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的英雄事迹五篇范文

| 郑诗2

《水浒传》中108位英雄好汉个个英勇忠诚。在这些风雨人物中,只有智多星吴用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吴用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写吴用的英雄事迹1

吴用上梁山的原因是在雷橫与刘唐为银两之事打的不可交加,雷横不敌刘唐,看看将败,被旁边落第秀才吴用用铜链劝开。吴用、刘唐回晁盖庄,打算去夺生辰纲,吴用便出谋划策,并去到巧言说服阮氏兄弟共同聚义,定巧计在黄泥岗用蒙汗药晕翻杨志等人,偷取生辰纲。事发后与晁盖等人等人同上梁山,上山后巧激林冲发怒打到王伦,并成为梁山的军师。在此之后,吴用在三打祝家庄时,利用三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又用写藏头反诗,顺利把卢俊义逼上梁山;智取文安县。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吴用是梁山不可或缺的顶梁军师。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智多星吴用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神机妙算。即有诸葛亮的聪慧,又有不输于另107为梁山好汉的忠诚。我非常佩服吴用的智慧.

有一次吴学究结交一位一位医术高明的朋友王先生,王先生有三个儿子。他突然生病了,三儿子用尽各种方法。吴用听说老朋友病了,便去看望他,还给了王先生一个药方。便吩咐三个儿子去开药。吴用走后,王先生接过药方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甘草桔梗金银花,吃完之后再去抓。主治:经血不调。”嘲笑吴用男女不分还想治病他便顺手把药方贴到墙上,看见了就想笑。可王先生的病很快就好了。吴用又来到王先生加,谈到这件事时,他说:“您得的是忧郁症,无药可治,要想去掉烦闷,须笑口常开,方能治愈。所以我才给您开了那张看似荒唐的药方,来医治您的病情。”王先生听后,茅塞顿开,更加佩服吴用的才学了。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吴用智慧与才学,无愧是梁山顶梁军师,吴用先生的足智多谋让我为之惊叹,但他过于愚忠,最后因为宋江去世而自杀,因他是天罡地煞中的大脑,他的命运也永远追随群星将神!这也是一种完美的结局把!

写吴用的英雄事迹2

《水浒传》中的天机星吴用,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为宋江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可是这样一位人才,为何被施耐庵起了个这样难听的名字?难道施耐庵暗示着什么?

首先,吴用本来只是一个穷教书匠。成名的原因是“智取生辰纲”,若仔细想一下“智取生辰纲”也并非什么大事,就好像贼人偷东西一样,拿了些财物。要论战事,还要表现在“三打祝家庄”和“曾头市擒捉史文恭”。按我来说这些并不算是什么大战,真正的大战乃是战大辽、征方腊。可是在战大辽与征方腊的时候,吴用的神机妙算与足智多谋越来越少,到了宋江黔驴技穷的地步,只能搞一出神话,要么向“九天玄女”求救,要么得到“乌龙神”的帮助,甚至捉拿方天定时,还捏造了张顺的魂魄。让我们完全想不到还有吴用的存在。

施耐庵所写下的吴用也不是没有用,而是只能打小战,大战是打不了的。也就是所谓的“小智”,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大智。这也就暗示了最后,梁山好汉的生死之别!

想到吴用的小聪明,就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不是都爱耍一些小聪明吗?从刚才我们所说的吴用的“小智”可以得出结论:在学习中绝对不可以耍小聪明,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否则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写吴用的英雄事迹3

在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最为显著的人,我认为便是吴用了,他外号智多星,又称“加亮先生”.宋江称赞他的智慧赛过诸葛亮,又喻做天机星下凡,后人对他如此致多的称呼,可见他在人们心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他的机智过人,在《水浒》中几乎都有着他的神机妙算,文采高人一筹的事例,如《智取生辰纲》中吴用智用天时,在天气相当炎热时候出此计谋,智用地利,前面的路没用一片阴处,而吴用则准备在松树林间等候他们经过料定他们必在此歇脚,又智用矛盾在他们一行人互相争吵时使用此计,更能让他们中计,还智用了计谋,若没有吴用这一系列的安排,谋划,即使杨志一行人来了,在这儿歇了,那也很难取到生辰纲,这都归功于吴用机智过人的才华.

