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7篇)

| 刘慧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1

王书茂,男,汉族,1956年12月生,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中敢于斗争,充分发挥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带领群众造大船、闯远海,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典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渔民们守候的“老王”,是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6月29日上午,他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这是党中央对海洋维权的高度重视,对海南党员的高度认可,对海南渔民的深切关怀。

“我们从未放弃过对祖国南海的耕耘和守护”

王书茂出生在渔民世家,从小就跟随父辈闯荡南海。

入党申请书经年不断的强劲海风和咸苦海水,在数十年的出海岁月里为他烙上了海南渔民的独特印记——皮肤黝黑,身材健硕,大大的脚板牢牢踩在甲板上,粗糙的双手坚定地指引着渔船前进和归来的方向。

自古行船半条命,王书茂说,南海带给渔民的不只是丰富的海产和阅历。改革开放以前,出海的渔船不仅吨位很小而且环境很差,更缺乏现代化的通讯导航系统,判断天气和航线主要靠经验和祖辈手抄的《更路簿》。在潭门偏僻的海边,衣冠冢一座连着一座,那是葬身鱼腹的渔民留给家人们最后的念想。

“尽管如此,我们从未放弃过对祖国南海的耕耘和守护。”胆大心细加之出海频繁,王书茂掌握了成熟的航海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对此,从1995年就跟着王书茂出海的潭门渔民王振福有发言权:“他对每一条航道了如指掌,尽管放眼望去是________一片,他也能记得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暗流,提醒我们在行船的时候注意避开。”

由于熟悉当地社情民情,王书茂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主动请缨,工作总结范文多次牵头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他一共组织渔民抵御了120场台风,对600多位渔民实施了救援。

“我搞特殊,其他党员还能拧成一股绳吗?”

1985年,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王书茂是最早的成员之一,随后一直担任民兵连副连长,一边在海上辛勤劳作,一边积极组建“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民间力量。

此后多年,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________和海洋权益。后来,他带着渔民和家人,一起开船给岛礁运送建筑材料,“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佳话广为人知。

在一次岛礁建设中,王书茂开着自己的小渔船,不畏风雨一趟一趟地往返于潭门和南沙之间,连续工作100多个日夜,为建设前方运送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由于________度紫外线辐射,他的皮肤被晒出道道明显的裂痕。“这些伤痕是我的‘成长印记’。”他这样调侃,但又严肃地加上一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辛苦、不怕牺牲。”

不怕辛苦、不怕牺牲,范文写作体现在王书茂工作的方方面面。潭门镇党委委员吉超甚至觉得,这位65岁的老党员有些“跟自己较劲”。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潭门镇封锁了几个进出口,村里的党员都有“守门”任务,王书茂也不例外。连续多天的操劳,王书茂的高血压病又犯了,脸憋得通红。轮到他值班时,吉超担心地劝他回家休息。

“我对他说,‘您的班我替您值。’可就是这么一句话,惹他生气了。”吉超说,“他特别严肃地说:‘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每个人身上的任务都很重。我搞特殊,其他党员还能拧成一股绳吗?’”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潭门村原脱贫攻坚中队长谢清全对王书茂十分钦佩。他挨个地数:多年来,王书茂当过村里的关工委成员、森林防火负责人、国庆巡逻人员……身兼数职的他,别看“官衔”不大,肩头压的责任可不小,“给自己加压,为群众服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激都放在心里呢!”

“我的根在船上,船锚就是身后的祖国”

这两天,93岁的潭门村低保户符碗花没事就到村口坐一坐。她格外留意村口的动静,“等‘茂公’领奖回来,我要第一时间恭喜他!”

