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10篇

| 福萍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1

___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一直都是把“医者仁心”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从医风格,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视病人为亲人,为无数的患者解除病痛,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良好赞誉。

2020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晚饭后,有一位老病友突然打电话说自己的家人出车祸,胸部严重外伤。听说他现在在___市人民医院工作,直接把亲戚把他送市医院抢救的。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就跑步来到医院ICU病房。患者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血气胸、创伤性休克,伤情非常严重,给病人检查后积极组织、参与抢救工作,因为诊断明确,抢救及时,病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体征趋于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每天再忙都要去ICU病房查看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病人伤情恢复的很快,快出院时,其女儿将两千元红包塞到他的手中,说是无论如何都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当时___推脱不了,就先收下了,之后叫护士长把这钱交上病人住院费。

来到___市人民医院工作后,这样的例子,在___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不胜枚举。___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三十多年从医风格和医者情怀,把自己仁爱之心通过精湛医术撒播于广大的患者心田,多次收到病人和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然而他始终如一,带着一颗仁心,为病者去除伤痛,为医者传播德风。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2

___,女,47岁,中共党员,___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是___市心脏学会高血压与心衰委员会委员、___市心脏学会胸痛中心委员会委员,2018年度区级“三八红旗手”、2019年度区级“文明服务先进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德本色,驰援湖北武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战“疫”关头,她是执着坚毅的“逆行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___不顾刚刚做完手术二个多月、尚在恢复期,对院党委的好意劝导“置若罔闻”,毅然主动请缨、逆向而行,被任命为___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15名蓟医队员的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吹响集结号,挂帅出征。

战“疫”关头,她是身先士卒的“冲锋者”。___工作的阵地是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设有病床1000张。她每天“披袍挂甲”、“身入红区”,每次“战斗”时间6小时起步,共诊查患者850余人次。治病更要治心,确诊患者情绪极不稳定,她发挥己之所长,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心理疏导,给患者吃下“定心丸”,创造了“零死亡”、“零复阳”、“零感染”“零投诉”的佳绩。她所在___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被评为“全国卫健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她本人被所在的方舱医院评为“抗疫标兵”。

战“疫”关头,她是红色连队的“守护者”。她所在的连队队员平均年龄30多岁,有的才20出头,是人生第一次经历如此严峻的疫情。作为队长,她不但要“冲锋陷阵”,还担负着带领队员平安凯旋的重托——因为她们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一丝不苟”“谨小慎微”,“神经质”式的战备操作日复一日,她遂愿了领导的嘱托和亲人的期盼。在她的感召下2名同志“火线”入党,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3

___,女,中共党员,___区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2003年获得___市优秀共产党员、国家卫生部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她身先士卒,以院为家,55岁的她,干劲不减当年,就像上紧的发条一样,不知疲倦,始终冲在新冠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隔离病房,她坚持每天进入留观病房查房,详细了解病情,纾解患者郁闷焦虑的心情,为每一名患者提供温馨细致的诊疗服务。她对每一位留观患者的情况都了然于心,为专家会诊提供可靠依据,带领发热门诊的同志们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奋战,拼尽全力,默默坚守,辛苦付出,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个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23年基层党支部书记,她常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冲在前,干在先。发热门诊就是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战场,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面对疫情,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这场疫情异常严峻的实践中经受住了特殊考验,彰显共产党员先锋本色。

作为我院疫情救治专家组组长,她带领着发热门诊的医护团队在医院党委领导下,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不辱使命,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4

今年42岁的小张,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小张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小张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小张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小张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小张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小张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小张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5

___,从医十余年,在医术上他精益求精,医德上不断升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心系工作、情系病人,只要病情需要,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患者面前。

他多次赴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了大量的耳外科显微镜下精细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引进先进的眩晕诊疗理念,提升眩晕诊疗能力,开展的耳石症复位技术,及时有效解决耳石症患者的痛苦。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健康扶贫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及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履行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社会责任。

在成绩面前___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任何工作成绩的取得都与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而任何一项荣誉的获得都是对科室全体人员工作的认可。___时刻提醒自己,医学领域浩瀚无边,今后的路还很漫长,只有不懈努力、辛勤耕耘,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给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6

针对医院的决策部署,在疫情期间,考虑到精神病患者发病就诊的因素,我院应急处置病区于2020年1月27日临时组建。应急处置病区医务人员坚持8小时轮换,尽可能不接触外界,严格落实病房及办公区域每日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病人就餐前严格洗手消毒、测温,落实一人一餐桌,相隔一米,互不搭话。

记得2020年1于28日收治患者郭某某,男,22岁,临床诊断:癫痫性精神病,在新入院病情不稳之际,癫痫发作频繁,家属因特殊原因无法照顾,___作为病区管理者,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密切关注患者一切动态变化,在病人不能自主进餐,不能自主解决大小便的情况下,他主动协助患者进食及排尿排便,不怕脏、不怕累,在精心的照顾与药物治疗下,于2月10日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家属对此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因住院期间关爱帮助,患者家属当面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

疫情期间,院领导考虑到应急处置病区的特殊情况,将捐赠的口罩发送给医务人员,___坚持能省则省,把口罩分发给新入院的患者及家属,让他们感觉到安慰,觉得有保障。___说,在疫情没有结束之前,会继续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7