吴用的机智还体现在招降卢俊义了.那时宋江做梦都想让卢俊义到梁山来,成为他们的一员,可卢俊义在河北一地做大官,什么都不缺,想招他可谓是难上加难,但吴用却不以为然,他便扮成一个算命的,到了卢俊义家,说他必将有血光之灾,并在其墙上写了一首诗:

芦花丛中一片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其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就是这首诗,他被管家告上官府说有反叛之意,因此便被逼上了梁上,可见吴用见了什么情形,都能镇定自若,从容解决,他这么聪明,也并不是捏造的,据史料记载,他曾在小时候便考上了殿试甲第一名!那可是状元呐.但因为蔡京的一面谗言,说他这名字有损朝廷形象什么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便宣布“永不录用吴用”,于是才能有吴用的今天,才能有这《水浒》,才会有那一百零八将.

另外,他又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他从没有对兄弟们不敬,对宋江不敬.招安以后,当得知哥哥宋江被人陷害时,他不忍独自一人活在世上,断然与花荣一起自缢与宋江墓旁,成了《水浒》最后的结局

有人又觉得,吴用的行为怎么如此荒缪呢?他做了大官,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却要陪宋江一起死,这是不是施耐庵为了结束《水浒》才这么写的呢?我认为不是这样,后人常把吴用比作天机星,把宋江比作旁边的天魁星,他也许只是为了追随天魁星而不时的跟随他。哪怕是被调遣为皇上办事,他也不会情愿。所以最后这样的结局给人一种美好,一个重情重义的气氛。

我认为吴用在《水浒》中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了,他既有晁盖的果敢,断然,也有诸葛亮的机智才华,又重情重义,是天地间少有的一颗明星啊!

写吴用的英雄事迹4

阅读完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我深刻地体会到古代英雄们的豪迈气概。而在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给我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人称“智多星”的吴用。

吴用有着临危不乱、足智多谋的性格,他是山寨里掌管机密的军师,几乎所有军事行动都是由他策划而成。吴用与晁盖等人用药酒麻倒了运送梁中书送给蔡太师贺生辰的金银珠宝,智取了生辰纲。为了避免官府的追捕所以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的第三把交椅。

吴用的功绩卓绝。宋江在浔阳楼醉后题下反诗,与戴宗被捉走。二人被押往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谋救出了险些丧命的宋江、戴宗。之后,宋江两次攻打祝家庄都以失败告终,第三次,吴用使用计谋拆散了李家庄和祝家庄,使得祝家庄被攻克。梁山泊好汉闹华州时,吴用又利用前来西岳降香的朝廷差太尉宿元景,救出花和尚鲁智深和九纹龙史进。吴用多次为山寨献计谋,立战功。到最后仍然追随被害的宋江,与花荣吊死在宋江墓前,与宋江葬在一起。

吴用对自己的领导人无疑是忠诚的,但这种忠却是愚忠。他的神机妙算只依附在领导人的身上,只会盲目地追随,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旦脱离就没有了支柱。宋江想要招安,于是吴用成为了武胜军承宣使,完全没有想到后果。宋江甚至把吴用比作诸葛亮,但我认为,吴用与诸葛亮有太多差别。诸葛亮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事,吴用却是因事而机智;诸葛亮鞠躬尽瘁,在刘备死后依然有目标,为成就大业努力,吴用则是随波逐流,没有主张。以他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做大事,立大功。但他却选择了追随宋江上吊自杀。吴用的死,是一个悲剧。

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发展到失败,揭示了当代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同时,它也为现代社会敲响了警钟。

写吴用的英雄事迹5

我想说我确实喜欢新版水浒里的吴用。从开始的出场,赤手空拳的文弱书生,竟有胆量插在两个生死相斗的人之间。即便不知事情因果,便仅从来历蹊跷就猜到了七八分,不得不说思维缜密,善于察人。到后来初见公孙胜时言语相胁,却有几分少年人的捉弄之意。

