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名人事迹五篇范文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有关理想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理想的名人事迹篇1
高尔基从小酷爱读书,一有空闲,就"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白天干活干得精疲力尽,晚上还要躲到阁楼上去读书。他曾在一家面包房工作过,每天干十六小时的活,他就用碎木柴做成一个小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看书。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托尔斯泰的著作,连工厂主走了进来也没有发觉。工厂主抓起书就要往火扔,爱书如命的高尔基,竟忘记了拿着他的书的,是操纵自己命运的人,怒吼道:"你敢烧那本书!"工厂主从来没见过高尔基发这么大的火,又把书还给了他。 高尔基后来写道: "我梦想享受大学生读书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 "你去学习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学习,我们要在尼古拉也夫广场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大概也是可以接收的。"高尔基是一个视读书为最大幸福的人,他一生没进过学校,只能利用夜间、工余或其他零星时间读书。但在他十五岁时,就已经读了法国作家大仲马、雨果、巴尔扎克、龚古尔,德国作家海涅,英国作家司各脱、狄更斯、肖伯纳以及俄国普希金等作家的作品。
高尔基讲过读书是最大幸福的道理。他说: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再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 "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
关于理想的名人事迹篇2
从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年,到富甲一方的商界大亨,再到逃亡海外的走私罪犯。12年后的今天,赖昌星再次进入公众视线。7月23日,“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被遣返回国。
在中国网友的眼中,赖昌星身负多种功能:打压油价、揭露FB等等。显然,赖独特的气质,以及他身上光怪陆离的传闻,让“赖昌星”这个普通的名字,在民间被演变成了一个集野心家与悲情英雄的传奇符号。赖昌星回来了,在多年与法律周旋中,他曾多次逃脱法律的制裁,但这一次,却不再侥幸。如同拉登被击毙后一样,中文互联网又陷入了集体狂欢中。
著名华裔评论家与媒体人丁果,在温哥华多次独家专访赖昌星。他在一篇对赖昌星的专访中这样写道:“他还是招牌式地戴着一顶帽子,当他倒茶时,我想象远华红极一时的时候,他在那座如今已经被拍卖掉的红楼里,被人簇拥着招待八方来宾,哪里用得着如今这般谦恭地让座倒茶?”
“赖氏”的“另类奋斗”
1958年,赖昌星出生,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与其他农村孩子一样,赖昌星上学很晚,直到9岁才踏入学校的大门。童年时期的赖昌星,就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同的经济头脑。儿时玩伴赖永独回忆,早在读小学时,赖昌星就跟他一起卖过油条、包子、冰棒,还从果农手里买进水果,再在公路边卖给路人。1973年小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家种了一阵地,然后跟着哥哥一起到部队挖了一年多水井,之后又去了泉州挖防空洞。工程做完后,赖昌星回到了烧厝,与5个村民集资办了一个小的汽车配件厂,每个人出几百块,几个人既当老板又当工人。由此,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投资。
两年后,他单起炉灶,开了一个纺织机械厂。纺织机械厂的创办赶上了改革开放之后来料加工型经济的发展大潮,这为赖昌星的工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之后,他又相继开办印刷厂、雨伞厂,并从中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
然而真正触动他的并不是已有的产业,而是倒卖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当时,几乎全国的客户都提着现金跑到南方沿海城市,寻找可能的货源,轻松转手间,价格便已翻了几倍。赖昌星发现,在石狮这个走私的前线,走私的利润空间巨大。
在确信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逐富之路后,赖昌星带着400万美元资产离开了石狮前往厦门,不久后移居香港。随后,他开始大规模走私活动。
1999年,中国开始大规模打击走私犯罪,赖昌星被查出其名下的厦门远华公司进行国际走私,走私货物的总金额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偷逃税款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十二载的“流亡生活”
1999年案发后,惶惶如丧家之犬的赖昌星逃至加拿大,开始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活”。
