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10篇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1
李存业,男,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从事护理专业24年,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山东省护理科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男护士青委委员、青岛市护患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男护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急诊医学专科分会护理专业学组成员。先后荣获青岛市李桂美突出奉献护士奖、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好护士、青岛市首届十佳男护士、青岛市院前急救先进个人;青岛西海岸新区“奋斗十三五最美新区人”、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人先锋、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先锋、青岛西海岸新区最美健康卫士、黄岛区最美护士、十佳护士、先进工作者、十佳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工作考核优秀授予区嘉奖并记功一次。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论著3部。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青岛市科研课题1项。他带领的急诊团队多次荣获院先进科室、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示范岗称号。CCTV-4、学习强国平台、区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他的事迹。
冲在“风口刀尖”
抗疫两年多,拥有17年党龄、24年护龄的李存业一直坚守在急诊科前沿阵地,从转运发热、密接人员到每日督查急诊预检分诊,他一直与病毒短兵相接,先后参与新区首例HIV阳性患者手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交通事故救治任务,为患者争取抢救的“白金时间”,工作至今抢救疑难危重患者2000余次。
竭力追求卓越品质
率先在院内开展了骨髓腔输液技术,他带领的急诊护理团队在山东省科普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青岛市第二届护患安全管理价值案例比赛第二名,青岛市首届“优秀护理质量改进项目”三等奖,急诊护理团队被评为青岛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满含“铁汉柔情”
工作之余,李存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带头组建区中心医院“兄弟连”,组织参加社会公益义诊活动50余次,团队累计无偿献血1万毫升,捐款6000余元。随后,建立“流浪患者之家”,成功创建“救”在你身边服务品牌,彰显医者仁心。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2
徐____是____市第九医院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在工作中,他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已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任务最繁重的科室。到下班时间时,经常会有患者被推进了手术间。每天正点下班都是奢望,八、九点钟下班也成了家常便饭,一饿就是几个小时,腰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忙碌。遇到突发情况,急诊手术多时,他都主动留下来加班,为救治患者尽一份力。很多时候,当别人进入甜蜜的梦乡,他还在无影灯下忙碌着,很多时候,深夜的电话铃声把他从梦中惊醒,把温暖、舒适抛在身后,顶着寒风奔向熟悉的岗位,当面对那一张张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和那一双双祈盼的眼神,同情之心、怜爱之情油然而生,毫无怨言地投入新的战斗,当他们把成功脱险后的病人推出手术室时,焦急等候的亲人舒展了紧琐的眉头,家属和患者一句由衷的谢谢,都会使他有种自豪感、满足感涌上心头,一点辛苦,一些劳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感谢他的职业,是这份职业让他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让他懂得了如何珍爱生命,奉献是一种幸福,在手术室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实现了男护士的自我价值,以新的姿态展示新的风采,创造新的业绩,在无影灯下尽情描绘绚丽多彩的护理华章!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3
李毅俊:做患者的聆听者
刚入职时,几乎每位精神科护士至少要经历这样一次挫折——被病人打。白云精康医院精神科护士李毅俊也难逃这样的挫折,但他从来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从业将近13年,李毅俊逐渐成长为病人的聆听者。
