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 傅维2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张伯礼院士在大会上荣获了“人民科学家”称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事迹心得体会最新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1

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消息传来,海河儿女倍感振奋。

昨晚,记者电话连线张伯礼校长,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谦逊。“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占了全国医护人员的功,占了中医药之功。感谢党和国家的鼓励和信任!我将再接再厉,倍加珍惜党和国家给予的荣誉,做好充分防控准备,打赢抗疫决胜之战。”张伯礼告诉记者。

张伯礼再三表示自己获得的这份荣誉太高太重了。“抗疫期间全国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奋战,从中央到地方到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全力支援,湖北、武汉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张伯礼对记者说,“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是党和人民给予整个医务界的一个崇高的荣誉,也是给予中医界的无上荣誉,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努力尽职而已。对我来说,被授予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给个人的,自己只是个代表。“很多医护人员做得都比我好,尤其还有一些同志牺牲了,这让获得荣誉的我感到不安。在抗疫前线,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张伯礼告诉记者,他刚刚填了首词,用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

张伯礼告诉记者,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给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团队很多关怀和帮助!我和团队将此化为动力,做好新冠疫情预防工作,为秋冬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近日带领团队围绕新冠疫情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及生产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培训了中医医院的防疫队伍,积极开展防疫技术学习。此外,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刚刚获批,也在积极组织项目,尽快研制出更好的药来回报党和人民。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2

张伯礼院士泪洒会场!有一种落泪,叫责任与担当

中国有句古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张伯礼教授,一位年逾72岁的大龄逆行者,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不顾个人身体,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他此次的落泪,与其说是难过,不如说是对如今国内取得的良好效果的感动。

正如张伯礼教授曾经在一次直播中的讲话所言:

我在武汉待了82天,我把看到、听到的,都跟大家说,有些事情确实值得我们去反思。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这一点,才能赢得抗疫工作的胜利,才能救治每一个患者,不管你是多大岁数,不管你是穷人、你是富人,都是如此。哪个国家能做到呢?

中国,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重自己的祖国、爱国,才造就了如今这样的高效、安全,爱国教育也应该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张伯礼教授这般,不顾个人安危的人,并不在少数,尤其是明明已经在各自领域拥有很高的地位,按理说,他们“犯不着”去一线冒险。

可是,他们毫不犹豫,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武汉,只为真正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正如张伯礼教授、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

他们是真正的“逆行者”之光!

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

张伯礼教授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当初疫情发生,就乘坐飞机紧急奔赴武汉一线,加入到中医医疗队。

张伯礼教授接到任务之后,就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曾经2003年时的誓言,他到了2020年依然践行!

抗疫期间,张伯礼教授因为过度劳累,甚至不得不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而在手术后的第三天,他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这是一位将自己的“胆”留在武汉的“逆行者”!

而张伯礼教授的辛勤付出,也取得不俗的成效:入住中医方舱医院的患者,无一人转重症!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3

疫情发生以来,年过古稀的张校长一直在坚守在抗疫前线,将患者的生命健康,置于自己的生命健康之前,在胆囊摘除手术的第三天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工作这,心系着患者,一切为了病人,不计个人得失,只愿山河无恙。在由中医全面接管的大花山方舱医院,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治疗的充分优势,为缓解患者的情绪,张校长把医生患者变为朋友,更好的救治病人,大花山方舱医院五百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张校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国为民,医者仁心。穿上白衣,就是战士,为国为民,战斗到底。在抗击非典和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医是传承五千多年的国粹,张校长扛起了以中医药国粹为国效力的脊梁,将发展中医药作为毕生使命,一直在不懈地推动中医的发展。张伯礼校长是我们中医药学子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此次疫情张校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广大的中医药学习上了深刻的一堂课。作为中医药传承者的我们,我们应当学习张校长的精神,应当时刻谨记作为中医药人的初心与使命,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展现出我们青年人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4

张伯礼院士凯旋:“我只是普通中医,干了该干的事儿”

