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10篇

| 福萍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怎么写?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10篇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1)

执勤十五队民警谢卉亚

“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这是每一名退伍士兵在离开军营时许下的铮铮誓言。谢卉亚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惧怕风险挑战,坚守在南粤国门,凭借军人永不服输的精神和韧劲,迅速从一名对查验工作一无所知的边检“小白”成长为查验小能手,不断突破业务瓶颈。在疫情初期,执勤十五队成立党员突击队时,她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向队领导申请参加突击队和特勤小组,参与急难险重特殊勤务,坚守战“疫”最前沿,用青春的汗水和无悔的坚守,诠释着青年移民管理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2)

1967年5月出生,1985年10月入伍,2004年3月退伍,现为县市监局__中心分局局长。

退役不褪色,该同志始终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敬业尽责的工作作风,面对艰苦工作主动请缨,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在新农村建设、“三送”、精准扶贫等工作中,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工作品格赢得了领导、同事及群众的好评,2015年-2019年连续5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并受到嘉奖,2015年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精准扶贫(“三送”)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3)

夏琦,女,中共党员,现任番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夏琦曾经是一名海军士兵,退伍后在社区扎根近十年,从居民区干事做起,历任副书记、书记等职务。

一路走来,她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勇挑重担,勤恳为民,在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社区治理一线奋力拼搏、争先创优,在关爱功臣、尊崇军人方面倾注真情,抓好信息登记、光荣牌悬挂、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等每一项重点任务,切实温暖每一户光荣人家,军民更显鱼水情深。她用军人的作风和实干为“人文新华,花园社区”添砖加瓦,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都说“退役军人就是不一样,最可爱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4)

朱洪俊是共产党员,也是退伍军人,更是老市政人,目前担任永达市政班组长。几十年来,他一直站在市政养护第一线,恪尽职守,通过不懈努力,他带领班组职工,确保负责片区道路无坑塘,人行道平整,道路设施完好,为长宁区创建文明城区、精品城区做出了贡献。

2010年起,朱洪俊还开始担任上海水务防汛排水突击队长宁分队长,这些年来,他带领突击队员,执行本区和跨区突击抢险任务,多次受到市防汛办表彰。每逢汛期,他带领突击队员执勤待命,克服困难,发扬“水不退,人不撤”精神,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防汛排水任务。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朱洪俊还积极投身到民兵训练中,保持了部队的优良传统,做到“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作为国防力量后备军,义不容辞地支持国防建设和发展。

军旅生涯教会了朱洪俊吃苦耐劳、服从指挥。他在工作岗位上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诠释了退役老兵的风范。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5)

8月1日,从鄂城区凤凰街道南塔社区了解到,在该社区应急管理小区,“老兵”夏清解是街坊邻居眼中的“热心人”。

平日里,他不仅帮助清扫小区卫生,还协助社区为居民协调问题解决困难。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勇担时代责任,崇德向善,传播社会正能量,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夏清解,1971年1月入伍,1976年3月退伍后安排到地方企业,一直工作到退休,同时也是南塔社区的一名老党员。对于大家的称赞与好评,他常常只是表示:“能够为邻里街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都过得开开心心的,我心里也觉得很暖和……”

近日,应急管理小区1栋1单元楼顶因为防水层年久失修,导致雨水从顶楼7层住宅渗透到6层住宅,但7楼业主长期外地务工,无法回家处理,时值暴雨季节漏水问题尤为严重,使两家矛盾重重,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夏师傅了解情况后立即站出来帮助协调,先是联系7楼业主反馈漏水情况,建议及时维修并表示可以帮忙找施工师傅维修楼顶,得到业主全权委托后,夏师傅又一家家上门做工作,让1单元全体业主共同出资维护楼顶防水层,还请来城管部门现场勘查维护标准,经过施工维护后漏水问题得到解决。

在南塔辖区类似退役老兵的先进事迹还有很多,虽然脱下戎装,不再有军号声,他们始终保持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风范,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示军人风采。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6)