“阿姨,今日感觉如何?有比昨天舒服点吗?你血糖偏高,平时注意少吃点甜食啊。”每日早上,负责照顾20多位精神病人的李毅俊,准时出现在精神科住院楼各个病区,开始查房,喂药、喂饭、打针,这样的日常,他已经重复了近13年。
和其他科室的护士不同,李毅俊在精神科病房里不止要做护士,还要做病人的倾听者。
“有一次被发病病人迎面打了一巴掌,很无奈,只能自己消化这些情绪。其实精神病人的行为都并非本意而为,很多病人意识不到自己患病。因此,我们常常需要引导他们看见自己,正视问题,才能更好地接受治疗。”李毅俊告诉记者,在精神科病房,有退休后患上抑郁症的老人,也有年纪轻轻就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患者,每个患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作为护士,他需要成为病人的聆听者,并且努力用专业知识,缩短每位患者的住院时长,助力他们早日稳定病情,重新与家庭、社会接轨。每次收到家属的表扬与肯定,他都觉得成就感满满。
自2009年毕业后,李毅俊就入职白云精康医院。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他迅速成长,如今已是白云精康医院精神科护士组长。
“李护士很不错,他在工作上任劳任怨,特别是有时候被病人打骂时,他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很多人难以做到。”白云精康医院院长何勇坦言,李毅俊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关怀病人,这份专业和耐心,得到了很多同事和家属的褒奖。
“入职前几年,觉得工作无聊,一度想过放弃,当时性格不太成熟,后来觉得这个岗位挺有意义的。稳定精神病人的病情,也是为家庭和社会稳定作贡献。”李毅俊认为,作为男护士,他不怕承担脏活、累活,加上平日心态开朗、热爱运动,遇到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更冷静,这在照顾精神病人上更有优势。从病人身上,他也学会面对人生无常,深谙保持平安健康是最大的福气。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4
梁建豪:介入手术室里的体力与能力担当
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身穿30斤铅服的男护士梁建豪往往是手术中走动最多的一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射药剂、传递医疗器材等工作都与他有关,手术不结束,他就不能停下。
“我们要在辐射环境下工作,穿铅服是一项保护措施。”梁建豪解释,身上沉重的铅衣是甲胄,也是考验,每场手术下来,他们都会浑身湿透,所以介入手术室格外青睐男性医护工作者。
作为“80后”男护士,梁建豪是手术室里的体力担当和能力担当。他平均每天参加4-5台手术,最多时有10多台,2021年转入介入手术室后,他参与救治了近百名患者。
在介入手术室工作,梁建豪和同事们近乎过着时刻备战的生活。作为男护士,梁建豪时常要承担更重的任务。与梁建豪共事的一名同事表示,在介入手术室做一名优秀护士并不容易,梁建豪不仅能力强,而且沉着冷静,平时也为女同事承担更多的任务,真正用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介入手术室工作,既需要体力,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梁建豪说,手术室对体力、身体素质、抗压能力都有要求,抢救的时间和操作都要按“毫厘”计算,“在这里,危及生命的心梗抢救可能随时都要上演。有时候手术很急,留给我们准备手术的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急性心梗的患者,出现室颤并除颤5次,送到介入手术室时,生命体征已经极不稳定,当我看到心电监护上出现室颤波形时,我知道机会来了,便立刻为患者除颤,最终为患者争取到上手术台的机会。”梁建豪回忆说,虽然当时很紧张,但自己必须要冷静,快而精准地执行每一步操作,才有可能救回患者。梁建豪和同事分秒必争,终于让该名患者转危为安。术后,患者家属向每一位施救的医护人员鞠躬道谢,再一次让梁建豪觉得重任在肩。
梁建豪表示,现在选择成为护士的男生越来越多,社会对男护士的认可也越来越高,他希望真正能坚持下来、沉下心来做事情的男护士,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改变。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5
郭德久:以专业能力赢得病患信任
早上未到8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以下简称“白云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士团队刚将机器、药物等用物准备好,就陆续迎来“老面孔”。血液透析患者每周要固定前来透析3次,每次4小时,通过透析机来将身体里多余的毒素和水分清除掉。白云医院血液透析室基本每天要完成60例次透析。郭德久正是该科室的一名男护士。
在4个小时透析时间里,患者有几百毫升的血液在体外循环,郭德久需要凭借丰富经验,处理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脱管、失衡综合征等情况,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
