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劳动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高焕球,男,1973年9月出生,汉族,东风桥镇新东坡村一组村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员5人,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谱写了种粮新篇章。
近几年来,在农业生产上他坚持农业生产标准化,拥有农机设备大型联合收割机二台、大型高速插秧机二台、旋耕机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机动喷雾机三台。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年总产约400吨,全年实现粮食总收入近百万元。 高中毕业的他面临着生计问题,作为一名年轻人,他敢闯敢干,在家种田,在外打工,做过泥水匠,当过搬运工,1996年在镇上开了石门桥第一家网吧,20__年利用开网吧赚的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在农忙时帮别人收割稻谷。这段时期,他看到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稻田抛荒严重,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看到了科学种粮的曙光,必须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他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入老本行----农业生产中去,当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曾说自己是一名农民,国家也需要农民,要不然大家的`粮食要谁来种,人民吃的粮食谁来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业生产前景很广阔,要把这块农业蛋糕做大做强。 20__年他开始承包水田,初时只承包了30多亩,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了成本,慢慢到现在承包了1000余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一是应用优质的品种。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二是积极应用免耕。抓好除草关、水分管理关。根据测产验收,利用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三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水稻配方施肥建议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在病虫防治方面上。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自己创收之余,他注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承包农户的耕地,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断拾起石门桥镇、德山镇等地方村民抛荒的田地,综合应用农艺与农机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稻亩产最高达700公斤,他雇佣部分农民参加土地托管,并付给相应工资,这样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劳作,却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种种合作关系,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__年至今累计完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6万亩,为当地农民新增收入400多万元。
最近几年,他先后投入50多万元,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和购买农业机械,每年在水利方面都投入一万多元进行沟渠疏浚,虽然投入多,但是效益巨大。现在农业机械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用于出租,目前年收益在四十万元以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一个老板,而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真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我镇很多群众带来了新的种粮模式,不仅自己创收,还带动了周边很多群众。
有关劳动模范人物个人事迹【篇2】
华敬方,男,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山东省城建学校,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毕业同济大学,现任滕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主任。20__年5月被滕州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该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得市政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习上他是先进分子是优秀代表,工作上他是好同志好榜样,生活上他是亲密挚友是好大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市政人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诠释了市政人勤恳、敬业、创新的精神风貌。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该同志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注重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业务技术上,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具有较高技术和业务素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称号,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特别是由于该同志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表现出色,20__年被山东省住建厅评为“市政工程优秀项目经理”。勇挑重担不断创新:华敬方同志从不向困难低头,在他的身上总是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力量。在青啤大道防汛工程管道工程中,他
们和其他同志刻苦钻研,大胆对改良和革新施工工艺,解决了沙层施工难的问题;改造了设备有关部件,解决了地下水进入水管问题,并在具体施工中,为单位培养了多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保证了市政事业的良性发展。他担任项目经理的青啤大道排水工程被评为省级“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枣庄市级“水工杯”示范工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的开展工作。华敬方同志做好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指导工作的.同时,长期坚持在施工一线跟班作业,他既是项目施工的管理者,又是操作者,正是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为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志们都称他是“前方坚实的后盾”,只要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用他的话说,只要工程上的事做好了,我心里也就踏实了。华敬方同志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市政建设事业上,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他热爱事业,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立足岗位,求真务实;他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乐观向上。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实际操作技能,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技术改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他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本单位职工树立了榜样,受到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有关劳动模范人物个人事迹【篇3】
__,第二炼铁厂高炉车间4#高炉副主任,自20__年11月份“临危受命”以来,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全身心的投入到4#高炉的生产建设之中,为高炉的安全、生产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七个年头的风风雨雨,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甘于奉献、朝气蓬勃的优秀团队。
20__年面对经济和环保的双重压力,__紧紧围绕高炉生产稳定、顺行、低耗、高产、节能、环保的目标,全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分厂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在整个第二炼铁厂4座高炉中均名列前茅,而且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环保、生产和质量事故。
作为4#高炉的“领头羊”,__在安全、环保、生产工艺等各个方面担当着指挥者及技术指导的角色。“要有感情地对待高炉,铁一炉一炉地出,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只要你对得起高炉,高炉就会对得起你。”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普通的话语,包含着对高炉的深深眷爱,也正是这种爱,使他带领着职工贯彻落实好“抓小事、抓细节”管理理念,从精细管理中挖潜力、要效益,全面降低吨铁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这自己应有的贡献。
保证炉况稳定顺行、技术指标不断进步是__始终追求的目标。针对高炉逐步强化的冶炼特点,他根据炉料品位的变化,结合本炉座自身的特点,对料志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整,量化操作参数,同时严格要求各班工长抓好半批料、调准半吨煤、放准半圈料来稳定负荷,减小炉温波动。他针对混喷出现事故的负荷调整、单罐上料的保料方法,压料、赶料过程中的批重调剂等,重新修订完善了补充方案和事故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小炉况波动,实现高炉稳定顺行。他明确炉前岗位工根据炉温变化、出铁时长、上次铁口情况及打泥压力等确定打泥量,铁口深度严格控制在规定之间,保证铁水流速大于铁水生成速度,从而出净渣铁。他通过“控制好冷却壁的水温差,保持合理炉型”为基本原则的冷却制度;“大矿角、大矿批、大角差”为基本原则的装料制度;“高风速、高动能、吹活炉缸”为基本原则的送风制度,不断创造高炉利用系数的新高,综合焦比、煤比等经济技术指标齐头并进,为高炉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怀着对高炉深深地眷爱之情,怀着满腔的热忱,怀着深深地使命感和责任感,每天,伴随着清晨一抹阳光,__的身影便闪现在高炉的每一个角落。从值班室到炉前出铁平台,从热风炉到卷扬上料系统,他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询问着夜班生产的情况,一边做着详细的记录,脑海中闪动着接下来一天的工作安排和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朝复一朝,日复一日,哪怕是公休日、节假日也未曾间断。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好生产动态,才能真真做到“运筹帷幄”,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每一位职工心里踏实,才能让自己心里踏实。