到后来阮氏三雄时言语试探,有人说这是吴用待人不诚,这是吴用不够坦荡。可是,那毕竟是要命的勾当,即使是跟亲兄弟之间也是会有所顾忌的吧?更何况是一般的相识?若是不加试探,一旦遇人不淑,那就是坏性命的问题了。可以有人如晁盖一样豪放,如公孙胜一样直白,但是总要有人做这样一个百般思量之人。否则这一众人等的性命便都是纯凭运气了。

到后来帮白胜赎回酒担时,看着军师作揖陪笑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心里默念,真能装。真个是收放自如。但是后面的分析,也是丝丝入扣。对每一个人拿捏基准。至于黄泥岗上智取生辰纲那一段就更不用说了。演的真的就像一个年轻人,甚至有点想到当年看《一脚定江山》时的那种感觉了。

其实到这里,基本还是符合原着的,让我看到的对吴用的第一个强调,便是取了生辰纲后,白日鼠杀了一个军官,吴用放下一锭银子时,便可以看到吴用的为人,也看到新版吴用与老版最根本的不同。“今日做下如此这等大事,今后我们兄弟七人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可是,一旦杀人,兄弟们便胆敢再去杀人。今后若要有人再杀无辜,希望哥哥不要像今天这样姑息”。他跟那些人不一样,他跟老版的吴用不一样,吴用不只是一个智囊,不仅仅是一个出谋划策的机器。他有他自己的信念,他有他自己的理想,他有对生命的尊重。他不是说对于所有官府的人都是那种仇恨,他知道造成这些现象的罪魁祸首,他知道有些人有自己的无奈。他知道纵使对方怎样,但是终究是生命。东哥发的一张图题目是吴用思变,其实若说思变,大概从这时起吴用和公孙胜就有所打算了吧。因为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杀戮的集体,不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首领。也许看到宋江为了晁盖他们七人的性命而冒死前来时,吴用就记住了这个人。宋江反对截取生辰纲,宋江是一个奉公守法的人,即使他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官场,这是一个怎样的世道,即使他知道这些确实都是不义之财,但他不同意做,甚至要拿公孙胜归案。但是当晁盖他们做出了这样的事,他却是舍命来救。因为他知道他们做的是义举,因为他不愿这些好汉送了性命。大概此时,吴用便已经认定,这个人才应是一个领袖之人吧。

然后便是火并王伦,很多人说吴用奸诈,吴用总是利用他人,吴用心思阴险,基本大部分举得就是这个例子。当时吴用说晁盖:“兄长光明正大,自看不出这等人物的心思。”吴用能看得出,但他不是。我的老师告诉过我,想要胜过坏人,你不是要比他更坏,而是要比他更聪明,你要比他更强大。确实,晁盖他们都是光明正大,没有这许多的心思。可是,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啊。没有吴用,晁盖他们自是光明正大,但是却会被王伦赶下山,会措手不及的被人骗。有人说吴用利用林冲,可是如果没有吴用这样激将林冲,那么晁盖他们何处安身?那七人何处去活?即使投到别的地方,路上又会多少险阻?林冲可能也会默默在王伦之下从此仇不能报,兄弟不能相见,无闻一生。若没有吴用,何来之后的梁山?

第一次二龙山那次,大概是军师在剧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尴尬的时候吧。我一直觉得这也是军师成长的一部分。二娘说:“没想到梁山军师心里,有这么多窍门。”这大概算是对军师的一次教训吧。面对那些以诚待人的好汉,军师大概也觉得自己有些错了吧。所以有了以后的二上二龙山,换命说众虎。这个等下说。我想说第一次在二龙山时,吴用大概也是对晁盖有些失望吧。那时,吴用便决定要辅佐宋江了吧。