白云医院于2012年建立血液透析室,而郭德久进入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岗位的时间更早,不仅是科室9人护士团队的唯一男丁,也是资历最高的,深耕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岗位12年。
郭德久告诉记者,十年前,男护士还不是很多,大家看到他还是比较新奇的,且患者更愿意相信女生做护理操作会更温柔、细腻一些。所以作为男护士的他,需要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珍惜每次患者给予的信任,保证顺利完成操作,以慢慢取得更多患者的认可,“当然男生也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在设备使用、维护方面可能会更擅长,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更沉着冷静一些。”
“郭德久是广东省血液透析专科护士,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参与省级课题,并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切切实实地帮助到患者。” 白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钟宝珠说。
说起郭德久与透析患者的故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曾有患者梁先生身上长满了湿疹,特别是右侧手臂。“透析需要穿刺内瘘侧手臂,这些湿疹不仅很痒而且会影响到内瘘的使用,严重时可能导致内瘘的感染,透析患者的内瘘被我们称作是患者的生命线。”尝试很多办法都不奏效后,郭德久查阅大量资料、向专家请教等,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最终通过几次中医刮痧技术和精心的护理,成功缓解了梁先生严重湿疹的情况,使透析得以顺利进行。
“每次和患者接触,在给予他们治疗的同时,其实我们也从他们身上收获很多,像乐观积极的态度、自律的生活方式等。”郭德久表示,看着患者在自己的努力下,安全、顺利地完成每次透析治疗,生活慢慢地恢复正常,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够代替的。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6
小孔是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名90后男护士,在精神科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已经工作5年了,因为这次疫情,让他更加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岗位有多重要,他有责任守护好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他庆幸自己是一名精神科护士,可以在疫情期间进入防控一线,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当病区工作群里的信息一出,小孔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请缨,有幸成为第一批进入全封闭病区的医护人员。做完进病区前的一系列健康查体后,立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病区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有点无从下手,因为在这期间,我们的保洁员和送餐员不能进入病区,他开始转变角色临时充当发饭员和保洁员,在看护病人吃完饭后,开始打扫卫生,清理用餐垃圾及污水,再把垃圾桶推到电梯间。病房里每日消毒,从门把手,走廊扶手,餐桌,地面消毒到厕所里的刷洗工作,事无巨细,全面保障病区安全。封闭期间,保证每个患者的个人卫生、精神面貌,他又临时充当了托尼老师,每周三为患者剪指甲,刮胡子,他脱下护士服换上托尼装,用平时给儿子理发练出的技术,为患者剪出一个“精神小伙”的发型!医院食堂每天给我们提供新鲜的水果和牛奶,医护人员大部分都分给了患者。疫情期间,他们的亲人不能来院探视,心灵上已经备受煎熬,希望这些载满爱意的水果能温暖他们的心。面对病区里一个个恐慌患者,小孔每天陪他们一起看新闻了解疫情的进展,告诉他们,医院防控措施到位,待在病区很安全,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维持好病区的良好秩序。随着疫情的控制,家属们也不时地打电话询问患者病情,期待早日探视。个别患者有时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于是小孔主动跟他们交流,做好心理辅导,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能满足的合理要求尽量做到,稳定他们的情绪。封闭管理期间每个工作人员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三八班人员更是一天上两个班,但是没有一个人掉链子,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这次疫情让他们凝聚在了一起,同吃同住,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在共事中又增添了一家人亲情的氛围!
第一批的两周抗疫,在忙忙碌碌中很快接近尾声,再报第二批时小孔打电话和家里人商量想继续奋斗在一线,他们都很支持他的工作。于是他向护士长申请继续战斗,继续充当护理员、保洁员、理发师、维修工多个角色,疫情不退他不退!从来没有离开家人这么长时间,他很感谢家人能够支持工作,能够成为儿子的榜样!