“服役时,忘我训练、不畏艰辛;退役后,本色不褪,勇当先锋”,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清水河县圣泉社区退役军人路建军同志以实际行动发扬 退役不褪色,军人当先行的优良品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路建军同志今年__岁,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退伍老兵。他1983年10月入伍,在部队参战获得二等功嘉奖,1988年脱下军装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五良太粮站任职,2021年11月,来到清水河县城关镇圣泉社区工作。

2022年2月17日,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腿部血栓的病痛和初春的寒冷,毅然加入圣泉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队伍,立即投身到 抗“疫”战斗中。在圣泉社区小广场检测点,他是秩序维护员又兼消杀员,也是疫情物资搬运员,既要在疫情防控准备工作时搭建帐篷,又要开展秩序维护、环境消毒等工作,还要帮社区搬运防控物资。督促居民规范戴口罩、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秩序、检查重点区域消毒情况等更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他是“硬汉”、是“管家”,苦活、脏活、累活抢在前、干在先,疫情爆发以来,别人换班他不换,坚持全天在岗,保证随叫随到。

路建军同志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心系群众、踏实肯干,这种不惧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对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卸枪不卸岗”的最好诠释,也在全县上下树立了一面疫情时期退役军人敢于担当的鲜明旗帜。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7)

1990年出生,2011年至2013年在93263部队服役,任驾驶员、消防员、文书。2013年退伍后先后任__县东升矿业有限公司和旭日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并资助__中学三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脱下戎装离开部队,始终保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掉色”的军人本色,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17年9月加入了__县庾岭公益救援大队,从一名志愿者到特勤中队中队长,及现任副大队长一职。在海南、东南亚等地学习并考取了潜水证书;在__、南康、信丰、寻乌、九江等地进行了公益打捞潜水作业。凭多年的水域救援经验及在外学习总结的经验,言传身教,为__的民兵及__市消防支队进行水域救援培训。

2019年06月__县城及其它乡镇水灾告急,谭__义不容辞,奔赴在转移受困群众第一线,转移受困群众数百人。此次救援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赢得了广泛好评,央视13套、央视2套、人民日报、赣南日报、搜狐、__广电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获得了官方权威公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点赞。当天,所有__人的微信朋友圈完全被刷屏,不仅在我县群众中产生巨大的反响,更是在整个赣南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谭__自加入庾岭公益救援这支队伍以来,参加各类公益救援任务400余次,累计公益服务时间达1500多个小时,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救援任务,他都义无反顾参加。

从军营到地方,谭__不忘军人本色,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心怀感恩奉献社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声“到”,一生“到”,彰显了一位退役军人初心如磐的本色!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8)

退役军人创业,从军营走向新赛道!

红五月,退役军人显身手。如今,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用陈垚燏的话来说,自己“还是一个兵,退役不褪色”。

陈垚燏2014年入伍到部队服役,2022年退役回到成都。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也为了减轻国家安排就业的压力,自己在地方开启了新的篇章。陈垚燏如今是四川美均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开启新业态,开跑新赛道。“军人把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国家,换来了和平与安宁。如今,我们退役了,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陈垚燏说。

陈垚燏希望在地方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和同样是退役军人的毛治平组建了合作“联合体”,目前已经全面入驻成都市武侯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强强整合,抱团做大。

毛治平作为四川世纪金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已过六十岁的他依然活跃在社会的舞台,央视记者多次想采访他的创业故事,但都被毛治平婉言谢绝,他说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陈垚燏和毛治平达成一个共识,就是通过努力,解决社会矛盾,希望能够解决和规范部分政府未解决的市政规范管理问题,比如道路停车、物业服务等,筑梦未来。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退役军人更是如此。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奋斗,才让人肃然起敬。陈垚燏说,他和毛治平的联合体有着当兵人的那种气质,不畏困难,愿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宣传、心理关爱等活动,同时会携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走访慰问烈士军属、__出国作战老兵和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群。

目前,陈垚燏和毛治平主要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和创业工作, 打造就业服务生态圈。四川美均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垚燏说,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他们也将更多解决复转军人就业问题,为政府分忧。同时,他们也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多帮扶一下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和市民搭建可良性持续循环的就业服务生态圈。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9)