“茂公”是潭门一些村民对王书茂的尊称。对符碗花来说,“茂公”是亲人。

符碗花的丈夫和儿子是渔民,都因出海遇到意外没能返航。是王书茂,给了这位孤寡老人生活上的慰藉——从2013年开始,王书茂只要在村里,就会经常到符碗花的家里,给她搭把手、陪她聊会天,逢年过节还会自掏腰包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王书茂的热心肠,在潭门镇是出了名的。

潭门渔民王克基是轮机长,有着过硬的设备修理技术,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频繁出海,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王书茂得知消息后,介绍他进入当地一家渔业公司担任技术骨干,每个月的工资能拿到8000多元。

王振福说,一同出海的20多年间,王书茂总是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辈。在他的“传帮带”下,43岁的王振福已是可以驾驶850多吨钢质渔船的船长,年收入达40多万元。

“他总是村里第一个把政策吃透的人,也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范文网潭门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王振才常常看到王书茂拿着政策宣传册研究。他举例,几年前,琼海市委、市________________了对渔民的扶持政策,王书茂很快贷款从洋浦订造了一艘350吨的钢质渔船,成为潭门首批拥有全新大吨位钢质渔船的船东之一。

后来,________鼓励渔民发展休闲农业,王书茂又主动“试水”,把自己的两艘渔船租出去,还带领几户渔民办起了海洋特色民宿。他的成功“转型”,带动了大批渔民大胆尝试。

如今,潭门港码头旁的商业街热闹非凡,各式海鲜酒楼顾客盈门,各个海洋工艺品摊位也是游人如织。王振才说:“‘茂公’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带给渔民们实实在在的红利!”

如今,潭门渔民不用辛苦赶海,生活也可以富足。但王书茂依然喜欢钻进颠簸的船舱,“我的根在船上,船锚就是身后的祖国”。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2

人物名片

王书茂,1956年12月出生,现任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第十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範”“最美奋斗者”“海洋维权的模範”等。2020年10月,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範。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东面临海,南接博鰲,号称千年渔港。当地渔民自秦代以来便世世代代在南海打鱼,一直称南海为“祖宗海”。1985年,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时,我担任民兵连首任副连长。第一次以民兵身份驾船驶向浩瀚的南海时,我便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守好“祖宗海”、耕好“责任田”。

我们潭门人常说“自古行船半条命”,南海给渔民带来了丰富的海产,也带来了许多风险。早些年,渔民出海打鱼的渔船不仅吨位小而且条件差,缺乏现代化的通信导航系统,判断天气和航线主要靠经验和一代代潭门渔民用生命探索和记录的《更路簿》。

尽管危险,但当地渔民从来没有放弃守护和耕耘南海。我18岁就跟随父亲出海,与南海已经打了近半个世纪的交道,对海域海情十分熟悉。因此每次遇到危急任务,我都会冲锋在前。这些年来,我带领渔民抵御了120多场台风,对600多位渔民实施了救援。

上世纪90年代,海军某部在南沙执行任务,由于对航道水文情况不熟,10多艘舰艇一时找不到理想的泊位。我主动请缨,带领5艘渔船前往增援。1997年,在南沙参加另一项任务时,我和60多岁的父亲、18岁的儿子一同加入,祖孙叁代比干劲、比作风,谁也不示弱。那次任务中,我光荣地火线入党,我们祖孙叁代同堂共建南沙的事迹也被当地军民所熟知。

参与守护“祖宗海”使命光荣,我每次都豁出命地干。记得有一次在参与任务时为加快工期,我和渔民们换班吃饭,持续干了半年。

1998年1月的一天,我们运送物资的渔船突遇9级狂风,4米高的海浪击打着木船。我迅速指挥民兵连在船头抛锚,船头迎着浪头,在海上漂了4天4夜。虽然遭遇的危险不在少数,但是我和民兵连的战友全身心扑在护海上。30多年来,我们累计出动渔船800多批次,运送各类物资数百万吨,协助完成多项任务。

