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英雄人物即事迹700字
生活在安逸时代的我们对战争没有过多的认识,如今的和平生活也渐渐让我们淡忘着那些战争年代的故事。在冀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烟逐日蔓延,一群朴实淳厚的农民们挑起了抗日的重担。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洋淀纪事英雄人物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白洋淀纪事英雄人物事迹篇1
有位著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寒假,我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纪事’。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描写游击队抗日故事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给我印响最深的是原生,他17岁时就参加六年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跟着部队去抗日,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着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子,自己一走就是8年,家里没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争气的妻子开始故意刁难原生的父母,最后跟着一个有钱人跑了。幸好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姑娘帮助原生的父母干家务!没错,她就是秀梅,原生小时候的玩伴!她每天准时到原生家干活,任劳任怨。一直坚持了许多年!在原生的妻子与原生的父母争吵时,秀梅和小五赌气说不嫁人!这8年里,原生拼尽全力打鬼子,到最后,别人家的抗日队员回来了,只有原生没回来。过了几日,秀梅与原生的父母耕地,远远地望到一个八路军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原来是原生!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说原生在战场上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要在全村里表扬。
场面十分壮观。全村老老少少全部都来了,都为原生而高兴和骄傲!
第三天,原生就要回部队里,原生的父母将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原生!后来,原生就又走了,又回到部队里,为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
当然,自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而披荆斩棘、在所不辞,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用自己的脊梁为中国撑起一片天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有条件去用知识武装自己,去回报社会!所以,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最好的自己去奋斗!让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更加熠熠生辉!
白洋淀纪事英雄人物事迹篇2
静坐在窗台边,感受着阳光的气息,沐浴着玫瑰花的清香,伴随着时间的流淌,我开始了《白洋淀纪事》之旅。
此书作者是荷花淀派开山鼻祖——孙犁,他原名叫孙树勋,创作过《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被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之为“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孙犁的一生十分曲折:少小家贫,因为读书成才,后经历“北漂”,开始了“白洋淀生活”最后1937年在鲁迅艺术学院任职。
《白洋淀纪事》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冀中平原为背景,反映了人们“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精神。“九·一八”事变以来,(这里)就屡屡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卢沟桥事变不久,敌人的铁蹄就踏进了这个地区。这是敌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大灾难。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带国土,仓皇南逃。而在D的领导下,各地人民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反抗日本侵略者这一部分,主要讲了这样一支队伍①:他们依仗着芦苇丛的掩护,凭着自身的水性用着大杆枪,与敌方交战70余次,消灭日寇上千人人,他们以血肉之躯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打倒了日本小鬼子。因为作战时枪上总爱插一支雁翎,所以命名雁翎队①。还记得雁翎队命名者侯卓夫当时被敌军包围,他知道许多关于雁翎队的秘密,为了不让敌人得逞,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出人意料地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牺牲时年仅28岁,令人叹息不已。
在白洋淀,像侯卓夫这样不向敌人屈服、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铸就了白洋淀“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内涵。
昔日的白洋淀,积淀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动力,今日的雄安新区昂首阔步,正传承着白洋淀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续写着白洋淀的传奇和不朽。
白洋淀纪事英雄人物事迹篇3
恍惚间,读完了最后一章,才惊醒,这么快就读完了吗?全书那么多的故事,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有连续性。从开始抗日,人民积极反抗,青壮年上战场,老弱病残幼在家拼尽全力保护战士们,再到土改等等,人民开始识字,有了文化,精神层次也提高了。
那么多故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胜儿》。小金子是杨主任的警卫员,时年19岁。那次,他出发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带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队伍前面,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而几天后,一切都变了。上战场的同志们都死的死,伤的伤,连热情的杨主任都战死沙场!小金子负了伤,在家休养。多可怜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该是享乐,社交,与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梦的年纪,却目睹了无情的战争。明明前几天还一起骑着高头大马,明明前一刻还并肩作战,“轰”的一声,那么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飞射,漫天泥土飘下,被血染红。
一个孩子,为什么要面对这么残酷的事实?
这就是战争,无比残酷,无比血腥,冷漠无情得令人胆寒。为了不让更多年轻的生命遭受摧残;不用为国负伤却只能躺在暗无天日的泥洞里;不必每晚担惊受怕睡不着觉,被噩梦侵袭;英勇的战士们拼命御敌,倒下也咬掉敌人一块肉,杀出一条血路,一条血腥却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轻的孩子啊,振作起来,撑过这一次,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了。
白洋淀纪事英雄人物事迹篇4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希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白洋淀纪事英雄人物事迹篇5
在看《白洋淀纪事》之前,我认为英雄必定是一个人为国家亦或为正义牺牲,做出贡献。可在读了《白洋淀纪事》这部朴实的,用真情实感描写出的书籍后,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庄,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么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读完《白洋淀纪事》我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伟大的,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平凡凡的农民抗日的强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的艰辛与欢乐。
读完《白洋淀纪事》我才明白,革命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建立在黄继光这些可歌可泣的大英雄身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千千万万的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我们沸腾的热血上的,是建立在对革命有着满腔热忱的人民战士身上的!
再来说说孙犁塑造的女性形象吧,阅读《白洋淀纪事》的时候,你会发现,孙犁描写了一大批具有真、善、美品质的普通劳动妇女。虽然孙犁并没有对她们的外貌进行细致的刻画,但他把这些女性形象的个性刻画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身临其境。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想象出她们年轻、健康、美丽的形象。
就拿《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中的水生嫂来说吧。水生嫂不仅仅是勤劳能干的,也是多愁善感的,乐观坚强的。水生嫂面对既要一个人照顾家里的长辈和孩子,又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情况,仍然支持丈夫参加抗日,勇敢的挑起了“千斤重的担子”。水生嫂和妇女们摇着小船去看望丈夫们,却不幸遇到了日本鬼子。但水生嫂他们毫不胆怯,机智的将船往荷花淀力揺,并下定了“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河里去死吧”的视死如归的决心,荷花淀这一章让我体会到了水生嫂和妇女们的机智勇敢,她们的重情义,她们的顽强和她们的保卫家乡,捍卫尊严的勇气和决心。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孙犁用他诗意盎然的笔触,描绘了许多让我们读了或许心酸,但必定体现了人性之美的美好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庄,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么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水生嫂和日本鬼子们战斗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