逃亡初期,赖昌星在加依然出手阔绰,曾斥巨资130多万加元(近800万元人民币)购入位于温哥华西57街的一幢上千平方米的花园式豪宅。过惯了犬马声色、纸醉金迷日子,他的娱乐生活自然也不会冷清寂寞。这样的生活持续到2001年11月,加拿大移民局以非法移民罪将赖昌星夫妇拘捕,直到2002年6月两人才获准有条件释放。
外界判断,赖昌星之所以过起有如“红楼”的生活,是因为他刚到加拿大,误判了形势,以为可以太平无事。但赖昌星回应说,自己是为了排解恐惧的心理,所以经常白天泡在赌场,晚上才回酒店打电话给国内的人了解案情进展。“特别是在头两个月,每天都听到很多不好的消息,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想多想,就只好到赌场去麻痹自己。”
赖昌星表示他的饮食习惯很简单,平时只是自己在家里做些家乡菜。“我最喜欢吃地瓜稀饭。”他强调,“只要有地瓜稀饭和咸鱼,我就感到非常满足了。”赖昌星还自己亲手种植台湾青蒜。“过去在福建老家经常吃,但在加拿大则很难在市面买到。所以就特别到有后院的朋友家里借了一块地来种。”
“猫捉老鼠”的穷途末路
可以说,赖昌星从劣迹败露到出走加拿大再到被遣送回国接受法律的制裁并非易事,而是牵扯到多方利害关系的一场博弈。赖昌星之所以能够从1999年出逃加拿大至今十余年方才被捕归案,其中既有他不断上诉拖延时间的“耍赖”行为、“死刑不引渡”等原因,又与中西方文化、制度差异,中加双方的利益权衡等深层次的因素密切相关。纵使干扰因素如此之多,国际环境如此复杂,我们仍然可以在这场“猫捉老鼠”中体会到中国政府的种种努力。
1999年,中央政府成立专案组,一举破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经济大案”——厦门远华特大走私寨。
2005年,在中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和加拿大有关部门的认真审查下,赖昌星的“难民”身份被否定。
2009年,加拿大哈珀开始了他的破冰之旅,在胡锦涛主席、温家宝与哈珀的会谈中,中方仍然要求加方尽快遣返赖昌星,了结相关案件。
2011年,正值中国领导人访问加拿大参加二十国峰会之时,中国外交部要求加方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首要嫌犯赖昌星遣返回国接受法律审判。
最终,这种种的努力换来了今日之成果——赖昌星被遣返回国,接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流亡者”丧钟的敲响
那么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赖昌星并非一般人物。他的呼风唤雨,他的缜密,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了解,因为事涉走私,事涉掉脑袋,所以关乎核心机密的事,他肯定不会轻易告诉别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他也该留一手。
而一当赖昌星开了“金口”,该案是不是将真正彻底大白于天下?不管是当初因为赖昌星的不在而避重就轻,或者是查无对证而矢口否认,还是因为他的不在国内而漏了网,这一次怕已经不可能“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是这样的推理成为事实,或原来有的“小鱼”有可能成了“大鱼”,或一直隐着的“大鱼”将浮出水面,并不是没有可能。我们甚至可以作这样的推断,当赖昌星被遣返回国的消息一经传出,有人怕旱已寝食不安。
赖昌星的被遣返回国,是对那些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畏罪潜逃的一个严正警告。包括赖昌星在内的该案30多名潜逃者被一一遣返,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犯下了罪行,以为逃亡到了国外就可以逃避法律制裁,那是一页已经被翻过去的“老皇历”了。
一则消息令人眼前一亮:6月26日晚,公安部工作组从马来西亚将“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27名成员成功押解回京,至此该案最后一批大陆犯罪嫌疑人从国外全部押解回国,这一消息无不让听者大称“痛快”。而赖昌星的被遣返回国和新的侦查开始,如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引起一片叫好声,其意义不仅仅是说明厦门特大走私案的最后收网已经开始,而是用事实诠释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一个警示出逃外国的中国大陆罪犯只有戒掉“赖”字,举手投降,接受法律审判才是唯一出路:更为那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的“流亡者”,敲响了丧钟,这场战斗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关于理想的名人事迹篇3
被誉为80后美女作家的蒋方舟,从七岁就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在由《人民文学》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中,获得散文一等奖。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此书出版,引起台湾媒体的一片惊呼,称其为:早熟的苹果。2008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再度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三月的清华园,已是垂柳依依,姹紫嫣红。在美丽的清华大学校园里,蒋方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当记者请她谈谈自己的梦想时,蒋方舟的目光中顿时溢满了一种无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点也不陌生和遥远,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小妹。