小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在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放弃了留成工作赚大钱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8年。

小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初,小龙考上了卫校,但三千多元的学费让全家犯了愁,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小龙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进了学校。对此,他明白自己这辈子都与家乡分不开了。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家乡乡亲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小龙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将乡亲们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对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得到了实现与升华。

作为基层公务人员、组织工作者的我们,首先也要学会感恩。人民与政府信任我们,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我们要珍惜这份工作。党培养我们,交给我们知识与工作技巧,我们要懂得感恩,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群众,就像小龙一样,对群众毫无保留,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了解群众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认真思考,争取给民众满意的答复。

组工精神还是不畏苦、不畏难的体现。基层工作常常是抹黑归,顶月行,对此我们要学习小龙的不畏苦精神,扎根于群众,不管环境的困苦,能够坚持信仰,坚持群众路线,只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里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小龙“80后村医”感人的榜样故事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与学习了组工精神,今后的基层工作中,组织工作里,我一定会树立坚决的心,时刻谨记初衷,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8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心脏外科血管外科——___

___,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分配至我院心血管外科工作。历经风风雨雨、分分合合,是我院心血管外科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奠基人之一。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心扑在卫生事业上,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医德高尚,责任心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任劳任愿。几乎全部参与了心血管外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成功抢救心脏破裂、血管断裂、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病人多例,连续数年获得我院颁发的重大抢救奖。

他文明礼貌、优质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像对待亲戚朋友一样对待患者,赢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婉拒红包、礼物。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坚持敬业风尚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与同事们一道,团结一心、勤奋钻研,奋勇拼搏,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像亲人般温暖,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仔细检查,耐心解释,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一次,大年初二,来自北京的李某去青岛女儿家过春节,途径东营,突发疾病,李某突感胸疼,“撕裂般的疼痛,当时疼地我想在地上打滚。”在导航的引导下,李某一家来到了我院,经胸痛中心的初步诊断考虑患者为主动脉夹层,接到电话,休假中正全家团聚的他立即赶到医院会诊,经进一步检查明确患者为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较低但非常凶险,死亡率非常高,他紧急联系厂家订制支架,但春节期间厂家放假,不发货,他又联系厂家的老总,一直联系到晚上12点确定有货。根据支架到货时间,忙碌到凌晨一点的他将手术定在了第二天上午11点。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患者老伴留下了感激的眼泪,“我老伴捡回了一条命,多亏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褚大夫”。

从医16年,七八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他对于随时备战、24小时从不关机的医生生活早已适应,“医生嘛,选择了这一行,就是和患者站在一起,这是医生的职责,看着患者好起来,心里就满足了。”

心血管外科是一个工作繁忙的科室,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且风险极高,他总是把围手术期工作做实、做细,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干活利索、极少出错,全科护理姐妹都原因和他搭班工作,是公认的“男神“。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们医疗行业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盏明灯他的努力才持之以恒。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9

今天早上,我在单位的会议室通过远程教育接收终端学习了小云同志的先进事迹,被小云同志的境界、情操深深地感动了。43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村医小云,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带病行医,而且送妻子到卫校学医,为群众看病。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党的队伍里有着这样一个为国家为人们坚贞不移无私贡献的优秀农民医生,村医小云心系群众,大局意识极强,即使身患绝症后仍以顽强的毅力穿行在大化的村屯之间,孜孜不倦的救治病人。

他为了帮助山里贫困百姓看病,四处奔走、日月兼行,积劳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仅仅是牢骚抱怨、推脱逃避,往往无济于事,难有收效。小云同志的诸多事迹都告诉我们,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耐心。而这正是我们基层干部必需的品德要求。

小云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奉献精神,学习他这种对待事业坚持不懈的努力态度。

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篇10

如果说小邓医生背着药箱过溜索的画面让人认识了怒江有个叫做小邓的族乡村医生,怒江的医疗环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今晚却是让更多的人记住了更多的乡村医生,更加关注8亿多农民的医疗环境、130多万的乡村医生的现状。江苏洋河酒厂在活动当晚就对二十名乡村医生就行了数额不等的物质捐助,社会需要洋河酒厂这样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需要社会各界为农村医疗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时,我们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时代需要榜样,但真的不需要来自于艰苦环境下的感动。有过乡村医生经历的卫生部长小陈在活动中的发言简短而精炼“130多万农村医务工作者,人们称他们为乡村医生,他们在一线守卫着8亿多农民的身体健康,也维护着生命本来应有的尊严”,乡村医生用他们朴实的情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从事着医疗活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最美乡村医生”只是中国130万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但是乡村医生所面临的环境依然没得到改变。待遇上,乡村医生享受政府的补贴有的只有几百元钱,并且,村卫生室的运作常常需要乡村医生自己垫付大部分的资金,正如科尔沁草原蒙医医生王布和“有钱没钱咱都看病”,他就是靠家里养牛羊补贴诊所的'日常运作,还欠下五十多万元的外债,物质上,乡村医生面临着生存上的困难。技能上,乡村医生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的完善和更新渠道,乡村医生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世袭或是师带徒的方式获得医疗技术的,没有系统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医疗技术上,乡村医生面临着进步无门的尴尬。如果乡村医生们面临的不再是那么艰苦的环境,那么我们宁愿少点今天这样的感动。

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