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不懈名人事迹1500字

| 郑诗2

世间有一财富,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它似耀眼的剑刺破迷茫的天,如磅礴的水冲开前方的困难,又像崎岖的路,引你走向胜利的彼岸。它就是坚持。只有坚持才胜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事迹1

大家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跑的飞快的兔子本可以获胜,结果却出人意料。跑似蠕动的乌龟胜了。结局之所以这样,不仅仅是因为兔子的骄傲自大,更因为乌龟的坚持不懈。假如乌龟当初面对具大的挑战放弃了,半途而废,兔子即便是再睡个两三天,照样拿第一。正是因为乌龟的坚持,兔子的自大,笨笨的小乌龟才能取得胜利。

确实,乌龟行走的并不快,可是他心中拥有坚持这一信念,面对遥远的路程,不畏艰难,永往直前。因此,当我们面对重重困难时,不要怕,坚持下去,相信胜利就在不远。

她,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在上届奥运会比赛时是冠军,这次北京奥运会她满怀信心而来,希望能够再次夺冠,可是不幸却降临到他的头上,赛跑时,因小腿抽筋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因而被远远落在后面。但他坚持了,一瘸一拐走到终点,所有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因别的,只因为他的坚持让大家感动、敬佩。因为坚持,他虽败犹荣。

面对自己的弱点,我们不能说放弃。也许自己很是差劲,但我们仍应该坚持到底。就像成晓诗说的那句,每个人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自己放弃了,自己便是输了,如果自己坚持,即便是倒数第一,也是赢了。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每个人对灯泡都不会陌生吧,它无处不被我们所使用。然而,它的问世可并不顺利。爱迪生为了发明它,失败了一千多次,换了数千种材料,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电灯泡。爱迪生坚持了,他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因为灯泡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让科技得到了更高更快的发展。这不就是因为坚持才取得的成就吗?假设一下,如果当初爱迪生面对重重困难放弃了,现在的世界将是怎样?黑夜无法工作,很多对明火敏感的工作也不能进行,那时的人类于今天的我们相比,将落后多少?灯泡的发明,改变了世界。其功劳也要归于坚持。坚持,能让我们走向成功。

我们要学会坚持,拥有坚持。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记住,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事迹2

马拉松选手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只代表祖国参加了一届奥运会——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在完赛的57名参赛者中垫底,在此之前、之后他也并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绩被纪录,这在长跑高手层出不穷的非洲可谓平平无奇。但就是这样一位垫底者,却获得了比不少奥林匹克冠军更响亮的名声,和更广泛、更深久的影响力,如今时过境迁已近40年,人们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镌刻在奥林匹克名人录,成为北京奥运系列节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乡坦桑尼亚,一个“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正开足马力运作,以为那里家境贫寒、但有运动潜力的田径新苗提供资助,他曾被法国《队报》誉为“最美的垫底者”。

奥林匹克的宗旨不是更快、更高、更强么?这位垫底者究竟做了些什么,竟获得如此高的荣誉?

话说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是第一次在高原举办的夏季奥林匹克盛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那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好戏连台,出现了许多空前的好成绩。相形之下,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太一般了,冠军、埃塞俄比亚人马默。沃尔德的成绩2小时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两届奥运金牌得主“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在4年前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2小时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亚军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军新西兰的迈克尔。瑞安2小时23分多的成绩更是平平无奇,记者们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颁奖式,最多关注一下因伤只跑了17公里便颓然倒地的“赤脚大仙”比基拉,对其他选手并未太在意,观众们也没对马拉松投注过多热情,等颁奖式结束,场地内其它项目都已比完,他们便三三两两地退场回家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组委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原来这个还在跑的选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19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渐渐的,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渐渐的,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

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着。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一码一码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噶尼噶的姆布卢Mbulu,参加墨西哥城奥运时已是30岁老将。虽然他此前并无煊赫成绩,但作为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竞技的选手,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成为 “最美的垫底者”。奥运后不久他便退役,进入坦桑尼亚奥委会工作,如今他将主要精力投注于“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他希望能帮助更多小选手,让他们在今后的奥运赛场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后。

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事迹3

李开复,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著有《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他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所著《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系列在大学生间广为流传。他所进行的主题演讲与创办的我学网(开复学生网)也深受好评,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开复老师”。

月薪过万、500强企业,就是职业理想吗

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月薪过万,或者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钱、名誉或者地位。而这又基于一种心理定势,那就是我必须有钱才能快乐。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当时他才三十多岁。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所以,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树立理想时更应注重自己的兴趣、成就感。当初我从微软离开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只是那个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工作激情逐渐消退。于是,我想自己该接受另一个挑战了。在Google这个富有创意的团队里,我看到了自我的价值、年轻的力量,这更符合我的职业理想。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求职者都记住一句话-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职业理想不是在一天树立的