马__1986年12月参军入伍,1991年12月退役,5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也锤炼了其坚强的意志。2017年马__成了太平山林场的公益岗人员,被分到人手短缺的黑峪瞭望台。身边很多人知道后,都劝他拒绝这份工作。马__知道黑峪瞭望台海拔高,工作条件艰苦,可是他也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拒绝这个岗位,那么谁来守护这片大山呢?他毅然接收了这个艰巨的工作。

瞭望台每年的11月到次年6月都要有人值守,每5天轮换一次。瞭望台山高路远,没有储备的食物。水源在山下,每次上山用担子两头挑上两桶水,背一大包的煎饼、方便面和咸菜,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达瞭望台。天冷的时候水结冰,不得不砸开厚厚的冰层才能取到水,一桶水30斤,要节省着用,在山上一般是不洗脸的,水都是留着饮用,连洗脸也变得奢侈,下山时像个野人,头发、胡子像乱草,媳妇经常戏称马__为“太平山野人”。瞭望台四壁透风,山顶风更大气温低,四周玻璃墙难挡寒风肆虐,冬天屋内气温低至零下17℃-18℃,马__从来没有叫过苦,从来没脱过岗。

不仅吃饭和喝水是个大问题,即使是上下瞭望台也是一种考验。因为上山的路陡峭,每次上瞭望台,需要步行两个多小时。久而久之,马__不知道穿破了多少双皮胶鞋。冬天路上铺满厚厚一层雪,来回上下山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夏天多风雨交加天气,脚下湿滑,也不知道反反复复上下多少次才爬到了山顶的瞭望台。一次马__挑水上山,走到半山腰,脚下一滑,扭伤一只脚,爬起来之后疼得直咬牙,为了工作,他还是一瘸一扭的走到了山顶。

在瞭望台马__怕自己睡得太沉,就定了闹钟,一夜起来好几次观察火情,确认安全。多年的工作,使他对风也特别“敏感”,养成了有风声就醒的习惯,即使在家休班,也是没风时睡得香,风一起就能立马醒来。在驻守瞭望台的5年里,马__及时准确报告火警3次,避免了森林火灾,确保了山林安全。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从事护林员工作以来,马__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山为家,以林为伴,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退役不褪色退伍士兵事迹材料(篇10)

夏琦:扎根社区,退伍不褪色的“小巷总理”

新华路街道番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夏琦曾经是一名海军士兵,退伍后在社区扎根近十年,从居民区干事做起,历任副书记、书记等职务。一路走来,她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勇挑重担,勤恳为民,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社区治理一线奋力拼搏,争优创先,用军人的作风和实干为基层社区建设添砖加瓦,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居民们都说“兵支书就是不一样,最可爱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参军的经历,让夏琦对退役军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使命感。不论是优抚工作,还是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夏琦都高度重视,积极完成信息登记、光荣牌悬挂、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一人一档”信息档案建立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形成“关爱功臣、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夏琦一直和辖区内的退役老兵说“我就是你们的勤务员,有问题随时找我。”

有一次,辖区内的烈属老夏不慎在家里浴室摔倒,夏琦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关心问候,帮助家属做好手术、床位、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上门安装扶手,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夏深受感动。治愈回家后,夏琦又经常登门嘘寒问暖,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夏琦刚参加海军不久,就由于过硬的军事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风、严守铁的纪律得到了首长的肯定,被调到海军司令部装备部。进入社区工作后,敢啃硬骨头的作风也一直保持至今。

2017年,新华路街道在夏琦所管辖的一个商品房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当时《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还未出台,很多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特别对撤桶行为更是强烈反对。面对重重的困难,她没有退缩,坚决服从上级的安排部署,义无反顾地带领居委会一班人全身心投入到垃圾分类攻坚战中。

部队的大熔炉让夏琦养成了坚韧不拔的作风,更是让她坚定了为民解忧的宗旨。到社区后,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她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形成亮点,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切实送到居民的身边。

社区的岗位是平凡的,但夏琦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传承了部队的优良作风,从一点一滴做起,向最关心处用力,__,砥砺前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军人忠诚使命、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为了心中永远的海军蓝”,这是夏琦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将激励着她继续在社区作出新的贡献。

13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