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2022

| 艺洁

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那么一起看看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范文2022,欢迎阅读!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2022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篇1

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办公室主任张辉作为长期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代表入选“最美自然守护者”行列。

参加工作25年来,张辉始终坚守在基层耕地保护一线,把管好老百姓的“饭碗田”“口粮田”视为己任。刚参加工作时,他把队长“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饭碗,就是要守护好老百姓的口粮田”的话写在本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耕地保护行动上。制止破坏耕地非法挖沙问题,他被人称为“拼命三郎”,与违法当事人展开激烈的“阵地战”“游击战”和“夜间伏击战”。指挥违法占地专项整治行动,面对危险,他不怕牺牲,只身前往现场与违法当事人展开“心理战”“拉锯战”,陈述利害关系、讲清政策规定、解决棘手难题、消除违法隐患,让严肃的执法变得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他注重提高公众认识水平、改善基层执法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行依法依规用地宣传,多措并举,积极工作,漯河市新增违法占地问题实现“清零”,连续20个月名列全省第一,督查发现问题和历年卫片整改率均居河南省前列。

作为全国首届10名“最美自然守护者”之一,张辉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发挥先进典型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坚定扛稳耕地保护责任,牢记使命、开拓进取,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履职尽责、开拓进取,助力河南省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篇2

5本手写日志见证40余年坚守

马银国的办公柜有5本手写日志,上面记录着他从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天的工作经历。翻看日志,每一页都被他画出整齐的小格,每一天做了什么事,马银国都记录在上面,一天一行,从未间断。

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工作者,马银国肩上担子不轻,办理土地使用证、征地拆迁安置、地质灾害点治理、矿产开采秩序等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基本上‘地上’的事情,都与我的工作有关。”马银国说。

2020年7月25日,马银国在日志里提到:值班;与贺松、叶亮到泉水、二郎、新桥、甘沟、茅香村核查灾情并转移人员。

而在地质灾害防灾值班记录表上,马银国记录了当晚险情:因近日雨水较多,比较饱和,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请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崩塌、滑坡等隐患点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雨前排查,雨后复查,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4个村18个灾害点提前转移人员90户、181人。

惊心动魄的连夜转移群众,工作日志里表述不长,其中点题的只有两个字──“转移”。谈及这些经历,马银国却很平淡,“泥石流、山洪是最容易遇到的地质灾害,已数不清预警转移多少次了。”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篇3

马银国、任秀波、李大鹏、沈乐毅、钮栋梁、姜文凯、殷跃平、董鸿儒、张辉等9人和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集体),都是长期奋战在自然资源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的身先士卒,守土有责,把管好百姓“饭碗田”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己任;有的勇担重任,冲锋在前,长期工作在艰苦的野外测绘作业环境中毫不退缩;有的常年戍守孤岛,默默无闻从事着基层海洋预报观测工作;有的坚持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把荒山秃岭治理成松涛草海;有的潜心科研攻关,在地灾防治、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用科技创新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他们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在工作上勇担当,在作风上作表率,充分展现了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华章。

发布仪式通过视频展示和人物访谈等形式,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最美自然守护者”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负责同志为“最美自然守护者”颁发证书。

据悉,“最美自然守护者”活动旨在深入学__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砥砺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_开。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篇4

50多岁学会用无人机排查险情

驱车前往高川乡的路上,不时能看到巨石散落在山脚下,大山上还有滑坡的痕迹,宛如青山上的一道道伤疤。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高川乡只有两个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震后这一数字增至165个。

近年,随着治理推进,高川乡隐患点逐年减少,2022年已减少到72个。但高川乡海拔高,山林多,一到汛期,防灾形势仍很严峻。

守土有责。从2008年起,马银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隐患排查、地质灾害预警上。原本做事就认真严谨的他,面对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时,更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每年5到10月,马银国像上紧发条一样,神经紧绷,睡不踏实。

高川乡最远的两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骑摩托车、步行、涉水,即使是土生土长的高川人,也要2—3个小时才能走完单程,而巡查全部隐患点需要4天时间。40余年来,他累计行走12万余公里,高川乡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暴雨后山路难行,有时会有石块树枝挡住山路。为此,马银国50多岁时学会了操作无人机,当无法通行时,他就用无人机进行查看。

结合当地夏季易出现暴雨的特点,马银国总结了一套方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同时自编宣传稿350余篇,把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各家各户。在他的指导下,每次灾情出现,村民都能迅速进行避险转移。

自学气象知识多次成功预警

根据气象知识与地理情况,马银国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当地的暴雨天气预报。通过关注高川乡的云层和风向,以判断降雨时段、降雨量以及降雨集中区域。

这个方法很管用。2012年8月17日,晴空万里,可马银国却预测“可能会有暴雨”,建议“多留值班人员”,当时大家都觉得他在开玩笑。当晚,高川乡遭遇特大暴雨,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41起,幸好马银国提前制定应急方案,使得全乡400余户1300余人成功紧急避险。

高高的大山,让很多当地人想走出去,但马银国却舍不得离开。这些年,他多次放弃调到条件更好、离家更近的岗位的机会。“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我放不下173平方公里的热土,也舍不得6000多名父老乡亲。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篇5

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苏木山森林公园花香鸟鸣,风景如画。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几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沧桑巨变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塞上愚公”—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

60多年前,为了找到合适树种,董鸿儒每天带着干粮,在当地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寻觅。他和工人们一起背着七八十斤重的树苗或水箱,最远要爬到15里外的地方去种树……

功夫不负苦心人。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目前苏木山森林面积达18.6万亩,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1000多万株树木,连绵铺开在几十个山头。如今,83岁的董鸿儒像青山上的“不老松”,坚持作义务宣讲,讲述苏木山的故事,在他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中……

从昔日的荒山到葱茏的林场,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苏木山第一代务林人无私奉献,接续奋斗,建起了一片18.6万亩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务林人接过接力棒,努力让青山变金山。

从北京参加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会回来,83岁的董鸿儒心里依旧惦记着苏木山;已经入秋,天干物燥,他时常叮嘱苏木山林场现任党支部书记,也是老人的儿子董存战,要他带领林场职工注意防火,时刻巡山。

此时,36岁的护林员袁东东就在苏木山上巡山。防火关键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护。袁东东从小在林场长大,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艰苦奋斗,再造和扮绿苏木山的过程,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2016年,他从城市选择回到这片山林。袁东东感慨地说:“以董鸿儒为代表的老一辈造林人,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宝库,作为新一代的护林人,我将会坚持以林为家,精心呵护好苏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守护好身后的这片绿水青山!

对于这次获得的国家荣誉,董鸿儒十分珍惜。在老人看来,这份荣誉应该属于他心中的苏木山。他说:“能去北京参加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会,我从内心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今后我要继续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中,当好最美自然守护者,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再做新贡献。”

 

2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