“无胆英雄”张伯礼坚守江城81天终得凯旋。昨天16:46,从湖北武汉发出的G294次高铁稳稳停靠在天津站站台上,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一行走出列车,这位在江城疫情防控一线奔波81天的“无胆英雄”踏上家乡的土地。

昨天,张伯礼院士顺利抵达天津站,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站台上,人们拉起“欢迎战疫英雄载誉凯旋”横幅。天津骑警开道,沿街鸣笛迎接,以最高礼遇欢迎英雄归来。现场响起“校长,您辛苦了”的呼喊声。“不辛苦!”张伯礼院士挥手向大家致意。“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得往前冲,让我们感动的是武汉市的老百姓,同时全国志愿者支援武汉,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在武汉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大疫当前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医,作为医务人员我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儿,说了自己该说的话,就是平常人干的平常事。”张伯礼说。“校长,大家很关心您的身体。”记者问。“我身体都恢复了,谢谢大家关心!”

接着,车一路飞驰到位于东丽区的休整隔离点。在这里休整的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纷纷围上来,往昔工作的“战友”在家乡见面更是分外亲切。“非常感谢家乡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要说英雄,大家都是英雄!”张伯礼说。在这里,张伯礼还见到了分开81天的家人,他分别与老伴儿、孙子紧紧拥抱,温馨场面让人动容。

张伯礼院士的爱人和孙子来到东丽区隔离休整点迎接张院士

休整隔离点值班经理王磊告诉记者,天津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风俗,为了让英雄们好好休养,隔离点特意为英雄们归来准备的第一顿饭,是地道的天津打卤面,用家的味道欢迎英雄回家。“英雄们付出那么多,我们在细节上悉心照顾,就是努力让他们觉得在这里跟在家中一样温暖。”王磊说。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先进事迹心得5

抗击新冠疫情,中医药的作用备受瞩目。在新冠疫情患者治疗中,中医药疗效到底怎么样?普通人是否需要服用预防汤药?央视新闻独家连线正在武汉战“疫”一线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带来权威解答。

1月27日,年逾七旬的张伯礼赶赴武汉,参与新冠疫情的救治工作。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

江夏方舱医院380例病人 无一例转为重症

记者:江夏方舱医院和其他方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张伯礼:江夏方舱医院是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它和其他方舱医院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个医院里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来自于中医医院、中医药大学,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的209位中医大夫组成,进驻江夏方舱医院。

张伯礼:江夏方舱医院里的患者都以服用中药为主,除了有统一调配的汤剂外,还会根据每人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配方颗粒的调制。

张伯礼:除了服用中药外,患者每天会练习太极、八段锦,同时会加入针灸等中医的医疗项目。这样的治疗安排不仅有利于康复,还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愉悦精神。

记者:到目前为止,江夏方舱医院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怎么样?

张伯礼:第一批我们收治了超过380位病人,目前没有一例转为重症。目前,将近上百位病人核酸病毒一次转阴,个别病人两次转阴,陆续有病人将要出舱,整体效果不错。

中医以成建制方式建立定点医院 和西医成为并肩作战的主力军

记者:您之前提到过治疗新冠疫情中医药是主力军,关于这点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张伯礼:以前,中医的角色是会诊中提建议的参与者。但在这次疫情的治疗中,中医以成建制的方式建立了定点医院,从上到下拥有自主权。在这次治疗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医和西医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主力军。

张伯礼:特别是对于轻症患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可以让患者痊愈的,我对这点是有信心的。但在重症的治疗中,西医仍是主力军,中医是辅助作用的。中医、西医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两套医学体系,各有各的长处。

张伯礼:疑似患者或轻症病人,在初步确诊时应及早用药。等到了一定阶段再用药,可能会错过最佳诊疗时期。普通感冒也是一样,用药越早越好,事半功倍。

记者:不同的地域用药配方会有一些调整吗?例如武汉和黑龙江,同样的清肺排毒汤内的成分会有调整吗?

张伯礼:是这样的,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这个疫情的病因相同,所以致病因素都是一样的,临床表现也是大致相同,因此可以用同一个标准的处方来治疗。但是各地有不同的气候、地理特点,并且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不同,所以应该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更有利于治疗。

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