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英雄事迹800字汇总

| 郑诗2

宋朝时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最为大家熟知的词人也有很多。而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1

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在于,他出生时北方早已被女真人占领了,在他父亲的“登高望远,指画河山”的熏陶下,就产生了恢复统一的雄心壮志。以及在后来看到了女真人的霸道残忍,于是对恢复中原的壮志更加的确定了。辛弃疾长大后,为了恢复中原初次来到南方,拜见皇帝。可是他并不知道朝廷的软弱无能,以至于他的出色的才能和豪放的雄心壮志,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再这样畏缩,腐败的官场上立足的。他也十分羡慕那些归隐的诗人,对于这些内心毫无波澜。

辛弃疾也不是所有的词抒发的豪情壮志,他的婉约词也十分的出色。我最喜欢的词是---《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词人从北方初次来到南方是,看见祖国的大半个土地被那时的侵略者所践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在这些年的经历和所遇见的人,没有一个是为国家而担忧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可能是词人对自己的安慰,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一定有和我一样对祖国的安危而忧愁。或是作者想凭借“那人”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孤傲的性格。

这首词开篇就写“东风夜放花千树”,写出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街道都是欢声笑语。但是作者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了反衬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或者是词人自己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再写“那人”就是为了能够更加的突出词人对那人的向往。再“那人”身上体现了词人所追求的情感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辛弃疾的词感染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后人们,也让大家对辛弃疾的词刮目相看,他的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也影响了很多年轻人。

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2

“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回吹角连营。”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翻开浩瀚的历史长卷,一位位历史名人如一颗颗璀璨的巨星闪硕着耀眼的人文光芒,我心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就是诗人——辛弃疾

隐隐约约中,辛弃疾踏着沉稳的脚步向我走来,牵着我的手穿越千年的时光,一览荡气回肠的宋金岁月。和你在一起,我受益良多。

你,豪迈的性格,伟大的理想,爱国的精神,样样使我钦佩不已,让我长大许多。

为国:靖康二年,金兵的铁蹄踏碎北宋疆域。稼轩,你身居北地却无时无刻不想着“靖北虏,复国仇。”受你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感召,多少仁人志士汇聚在你的旗帜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金斗争。

永难忘记那惊险的一夜,叛徒张国安作乱,你却不顾个人安危,,率领五十义士,以“马作的户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速度勇闯济州敌营,一人一骑一枪,一个飘逸潇洒的身影,一个不屈的灵魂踏敌营如入无人之境,终将叛徒擒回建康行营。

那一夜,我学会了什么叫勇气,更学会了什么叫为国!

为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几何时,你不也像陶潜般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可战争的阴霾然你不得不火愤填鹰,扮演起了金人的绝命煞星。然而,我却知道,浴血的军刀掩盖不了你无限的柔情。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道光剑影中,你遇到了生命中的他。可惜自古多情空余恨,战争的漩涡,无情的将你们分离。多少年来,你一直不离不弃。终于,在一个“东风夜放花干树”的元宵之夜,在“众里寻他千百度”却不得的情况下,“暮然回首,那里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一夜,我学会了什么叫执着,我也看到了你的执着。

为梦想:在浪漫的时光隧道中,稼轩,你带着我读了《美芹十论》的豪情,见证了“鹅湖之盟”的真挚,领略了京口北固亭的气魄。

然而此时,我却惊奇的发现你俊朗的容颜渐渐老去,你刚强的双手渐渐无力。

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变成“可怜白发生”的老人,竞只在须弥之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在时光隧道的尽头,你用不甘平庸的英雄本色作铁板,用永不言弃的执着梦想做铜琶,为你,为我敲响了生命中的最强音!

那铿锵有力的声响,激励着我启迪着我,让我学会了什么叫梦想!

古老萌动了青春,进步窒息了腐朽,中华民族的大旗再次在广阔的原野上迎风展望。回收你带我一路走来,你那为国为爱为梦想的事际影响的又岂止是一个峥嵘的宋金。你的精神穿越了岁月的峰头,走过历史的云烟,一直感染着我,鼓舞着我。

你,让我学会了很多。

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3

辛弃疾,南宋著名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生于公元1140年,去世于公元1207年,为南宋豪放派词人,是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人称词中之龙。

辛弃疾一生所作之词数目众多,不过大多数词作的主要内容传达的都是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斗争精神。辛弃疾是爱国大词人,这话并没有说错。

虽说古代文人忠君爱国,是大多数君子都应该具有的品格,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将其做到极致的却并不多。而投降叛国,成为汉奸之人也不少。北宋出了个张安国,近代出了个汪精卫,其他朝代此类人也并不少,所以辛弃疾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仍然立志报国杀贼之心便显得极为难得了。