第二次在二龙山,是使大家对吴用看法转变的最重要的地方。看到那段的时候,可以说是震惊、感动同时也有着心痛。同学说,之前还觉得吴用阴险,此后便再无这种感觉。那不仅仅是忠诚,那自己可以用命来换得,是他知道这个人的心,这个人的仁慈,这个人的忠义,这个人可以让这一帮强人最终不致变成滥杀无辜的强盗,这个人可以领着自己的兄弟走上一条不至于对百姓造成杀戮的道路。为了这些,自己即便是用命去换又如何。吴用不是不知道杨志不可能真的杀了宋江,吴用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即使不这样做宋江最终也会无事。我承认,吴用这时也确有私心,他知道不仅杨志在看他,二龙山的好汉其实也都在看他,都想知道他会怎么办,想知道梁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吴用试图一死,未尝不是存着表明心志,让二龙山好汉看看的意思。因为,这些人,梁山志在必得,因为这些人上得梁山,可以是梁山更加壮大,可以使梁山更有能力与官府抗衡。可以使梁山更有资格和朝廷对话,可以使梁山最终不致落得个终身为盗,为官兵剿灭的结果。若吴用一人之死可换的众多好汉对梁山刮目相看,可换的杨志对梁山的成见,可解得两人多年来的恩怨,死又何妨。说实话,我看的时候真的没有想到吴用会举刀自尽,更没想到这一刀会扎进去。估计二龙山的众人也是绝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也竟会有如此的血性。至于有人说吴用到底也没有死足见狡诈这个观点我就不好评价了。那个时代,敢拿刀那样扎进自己胸口,以那时的医疗,生死也是全听天命,命悬一线而已。若不是存了死志,难道这样开个玩笑么?

吴用命说众虎不仅改变了很多同学对吴用的看法,也解决了我心中的疑惑。以前我真的不懂,为什么,为什么吴用会跟着梁山众人在一起,以前的吴用,在我心中虽然一直是一个广有智谋的军师的存在,但也只是一个纯粹的儒生。我不理解他何以能震得了这山寨的众人,如何能让这有些甚至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好汉服气。梁山上大部分好汉都属于豪放之人却很少通文墨,也未必看得起那些整日看书的文人。我以前一直不明白,吴用这样一个书生如何能和这些人相处。如何能让大家听他,能让大家信服。若仅仅说智谋,吴用也并非没有失误的时候。但是大家确实服他这个军师。就像攻下大名府前,李逵跟时迁争执那一段,宋江阻止的时候基本没人听。但是吴用出口喝止之时,不仅争执中的两个,甚至周围所有看热闹起哄的都鸦雀无声。大家确实认他这个军师。为什么大家会听他的,大概这一段戏诠释的就很好吧。吴用除了是书生,除了智计百出,除了察人观物。吴用也是一个血性男儿,文人豪气,虽不能上马征战,但知道心中所求,知道心中所念,为了心中道义,为了心中信念亦能拔剑而起,血溅当场也面无惧色,无怨无悔。虽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心中确实刚强无比,知道自己为何而生,知道自己为何而死。

就像以前看到九州中说风炎皇帝和公山虚的。公山虚被誉为帝师,被宗祀党软禁以骗得风炎皇帝自投罗网。见到风炎皇帝时,质问风炎皇帝白清羽

“无我消息,君何故回銮?轻身犯险,宁不惜命哉?”

白清羽说“闻君疾苦,心中不安。”

公山虚问“遂忘别时之约耶?一何愚哉。”

白清羽说“望与公并肩。”

记得那时公山虚大怒,说“虚,生于微贱,死当勇烈,何劳君记挂?我死,死一人!君死,死千万人!此千万人!皆我兄弟!”

是啊,吴用又何尝不是,此千万人,皆我兄弟。

一直觉得吴用是梁山上极不容易的一个人。众人醉时,他不能醉;众人欢乐时,他要计划周详,仔细思索有无疏漏;众人悲痛时,他要克制感情,明白事情依然要继续,如何去做该做下去的事;众人愤怒时,他要保持冷静,理性的去看,去考虑是否恰当合适。众人喜时他不能喜,众人悲时他不能悲。可是他也是人啊,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有血性的人,晁盖死时他何尝不悲,但是终还是不能放任自己的感情,像宋江一样失声痛哭,因为宋江已乱,他不可再乱;众人说道报仇时他何尝不想报仇,可还是说出且慢,还是出声阻止,李逵质问时,吴用那句“晁天王的仇当然要报!”语气中多少悲愤,多少无奈,多少隐忍。但他知道,至少他要清醒;宋江重病时他如何不急,如何不慌,只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慌,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将士的心,会影响胜败生死,所以他让五位头领留下,布置任务,说出“违令者,军法处置”,那时一人的肩负,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征讨方腊时,面对着兄弟战死沙场他何尝不悲,可是他还是一字一句的说出“天黑前拿不下网狮园,提头来见”,因为他知道仗总还是要打下去。纵观水浒一剧,吴用一生,极少放纵自己的感情,因为他肩上的担子太重。如果你一个人说的话,作出的决策,定下的计谋会影响到千百万人的生死。除了有足够的信心,就是要有肩负一切的勇气。不得不说李宗翰这版的吴用演的极好极好,吴用为数不多的几次感情的流露,拿捏极准。晁盖死时,众人拜祭之时,灵堂劝阻宋江之时,宋江病重之时,张顺死时,替小七续命之时,闻听教头噩耗之时,宋江死后惊醒之时。每一次都是丝丝入扣,我心中最为真实的吴用,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从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永远是那些人中唯一清醒的一个,但是却并非冷漠,即使心中极痛,也是不愿流露。