2014年,外方出动大批船只在西沙海域非法强力干扰我钻井平台正常作业。我带领10艘渔船200多名渔民日夜兼程驰援,配合海警迫使外方侵权船只远离,维护了国家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这些年在潭门镇,“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已经成为现实。我还积极带领渔民们转产转业,发展休闲渔业,渔家民宿、海上垂钓、潜水基地在潭门镇蓬勃发展。如今,全镇已有近400位渔民分别组织成立了5个休闲渔业合作社,潭门港码头的商业街热闹非凡,各式海鲜餐馆顾客盈门,许多海洋工艺品摊位前也是游人如织。

今年4月,我被推选为新一任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家信任我,我也有信心和决心带领渔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我今年已经65岁了,出海的时间少了,但守护好祖国的“南大门”,我责无旁贷。身为民兵连副连长,我有责任让民兵连建设得更好,带领潭门渔民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3

他是一名普通的渔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他又是一名光荣的南海民兵,自1985年主动申请加入民兵组织起,便将守护南海作为毕生使命,1996年在岛礁建设工地火线入党。

他就是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36年来,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为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作出杰出贡献。

带头捕鱼致富的“船老大”

【船老大的佼佼者】

潭门镇,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自古以来,潭门渔民就在南海渔猎,“祖宗海”是潭门渔民对南海亲切的称谓。

王书茂1956年出生于潭门镇潭门村。他18岁时就开始跟随父辈闯海,不仅掌握娴熟的开船、潜水、捕鱼技能,还十分熟悉海情海况,成为当地捕鱼致富的领头人、船老大中的佼佼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书茂拥有了一艘属于自己的30余吨的木船,是潭门村第一批当船主的人之一。随着耕海岁月的增加,他的渔船吨位逐渐增加,60吨、80吨、100吨……

1985年,南沙渔业生产重新恢复。王书茂是最早一批到那里出海的渔民之一。

2013年,王书茂响应政府号召,第一个承包大船——一艘850余吨的钢质渔船,带头开大船、闯远海。当时很多村民担心投入资金太大有风险,观望不定。他及时分享承包心得,打消村民顾虑。如今,全镇已有上百艘具备远海作业能力的大型渔船。

【“茂哥”带领渔民共同致富】

“茂哥人好,是最值得信赖的人”“茂哥做的很多事,换别人是做不来的”“茂哥获奖,当之无愧”……这是民兵连兄弟们对王书茂的评价。

“茂哥一直是我们的带头人,大家都相信他的话,愿意跟着他干。在他的带领下,潭门的渔船由小变大、从少到多,大家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富裕。”船老大、潭门海上民兵连三排排长王振福说。

王振福与民兵连三排六班班长陈则波是被王书茂带富的典型。他们从小就跟着王书茂学开船、潜水、抓鱼。如今,王振福已从一名一穷二白的渔家少年,成长为驾驶大型渔船的船长,年收入40多万元。

陈则波也已当了20多年的船长。“当年我13岁出海,还是少年,什么都不会,不懂的事就向茂哥请教,他从来不会保留,看到我做错的地方,也会指出来。几十年他一直如此,对其他人也这样关心帮助。”

“为国护海”深刻心中

【爱国爱海根深蒂固 维护主权寸步不让】

在王书茂看来,他与所有潭门渔民一样,爱国爱海是根深蒂固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潭门渔民正常作业经常遭到部分周边国家的无理驱赶、袭扰和抓扣,要求他们在所谓的“认罪书”上签字。面对威逼利诱,没有一个潭门渔民这么做。

一次次被无理抓扣激发着潭门人骨子里的爱国之情,他们积极踊跃地加入民兵连,投身南海维权斗争、南沙岛礁建设。

1996年的一天,正在捕鱼的王书茂发现某国人员欲侵犯某无人岛礁,他带领民兵连弟兄,坚守岛礁7天7夜。

2014年5月,王书茂率领民兵连10艘渔船、200多名民兵骨干,守护我钻井平台,有力地维护了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永远红心向党。”王书茂说,“作为一名党员,‘为国护海’四个字,已深深刻在我心中。”

