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
刘怀连口中的汪总就是安徽省泗县领航农业有限公司的老板汪夫利。这个稳重、睿智的中年男人,虽然退伍多年,但仍保持着军人的气质,汪夫利于1993年退役后辗转多地打拼,于2008年开始自主创业,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先后成立泗县汪夫利家庭农场、泗县领航农业有限公司、泗县亚利亚专业合作社等三家公司。公司成立以来,汪夫利不忘军人本色,不仅有效解决了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就业困难群众。
据了解,汪夫利近年来一直在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达20余万元。面对群众的赞扬,汪夫利却说:“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感到十分荣幸,我的今天离不开家乡和社会的支持,我也懂得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道理。”汪夫利的公司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称号,其个人也被评为“自主创业带头人”。
汪夫利是我县众多退役军人励志创业的优秀代表,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发扬部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立足家乡谋发展,回馈社会为人民,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
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2
程__,1993年3月出生,2012年12月入伍,2014年12月退役,现为__县路航拓展训练有限公司法人。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志愿者、优秀义务兵标兵,2016年8月被__县文明办评为“文明市民”,2017年被__县中共县委评为“十大杰出青年”,被__市团委评为市“优秀团员”!现服务于__县民生资源中心志愿者协会担任副会长,带领__地区社会各界助残志愿者进行纯公益化社会助残事宜。
近十年志愿者服务时间达1000小时以上,多次组织志愿者活动共计1000以上人次,进行多次助残、敬老、关爱孤寡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用“做好自己,影响别人”精神唤起很多有爱人士参与社会文明活动中。
__县路航拓展训练公司,主要从事军事拓展活动,组织退伍军人创业项目,已支持多名退伍军人进行创业工作,培训人数5000人次以上,已取得初步效果,公司利用退伍军人独特性质进行公司活动已用500人次以上,为退伍军人创业提供了机会、生活保障与创业信心,创建的“__籍退伍兵互助项目”由__市青联评委优秀公益项目。
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3
邱__,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__舒美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部队荣获个人三等功、空军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称号。
2005年前后,在__县小蓝工业园投资创立__舒美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足汽车内饰配件、健身器材、科教文具仪器等制造业领域。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把部队管理精髓融入企业管理模式之中,在企业文化中融合军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企业发展特色。投资赞比亚,成为__率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家之一。2019年,非洲遭遇严重旱灾,积极组织在非洲的__及中国企业家向遭受灾害的国家捐赠粮食,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告别军营20多年来,他帮助战友、扶持退伍军人就业创业,战友的孩子因病致残,除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还给他买社保解决后生活顾之忧;战友的家属没有工作,安排到自己的企业给予解决。多年来,在扶贫助残、资助教育、扶危济困等慈善公益行动中,总是不遗余力慷慨解囊。
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4
张瑞:扎根家乡自主创业 热心公益情暖乡亲
近日,笔者走进宁武瑞家房产经纪有限公司看到,张瑞正在召集员工一起座谈,总结工作中的不足,确立下一季度的目标。张瑞与员工们热烈讨论,整个团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张瑞告诉笔者,从最初创业时的一个人,经过十多年打拼,公司专、兼职人员最多时有300余人,其中有13名退役军人,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公司职工王素萍说:“到了这个公司以后,我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从一无所知到得心应手,张瑞一直精心培养我,我的进步很快。”
张瑞于2003年12月入伍,2008年12月退役后回到家乡,自主创业,成立了房产中介公司、家政公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五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张瑞刻苦、担当、真诚的品格。从军时,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荣立过三等功。创业时,他热情真诚、敢于担当。在从事房产中介的十多年间,他真诚待人,让卖家卖出心仪的价格,让买家买上满意的房子。公司客户告诉记者,张瑞人品好,办事实,为客户着想,大家都很满意。
张瑞热心公益事业,2015年加入宁武县志愿者协会,经常参与协会组织的爱心活动,累计捐资捐物等价值10万余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他捐赠10箱桶装方便面、10箱面包、10箱矿泉水、10箱干吃面、150个防冷暖蛋。此外,他积极参与搬运物资、搭建帐篷、维持秩序、采购生活物资等工作,为宁武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2019年,张瑞被宁武县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2022年,被宁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最美退役军人”;2023年4月,被评为2022年度忻州市“最美退役军人”,由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忻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颁发了荣誉证书。
张瑞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又是一名党员,退伍不褪色,我愿意为家乡和父老乡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5
退役军人创业,从军营走向新赛道!