35天的封闭隔离工作,和病人一起生活,护理了140余名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想象在封闭区管理的难度,通过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病区工作井然有序,患者们也非常配合工作,爱护自己的“家”,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和治疗,小孔感觉很欣慰,为自己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这场疫情的封闭洗礼,小孔感觉责任更大了,又成长了许多,作为一名精神科男护士,他为他的职业感到光荣和自豪!更加坚信自己当初做一名男护士的正确选择。他表示,会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很感谢疫情防控期间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爱护,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小孔和他的同事们会继续努力,期待春暖花开!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7
3月16日,很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很明媚的日子。这一天,我来到四院,开始了我精神科男护士的工作历程。
那天上午,我早早的就来了,爬楼梯到了四楼,等待着老师带我去体检和对科室的安排,就像等待命运一样。气息还有点乱,但是脑子里更乱,一些词汇和画面不停的在脑海里闪烁:精神病、疯子、变态杀手、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对于精神科、对于未来的工作历程,内心中还是满满的忐忑和不安。
记得是唐主任带我去的病房,走在路上,主任好像跟我说了些什么,记不得了。因为还有很多疑问钉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说白了,还是不安,还是忐忑:我不知道,在打开了那最后一道铁门之后,是不是真的会有一个神秘的、令人心惊胆战的“终极杀人王”;也不知道,在那一片钢筋水泥围起来的空间里,是不是真的有一个默默无闻,却又向往自由和光明的“印第安人”……那么大的一个胖子,怯怯的跟在主任身后。
上班后的日子很充实,也很快乐,虽然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波折,但是厚重的身体为我抵挡了所有的风霜。或许是因为初春的缘故,那清清冷冷的风和即将消融的雪,总是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清凉。晌午,一个人走在不大的院子里,洁白的阳光洒在身上,微微抬头看这初春的太阳,明亮却不刺眼、温暖却不灼人。天空也很蓝,有云,偶尔会有一两只小鸟飞过,却不去管它飞去的方向。懒散的晃着脑袋,一低头,蓦然发现那凌乱的枯草丛中竟然迸发出一抹新绿。无限的欣喜和感慨:春天来了……
下班后的日子很平淡也很无聊。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孤独,每周都在复制者上一周的落寞。安静的生活,平静的工作,有的时候忽然会想:这或许就是未来。百无聊赖之余,我会一个人发发呆,会想想那些莫名其妙却有乱七八糟的心事。不过,更多的却是每天临睡前内心里的一点点期待:明天,这一切,会不会有点不一样呢?
20护士节的时候,一名记者定义我们为“守护精神国度的护士先生”。我很喜欢其中的两个字“守护”,我觉得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或许,不会有人问我守护的是什么,因为他们不关心,或者他们不想懂,也或者,他们其实都和我一样,用心,用一生的光阴去守护生命中的那些执着。
我对护士长说,我喜欢上班的日子。因为上班时的忙碌会让我变得充实,会让我的梦想变得更加真实。似乎,只要努力下去,梦想就触手可及。
轻轻的,时间已经跳到了。看着新拿出来的日历,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轻轻的笑笑:再见,年轻的自己。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8
“一辈人有一辈人要去做的事,生在这个年代,你就要担负起这个年代的责任,更何况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你要做到的就是无愧于这个社会,无愧于患者,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更要无愧于心。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这是我临出发前,爸妈对我的叮嘱,直到我来到梅河口市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支援已经十几天了,这些话还在我脑海中萦绕着。
参加抗疫支援之前,我只是一名平凡的男护士,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是科里年纪最小的,每日在病房里忙忙碌碌,核对医嘱、打针、换药,与其他疗区护士唯一不同的,是我所在的疗区是I期临床研究病房,每天护理的都是接受新药治疗的肿瘤病人,因为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所以我们都格外认真、特别严谨、执行力超强。
来到梅河口支援后,我要求自己不仅要保持平常的工作状态,而且要更加认真,因为我知道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刚开始,领队安排我在病房接收患者,可能是看到我比较认真,又把我调整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作为逆行者对环境进行消杀。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在于它肩负着所有队员乃至整个疗区的安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清理打包脱区的废弃防护物资,还要做好环境的消杀工作,也会负责消杀患者的随身物品,是保证无感染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是身处污染区,所以被称为“逆行消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白色的防护服就是我的作战服,消杀设备就是我最有力的武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逆行消杀一次的时间至少要1个多小时,加上环境封闭,身穿防护服,又闷又难受,身上出的汗水都被防护服牢牢锁在里面,每次工作后都是大汗淋漓、浑身湿透。但为了让队员们安全、放心地在脱区卸下繁琐的防护物品,为了保证患者的贴身物品没有病毒污染安全返家,一切的付出与汗水都是值得的!