工作中,__永远不知道疲倦,别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而对于他来说往往是早晨六点入厂晚上六点离厂,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当每次休风检修时,他作为休、复风总指挥及检修方案的编制者,倾注着大量的心血,特别是高炉从休风到复风直至炉况正常这一段时间,他会连续二三十个小时一直呆在高炉上,指挥协调各工种工作,检查并监督检修质量及安全,困了就在值班室的`椅子上睡上一会儿,饿了一桶泡面便是一顿餐饭。
20__年,对于__来说,环保可谓是最大的压力。4#高炉已经连续运行了七年之久,许多环保设备大多已经腐蚀老化,加之当初建造设计之时对于环保除尘设计又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想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搞好环保工作可谓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他面对这一情况,即没有抱怨又没有放弃,而是扎下头来,决心把环保工作干好。他根据高炉生产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环保操作规程》和《环保应急措施》,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教育职工把环保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环保设备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环保工作的得失,他先后多次召开除尘相关岗位员工会议,亲临除尘现场,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除尘设备的修复和改造工作,厂里没有给一分钱的专款,况且,对于多年前的设备,许多备件事到如今已经很难寻觅,为此,他及时和检修车间沟通,共同研究课题,利用现有备件和一些废弃件进行加工改造,短短的几天内便令一套几乎处于瘫痪边缘的除尘系统焕然一新,运作正常。
当得知自己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之后,__却说“其实,我谈不上什么模范,我所干的,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些小事儿。”。是的,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小事,才真正托起了安全生产、低耗、稳产、高产的天!
有关劳动模范人物个人事迹【篇4】
熊小宁,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东岸村在熊小宁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6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他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乡第一,达到人均7369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 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高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在外包田居全县之首,达到一万亩;群众在县城购买商品房30套,在村庄户户建有楼房。 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03年刚进入村委会工作,本地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农民骤增。有的土地荒芜,有的庄稼种后无劳动力管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生产。熊小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盘算着:这么好的地荒芜了多可惜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市场的疲软应该是暂时的。古人曾说“逢俏莫赶,逢疲莫懒”,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员的土地承包过来,既使他们能安心地在外工作,又能增加我的收入。当年就承包耕地100余亩。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以后,熊小宁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__年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粮食产量达180万公斤,他的示范带头作用,立即为当地群众吃下“定心丸”。
他们纷纷找到书记,要求熊小宁牵头走出东岸,来到了与其相隔一岸的成新、朱港农场,找到他们的领导,逐年把两个劳改农场的田全部承包过来,转给本村群众承包,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他的事迹,很快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在全镇广泛宣传和推广。目前我镇已涌现出规模种粮户722户,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规模种植已构成我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熊小宁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不让土地闲置,想尽办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每年科技下乡、农机推广,他都热情欢迎。陪同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每年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产量达1000公斤的好收成。
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
熊小宁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却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技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试验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熊小宁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东岸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
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匮乏和机械紧张的矛盾,他率先购进了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在他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进购进了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238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98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劳动模范。
有关劳动模范人物个人事迹【篇5】
高焕球,男,1973年9月出生,汉族,东风桥镇新东坡村一组村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员5人,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谱写了种粮新篇章。
近几年来,在农业生产上他坚持农业生产标准化,拥有农机设备大型联合收割机二台、大型高速插秧机二台、旋耕机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机动喷雾机三台。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年总产约400吨,全年实现粮食总收入近百万元。 高中毕业的他面临着生计问题,作为一名年轻人,他敢闯敢干,在家种田,在外打工,做过泥水匠,当过搬运工,1996年在镇上开了石门桥第一家网吧,2000年利用开网吧赚的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在农忙时帮别人收割稻谷。
这段时期,他看到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稻田抛荒严重,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看到了科学种粮的曙光,必须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他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入老本行----农业生产中去,当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曾说自己是一名农民,国家也需要农民,要不然大家的粮食要谁来种,人民吃的粮食谁来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业生产前景很广阔,要把这块农业蛋糕做大做强。 20__年他开始承包水田,初时只承包了30多亩,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了成本,慢慢到现在承包了1000余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
一是应用优质的品种。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
二是积极应用免耕。抓好除草关、水分管理关。根据测产验收,利用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
三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水稻配方施肥建议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在病虫防治方面上。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自己创收之余,他注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承包农户的耕地,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断拾起石门桥镇、德山镇等地方村民抛荒的田地,综合应用农艺与农机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稻亩产最高达700公斤,他雇佣部分农民参加土地托管,并付给相应工资,这样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劳作,却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种种合作关系,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__年至今累计完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6万亩,为当地农民新增收入400多万元。
最近几年,他先后投入50多万元,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和购买农业机械,每年在水利方面都投入一万多元进行沟渠疏浚,虽然投入多,但是效益巨大。现在农业机械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用于出租,目前年收益在四十万元以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一个老板,而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真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我镇很多群众带来了新的种粮模式,不仅自己创收,还带动了周边很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