【渔民建礁第一人 任务比命重】

王书茂是渔民建设南沙岛礁第一人。他不仅自己主动请缨,还带领家人一起开船运送建筑材料,留下了“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佳话。多个岛礁都曾留下他挥汗如雨的身影。

参与建礁使命荣光,他每次都豁出命地干。王书茂回忆,最困难的一次是在某个岛礁,风浪大、礁盘小,在别处一趟能转驳一吨水泥的小艇,在此处只能拉一包50公斤的水泥。为加快工期,小艇不停,渔民换班吃饭,持续干了半年。

在他心中,个人安危事小,建设岛礁事大。1998年1月的一天,运送建设岛礁物资的渔船突遇9级狂风,4米高海浪击打木船。王书茂沉着指挥民兵连在船头抛锚,船头迎着浪头,在海上漂了4天4夜,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说:“就是把命丢了,也要把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30多年来,王书茂带领民兵连兄弟全身心扑在岛礁建设上,累计出动渔船800多批次,运送各类建材400多万吨,协助完成了多个岛礁的施工任务。

海上、岸上,都担起共产党员的责任

【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多年来救援渔民600多人次】

自古行船半条命。每遇渔民遇险,王书茂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人。

1996年冬季的一天,东北季风达七八级,离潭门港20多海里的海域,一艘木船发动机损坏,船上20名渔民有生命危险。他得知后,立即带人顶风出海搜救,搜救一整天,终于救回渔民,拖回渔船。

遇到他国渔民遇险,王书茂同样伸出援手。王振福永远忘不掉2001年那次海上遇险:“海上风大雨大,渔船都赶到中业岛附近避风,我们都在甲板上各自的位置坚守,自顾不暇。但看到他国渔船翻沉,很多渔民落水,茂哥带头实施救援,成功救起来十几个人。”

南海风高浪急。多年的行船历程中,王书茂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次,尽最大努力保护了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展休闲渔业等产业 让村庄、南海越来越美丽】

出于海洋生态保护的需要,潭门镇上百艘木质渔船需要转产转业。自2018年起,王书茂积极投入到休闲渔业的政策制定和宣传推广之中。

截至目前,全镇已有近400位渔民分别组织成立了5个休闲渔业合作社,发展海上垂钓、民宿等第三产业。

如今的潭门港内,五星红旗在大型渔船船头飘扬,“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的雄心壮志变成了现实;潭门港外,渔家民宿、海上垂钓、潜水基地等蓬勃发展,潭门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海渔业文化旅游名镇。

今年4月,在党员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王书茂被推选为新一任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期待他带领全村走得更好、更远。

新的岗位,有新任务。王书茂计划在继续抓好民兵连训练、做好维权任务的同时,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让这座海边渔村更富足、更美丽、更文明。

“只有让南海越来越美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才无愧于‘七一勋章’,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王书茂说。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4

“作为一名普通渔民,真没想到自己会获得‘改革先锋’这么高的荣誉。”12月18日下午,琼海市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抑制不住兴奋。

琼海市潭门镇,东面环海,南接博鳌,这里是王书茂的家乡。史料记载,潭门渔民自秦代开始便世世代代在南海打鱼,称南海为“祖宗海”。

今年62岁的王书茂,一辈子身体力行维护南海领土主权,为保护海洋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民兵干部,他带领渔民勇闯远海捕鱼作业,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先进典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与记者聊起此次入选“改革先锋”的感受,王书茂话语间透着坚定:“当我佩戴上‘改革先锋’奖章时,深知这项荣誉的分量之重,它不只属于我个人,更是整个潭门海上民兵连的荣誉,是一代又一代守护南海渔民的荣誉。”