红五月,退役军人显身手。如今,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用陈垚燏的话来说,自己“还是一个兵,退役不褪色”。
陈垚燏2014年入伍到部队服役,2022年退役回到成都。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也为了减轻国家安排就业的压力,自己在地方开启了新的篇章。陈垚燏如今是四川美均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开启新业态,开跑新赛道。“军人把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国家,换来了和平与安宁。如今,我们退役了,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陈垚燏说。
陈垚燏希望在地方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和同样是退役军人的毛治平组建了合作“联合体”,目前已经全面入驻成都市武侯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强强整合,抱团做大。
毛治平作为四川世纪金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已过六十岁的他依然活跃在社会的舞台,央视记者多次想采访他的创业故事,但都被毛治平婉言谢绝,他说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陈垚燏和毛治平达成一个共识,就是通过努力,解决社会矛盾,希望能够解决和规范部分政府未解决的市政规范管理问题,比如道路停车、物业服务等,筑梦未来。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退役军人更是如此。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奋斗,才让人肃然起敬。陈垚燏说,他和毛治平的联合体有着当兵人的那种气质,不畏困难,愿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宣传、心理关爱等活动,同时会携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走访慰问烈士军属、__出国作战老兵和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群。
目前,陈垚燏和毛治平主要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和创业工作, 打造就业服务生态圈。四川美均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垚燏说,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他们也将更多解决复转军人就业问题,为政府分忧。同时,他们也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多帮扶一下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和市民搭建可良性持续循环的就业服务生态圈。
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6
人物简介:___,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入伍服役,1996年3月入党,在部队服役12年,于2004年退伍回乡。2020年9月,___获评池州市“2020·最美退役军人”。
事迹简介:穿上军装的他,是祖国的守望者;脱下军装,他情系家乡,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通过在部队12年的锻炼成长,培养了他不屈不挠、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军人作风和一往无前的军人精神。回来后四年间,___先后卖过服装、做过茶叶生意、开过出租车、开过饭店,也干过临时工,总感觉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追求,思前想后,考虑再三,决定闯荡商海,干一番事业,这样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又能带着百姓增加收入致富。
回乡创业带动就业,克服困难获肯定
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___在妻子查小青的启发下看到服装加工产业有向内地转移的趋势,于是,夫妇二人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后决定在家乡办一家服装加工厂。2007年底,两人开始租房装修,购置设备,许多东西在摸索中前进,___想着,做事就跟打仗一样,一定要把后勤工作做好,首先要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让工人吃住不愁,洗澡有热水,渴了有热水喝,要像部队一样,才能打胜仗。2008年初,他注册成立了石台县中奥制衣有限公司。公司从开始的十几人开始发展到现在已有100多人的小规模企业。
公司2008年招工比较顺利,从几十人开始到年底已有100多人。创业之初他与妻子查小青抱着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抱着成功的信念,克服创业过程的一切困难。十二年的军旅生活锤炼了___坚强和果敢的性格,也培养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决定要借创业的机会帮助这些因孩子教育而返乡陪读的妈妈能有一份称心的工作,也必须把企业办好,让外出打工的爸爸们放心。此举,___让县城区内100多名员工受益,同时带动周边加工厂近500人就业。公司每年上缴税收近百万元,十多年来共交纳千万元税收。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00多万,累计支付农民工工资3000多万,成为石台县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公司先后获得“石台县工业企业财政贡献奖”“池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全省工会农民工就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致富不忘回馈社会,扶贫济困做好事
“企业做成功了,不能忘记养育我的家乡,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致富不忘回馈社会。”___这样说。2012年,得知矶滩乡退伍军人某某患上了尿毒症,急需治疗病症费用,由于该同志家境很困难,___主动为其联系募捐,通过多方联系为该同志筹措治疗费用10多万元;莘田老乡某某在2016年患恶性疾病,他个人毫不犹豫地又捐赠了一万多元为其治病;2017年回乡看望父母,听说乡村道路路况较差,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他又毅然投资7万多元帮助了修缮,改善了乡村道路,受到了群众的赞誉。