辛弃疾究竟有多爱国呢?列举以下几点来说。

辛弃疾自幼出生在金国,受到金国人的思想侵蚀,但是他的心却一直向着处于另一边的祖国。年少之时参加起义,抗金归宋,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即使留着祖国的鲜血,但是受到外族统治之人,难免都会在思想上受到影响。就好比今日曾被日本人殖民的宝岛台湾,大批的民众叫嚣着台独,叫嚣着要与大陆抗争到底。明明两岸人民留的是同一系血脉,拥有同样的祖辈,但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许多台湾人却厌恶大陆更甚于日本。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明明美国将台湾当做与中国斗争的工具,但是许多台湾的年轻人却对美国人崇拜不已。认为台湾未来的发展,必须紧抱美国的大腿。

就说现代接受一系列教育,眼界应该极为广阔的人还会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而辛弃疾一位古代人,却能对自己的国家抱有极大的热爱,甚至挺身而出发动义军抗击金朝。

另外辛弃疾虽然一生希望报效朝廷,为国家冲锋陷阵,报国杀敌,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的远大志向最终却没有能得到实现。所以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见大量的关于自己志向和壮志难酬之感的语句。年老之时再次起复,最终却因为病痛难以成行。而在他去世之时,仍然高呼“杀贼!杀贼!”才是最让人痛心之事。

从客观方面来说,辛弃疾大多数词作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就已经足够说明他的爱国之情了。毕竟一时的爱国,一首爱国之词还可以强行作出,但是一批有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词作,若不是对自己的祖国具有深切的爱,是如何也不可能作出的。更何况辛弃疾的词作成就,在历史达到很高的成就,人称词中之龙了。

辛弃疾除了是一位大词人,同时也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军事战略家。虽然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但是却不能否认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

辛弃疾少年参加抗金义军,是宋朝文人中少数真正到战场上进行生死搏斗之人。二十多岁的时候,辛弃疾领导两千多人的义军与金军抗争。后来等金朝内部矛盾爆发,他南归之时得知起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便率领五十多人深入敌营,将叛徒捉拿,南归之时献给南宋朝廷处置。

当时叛军共有两万多人,而辛弃疾却只有五十多人。两万对五十,需要莫大的勇气,但是除了勇气之外,还必须具备精妙的计谋。否则五十多人对上两万人,分分钟被灭杀干净,就别说生擒叛徒了。由此可见,辛弃疾个人的军事谋略高超。

辛弃疾一生最大的志向在于报国杀敌,但是因为屡次遭罢职,所以他大多数时间都只能闲居在家。壮志难酬,唯以词作相寄,所以辛弃疾一生最大的成就还在于词作。而后世人评价其人,也多数评价其词作。

刘克庄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辰翁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4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大词人、文学家、军事战略家,其人在词作上成就最高,为豪放派代表之一,与另一豪放派代表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所作之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无愧为词中之龙的称号。

公元1140年,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字幼安,号稼轩。小的时候受学于亳州刘瞻,长大之后因为金兵的不断南侵,感于山河破碎,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一年参加了中原起义军。初时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奉表南归。后因率领五十多人回杀叛徒张安国几万人大军,并且还成功将叛徒擒拿回京交由南宋朝廷处置,从而名扬天下。

宋高宗感于其功绩,任命其为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乾道八年知滁州,淳熙元年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出为江西提点刑狱,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后又召为大理少卿,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转运副使。又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辛弃疾虽然军事谋略极高,并且具有极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在他任职为国之时,时常会受到他人弹劾,以至于后来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是闲置在家的。他中年之时闲置在上饶带湖稼轩庄园内,这才有了他稼轩的号。

在闲居的这一段时间内,是辛弃疾词作创作的巅峰时期,这一期间出现了许多优品佳作,大多都在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

公元1230年,已经步入年老之列的辛弃疾再次被朝廷起复,先后任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可惜的是两年之后,再次遭遇罢官,最终徒留满腔忧愤之情。

回到家中的又两年,已经六十八岁的辛弃疾,最终因病去世。据说当时已经身患重病,年老体衰的辛弃疾再次接到了朝廷旨意,任命他为枢密都承旨。然而身体的病弱,使得辛弃疾满腔壮志不能实现,最终只能遗憾上奏请辞。

而最然人痛心悲哀的是,辛弃疾最终是因忧愤致病而卒,而在他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杀贼!杀贼!”。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是后世人需要学习的楷模。

辛弃疾去世之后,葬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赠少师,谥号忠敏。小编认为死后的英名绝不是辛弃疾想要的,他想要而渴望的大概是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哪怕马革裹尸也绝不后悔。然而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闲居在家,最终壮志未酬便已身先死。

关于辛弃疾的英雄事迹范文5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