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科学家有哪些及事迹

| 郑诗2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事迹的作文1

钱学森曾经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曾经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曾经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后来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荣誉、裕仁天皇御赐的樱花宝刀。在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有一件是专业选择。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5个女儿。他知道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而且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择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是将飞机研制好才是当务之急。但是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只有从航空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产业,工程实践是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是空话。蒋百里的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终于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己说服了父亲很是感激,同时也感谢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留美岁月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冯?卡门先生是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中的顶尖科学家,是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但是归国路途确实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长达五年的扣留和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事迹的作文2

翻开共和国的年谱,人们清楚地看到,从1956年到1968年,短短的12年间,中国在一无资料、二无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外国专家突然撤走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因难,自行设计、制造,试验并成功地发射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进入世界军事强国行列的入门卷,令世人刮目相看。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近乎天方夜谭式的神话。

“两弹一星”,石破天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欢欣鼓舞,帝国主义胆战心惊。

这一伟大成就是巨人的决心,伟人的筹谋,将军的指挥和广大指战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团结奋斗的结晶,是火箭、导弹和卫星的总设计师钱学森精心绘制的杰作。

本文将与读者一起重温这段历史,回顾钱学森走过的光辉历程,展现世界科学巨星的高风亮节。

1911年,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钱均夫,杭州人,早年就读于杭州求实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忠厚善良,博学多才,谦躬自守,为钱学森营造了一个宁静求实的家庭氛围,开启了他们人生的智慧之窗。钱学森始终认定“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父亲”。

3岁的钱学森随父母从上海迁居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女子师大附小(北京实验二小)和北师大附小(北京市实验一小)。两所附小办学正规,师资力量雄厚,钱学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当时的北京正值清王朝覆灭,动乱纷繁,人们崇尚权谋,鄙薄实务,社会环境恶化。钱学森有幸进入了北京师大附中这所得天独厚的有利人才培养的好学校,因为这里有一批不甘于祖国沉沦,矢志教育救国的忠诚爱国的知识分子。校长林砺儒是教育家,解放后曾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几何教师傅仲孙是一位功底深厚的数学家,他的教学工作十分出色,他经常对学生讲:“我讲的道理是纯粹推理,这样推出的道理,不但教室里如此,全中国也如此,不仅全中国如此,全世界也如此,不仅地球上如此,到了火星上也还得如此!”钱学森对此记忆犹新。

北师大附中课业繁多,教学要求高,但文理皆备,音乐美术也受到重视。不求学生死记硬背,提倡重在理解,鼓励学生在学好必修课的同时,按文史、理工两部再学选修课程。钱学森选学理工,除了理工部正课,还加修了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非欧几何、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英语、德语和伦理学。虽然课程多,但思想上没有压力,学得生动活泼。钱学森在耄耋之年,仍然十分怀念母校,“我在那里受到的良好教育,是我终生难忘的。”

1929年夏,钱学森考入了仰慕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历来以“起点高,基础厚,要求高”的教学传统名闻天下,“求实学,务实业,苦干实干”是交大的一贯学风。交大上下“严”字当头,考80分的不算好学生,学校规定对重要课程的课文,必须熟读硬记,原原本本地背下来。这与北师大附中宽松的环境大相径庭。钱学森深深懂得“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十分理解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他自觉适应交大的学习氛围,刻苦努力,博学强记,以浓厚的兴趣和顽强的毅力学好每门课,成绩都达到95分以上。一册《分析化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钱学森在回忆交大时,激动地说过:“交大教学严,要求高,我十分感谢老师们使我学到了许多终身受用不尽的知识。”

1935年,钱学森从交大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毕业一年后,决定到欧美国家去深造。他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在于经济技术的不发达,而日本的崛起则完全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经过考试,他取得了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的资格。他决定到美国学习飞机制造,因为这是一门中国没有的新兴工业技术。

1935年夏,钱学森告别父母,乘上美国“杰克逊总统号”轮船启航美国。20天后登上了彼岸,来到了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的坎布里奇市,这里只有10万人口,却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学城,因为两座世界有名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在这里。

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这是一所名师荟萃,驰名全球的理工类学院,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都在这里执教,条件优越,环境幽雅,学风严谨,钱学森如愿以偿,似饥如渴,一年之后便以优异成绩获得航空系硕士学位。学工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飞机工厂实习与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但美国航空企业不欢迎中国人去,这是钱学森没有想到的。一个标榜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度,居然存在着如此的种族歧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钱学森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强盛的可贵。