作为众多奋战在抗疫一线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中最普通的一员,我是自豪的,无论何时,只要家国有难,我一定会再次挺身而出,无畏前行。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9
提及护士,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都是温柔耐心的“小姐姐”。实际上,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哥哥”也进入到了这个行业中。比起女护士的温柔体贴,男护士们更能给人以安全感。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急诊医学科的男护士王玮。
下午5点多,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的急诊医学科,男护士王玮正在为一位因消化道出血而被紧急送医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经过一番紧急处置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了下来。
这边刚处理好,抢救室内又送来了一位可能因为突发脑溢血而昏倒的老人,王玮顾不上太多,立即和同事们上前检查询问,上机器设备……而像这样忙碌的情况,已经是他的日常。
现在我们这边进行抢救的是红区,主要收治一些比较危重的病人,比如说大外伤,或者说心衰以及消化道出血这些急危症状,生命体征比较糟糕的病人,在我们红区进行输液治疗,包括各种药物的运用,使患者能够得到优质的护理和救治。
身为90后的王玮是宿迁小伙,因为初三那年自己经历了一次比较严重的车祸,也让他意外地与护理结缘。
因为当时有骨折,有大外伤。当时我觉得我们医院这些护士姐姐对我非常好,我觉得一个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一个细心的“南丁格尔”小姐姐陪在我身边,我觉得让我很安心,促使了我慢慢接触到了医学这个行业。
2017年,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刚刚走出校门的王玮返乡后,便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护理职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大小伙子毕业后选择成为护士,也惹来了身边亲朋们的一些看法。
亲戚朋友之间,偶尔会听到一些冷嘲热讽的这种语言,觉得一个大小伙干这一行,让人家觉得很讽刺。他们觉得这个工作就是给人家服务,给人家打个针,挂个水,伺候别人,其实我们真正在岗位上做的事远远不止这些。
好在,王玮的工作得到了父母以及同为医护人员的女友支持。而且在工作中,看到自己帮助过的患者一切向好,也让王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是2018年一个夏天,一个小女孩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割腕来到急诊,一般都是电视剧上看到的剧情,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让我觉得有点不知所措,她很难跟你交流,就是你跟她说话,她就是不说话,或者把头转向一边。
得知女孩一直被情感问题困扰,王玮便连续几天对她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敞开心扉地沟通交流,女孩终于走出了情感阴霾,顺利康复出院,这也让王玮对胜任这份工作更有信心。不仅如此,作为男护士,王玮在护理行业的优势也愈加明显。
王玮同事张倩说:像我们女生遇到喝醉酒来闹事的,都比较凶狠,还有脾气,我们挺害怕的。他(王玮)会先让我们退过去,退过去之后,他自己上去打针,给他们测血压,比较危重的病人,高处坠落伤的病人,腿部外伤的特别多,流血的时候,他会主动去包扎,男病人导尿,他都会主动帮我们做。
从事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劳累,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连续的夜班值守,更是一种身体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不过,王玮还是主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120急救车上,每天奔波在一线,参与病人的转运工作,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我觉得“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事情。因为我觉得在男护士行业中,可以体现我自己的价值,实现我自己的人生理想。