梦想,其实这是一个很隐私的话题。蒋方舟一度羞于表达,她已经走过了那个向人急速表达自己梦想的青涩年龄。但无论走过多少千山万水,内心里总有一处芬芳,散发着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长,魂牵梦绕。
蒋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梦想再可笑,也胜过没有。能有梦想,也需要天赋。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当大家对现实的丑恶龌龊、体制与潜规则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我还是保持着震惊和不适。蒋方舟的震惊和不适,使我们感到她的清纯和简单,一点也不世故和圆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无论尘世间如何改变,人们内心渴望的还是一种清纯和简单,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蒋方舟用一种无奈和沮丧的语气说道,我现在觉得距离梦想越来越远了。大概在去年,爸爸对我说,孩子,你在北京买个房子吧,这样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我当时听了特别地感到不可思议。我想,这样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众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这个东西剥夺了。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又对我说,孩子,等房价一降下来,你就买个房子。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边的房价了。那一刻,我感到一种特别特别明显的无力感。
蒋方舟的眸子里溢满了一缕柔软,她深情地说道,我原来的梦想是当大师,但渐渐地觉得当大师不是主观能够决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识时务了吧。但我的奋斗绝对不是一套房子,我的奋斗是想在写作之外,有能够让我逃遁的一个领域,默默地干,它不一定是学术的东西。那样我就不用整天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或话题了。
有一个逃遁的领域,默默地干,是蒋方舟梦想中最美的生活状态,她不做意见领袖,也不做畅销书作家,21岁的蒋方舟,她的梦想,不想成为别人中的任何一个。蒋方舟说道,我就是我,我是唯一。“殊途同归” ,是一种梦想,特立独行,也是一种梦想。只有这样,才构成了我们这万千世界,芸芸众生。
蒋方舟的梦想,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并有了一种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目前,正在清华大学上大三的蒋方舟,正全力投入到其第十本书《审判童年》的写作中。但是在她内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个梦想是属于自己的,可以躲避风沙海浪,可以拒绝飞短流长,那是她心中最美的伊甸园:菁菁芳草,洒满阳光。
关于理想的名人事迹篇4
这个少年的生活经历就像一个童话,当同龄人在为中考焦头烂额时,15岁初中毕业的他远赴洛杉矶学习音乐制作;17岁的他回国发行第一张唱片,在娱乐圈崭露头角,荣登中国TOP排行榜第一名,很快又华丽转身——18岁,就成为上海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的CEO!
这个“全球最小CEO”的出现,颠覆了商业学院奉行的一些金科玉律——成为创业者除了耳熟能详的那些,必备能力之外,还有来自右脑的领悟力。
他叫张伯宏,18岁,原创音乐人、网游公司总裁、年薪百万,游走在娱乐圈和IT圈之间。这个唱RAP,迷恋网游,比韩寒更“韩寒”的新锐人物,具备了时下新偶像的一切元素。
15岁的留学生:第一年只出过两次校门
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张伯宏,从小就喜欢流行音乐,家里至今还堆放着一大摞各种各样的音乐碟片。
在他15岁初中毕业的时候,做外联工作的父母被单位派到洛杉矶,便把张伯宏带出了国门。见儿子在文化交流团中玩得很高兴,妈妈对他说:“你不能老这样跟着我们跑来跑去,会耽误自己的学业。”
于是,征求了张伯宏本人的意见后,父母为他申请签证到美国,在一所高中、大学连读的学校学习音乐制作,开始真正接受流行音乐的教育。同时,他在心里也暗暗把音乐作为今后的职业和发展方向。
这时候的张伯宏还是一个比较贪玩的孩子,网络游戏《石器时代》、《魔兽世界》和《魔力宝贝》都打得倍儿棒。他还有一个专长,就是做菜。因为吃不惯美国的比萨,父母又是四处奔波的大忙人,哪有时间给他做饭送餐,张伯宏只好自己动手。
寄宿学校的留学生生活,让张伯宏有了一颗独立和早熟的心。以至于一年后回到国内,看到很多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他就受不了。
留学第一年,他只出过两趟校门,因为没有车,他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呆在学校里。安静的生活让张伯宏静下心来思考音乐,对老师布置的音乐制作作业认真打磨,并加入不同的新鲜元素进行尝试。
有一次,他把自己做的一首得意之作寄给国内的朋友分享。没想到朋友听了大声叫好,又把它推荐给了一家唱片公司。机遇就这样随之而来,这家唱片公司打电话要了张伯宏的一些小样后当即表示:想给他出一张专辑!