很多求职者说,刚开始找工作时还有目标,现在是越找越没有标准,感到很迷茫。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求学时间)里没有培养起自己的理想,那么,迷茫是正常的。

求学十几年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这是家长为你们树立的“理想”。而现在大学毕业了,面对求职,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了,于是迷茫产生了。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迷茫呢?当然是做人生规划,让自已有个目标。但是,这不是一步登天的过程,理想不是一天就能树立的。

我一直建议大学四年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人生规划,当然也包括树立职业理想。大一大二是理解自己的过程:你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我大学时选了很多不务正业、奇奇怪怪的课,都跟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

到了大三大四,你们的疑惑就不该指向自己了,而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外界。比如我想做的这个行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公司能提供相关工作机会?如果要得到这些工作机会,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就逐渐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初步探索了一条通向理想的路。

先就业再择业,并不是理想向现实的妥协

鉴于紧张的就业形势,我建议求职者“先就业再择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很多人说:“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实现目标。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试。”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好事。我建议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假如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要一毕业就想马上实现,好像做不到这辈子就算完了。你应该告诉自己:这个理想很好,我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在美国读大学的学生,他所在的学校不算很好,他的成绩还算可以。他立志进入Google工作,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在问了他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我不认为目前的他有机会进入Google。因此我对他说:“现在还很难,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他继续问:“我能做些什么事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呢?”于是,我建议他去读硕士,并向他推荐了Google很喜欢的一所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因为它的计算机学院教学务实,而且入学还算容易,学费也不贵。两年后他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进入Google工作。

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事迹4

中学时代就意识到信息、资源的不平等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记得那是在1984年,我当时在山西省阳泉市。我所在的学校,就买了几台计算机,学校里光我们一个年级有400多人,总共只有几台这种苹果电脑,所以只能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去学习电脑的使用。当时学校就用一个办法,就是考一次试,谁的数学成绩好,我们就选他去学计算机。当时我就满怀信心地去学计算机,学了一年之后,我们学校进行一次考试,选出了前三名。选出来前三名去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我就记得带队老师带着我们三个人坐着火车到太原去,在火车上老师跟我讲,说你们三个人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冲进全省的前十,我就没白教你们。我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一定给你争光。第二天我们在太原参加了考试。等到考试结束之后,我去干了一件事,我到了太原的新华书店,去看一看那里的书,我一进新华书店就惊呆了,因为它有好几个书架都是有关计算机编程的书,而在阳泉也有一个新华书店,我经常到那里去找,我能够看到的所有关于计算机的书就是我上课时候用的那本教科书。

后来我们三个人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而且我也很清楚为什么我们进不去,因为大家在信息、资源面前太不平等了。当然了这一次失利其实对我后来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我当时是高一,后来到高三考大学的时候要报志愿,其实我挺喜欢计算机的,但是我觉得我不能报这个专业,因为我知道有太多的人在更大的城市,太原甚至是北京,他们有比我们多的多的资源优势。我就想有没有什么专业既能够应用到计算机、但又不完全是纯粹的计算机,于是我翻了各个高校的所有的相关专业,最后找到一个专业,也就是今天的北大的信息管理系。我现在想起来,这是为什么后来我能够做百度,能够让人们这么容易地找到他想要找到的信息,因为我从小心里就埋了这么一颗种子,要让所有的人,要让全中国的人,不管你在多偏远的地方,你能够像北大的教授一样,方便、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赴美留学被问及“你们中国有电脑吗?”

但是我也很快发现,这样的一个专业它有关计算机的课比较少,学的也比较浅、比较容易。更糟糕的是,这个专业在美国没有对应的专业,大家知道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是比较领先的,尤其是在我们那个时代,美国是远远领先于中国的。

那么要想学习更好、更优秀的科学和技术的最佳方式,在那个时候就是到美国去。但是我发现在美国没有我对应专业的时候,我很茫然,我需要重新做一个决策,下一步怎么办?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希望我在我所在的领域能够比别人了解的更深入一些,作为一个本科生,我到北大的图书馆里天天去看最新发表的有关我的专业的论文。第二件事情就是去申请美国的计算机专业。后来我被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了。刚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特别不适应,一方面那个地方很冷,一年有6个月都在下雪,功课又很紧,比如说一些课程我本科没有学过,人家讲研究生的课程我听不懂,听完了之后一头雾水,下来之后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说我没听懂,什么叫Flip——Flop,我同学说:“这你都不知道,这就是触发器!”我说什么叫触发器?因为我本科没有学过这些硬件的东西。