1985年,潭门海上民兵连建立。连队组建33年来,先后20多次被各级评为“民兵工作先进单位”“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边海防工作先进单位”,被誉为“爱国主义的集体”“开发建设南沙的先锋”。王书茂是土生土长的潭门人,熟悉当地社情民情,他加入民兵队伍后多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每次上阵都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任务。

有一次,台风即将来临,民兵连接到上级指令,留20人值守渔港。王书茂组织民兵通知渔民做好防抗台风工作,在狂风暴雨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功将台风过境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据统计,自担任民兵干部以来,王书茂共组织渔民抵御120余场台风,救援过600多名渔民。

在潭门,无论是民兵巡逻执勤,还是渔民出海打鱼,祖孙三代齐上阵是道亮丽风景线,王书茂家也不例外。1997年执行一项海上任务时,时任民兵排长的王书茂和60多岁的父亲以及18岁的儿子一同加入,在烈日酷暑、暴风骤雨中驾船往返,祖孙三代比干劲,谁也不输给谁。

就这样,从1985年到2018年,王书茂当了33年民兵,从一名年富力强的小伙变成一名花甲老人。如今,他依旧活跃在民兵连、训练场和渔船上。“作为海洋维权模范入选‘改革先锋’,我要树立起先进典型的样子,带动大家继续守好‘祖宗海’、护好南大门。”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5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他们中,王书茂可以说是平凡而不平凡的代表。他生长在琼海市潭门镇,东面环海,南接博鳌。史料记载,潭门渔民自秦代开始便世世代代在南海打渔,称南海为“祖宗海”。“作为一名普通渔民,真没想到自己会获得‘改革先锋’这么高的荣誉。”12月18日下午,琼海市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抑制不住兴奋。

今年62岁的王书茂,一辈子身体力行维护南海领土主权,为保护海洋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民兵干部,他带领渔民勇闯远海捕鱼作业,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先进典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也是对他“我们潭门海上民兵连要继续守好‘祖宗海’、护好南大门”的褒奖,更是更是整个潭门海上民兵连的荣誉,是一代又一代守护南海渔民的荣誉。

在潭门,无论是民兵巡逻执勤,还是渔民出海打鱼,祖孙三代齐上阵是一道亮丽风景线,王书茂家也不例外。1997年执行一项海上任务时,时任民兵排长的王书茂和60多岁的父亲以及18岁的儿子一同加入,在烈日酷暑、暴风骤雨中驾船往返,祖孙三代比干劲,谁也不输给谁。就这样,从1985年到2018年,王书茂当了33年民兵,从一名年富力强的小伙变成一名花甲老人。

王书茂作为普通民兵,用坚守诠释了“光荣”二字,如今获得“七一勋章”实至名归。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更好服务人民,为党旗增辉。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6

王书茂,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国护海的模范,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 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红心永远向党

高身量、厚脊背、宽脚板、大手掌。初见王书茂,就觉得眼前这个健硕的潭门男人是个敢作敢为的硬汉子。

多年来,王书茂积极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共同致富。

如今,王书茂担任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虽然很难有时间下海远航了,可是一谈起大海,年过花甲的王书茂就神采奕奕。他说:“我的心一直在海上。”

随时听召唤

与所有潭门乡亲们一样,王书茂生于海、长于海。

从驾着不过十几吨重的小木帆船,到如今开着有卫星导航的千余吨钢制船,一代代潭门渔民战风斗浪,守牢这片海域。

海上行船,随时都有风险。王书茂在一次南沙返航时突遭台风。暴雨遮蔽了方向,狂浪打坏了罗盘,风浪使他全身多处骨折……风平浪静之后,凭着一身过硬的本事,历经了七八天海上漂流后,王书茂最终驾驶渔船返回陆地。

船靠风远航,人凭浪锤炼。在南海风浪中成长起来的王书茂,不仅从父亲那里接过了船长的班,还成为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带头积极参与南海维权与建设。