的确,护士岗位需要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并不是以男女来划分的,在我们眼里,每一位护士都是乐于奉献的“南丁格尔”。男护士的出现丰富了医护队伍,也让越来越多的病患在更好的照护下顺利康复。
最佳男护士个人主要事迹及故事精选篇10
总有一些故事历久弥新,总有一些人活成传奇!广西民族医院推出”医暖人生“栏目,带你领略好故事的风采,感悟百态人生。今天的这个故事,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师陈凯,他是我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里唯一的男队员,他热情、有责任心,是大家眼中的英雄大白。
一米七几的个子,有着北方人的壮实和彪悍,做事雷厉风行,果敢而有担当,内心却很细腻温暖,就像英雄大白一样。这是广西医疗队里很多队员对陈凯的印象。
陈凯是广西民族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也是广西民族医院派出的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唯一一名男队员。疫情伊始,他主动请缨,出征武汉,勇挑重担。
使命必达,源于初心
了解陈凯性格的人都知道,这一场战疫他是使命必达。就像他的同事说的那样:别说是去一线支援战疫了,就是平时科室里的“脏活累活”、“大事”“小事”都会抢先干。
而提起去一线的初衷,陈凯表示,一是自己是一名党员,国家需要,他必须冲锋在前;二是武汉是他熟悉且钟爱的地方;三是他的“勇猛精进”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有父亲做榜样,他非去不可。
陈凯的父亲是村里的生产队队长,也是一名老党员。陈凯的老家信阳离武汉近,也是重灾区,春节前,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年多没有回老家过年的陈凯踏上了回家的列车。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春节并不太平。
河南信阳是陈凯的第一故乡,他在这里出生长大,后来到广西工作,广西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而武汉对于陈凯来说,则是第三个故乡。老家离武汉不过100公里的车程,不少亲戚也都是在武汉工作,而自己初中的时候在武汉上英语培训课,经常一住就是大半年。武汉的可口的热干面,美味的鸭脖,都是他眷恋的味道,这个城市令他无比地回味,钟爱的城市现在有难,他又怎能袖手旁观?
“武汉告急”,陈凯赶忙结束休假,趁着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赶紧回单位,希望能有机会冲锋上阵。
陈凯回去的时候,父亲没有挽留,将他送到村口后,道了声:“一路保重啊!”便又转身奔赴属于他的“战场”了。此刻,父爱无声胜有声,陈凯知道,父亲的自律和担当,都是为了给自己做榜样。
这些年,父亲的饮食生活十分地规律,患有糖尿病的他,每逢饭点就会按时吃饭,从来不会吃多,也不会吃少,食量控制得很好。
而陈凯也潜移默化受父亲的影响,生活学习都比较自律,同时,有着自己清晰的人生规划,对认定的梦想比较执着,并为此付出脚踏实地的行动。
当初选择护理,这虽然并不是当时最青睐的专业,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在科室领导和同事们的引导和帮助下,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渐渐地有了清晰的方向,他决定要用行动改变很多人对男护士的偏见。
他想让那些有偏见的人知道,男生当护士也可以像女生那样细心,一样能把工作做得很好。同时,他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呼吸机治疗师,帮助更多的重症患者恢复健康。这次回单位后,主动请缨,出征武汉就是担当和责任最好的写照。
我守护你,你温暖我
“我是ICU里的男护士,力气大,也有经验,去了一定能完成各种工作……”这是陈凯请战书上的文字。“召必回”,陈凯要出征武汉,是使命必然,而做好抗疫工作,义不容辞,这源于他内心对医护职业浓浓的爱。
到达武汉后 ,对于第一次入舱的情景,陈凯仍感觉历历在目。刚开始入舱的时候,由于各项流程都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一个班组最多只有8个人,人手明显不够,面对方舱里一下“涌”入的170多个病友,工作量变得极大。
陈凯作为整个广西医疗队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主动配合领队的安排,抢先第一批入舱。
“我想着第一批入舱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是男护士,力气大,肯定要先于女护士跑在前面‘开荒’的。” 陈凯说。