第一年学习是很困难的,我又有生存的压力,我想及早地去挣钱。有一次我看到我们系以外有一位教授他做计算机图形学,想要招一个助理研究生,就是我们说的RA,这样是给工资的,所以我想去试一试。我就把我的简历发过去,后来他叫我去面试,他问了我几个有关计算机、计算机图形学的问题,我估计我答得不好、答得非常不好,最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至今我印象都非常深刻,他说,Doyou have computers in China?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不是“你在中国有电脑吗”,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人能够买得起电脑,他问的是“你们中国有电脑吗?”我会怎么跟他说呢,我想说我将来想建一个全球最大的一个搜索引擎?我要让数亿人、每一个人都很方便地想找到什么就能找到什么,我要买很多很多的电脑用来干这件事……但是我当时没有这样说,我当时只是说“有”,然后就默默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20多年以后,我想无论是那位教授还是我自己,我们都没有想到,今天的中国,智能手机的拥有量已经是美国全部人口的两倍。那些芯片厂商的CEO见了我也说“你要什么样的芯片我给你定制,你对电脑有什么要求,你告诉我,我量身给你做”。当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会想起来当时那个教授问我的问题。有时候我也在想,过去这二十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造就了这些改变,我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成今天大家都感兴趣的一个人。

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事迹5

“冯绍峰,我宁愿你没那么红。”百度贴吧的吧友“倦书微澜”感性地写道。

“看到你的微博,字里行间常常流露出小调皮,想说这个30岁的男人萌得太可爱了,真想领回家‘养起来’;看到你的乐观、开朗、积极和洒脱,我突然发现,只有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的人,才能绽放那种从嘴角到眉梢都盛开的干净笑容。”

他没有成名之后刻意为之的神秘“星范儿”,而是一如既往地在微博中坦言“见到电饭锅会心急地拿来煮一碗康师傅牛肉面”:他在微博里和粉丝亲密地往来,温暖的句子中偶尔夹杂些许幽默的调调,被粉丝亲切地称为“冯萌萌”:“QQ号被盗了,不明白,里面又没钱。幸好《魔兽世界》没被盗号,我不想赤身裸体站在主城里,手上还拎着根烧火棍。”

随着《宫》的爆红,冯绍峰的确尝到了万人迷的滋味,贴吧、论坛和微博里时刻有那么多劳累工作后的人,不停地说着小八的痴情和让人神魂颠倒的眼神。这似乎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抹阳光。冯绍峰也把“做影迷心中的一缕阳光”当成自己的使命与幸福,依旧调皮又亲切着,全然没有明星的架子。“身边那么多人声称有多么爱他,他仍然像往常一样低调温和地没有半点亵渎和造次。”网友咪咪说。

在90后影迷眼中,他是那个邻家大哥哥一样的男孩,而在“叔婶”级别的粉丝心中,他依旧是那个乖乖的孩子。年过30的他还是会在过年的时候,“听话”地被家长拉去相亲,尽管这个低调、人缘好的“大龄剩男”在娱乐圈有众多美女朋友,足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未来的事业与爱情,身处百花丛中的冯绍峰并没有明确规划,只是享受当下奋斗的过程。

或许是因为阿哥的角色,冯绍峰在“峰叶”(其影迷的自称)眼中的乖巧有增无减。然而面对面交谈时,这个棱角分明的男人却能让人感觉到,娱乐圈闯荡十年有余的他在骨子中有一种难以遮掩的坚强和叛逆。“我乖过,也叛逆过。上大学乖的时候向来不迟到,不早退。学校里面的老师都觉得我乖,还想让我留校读研究生,当老师。”

然而除了乖和安静的时候,他也叛逆得让人难以想象,让人愈发想深入了解这个亲切阳光的男孩。“叛逆的时候骑机车、玩赛车。只要一放学,我就不在学校里待着,油门踩得特别响就冲出门去。当时全校不知道有我这么个人,但都知道有个‘骑摩托车的’。我平时特别低调,但是一上了摩托车就特别疯狂,给人的感觉有点嚣张。可能平时太循规蹈矩了,希望通过这些运动来宣泄。”

然而叛逆只是针对自己的,在面对工作、家人、朋友和影迷的时候,冯绍峰还是亲切地有求必应,很少说“不”。刚拍完《画皮2》杀青大夜戏的时候,冯绍峰红着眼睛接受了等候已久的媒体记者的采访。说话时,因为顾不上喝水,嗓子干渴的他不时咳嗽,但是仍坚持回答了记者的每个问题,没有用“是”或者“否”这样的字眼简单搪塞。与他合作两年多的经纪人叹道:“没见过有艺人这样,大红之后和之前几乎没有改变,冯绍峰还是那个对吃没什么要求、演戏认真、不会与人红脸的温和男人。”

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