特别是那种隐藏于心的极度的悲伤,都能如此精准的表示出。不得不让人赞叹。

记得这版里,借李逵之口,说出了其实不少人对吴用的评价。“今天,算认识你的真面目了……你简直啊,就是那妖言惑众的大恶人。”记得那时吴用淡漠,而坚定的表情,那无奈却是坦荡无悔的语气,“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梁山泊“。纵使世人误我又何妨,我心中自是坦坦荡荡。我始终觉得吴用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他这么做的是真的心中坦荡。也只有并无一点私心的人,才会能如此的坦然面对,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他无怨无悔,他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可以不解释,即使他的心并非如此。此中挣扎,大概别人不可能知道了。

除此之外,这版的吴用,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其实他什么都知道,最后宋江的结局他也知道,但他还是如此去做,不仅仅是因为别无出路,也是因为人生得遇一知己兄弟,纵使以死报之也不为过。还有那段,军师给小七续命,以自己的血替他人划出生命线,在那个时代,或者那种思想迷信,可那样基本就是用自己的命替他人续命。以前觉得吴用冷静无情,这版觉得吴用至情至性。只是有时见他将所有压力痛苦藏于心中,有时甚至会替军师觉得心痛。其实吴用并不在意招安后自己怎样,阅兵式的闲散,甚至征方腊回来后金銮殿受封之时,眼神中的那种不屑与淡漠。他为的,可能真的只是梁山泊。

吴用,我该怎么评价这版的吴用呢。就像这一版的教头一样说不清,像这一版里很多人一样都不好说清。第一次,水浒是以一个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以一个个英雄的模板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仅仅是吴用,林冲,这版中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不管戏份的多少。总能以很优秀的演技体现出一个真实的人。那种不经意间的表现,更能让我觉得有真实感。

有时候看到翻拍的名着,特别是看到原着里面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会害怕,害怕自己心中的人物被拍的面目全非。所以,有时候真的是很感谢好的演员,能够很好的演出自己心中那些一直以来英雄的形象。就像这版的吴用,林冲。李宗翰演的吴用真的是很好很好,极其传神。智取生辰纲时吴用那种年轻人的情绪,以及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的成熟,逐渐的深沉,之后到征方腊时逐渐的蹉跎,逐渐的疲惫。那种苍老的感觉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内心的沧桑衰老都演绎的出来。真的非常的好,简直就是一个吴用在世。

除了军师和教头,公明哥哥演的也非常好非常好,一改心中宋江的形象,更符合逻辑,更符合一个真实的宋江,也为自己解了不少疑惑。还有鲁智深,武松,王英,朱贵,阮氏兄弟,等等等等,自己根本就数不过来。其实有时自己真是很感谢他们,给了自己心中这些英雄一个真实的灵魂与生命。演活了这些人。那不仅仅是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痛,实实在在的生命。其实虽然从小就看,但是一直不是很喜欢看水浒原着,因为觉得故事太雷同,人物也太脸谱化。这版终于不一样了,大家都是不同,却都是如此的相似。大家都属同类却并不雷同,觉得很好。真的都很好。真的也都很感谢,在我对各大名着翻拍都绝望的时候,救了我心中的水浒。也真正超越老版,重塑了我心中的水浒。

那么就用军师说的那句话作为结束吧。大概也是梁山所有人的写照吧:“身虽百死而无怨,俱怀忠义笑问天”。

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