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事迹五篇1000字左右

| 郑诗2

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敬佩的人,有的人喜欢充满智慧的科学家,有的人喜欢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像雷锋那样的人,有的人喜欢动画片里的人物,有的人喜欢多才多艺的明星,那你知道我敬佩的人物是谁吗?哈哈,你们不知道吧,我最敬佩的人是《三国演义》中的——“华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1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界。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即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双截棍》差。

同时,也有很多人对白居易的一些作为很不以为然。少年得名,被人当做偶像追捧在众多名家当中,白居易大概属于天才那一类。他出生不过六七个月的时候,家里人指着“之”和“无”两个字逗他玩。他竟然就此记住,以后每次有人问还不会说话的白居易这两个字,他都能准确指出来。这样的天才儿童要是放在20世纪末,没准就读上那些著名高校的少年神童班了。

难得的是,白居易没有像那些高校神童班的孩子们那样流星一现,他五六岁就学做诗,9岁就熟悉了声韵——这个人天生就是吃文字饭的。而且白居易读书很用功,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长茧,这样,他16岁的时候已经写出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的佳句。

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前辈寻求提携,文名赫赫的顾况素来目下无尘,就跟白居易摆起了老资格,说:“京城米价很贵,想要居住在这里大概不太容易。”等看了“春风吹又生”之后,马上改口说:“以你这样的才华,在京城肯定能混得很好。”想来当时的首都只是米价高,房价还不怎么吓人,否则任春风怎么吹,也吹不出广厦华堂。

后来白居易诗名日盛,在全国的学校、旅舍、码头、妓馆这些公共场所,男女老少都在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当时有个军官想招个歌伎,有个歌伎为了自抬身价,就说自己能够背诵白学士的《长恨歌》。果然这招奏效,这名歌伎的身价真的被抬起来了。白居易对此大约多少有点得意,在给朋友的信上特意炫耀了一下。

唐朝流行文身,社会上也不完全把文身和不良青年画等号。一位狂热的超级“白迷”,从脖子往下浑身三十多处文上了白居易的诗句,经常洋洋自得地在街头袒胸露臂,放声高唱。政坛失意,与歌伎同病相怜文学上的成就固然值得自负,但那不是白居易心目中的目标,建功立业才是永恒的主题。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衰落时期,面对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混乱局势,白居易积极向皇帝进言,希望能够得到采用。这个时期的白居易是坦荡刚直、勇于任事的,但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人总是显得很不“懂事”,他管闲事甚至管到了皇帝的后宫。时值大旱,白居易居然斗胆请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宫女,一则缩减开销,二则减少社会上的旷男怨女。结果谁都能料到,他这分明是去找骂。壮年气盛、直言无忌的白居易并没有实现他的目标,反倒给自己招惹了不少强大的敌人。

事实上,他那过于急切直率的作风,让亲自提拔他的皇帝都受不了,有时皇帝老子话还没说完,白居易就直愣愣地顶嘴:“陛下错了。”皇帝当场变了脸色,事后对人说:“这小子是我提拔的,居然敢这样,多半是不想混了。”虽然皇帝没有马上拿白居易怎么样,但祸根已经埋下。后来宰相被刺杀,白居易第一个建议追捕主谋,政敌们趁机指摘他越权,照例再加上些谣言,就把他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的第一个政治高峰结束了。江州司马白居易虽然失意,在著名的《琵琶行》中,和偶然相遇的长安歌伎大起同病相怜之叹,但他还在等待机会,他仍旧怀着希望。

再次回到京城,一开始,白居易行事的风格依然不改,为了坚持立场,甚至不惜和多年好友元稹翻脸。然而政治集团之间激烈的倾轧斗争终于让他渐渐“懂事”了,白居易从忧虑到失望,再到逃离。他承认自己的失败,为了躲避政治旋涡,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了。

个人的意愿在庞大的命运车轮前显得实在太渺小,只有少数人一生都是斗士,白居易不是那种政治需求特别强烈、个人意志特别坚定的人,诗人早年的理想已经在现实中渐渐消磨。老来享乐,几多荒唐几多愁白居易也有老的那一天。

到那个时候,他开始享受生活了。他人是老了,却开始蓄养大量家姬,还亲自指点她们学习乐舞。拜他的诗歌流传之赐,白居易的家姬非常有名,其中最有名的是小蛮和樊素,“素口蛮腰”这个香艳的说法,就来自于白居易。