凭借对南海风浪、岛礁极为熟悉的优势,民兵连一直是南海岛礁建设的重要力量。“风雨挡不住,随时听召唤!”在岛礁建设中,只要上级一声令下,王书茂随时组织民兵连开船运送建筑材料,风雨无阻。先用大船运,再用小船送,脚下是又滑又扎的礁石,肩上是百斤沉的建筑材料,王书茂和民兵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肩,筑牢了海上家园。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兵连先后出动渔船580批次,为部队抢运建筑材料200多万吨,南沙的礁石上留下了潭门海上民兵连的汗水与足迹。

1996年,由于在海上维护和组织建设中表现出色,经党组织批准,王书茂光荣入党。

海映党旗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潭门镇捕捞作业船超过500艘。如何组织好这些人力船力,成为摆在王书茂面前的新课题。

在千百年的航行经历中,潭门渔民总结出了将多艘渔船组成船队而行的航行制度。每个人各有分工,或船上维修、或潜水下网、或后勤管理,“只有组织好,作业才能完成好。”2009年,在潭门镇党委组织下,南海渔业党支部正式成立。每5艘渔船再设立一个党小组,小组组长由出海作业经验丰富、政治坚定的党员担任,王书茂便是其中之一。

人靠组织船靠帆。有了统一的组织后,潭门渔队再遇上南海捕捞、海上救助、海难事故处理时,便更有章法了。

2010年10月,海南省琼海市遭受特大暴雨。民兵连组编了2个应急救援小分队,出动2艘大马力快艇,救出被困群众近100人,打捞拖回船只45艘。为此,民兵连被海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2012年4月,王书茂和他的船队在黄岩岛附近作业,遭遇外国渔民船只侵扰。面对佩带武器、无理挑衅的外方渔民,王书茂先口头警告,在对方不听劝阻、要冲入我国领海时,王书茂毅然下令船队挡住外方渔船前进的方向,阻拦他们非法越过我国领海线。经过多天周旋对峙,外方船只最终撤离。

2014年5月,外方出动大批船只非法强力干扰中方“981”钻井平台作业。王书茂带领海上民兵连10艘渔船共200多名民兵骨干,日夜兼程赶往西沙中建岛南部。对于那些不听劝告妄想非法靠近“981”钻井平台的外方船只,他带领船队冲向对方,迫使外方非法船只远离作业平台,既保护了“981”钻井平台作业环境,又维护了我国的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不仅如此,王书茂还带领党小组先后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次,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将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共走富裕路

在潭门村,提起王书茂,老老少少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4年,在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王书茂贷款订造了一艘350吨位的钢质船,成为潭门首批拥有全新大吨位钢质渔船的船东之一。王书茂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谋发展。潭门不再是小渔船拥挤停靠的破旧渔港,而是成为停满大吨位渔船的现代化中心渔港。渔船上也不再只有罗盘和地图,而是装上了各种先进电子设备。

“以前,我们的木制渔船能有80吨位、100吨位就很了不起了,这几年,渔民的海上生活大变样。国家很重视南海渔业,造出了800吨位钢制船。船大了,配了定位准确的导航系统,‘船船通’工程还能保障我们在船上收看到几十个电视频道。”王书茂兴奋地说。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王书茂又有一项新使命:带着渔民转型发展。

“渔业资源是有限的,出海效益在逐渐下降,现在竞争也更激烈。”王书茂说,“不能再盲目扩大捕捞规模,而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

2017年11月,海南省首个休闲渔业试点项目落地潭门。为响应号召,王书茂果断带头将自己的两艘渔船出租,还鼓励潭门渔民以渔船入股方式加入公司,参与休闲渔业发展。

曾和王书茂一起闯海的符名林,一直想开民宿、吃旅游饭,可周边的人“听不懂啥叫民宿”,更别说支持。烦恼中,符名林第一个想到了王书茂。

在王书茂鼓励下,2018年底,符名林和3个朋友一起投资修建了一栋海景民宿。屋檐上点缀的渔网和贝壳、旧船木制作的桌椅,充满渔家风情。符名林的民宿目前有20多名员工,全部都是周边村民。

