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英雄人物事迹简短

| 婕音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林则徐的英雄人物事迹简短,方便大家学习。

林则徐的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篇1

伊犁河北岸有一条大渠,从东向西穿越伊宁县、伊宁市到达霍城县,灌溉着千顷良田。这条大渠就是历史悠久的大皇渠。当年,人们又称这条渠为“林公渠”,因为它与伟大的爱国者、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人都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光辉事迹,而他被流放新疆伊犁后的丰功伟绩,世人却知之甚少。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道光帝并下旨将他“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1842年12月10日,经过四个月零三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到达了伊犁的惠远城。伊犁镇总兵布彦泰委派了林则徐一个掌管粮饷的差事。但林则徐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为伊犁百姓做点事。他到达伊犁后,不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而是带着病体,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考察社情民意,积极向伊犁将军建言献策。

林则徐目睹了当时伊犁的荒凉景象,他向布彦泰将军提出开垦荒地的请求,布彦泰采纳了这一意见。从1843年秋天开始,林则徐不辞劳苦,当起了“愚公”,负责开垦惠远城东边的阿齐乌苏荒地。垦荒必修水利,他沿着施工河段细致勘测丈量,甚至深入到伊犁河上游的喀什河流域。前期工作完成后,在清廷没有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林则徐与当地官绅共同捐资修建,而他主动捐资承修了整个水渠最艰巨的龙口工程。他亲率锡伯营兵丁民夫,苦干5个月,共用工10万人以上,完成了工程量最大的龙口工程。1845年4月,200多公里长的水渠全线贯通,引水灌溉垦复面积约15万公顷,这是清代伊犁开屯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为当地垦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1844年11月,林则徐带领百姓已在阿齐乌苏地区垦荒33350亩、阿勒卜斯地区开垦16.1万亩。

道光帝获悉后,并没有重新起用他,而又命令林则徐到南疆继续开垦荒地,林则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年老多病的他携带粮食、帐篷、被衾,白天迎风冲寒、走马引绳,丈量土地,夜晚卧宿毡庐之中,聆听四野风沙的呼啸。林则徐一年之内先后到达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等九座边城,行程3万余里,足迹遍及天山南北的广袤地域,丈量和查勘垦地共计68万多亩。从1843年秋到1845年11月,大约两年的时间,林则徐在新疆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总共开辟屯田88万多亩。有人评价道:“由于林则徐的查勘开垦,使新疆的大漠广野,都变成肥沃良田,农户炊烟相望,田野耕作皆满,合兵农为一体,每年为国家省经费无数,回民的生计亦由此而充裕。”

林则徐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在吐鲁番,他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坎儿井”的地下水利设施,十分赞赏。在实地察看后,他对坎儿井加以改进,增挖穿井渠,每隔丈余挖一口井,连环导引,使井水通流。他将坎儿井推广到了新疆各地,即使林则徐不久奉诏返回内地,他的后任者仍接续他的事业,开凿了许多坎儿井,使坎儿井有如满天繁星,大大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新疆百姓就把“坎儿井”称为“林公井”,把林则徐主持修建的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地方的深切感激与怀念。

林则徐流放伊犁的三年多时间里,拖着老弱多病之躯,依然不辞辛劳、殚精竭虑,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事,广受后人敬仰。纵观他的一生,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得意之时,还是在失意之日,他总能做到为官一地,造福一方,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厄时,他没有因为巨大的落差而消沉、萎靡和绝望,而是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开拓进取,忠实践行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诺言,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灵魂。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考验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在逆境乃至绝境中依然能演绎人生的精彩,这不正是襟怀坦荡、大公无私、敢于担当的最好体现吗?

林则徐的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篇2

饭桌上的较量不输于战场。

1839年,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一些靠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发财的不法外国商贩,总想寻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探知一下林则徐禁烟的态度。

这天,英国领事邀请林则徐赴宴。宴会快结束时,端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当时一向见多识广的林则徐也没有见过冰淇淋,见上面冒着气,以为很烫,便用嘴吹了吹,才送到嘴边,在座的外国商人见了不禁哄堂大笑起来。林大人呢,对此只是笑笑,并不生气,淡淡地说一句:“冰淇淋好吃,但不懂怎么吃,胡来是不行的。得按规矩吃,才没问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事后,林则徐也备了丰盛的筵席回请领事和商人们。几道凉菜上过后,端上一盘太极图案的菜,这道菜颜色淡灰,略带暗红,光滑发亮,不冒热气,看上去同凉菜没什么两样。

林则徐怕这些外国人不懂得这道菜怎么吃,就自己先用勺舀一些放在小碗里,英国商人义律想何必如此麻烦呢,于是舀了满满一勺,就要往嘴里送,林则徐说声“慢”,这义律哪里听得进去,把满满一勺塞进口中,只听“呀”的一声,义律烫得跳了起来,用手捂住了嘴,嘴唇已烫出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余的客人都惊呆了。

原来这道菜是林则徐家乡福建的一道名菜——槟榔芋泥,是用芋头磨粉和油调制而成,外看冷而内热。为缓解这一尴尬局面,林则徐站起来说:“这槟榔芋泥,吃法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是好吃,但不懂怎么吃,胡来是会烫到嘴的。吃这道槟榔芋泥就像做事一样,只有老老实实按规矩办,才会没事。”