不仅如此,白居易似乎还很喜新厌旧,他10年内换了3批家姬,只是因为过了几年就觉得原来的家姬老了不中看,而这个时候他自己已经67岁了。当然,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生硬地评判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在那个时代,白居易的行为不论在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没有什么不妥。

不过,以白居易当时的年龄,怎么说也不够自重。当青春不再时,人往往会遇到精神上的危机,白居易在这个时刻再一次显示出了自己意志上薄弱的一面。一场大病之后,白居易大约也感觉到了自己来日无多,虽然恋恋不舍,还是把他最钟爱的小蛮和樊素都遣散了,算是为她们的前途做了一点打算。当初吟唱出“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那个悲天悯人的白居易,此刻多少又有点回魂了。然而白居易对待女性的态度一直被质疑,后来就有了他逼死朋友侍妾的传闻。

关盼盼是白居易好友的妾室,好友死后,关盼盼独居10年没有再嫁。白居易听说后,写诗一首送给关盼盼,大意是感慨好友一死,好友当年在关盼盼身上的心思全白费了。本来人死万事空,这种感叹可说是很正常。但也可以理解为谴责关盼盼不够意思,没有以死殉夫。关盼盼看了这首诗,不久绝食而死。这段公案后来就成了白居易的罪状。

不过在漫长的时间流逝中,传说的可信度不免要打个折扣。白居易虽然晚年沉迷于声色,但也不至于非把别人的老婆逼死,他好歹没那么糊涂吧。没有人是完人,白居易当然也不是。他会退缩,会消沉,但他自有掩盖不了的光彩,我们记住他,最终还是因为他的诗篇。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2

昨天,我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个小木匣子,它方方正正,是乌黑色的,透着淡淡的光泽,上面刻着《白居易诗集》。我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走进了一个未知世界……

这里有大湖,亭子、还有寺庙,远处的山峰投映在水中,别有一番情趣。突然耳边传来吟诗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谁在吟诵白居易的诗呢?

我转身一看,绿杨荫里,一人身穿长袍,头戴轻冠,长相英俊,仪表不凡。仔细一打量,把我吓了一跳,这不正是我们书本画像上的诗人白居易吗?我怎么跑到唐朝来了,来不及细想,就听他喃喃自语:“给这首诗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我说:“好一个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一听,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小友说得好,那就取名《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笑罢看了看我,疑惑地问:“你的着装真奇特,袖子裤子怎么都只有一半呢?真是太穷了!”我知道跟他也解释不明白,索性还是谈谈他的好,毕竟我了解他胜过他了解我。

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发现正如后人评价的,他是一个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人。我们谈起了《观刈麦》,白居易说每每想起农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常常“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我暗自想:可惜啊,他们看不到一千多年后国家和人们的模样,如果白居易生活在现代,估计是再也写不出那些民生疾苦的诗篇了吧....。

最后,我高兴地说道:“白先生,有空欢迎到我家做客啊,”白居易一听也笑着说道:“可以,小友如此年纪,见识高远,值得一交,不过深圳在哪里呀?我怎么没听说过?”“那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咚咚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我在图书馆看着看着《白居易诗集》就睡着了,现在到了图书馆下班的时间了。虽然睡了一觉,但我觉得不虚此行,毕竟,梦里千年是多么美妙的场景。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3

历史长河中出现过无数英雄,他们大多都是以战争出名,却未曾想。他们的功与名都是建立在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的基础上!所以,在他们之中,涌现出了别样的英雄!

他,在乱世中医治无数病者,各种疑难杂症到了他这总能迎刃而解!三国战乱不断,是他妙手回春,救治了无数的兵士和将领!在他眼里没有高低贵贱、富裕贫穷。“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用来形容华佗再适合不过了!就是当今圣上也得等!

他起死回生,连阎王爷都无法从他手上夺走半条人命!他就是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与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与扁鹊、孙思邈共称“三圣手”。

关公刮骨疗伤大家肯定不陌生吧,关羽臂中毒箭,毒深入骨髓,需破皮刮骨方可祛毒!关公不服麻药,直接让华佗刮骨疗毒。刮骨的痛楚自然不言而喻,但关公竟还能与手下将领若无其事地喝酒、下棋。实乃豪杰!但人们大都只夸赞关公坚韧不拔,却鲜有人称赞华佗医术高明。试想一下,如若换做其他营中军医,他们有这个胆量吗?就算他们有这个胆子,他们有与华佗并肩的医术吗?所以,反观关羽,如若没有华佗,那就没有义薄云天关云长了!