冷遇和挫折并没有动摇钱学森强烈的求知渴望,反而增添了他顽强拼搏的勇气。

1936年秋,钱学森飞到了洛杉矶,径直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因为加州理工学院同样是美国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有着最负盛名的力学和航空动力学研究中心,享誉“超音速飞行之父”的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就在这里。慕名而来的钱学森站到了冯·卡门面前,谦恭地自我介绍:“尊敬的先生,我是从麻省理工学院来的。我想由航空工程转学航空理论,也就是力学,请您告诉我,我的想法对吗?”

冯·卡门听完了年轻人的诉说,不觉露出了欣喜的目光。在他看来,一个从事技术工程的年轻学者不满足已有的专业知识,感悟到理论的重要性,这正是有远大志向的表现。为了了解他的专业功底,冯·卡门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钱学森对答如流,反应之快捷,回答之准确,使大师赞叹不已。他用惊异的目光打量着这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他当即十分高兴地答应了钱学森希望攻读博士学位的要求,接纳这个令人喜爱的年轻人。

从1936年10月起,钱学森在冯·卡门指导和领导下进行了长达10年的学习与工作。

冯·卡门是匈牙利人,自1934年起定居美国。他是一个坦诚直率、性格开朗而又十分谦逊的长者,也是美国航天科学的之一。他十分赏识钱学森的才华,在他身上倾注了很大的心力。钱学森则以他非凡的勤奋与智慧,以出类拔萃的理论与实验成果,成长为冯·卡门的得意学生和不可缺少的助手。

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事迹的作文3

钱学森,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事迹的作文4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事迹的作文5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什么小船啦,小汽车啦,各种色彩的灯笼啦什么的。他心灵手巧,同龄的孩子都喜欢他、佩服他。特别是,他富有同情心,对左右邻里的穷苦人有很深的感情。有一次,天气很冷,一个小偷摸进私塾里把同学盖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了,被同学捉住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狠揍了一顿,最后还被吊了起来。但是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他只是悄声不响地拿来一条板凳,垫在小偷脚下,劝诫说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不然挨这么多打,可怎么受得了呢?

1902年5月,湖北省开始兴建大、中、小各种学堂,少年有志者,都愿意来武昌上学。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学的要求。父亲很支持他,从乡亲手里借来路费;母亲也支持他,特地将自己出嫁时的嫁衣给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李四光告别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省城武汉求学。1902年冬,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堂读书,由于该学校是寄宿制,全部食宿均由学堂供给。李四光全家都很高兴。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用功,他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种知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李四光回黄冈向父亲辞行,随即乘船去日本。但官费有限,他只好买了统舱票,以便节约开支留作它用。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学习,李四光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当船驶出上海吴淞口,眺望大海,波涛汹涌,茫茫无际;小小少年,心旷神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回舱。他的思绪随着海风海浪飘得很远,很远?

经过漫长的旅行,轮船终于抵达日本的横滨港,后又乘汽车来到东京,但不巧的是,临行前,亲友饯(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鱼之类的荤腥,在海上又着了点凉,所以一到东京便腹泻不止,医院诊治为痢疾,并对他隔离治疗,只得借钱治病。这次病对他影响很大。当大夫劝他平时多吃素少吃荤时,他永远记住了这个劝告,几乎一生饮食清淡,至多吃点鱼呀蛋呀什么的。所以,有的朋友和他开玩笑说,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会叫的东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主要学习日本国的语言和初等数理比。1907年7月毕业之后,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据说,这个学校每年仅能吸收中国留学生10名左右,而报考者竟达千余人,李四光能够考中,是极其不容易的。

在学校,李四光学习刻苦,生活依旧清贫。每月收到的官费用于必须的开支后,已所剩无几。为了省钱,他常常把生米放进暖水瓶中,加上开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凑着咸菜一起吃下去。除了学习、生活,李四光更关心祖国的命运。他常步入留学生会馆,听演讲,听报告,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他剪掉自己的辫子表示站在革命一边,拥护革命。1905年7月,李四光终于在东京见到了他敬仰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孙中山曾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学,蔚(Wèi)为国用”。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