关心职工是公司做好企业的根本,针对公司的困难职工,___每年都拿出资金上门慰问,多的2000元,少的1000元,遇到平时有困难的随时帮助。2016年,___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每年“两节”期间,他都带着物资和资金亲自到扶贫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问扶贫户还缺什么、想要什么,只要扶贫户开口,他都会满足,这样的慰问已连续走访了3年,每年慰问6户。
发展生态科技农业,助力脱贫勇攻坚
结合凤台县帮扶石台县的香菇基地建设,2017年,___在仁里镇杏溪村成立了安徽硒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态科技农业,助力脱贫攻坚。这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研发、种植、加工及销售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三年来,企业坚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为目标,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新技术研制和新产品开发上入手,对本地野生食用菌品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开发,公司目前在石台县仁里镇杏溪村流转农户土地30余亩,建设了标准化大棚20余亩,科研基地和现代化示范种植基地,目前总投资400多万元,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2018年,___以公司为平台成立了石台县塘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联合石台本地多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石台县杏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社。公司与石台县林业局签订了林地流转合同、合作协议,发展林下经济,分别在矶滩乡、小河镇、仁里镇流转林地400余亩,种植羊肚菌、鸡枞菌、红汁乳茹、松露、猴头茹等十多个品种,以根生菌为主,让老百姓受益长久的野生根菌茹品种为主,同时为长三角地区生态修复和经济受益提升做出贡献。
公司目前带动杏溪村贫困户66户,小河镇贫困户20余户,年均增收30多万元,培育了一批农村经济人运输户、种植户,分别在全县八个乡镇合作培训、技术指导及产品回收,激活农村林下经济,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就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勿以善小而不为,___说:“我的公司虽然不大,但是,只要组织上和社会上需要我,我都会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不计回报,回馈社会。”
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7
个人简介
___,男,196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任___市___有限公司董事长。
少年立志,铸就精神
1987年11月,一位怀揣理想,对祖国饱含深情的青年来到沈阳炮兵学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服役期间,___从事测地工作。在远离尘嚣的山区,不断重复的单一任务,这个年轻人经受磨练。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挑战,军人的一身铮铮铁骨皆是血与汗浇灌而成,这个年轻人也不例外。他始终坚信,每一个优秀的士兵都要绝对地服从组织,每一颗螺丝钉都是重要的存在。
三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打,他始终将根牢牢地扎在那块贫瘠的土壤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因为表现优异,1990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这个年轻人,在这段入伍经历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三年后的他,褪去了稚气,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三年的军旅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部队紧张的生活和严明的纪律培育了我干练、高效的作风,造就了我不屈不挠、不畏困难的性格”,___如是说。
青年创业,搏击风雨
1990年12月,___退伍回乡,进入___市工贸合营针织厂工作,成为一名基层员工。他充分发挥军人吃苦耐劳、刻苦专研的精神,踏踏实实坚守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在五年的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好学肯干积累了不少服装行业的相关经验。
1995年工厂改制,26岁___下岗了。他回到了北前头村老庄上的老家务农,但驻守田间的他并没有停止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一直关注着外面的经济形势。适逢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祝塘的服装行业异军突起,很多有前瞻性的青年纷纷创业,一家家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___的内心也是颇不平静,这只暂时休憩的苍鹰,开始展翅,准备冲向着那广袤蓝天。种地的同时,他开始认真分析市场现状,在做了详尽的创业计划和市场考察后,___决定要自主创业——开办服装厂。
目标锁定了,但启动资金却成了头等大事。创业初期,___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短缺。他说服了家人,把家里仅有的5万元积蓄拿出来。又找朋友东拼西借,这才勉强凑够20万元启动资金。随之而来的是场地问题,由于资金有限,租厂房也是个难题,___和妻子在祝塘街头东奔西跑,到处寻找适合做服装厂的厂房。经过两个多月的比较和考量,终于在老的祝塘影剧院二楼租了一层楼面,总算把厂子办了起来。尽管厂房十分简陋破旧但___夫妻二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收拾得像模像样。他们购买设备,招聘了15名员工,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创业初,工厂的大事小情都是___亲力亲为一手抓,不仅要找订单,抓质量,还经常下车间跟工人一起干活。在厂里,___没有一丝老板的架子,他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总是自称“阿彪”,和大家相处总是一团和气。早上他第一个到位,烧好开水,打扫卫生,让员工一上班就能有个好的心情,下班他也总会留到最后,做完安全检查工作再离开。在___的苦心经营下,他的厂子——___被经营得有声有色。很快就他还清了所有债务,工厂业绩一年比一年好,仅仅用了5年时间,___就把15人的小厂子扩大成了300人的企业。期间随着员工的增多,企业规模的扩大,厂址也数度变更。但这样的“居无定所”,始终无法让___安下心来,他最终决定自建厂房,成立一个真真正正自己的企业。