另外,在正史《三国志》曾传闻记有这样一段话:“赤壁战前,曹军突生瘟疫,死伤二千有余,亦在不断散播。元化忽游历至此,见军中生灵之惨状,于心不忍,遂赐下草药。军中病患尽皆服下,疾愈……”如果华佗没有救治曹军的话,那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悲惨的是,曹操因脑生风疾,已有二月有余,如今风疾加剧。曹操每日都是生不如死!现今召集天下名医为其治病,华佗因说话得罪了曹操,被曹操打入天牢,秋后问斩!

现如今,仅剩其旷世遗作《青囊经》尚以十不存一的形式残存于世!

想华佗一代医仙,一生医人无数,最终竟死于病者之手!真是悲哉!痛哉!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4

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前方有一束白光。走进一步,看见原来是台时光机,我马上就坐上了时光机,一下子来到了古代。找人一问,原来是来到了东汉末年。

我在一个小村落里慢悠悠地走着,突然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老伯,那个老伯卷缩在地上握着肚子直喊痛。突然看见一个人,一个中年男人,跑了过去。立刻为那个老伯把脉,又给他做了很久的开腹手术。到了第二天,老伯的病情有了好转。这时老伯和他的家人都非常的感激那个男人,跪在地上真磕头。华佗立即扶起一家子,说:“这是我做医生的天职,实在不敢言谢字。”

然后中年男人离开了村落,我就跟着他走,反正我也没有地方去。不一会儿突然来到了关羽的帐篷中,只见关羽的臂膀肿得发紫。中年男子走过去,拿起锋利的刀子给关羽放了毒血,关羽的臂膀慢慢就消肿了。关羽感激:“感谢神医华佗的搭救之恩。”什么?他竟然是华佗?关羽随即叫人端来一盘元宝,以此来感谢华佗,但是华佗委婉地拒绝了,随后走出帐篷。

在帐篷外面,我拦着他,问道:“人家拿银子来感谢你,你为什么不收呢?”华佗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一声:“我是医生,救死扶伤,不求回报。”原来如此,我睡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啊。

我跟华佗相遇虽然是梦,但在21世纪的今天,华佗行医的品质和精神流传了下来。华佗是古代的医生,我们现在也有医生,他们现在正穿着白衣裳在武汉抗击疫情。他们和华佗一样,只为了救死扶伤,不为了任何利益,他们就是我们心目中最纯高的白衣天使。是白衣天使一直守护着老百姓的幸福安康,为白衣天使点赞。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5

华佗是东汉末年安徽省亳县城北小华庄人,全家人仅靠父亲教书,母亲养蚕织布为生。可是当时,宦官当道,捐税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马乱,瘟疫流行,家家顾命不得,谁还有心叫孩子上学?这样一来,华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据了。

一天,华佗的父亲带他到城里“斗武营”(即当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后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华佗娘俩悲痛欲绝,设法把父亲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开锅了。那时华佗才七岁,娘把他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有本钱,今后咱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想了一想说:“娘,不怕,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个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不行吗?”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让他去了。

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徒,不管是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当然乐意,就开始学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他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也就练熟了。有一回,师傅来看华佗抓药,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里很气愤,责备华佗说:“你这个小捣蛋,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份量拿错了会药死人的吗?”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跟自己开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称几剂,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称奇。后来一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的结果,便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者,必华佗也!”此后,便开始专心地教华佗望闻问切。

一次,丁家坑李寡妇的儿子在涡河里洗澡被淹坏了,李氏飞奔来找蔡医生,蔡医生见孩子双眼紧闭,肚子胀得象鼓,便叹气说:“孩子难救了。”李氏听了哭得死去活来。华佗过去摸了摸脉,低声对师傅说:“孩子可能还有救!”蔡医生不信。华佗叫人牵头牛来,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后再放平孩子,用双腿压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双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动着,约摸一刻钟工夫,孩子渐渐喘气,睁开了眼。华佗又给开了剂汤药,把孩子治好了。华佗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风一样的传开了。蔡医生羞愧地对华佗说:“你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没本事教你了,你出师开业去吧!”华佗出了师,也不开业,却游学徐土一带,寻访名医,探求医理,给人治病。

据说华佗死后,亳县盖的华祖庵,就是李氏为纪念华佗救活自己的孩子而捐钱修盖的。

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