这几年,潭门镇的休闲渔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渔民的致富路也越来越宽。如今的潭门港码头,商业街生意兴隆,民宿常供不应求,各式餐饮店、海洋工艺品摊位,顾客络绎不绝……“转型发展后,渔民少了赶海的辛苦,日子越过越富足。”王书茂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4日 04 版)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

走进“七一勋章”获得者、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书茂家。

王书茂18岁时开始跟随父辈闯海,经过一番历练,不仅掌握了娴熟的开船、潜水、捕鱼技能,还十分熟悉海情海况,成为当地捕鱼致富的领头人、“船老大”中的佼佼者。

20世纪80年代初,王书茂拥有了一艘属于自己的30余吨的木船,是潭门村第一批当船主的人。

随着耕海岁月的增加,他的渔船吨位逐渐增加,60吨、80吨、100吨……

尽管如此,他每次驾船出海,家里人仍难免担心。“那时候我们开着木船,遇到风浪,船身摇晃得特别厉害,大家都很担心碰到礁石遇到危险。”王书茂的弟弟王书惠一直跟着哥哥出海。他说,在2013年之前,100吨的大船已经是比较安全的出海工具了,但毕竟是木船,遇到恶劣天气时,大家仍然捏着一把汗。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书茂回忆起第一次驾驶钢质渔船出海的感受仍难掩兴奋:“遇到风浪也非常平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安全感,船上还有专门的厨房、卧室,条件很好。最重要的是,大船能带回来比以前多出三四倍的渔获,这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木船换成钢质渔船,安全有了保障,出海作业的条件也改善了,但也有一些渔民担心投资太大有风险,犹豫观望。

在这种情况下,王书茂拿着政策宣传册子,主动当起了宣传员。

潭门渔民王振福回忆,那时候王书茂经常登上其他村民的渔船,宣传党和政府扶持渔业发展的好政策。“茂哥到处宣传政策,和大伙儿讲他开着钢质渔船出海捕鱼的经验,他说开钢质渔船捕鱼补贴多、又安全,我相信他,就跟着尝试了。”王振福从小跟着王书茂学开船、潜水、抓鱼,对王书茂的话深信不疑。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王振福已成为一名驾驶大型渔船的船长,年收入达40多万元。

潭门渔民王振华也曾在海上遇险。“当时我们开着木船在远海捕鱼时遇到台风,在躲避台风的过程中,船碰上了礁石,船身被撞破,水很快灌进船内,狂风差点把船掀翻,当时船上有30多人。”王振华说,他早就希望能开上更安全的大船,王书茂登门宣讲政策后,他毫不犹豫换了新船。

惠渔惠民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潭门渔民加入了“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的行列,潭门海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王书茂的带动下,当地渔民陆续购置了30多条大吨位渔船。渔民们驾驶这些渔船出海,既有北斗卫星导航通信系统指引他们准确行驶,又有“船船通”工程保障他们在船上能收看数十个电视频道,出海捕鱼效率更高、生活更便捷。

“党和政府关心大家,一直在致力于改善大家的工作生活条件。”王书茂说,“现在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转型转产,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渔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7

据介绍,王书茂3岁起就跟随父亲出海,依靠祖辈传下的“更路簿”等,一次次在海况复杂的海域化险为夷。多年来,王书茂不畏艰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成为当地为国护海的典范。此外,他还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600多人。

在为民服务方面,王书茂带领乡亲们用好帮扶政策、积极转产转业,推动潭门村于2020年底全面脱贫。他还组织潭门村村民以渔船入股发展休闲渔业,并通过渔船出租、民宿建设、餐馆经营等方式增加收入,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事迹篇8

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英雄事迹介绍五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事迹简介(5篇)


29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