这对张伯宏是一个巨大诱惑,这样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多难得啊!于是他跟父母商量,晚两年再回来上学,父母同意了。17岁的他,满怀憧憬地回到国内。
17岁的“土著男孩”,用民谣传唱北京内涵
尽管唱片公司看上了张伯宏这名新人的才气,但出专辑的时候还是慎之又慎,整张专辑基本上都是命题创作,剩下最后一首的时候,老板觉得已经不重要了,才对张伯宏说“你可以随便写。”
张伯宏便有了发挥的余地。他从小跟父母走过很多城市,北京、上海、洛杉矶、伦敦、温哥华……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味道。但跟他贴得最近的还是北京。“别的城市要么很现代,要么很古老,不像北京,是古典和现代交织的。”
出国后,在一个华人都很少,压根儿没有北京人的学校里,张伯宏对于北京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而在回国后,看到这个城市一点点悄然变化,很多小时候熟悉的东西渐渐消失,这个“北京土著男孩”忍不住“有一点点感伤”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我儿时接触到的北京已经被更多的金钱欲望和商业气息所笼罩,自行车变成了地铁,小贩变成了超市,早点摊被快餐店取代,就连扭秧歌的老人,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人们住进了更高的楼房,开上了更快的汽车,但是城市的活力已经慢慢地被冰冷的机械所取代,每当夜幕降临,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高档奢华的KTV、PUB、CLUB、MALL等等变成了新北京的代名词,而从中间穿梭的也不再是靠下象棋取乐的老少爷们……”
为了描摹自己印象里那个“最美好的北京”,张伯宏写下了这首《北京土著》“切一片西瓜四五两,真正的薄皮脆沙瓤……当老城角的夕阳回荡拨浪鼓儿响,北京的土著有一点点感伤……”《北京土著》是张伯宏的试水之作,混合了R&B、HIP-HOP唱法,外加三弦、京胡、京味吆喝、京韵大鼓和京剧唱腔。二黄腔板儿带出来浓浓的京味儿,怎么听都像夏天吃完晚饭,大家在胡同里树下纳凉,大爷们喝茶下棋,大人们拉着家常,小子们在胡同里淘气……
歪打正着的这首歌,不由令老板眼前一亮!拿去试榜,很快荣获Channel全球华语榜中榜第一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多周连续上榜,某次还冲到了第一。张伯宏的出道,成了娱乐圈的一大亮点年仅17岁,全部包揽专辑的词曲创作,一举成为内地最小的原创音乐人!
18岁的总裁,花样年华一切皆有可能
花样年华里一切皆有可能。刚在娱乐圈火了一季度,一年后的张伯宏又迅速转身成为上海天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聘约上的年薪高达百万。这个华丽的转身,又是怎么发生的?
原来,“上海天实”是2005年12月成立的一家网游公司,他们打算开发一款“实景北京2008版”游戏,做成3D场景北京街道上的赛车,相当于《极品飞车》网络版。
当创始人江先生为游戏寻找主题曲时,发现了正在热播的歌曲《北京土著》。这首歌的音乐元素中西合璧,充分表现了既古朴又现代的北京,歌曲中新奇的创意和他们的游戏思路不谋而合。
于是,他找到了张伯宏,打算请这个男孩担任音乐总监。随着合作的深入,在游戏发展的讨论中,张伯宏渐渐展露出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他对游戏产品化的思路提出了自己新颖的看法,认为不能把这款游戏仅仅做成游戏,而要做成社区类的服务媒体,那么它的整个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在张伯宏的描述下,未来这款游戏将能够实现电子商务的功能。游戏网络骤然扩张,“像第二人生一样,你可以在虚拟的‘国贸’买东西,虚拟的三环两侧也会有广告牌。如果这个游戏发展到第三阶段,会员足不出户可以去银行办理任何业务,去商场购物,甚至去各家航空公司、旅行社订各种产品。”
这个想法令老板耳目一新。虽然张伯宏不是网游行业的专业程序员,但他思路很开阔,有最时尚、前卫、活力的头脑,能创新性地融入不同行业的理念,这正是网络游戏这个新行业最需要的素质。
于是,看重张伯宏创意的江先生下了一个赌注,100万元聘请张伯宏!虽然18岁的张伯宏此前毫无管理经验,而公司的员工却是从索尼、盛大、九城等成熟网络游戏公司中高薪挖来的。
对张伯宏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走到这一步,他也很惊讶。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的他对老板说,“我过两个小时给你回复。”然后,他首先想到的是给妈妈发短信,妈妈鼓励他试试。
其实张伯宏对这款网游有着非常大的兴趣。玩过很多游戏的他,对这个行业并不陌生。虽然管理方面并不是很内行,但公司的重点是在研发,运营是外包的,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多创见可以帮助公司做大。因此,张伯宏决定接下这个担子。人肯定都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成功就是想赢不怕输。张伯宏说,“我去做到我最好的,即使失败了,拿不到期权奖励的年薪,也不会饿死,大不了回头做我的音乐制作人。”