人员登记、领饭分饭、发药、协调床位……每一项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却很耗体力。因为穿着厚重的里外几层的防护服,走路非常地笨重,为了避免防护服会破损,要非常小心翼翼。
陈凯第一次进舱的时候,正好是饭点。为了减少感染率,领饭的地方离病房有将近半公里的距离。陈凯和其他小伙伴穿着防护服迈着小碎步来回几十趟才拎完盒饭,随后把饭盒分到病友的手里。
一个饭点的时间下来,陈凯汗流浃背,护目镜被厚厚的雾气遮盖,只能从细缝中看人,因为闷在防护服里不透气,护目镜又将太阳穴和鼻梁处压得很疼,勒痕一道道,十分明显,整个人感觉很不好。
难受和辛苦倒是其次,最难挨的是一开始病友不理解。有些病友文化程度比较低,不清楚新冠病毒的知识,不明白为什么他的核酸检测为阴性也要被隔离,而还要跟核酸检测是阳性的患者住一起,情绪不稳定,找医护人员理论。面对责备,陈凯并没有怪他们,而是耐心地和他们解释清楚。
病友太多,人手太少,这样的工作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陈凯绞尽脑汁。“对了,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的积极性,让党员病友加入到管理中来。”
就这样,陈凯积极参与临时党支部的筹建,很快卫健委批准成立了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党员病友也参与进来,每到饭点就主动帮忙领饭,分饭,大大地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孙叔是临时党支部里最让陈凯和队员觉得最温暖的一个,陈凯和其他同事一样,经常得到孙叔的帮助。每到饭点,孙叔都会帮忙组织人员去领饭,在有些病友吵着要出院的时候,孙叔就会跟着在护理人员旁边一起帮忙沟通,安抚大家的情绪。
而考虑到护理人员工作时不能拍照,又想给他们有个纪念,他像个摄影师一样,善于捕捉他们工作时的有意义的细节,并在出院的时候,制作了影集,送给广西医疗队,他称广西医疗队是武汉人民最亲的人。
孙叔坦言,之所以会这样尽心尽力,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像陈凯这样的医疗队队员的爱心的感染。在陈凯作为第一批进驻方舱医院的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广西第四批医疗队的第一个班给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的答案。
他是大家眼里暖心的英雄大白“很温暖,就像阳光。”提起陈凯,广西民族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队长林幼珍说。
战疫期间,三八女神节那天,陈凯为本院其他5名女队员亲手写了一张卡片,让整个队的队员感到温暖无比。他说,在这个特殊的女神节,她们值得一切荣誉,值得任何赞美。
而无论是节日,还是平日,陈凯都是队伍里最暖心的大白。帮忙提饭、扛东西、关心并在队友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慰……他的暖心无处不在。
广西民族医院派出的医疗队中,陈凯是唯一的一个男护士,自然挑起大梁。刚来到武汉时,大小箱子,能帮扛的,他都主动扛下。最开始入驻武汉汉南区沌口方舱医院,他是第一批入舱队员。现在转战武汉协和西院,他也是第一个班组。
不但是因为他在重症医学专业的护理上颇有经验,更是因为他的热情和主动。用他的话来说:我是男生,总不能让瘦弱的女生冲上前面吧。
武汉协和西院跟方舱医院不同,方舱医院收治的是轻症新冠患者,而协和西院是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
相对于轻症患者的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要大许多。方舱医院里没有输液,且由于是用物流园改造的,整个空间更加开放,而武汉协和西院则是在病房里救治,空间更小,一个班组工作下来,体力消耗很大,非常辛苦。
此外,危重型新冠患者会有不同情况的突发状况,难免需要用到气管插管等操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如果患者在插管过程中发生呛咳,或者插管时间过长,就容易导致病毒的扩散,其感染风险可想而知。
但即便是这样,陈凯对于病人的护理态度丝毫没有减弱,自己分管的患者需要任何帮助,他也二话不说,赶紧帮忙。而为了减少感染,病房外面的人不能进入,就连医疗垃圾的处理,都得自己做,这项工作不仅脏,而且容易感染,但陈凯毫无怨言。
因为他的专业和热心,病人总称他为广西来的天使小哥哥,说他是个温暖的小太阳。
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这么多天的付出累吗?
陈凯说:“累是肯定的,但是很值得。只希望患者快快好起来,疫情快快结束。”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我们也相信陈凯以及他的队伍一定能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