良已经坚定了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的决心。
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5】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 1943年, 我赴美留学。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 今卡内基梅隆大学) 冶金系攻读博士研究生, 师从物理冶金学家C.S巴瑞特( C.S Barrett) 教授和物理学家R. 斯莫洛柯夫斯基( R.Smoluchowshi) 教授。1948年, 我完成题为《片状铝单晶中滑移机制和内耗的关系》的学位论文, 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就留在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所作研究工作。1949 年, 我应聘到锡腊丘斯( 锡林克斯) 大学材料系任副研究员, 主持“软钢中阻尼和疲劳”的研究。
在美国的时候, 我们这些留学生基本上都参加了1949年成立的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 简称留美科协) 。这是由留学生中的一些中共党员、进步学者发起成立的一个组织。他们利用一些社交活动及编辑出版的《留美科协通讯》, 宣传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 介绍中共建国方略、政策和新中国的情况, 争取广大旅美学生、学者对国内解放战争及尔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支持, 并动员更多的学有所成的人才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我参加这个协会后, 了解了当时国内的真实情况, 也阅读了____的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1949年10月1日, ____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当时, 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都高兴得不得了, 非常激动, 一心想着要赶快结束手中的工作, 尽快回国。而且我也知道, 自己所学的物理冶金专业在国内是非常需要的, 回国后我会有许多的工作可以做。我回国的事情, 与中国国防化学防备部黄部长有关, 他本人也曾在英国留过学。那时候, 受周恩来总理的指派, 他负责留学生的回国事宜及回国后的工作安排。他十分了解我在美国的情况, 并主动写信给我。信中主要谈了我回国的事宜, 并建议我回国后到唐山北方交通大学任教。后来, 我就凭着黄部长发来的一封通知书回国的。
在我回国的时候, 美国移民局叫我不要回中国来, 但我说母亲年纪大了, 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样, 它也就没有扣留我。于是, 1950年下半年, 我和其他二三十个留学生就一起坐船离开美国回国了, 路上花了几个星期, 12月, 我们到了香港。在香港, 有人接待我们, 并安排大家一起坐火车到广州, 进行学习、参观活动, 让我们了解新中国的情况。一个月后, 我离开广州回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