中年遇挫,不惧险阻
没有谁的创业之旅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一个糟糕的消息传向了正在检查新厂房施工情况的___耳中:与___长期合作的上海业务公司倒闭,导致___失去了订单。
此时的___,无疑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建厂房需要大笔资金,如今新厂房还没完工,订单又没了。面对这样的打击,___没有烦躁不安,更没有沮丧退缩。他发扬军人迎难而上的精神,立刻行动,出发到上海、南京等地去考察新的业务。凭借自己厂子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___很快就与几家业务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不仅规避了企业倒闭的风险,还顺利扭转了局势。很快他赚足了资金,完成了新厂房的建设,并迅速把企业做强。到2010年,___全年实现销售1亿元,为700名职工提供了工作岗位,成为我镇规模企业。
壮心不已,奉献不息
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___内心有一份崇高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他感谢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他创造的创业机会,同时他也秉承着军人应有的作风和气度,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回馈社会。
2013年,___了解到文林的一位老战友患了肝腹水,辗转的治疗给这个家庭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他听后二话没说,慷慨解囊,拿出三万元给战友救急。然而无情的病魔终究没有放过这个孱弱的生命,战友最终带着遗憾离开。___深感悲痛的同时,更默默坚定了信念: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___一名叫王凤娣的女职工检查出胃癌,这个晴天霹雳瞬间让原本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___了解情况后立刻送去了1万元慰问金,让王凤娣一家颇为感动。等王凤娣做完手术回到单位对俞总表示感谢时,员工才知道俞总的善行义举。
一名叫杨感二的外地职工患了脑肿瘤,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___雪中送炭,联系上海的专家为她做手术。现在杨感二已经完全康复,回到单位上班。平时,厂里谁有个头疼脑热,___也会派车送他们去看病,职工中谁有困难,他带头捐款。___的举动让员工们都觉得自己在___工作有一种归属感,这里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近年来___每年为慈善一日捐、关爱基金捐款。资助困难学生、捐助敬老院、村里造桥修路的捐赠都少不了___。___的可贵品质就体现在,这么多年热心做公益事业,但他从来不拿这些来标榜自己。
“多为社会做点事,不忘部队的培养,尽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___说道。正是当年在部队的磨砺和成长,使他后来在创业路上尽管坎坷曲折,但始终勇往直前,无畏荆棘,战胜各种挑战。回看来路,从退伍到工作,从下岗到创业,___的艰苦创业之路,充分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闪耀着“退伍不褪色”的光芒。
退役军人励志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8
军人本色在创业路上“熠熠生辉”——退役军人周小俊的创业故事
周小俊,1984年8月出生,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016部队。服役期间曾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1次,团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7次,荣立“三等功”1次。
现任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疫情期间任三汊镇民兵应急分队队长。2014年以来,荣获孝南区三汊镇“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各2次;孝南区人民政府和孝南区人民武装部“军事训练突出个人”;孝南区平安孝南建设领导小组和孝南区妇女联合会“爱党爱国守法敬业家庭”;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难忘军旅情
他曾携笔从戎,一身荣耀;他发挥创业创新能量,艰难打拼,一路担当,创造事业辉煌;他,是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周小俊。一路走来,周小俊怀揣着“退伍不褪色”的坚定信念,坚守着割舍不掉的军人情愫,敢于吃苦,不断拼搏,现已拥有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孝南区三汊镇俊茜麻兔繁育基地等产业。
有人曾问他,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军营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奉献牺牲;军营教会了我遵纪守法,拒耻争荣。青春的渐逝伴随着精神的升华,体魄的磨炼铸就了意志的坚定。对批评的烦恼和表扬的喜悦,修炼成宠辱不惊的成熟和冷静。虽远离了父母的舐犊之情,却收获了五湖四海的甘苦弟兄。”
至今,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担当、对生活的乐观和从容。他深知是三军将士的赤胆、白衣天使的丹心,守护着祖国的盛世太平。
2001年,他离别家乡故土,穿上军装,参军入伍,在部队度过了难忘的十二载。在服役期间,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及代理排长,为连队培养了20多名优秀骨干和训练尖子,本班战士苏连斌提干,现已是副营职军官。先后参与国家2·18矿国防工程施工、励剑2004远火效能检验演习、上海世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如果还能重新选择,他仍然会披甲执戈,为国从戎;军人的烙印影响了他的一生,抹之不去,如影随形;当兵无悔,无悔青春,无悔人生。
创业进行曲