听了这话,这些外国商人一下子傻了眼,领教到了林则徐的厉害,感到林则徐是个不好对付的中国人。

经过与林则徐的几番较量,这些英国商人打消了侥幸心里,不得不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林则徐的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篇3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俗称大烟)。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林则徐的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篇4

民族英雄林则徐,从小聪明好学。

林则徐八岁那年,正月十五那天,邻居家的小伙伴都成群结队地去看花灯,但林则徐没有去。原来这些天他有些贪玩,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学业,故意不让他出去的。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则徐心急如焚,他跑去对父亲说:“爹,邻居叔叔说今晚的灯会非常好看,你带我去好吗?”林则徐的父亲说:“你爱看灯,想出去开开眼界,这是好事,但是你这些天太贪玩,功课都耽误了。”“没有。我学得很好呢。”林则徐急忙说道。“那好,我就考考你,如果你能对上我出的对子,我就带你去。”林则徐看灯心切,一口答应:“爹,您说吧。”

父亲抬头想了想,正好看到林则徐的奶奶和母亲正在梳头准备去观灯,便出了一句上联:“婆媳中青双有髻。”林则徐听罢父亲的上联,仔细观察四周,看见爷爷正抱着幼小的弟弟,便灵机一动,连忙对上:“公孙老幼两无牙。”

父亲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院子旁边的鸟笼上,又给林则徐出了一联:“鸟笼撒谷谷饲鸟。”林则徐走到院子里,看了看花,问父亲:“爹,今天是你浇的花吗?”“是的,你不对句问这个做什么?”父亲问道。“爹,有了。您看这句好不好?”说着,林则徐对出下句:“花钵装泥泥种花。”父亲一听林则徐对句机灵工整,再没话说,便带着他去看花灯了。

林则徐的英雄人物事迹简短篇5

传说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一举烧毁了英国鸦片数万箱,刹下洋人威风,大长中华民族志气。英国佬恼羞成怒,不甘罢休,不久即调集大批军舰炮船来围攻虎门,炮击沿海村庄,声言要我赔偿损失,否则要夷平粤海。当时英国皇家海军风靡五洲,洋枪洋炮更非清王朝所能匹敌。面对这样局势,朝野和战两派众说纷纭。为了稳定军心,提高士气,回答主和派,林则徐决心要来个初战告捷,给英帝国皇家海军一个下马威。

话虽这么说,但真的要打他个英国佬丢盔卸甲,谈何容易!林则徐深知要取胜兵力强大的英军,只宜智取,不可强攻。这天,他亲赴虎门高地观察英军阵容后,回到行辕立即吩咐手下准备八百个尿壶,八百顶斗笠,五百箱黄蜂,三百个灯笼;众人不知钦差大人搞的是什么名堂,但听说是为了大破英军,自然不敢怠慢。没有多久时间,尿壶、斗笠、黄蜂、灯笼等一应准备完毕。林则徐吩咐将黄蜂分装于尿壶内,在尿壶口再用瓜络(即囊)塞住,这样,壶内黄蜂既不会蹩死,又不致飞掉。然后再将八百顶斗笠分别拴在尿壶耳上,接着林则徐又亲自到水军挑选三百骁勇善战军士,每人发一灯笼,嘱他们吃饱喝足,带上大刀长矛,分乘船只潜伏于海边英舰队炮船附近。一切布置完毕,八百个装满黄蜂、戴着斗笠的尿壶,分别纵横,三个一列,五个一组,晃晃荡荡地顺着水流淌向英船炮舰。

这时正是广东八月气候炎热的时候,傍晚时分,英军个个光着身子、穿着短裤在甲板上乘凉。忽见一列头戴斗笠的“清军”从岸边游将过来,由于海浪荡漾,队形时时变幻,忽似长蛇,忽若金龙,时象猛虎驱羊……英将急忙吹哨子,士兵如临大敌,顾不得穿衣戴帽,忙提起洋枪拼命朝海面斗笠“砰!”“砰!”乱打一通;那陶制尿壶个个登时开花,闷在壶里的黄蜂蜂涌而起,就朝着有人的地方飞去……中国的黄蜂见惯汉人,这下乍见碧眼黄发赤毛的洋人觉得新鲜,更是倾力扑了过来,向着那光着身子的洋人猛刺死螫,疼得英国佬哇哇直叫,有的自打嘴巴,有的躺身翻滚,真是乱作一团。

林则徐在岸边炮台上从望远镜中看到英军的一付狼狈相,喜不可言,立即下令燃起烽火,潜伏于岸边的清兵将士,一见火光信号,舢板小船犹如万箭离弦,直往英舰炮船冲杀而去。这三百名军士背刀持矛,头套灯笼(以防蜂螫)

个个奋勇争先跃上军舰,见那洋人,远的矛刺,近的刀劈,那英军更是叫爹喊娘,岸上军民看得拍手叫好,欢呼声声,胜似海啸长鸣。

4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