当然对老板的决定,张伯宏也怀疑过这是不是公司的一场秀。但回头一想:“何必介意呢,就算它想秀一下,其实也是对我的一个锻炼。如果自己能把公司搞好,那么它可能就不单单是一场秀,反而就是假戏真做。所以我不用去考虑到底是不是作秀,我只会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和热情对待它。”
当人们还在质疑张伯宏的CEO之旅是不是作秀时,他已经不声不语地挑起了重担。张伯宏穿梭忙碌于上海和北京之间,忙着管理公司团队,忙着出席大大小小的会议。游戏的开发也按照他的设想稳步进行,赛车和虚拟社区部分已在2008年完成。如果是跨到电子商务,不出两年,就可以全部上轨了。
随着张伯宏人气的不断高升,越来越多的商业合作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背负各方质疑,稳稳当当地走了过来。这个少年老成的CEO看起来还像个孩子,但人生职业的规划却始终超人一步,他在申报北大的EMBA。也许这个少年创下的记录在19岁的时候依然会改写。
关于理想的名人事迹篇5
“临床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作者”,考拉小巫的微博如是介绍。考拉小巫这个名字不仅是许多怀有出国梦的人的精神支撑,也是很多青年人共有的榜样符号。微博上,她拥有近8万个粉丝、3万多个博客关注,豆瓣上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考拉早起队”,8个QQ群全部爆满,里面聚集了众多为梦想奋斗的人,他们每天坚持早起、坚持“打卡”签到。
“考拉小巫”的真名叫王娟,身材高挑,笑起来挺阳光。从一个标准的差生到被美国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再到进入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做临床心理咨询师,考拉小巫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曾经的差生:打牌、逃课、泡吧
考拉小巫说:“有一些道理只有自己经历沉重打击或重大失败后,才能切身体会到,光靠人在耳边说,是听不进去的。”
初中,考拉小巫严重偏科,数学一直是她的死穴,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20~50分之间。
中考,她的成绩连填报志愿时的保底学校分数线都没达到。家里人奔波了一个暑假,终于在临近开学时帮她找了一所私立高中。
但是,中考的打击并没有让她真正改变,高中没上几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和舍友聊天打牌、隔三岔五逃课、包夜泡吧成了家常便饭。
高考,考拉小巫在补招录取中扫尾进了内蒙古大学英语系,看着自己的同学奔向了全国各地的一流大学,她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事情我做不到?”考拉小巫好像突然“开窍”了。她告诉自己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
大学想打翻身仗改变命运
虽说这不是第一次暗下决心要重新开始,但是这次她真正付诸行动了。
考拉小巫进入了“披星戴月”的状态,“每天早晨6点钟爬起来,别人玩乐我学习,别人逛街我学习,别人睡觉我学习,别人过节我学习。生活单调又枯燥,但从没心疼过自己。”
考拉小巫大学四年中一直保持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并在大四获得了保研资格,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开学没多久,出国的想法萌生了。研一上学期,冲击GRE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的计划与执行,是她大学四年养成的良好习惯。她的生活一直是按计划进行的——每年有年目标,每月有月目标,每周有周目标,每天有天目标。
帮助有梦想的“咸鱼”
2008年10月,考拉小巫向7所美国大学发出了她的申请材料,“从那时起,刷邮箱以及痛苦的等待,便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一个月后,考拉小巫收到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到美国后,考拉小巫一如既往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完成计划。她以全A的成绩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并成功应聘为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的心理咨询师。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是‘咸鱼’,但是,我们是有梦想的‘咸鱼’。无论自己来自哪里,如何平凡,在梦想方面,是人人平等的。”考拉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