2013年,周小俊积极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中。2015年1月,成立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思麻兔养殖。
创业初期,由于盲目自信,带着部队的一腔热血,走了不少弯路。创业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多,种兔规模过多,但养殖技术有所欠缺,导致繁殖的兔子成活率不高,损失惨重,繁殖的第一批2000多只小兔子损失过半。
对市场销售渠道了解不深,导致销路受阻,经济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他开始走出湖北,到养兔大省山东学习养殖技术,并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学习和不懈努力,合作社由最初的5家发展至现在30多家,种兔达到1500多只,现在标准兔舍10000多平米,年出栏70000多只,至今已在湖北带动30多家农户从事肉兔养殖。养殖户遍布十堰、枣阳、咸宁、荆州、孝昌、黄陂、宜昌等十多个地区。
近10年来,基地始终按信誉办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拓进取,在同行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得到镇、区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并于2016年4月、9月被《孝南新闻》、湖北电视台《垄上行》分别报道。2021年被孝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并成为孝感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员单位”。
创业以来,带动50多人就业,在带动养殖户的过程中,带动一家成功一家。对有困难的养殖户,周小俊积极上门帮忙指导。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自己的养殖户,包括自己本养殖场的兔子遭到重创。
兔子饲料无法购买,饲养的兔子无处可销售,农户着急他也焦虑,在安抚群众的同时,他也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疫情好转一些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安排销售养殖户的兔子,缓解农户的压力,然后再来销售自己的兔子。
不间断的疫情对养殖户的影响很大,也从中不断积累经验,临危不乱。在依托活兔出售的情况下,也在往酱香兔(熟食)这块发展。
兵哥当村官
2018年底,正值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过层层筛选,周小俊有幸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农村相关工作知识,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做到了解村情,才能找准方向,找到工作落脚点。
在成为兴业村村委会的一员后,周小俊还负责民兵的各种工作,圆满完成每年民兵、征兵各项工作,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
在一次征兵任务中,村里有一名精准扶贫户,周汉生,已大学毕业,读大学期间享受过雨露计划,深感党恩,但又顾虑颇多,犹豫不决。通过对他多番做思想工作,终于打消其各方面顾虑,周汉生顺利参军报国,至今仍在部队服役。另有五保户周桂桥,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他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上门拜访方式,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返乡创业、任职兴业村期间,周小俊先后被三汊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及中共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他挺身而出,带头参与防疫工作,事迹先后被孝南融媒,湖北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并被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老兵战役》选录印编成书。
在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于2021年、2022年参加两届全省基层退役军人党员培训示范班学习,并顺利结业。2022年参加孝感市第二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
上阵父子兵
2019年腊月三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下打乱了三汊人民的生活节奏。为防疫情蔓延,上级防控部门决定在全镇进行静态管理,即对全镇所有街道和所有村出入口进行封堵和管控。
由于沿街门店星罗棋布、加上错综复杂的街道,出入口不计其数,不时有居民偷偷上街闲逛,疫情传播风险很大。
关键时候,三汊镇人民武装部发挥其独特优势,在全镇发出号召,征集退伍军人成立民兵巡逻队,协助社区管控镇区街道。
作为村干部的周小俊,身上肩负兴业村三千多人的防控和宣传任务,同时他没忘记自己是一名退役士官,现在“娘家人”的召唤,让他十分兴奋但又“寝食难安”。
他白天参加镇区防控,晚上回村参与值守。周小俊带领的这支巡逻队,由于意志坚定、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战斗。他被武装部任命为民兵队长,他与队友们向镇武装部领导立下军令状,坚决不让一人在街上闲逛、坚决不让疫情在镇区扩散!这支巡逻队在周小俊的带领下以顽强的意志、刚柔并济的工作作风,为镇区防控立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迫于疫情的严峻形势,镇政府征用一处宾馆,用作疑似发热病人“隔离点”。隔离点成立后,紧缺病区保洁员。前来应聘的人员,得知工作任务是每天近距离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打扫走廊和房间,而且一经录用,中途不得回家,直到疫情结束。应聘者一个个摇头摆手,拒而远之。
然而任务迫在眉睫,镇领导这时想到了军人出身的周小俊,特将招聘清洁工的任务交给他。
就当前的疫情而言,人们在家自行隔离还谈虎色变,普通民众怎敢与疑似病人接触,这个任务何其困难!
周小俊硬着头皮联系了几位关系比较好的村民,不出所料地被一一拒绝!怎么办?他将目光瞄上了自己的父亲周明强。
无独有偶,周小俊的父亲也是一位退伍军人,看到儿子心急如焚的样子,在没有征得老伴的同意下,毅然接过儿子交给的艰巨任务。谁叫他们是父子、谁叫他们是退伍老兵!这真是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对父子兵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责任与担当,他们嘴里没有豪言壮语,心里装的只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