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优秀稿件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1】
一朝入伍,军魂入骨,一声“到”,一生到。无论是身着戎装保家卫国,还是脱下军装,退役军人在各条战线上都书写着精彩篇章,在国家需要的紧急时刻,他们都冲锋在前,用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铮铮誓言。
李树荣,“全区最美退役军人”、托县人大代表,从退役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默默无闻、自力更生,在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的同时,积极主动投入到家乡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中,成就了一位人大代表爱家爱国为民的情怀。
一、主动奋战疫情一线,捐款助力疫情防控战
在新冠疫情突发的情况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树荣积极响应中央、自治区、呼市和我县人大常委会号召,奋力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退役军人誓言,主动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加入到双河镇云中小区临时党支部,多方筹措各类防疫物资,按时对小区进出口进行环境消杀、人员摸排。“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自疫情发生后,李树荣以党支部党员身份捐款500元后,又将自己的2万元积蓄无偿捐赠给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支援武汉,助力疫情防控战。
2022年2月,因呼市地区疫情严峻,李树荣又一次主动请缨,申请加入疫情防控检测点执勤队伍,克服严寒气候等困难条件,主动配合社区人员进行盘查登记、宣讲防疫知识、统计人员数据等,为小区住户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疫情防线。同时,他还自筹资金3万元给县里50多个检测点购买了25吨精煤,为防控人员解决了取暖问题。
二、始终坚持扶危济困,彰显人大代表社会担当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做下去的”。李树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9年8月的一天,李树荣偶然得知燕山营村有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因父亲早年得脑瘤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一人一边务农一边照顾病人,无力供孩子念大学的情况后,马上筹集一万元直奔孩子家,把学费交到愁肠百结的母子手里,并留下联系方式,让孩子有困难随时给他打电话,千万别放弃学业。托县郝家窑村的退役军人王天明,母亲体弱多病,常年药不离身,王天明妻子身体也不太好,家里全靠王天明一人务农,日子常常过得捉襟见肘,李树荣退役后,时常伸出援助之手,帮王天明渡过难关。2020年,李树荣还组织三名战友给托克托县第六小学捐赠体操运动服120套......一直以来,李树荣尽自己所能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不论是看到街上募捐的、听说战友孩子病了的、亲戚朋友有难的、慕名而来的等等,他从来都不皱一下眉头,三千、五千,一万、两万,尽所能去帮助他们,始终彰显了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三、勇于担当贡献人大智慧,率先垂范践行文明行为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生活因文明而美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
今年以来,正值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李树荣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始终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能优势,围绕创建文明城市重点任务和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积极参与创城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了人大代表的职责。自创城工作以来,李树荣主动深入创城工作一线,积极参与各类创城活动,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在走访群众中,李树荣了解到托县双河镇退役军人宋永明房屋破损严重,与县人大代表李永军经过商量,一拍即合,自掏腰包,共同为其维修房屋。同时,他还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积极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各方面主动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一直以来,他一路艰苦创业,热心公益事业,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每一次国家和同胞有难,李树荣总会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开拓奋斗的精神,闪耀着他“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光芒,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2】
____,男,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1967年3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5年10月入伍,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____年12月转业安置在____市民政局,先后任优抚安置科副科长、基层政权与区划科科长、优抚安置科科长。____年12月因机构改革调入____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现任拥军优抚科科长至今。22年的军旅生涯,9年多的优抚安置工作经历,该同志始终保持军人优良传统,秉承党员淳朴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服从安排,做政治合格的“明白人”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该同志始终加强党性锤炼,增强党性观念,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一方面,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他能自觉服从局党组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党组织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坚决服从和落实到位。工作中积极主动,对同志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睦。他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要做一块钢铁长城的基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人民的安居乐业献出光和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拥军优抚的新篇章。
二、热爱学习,做业务精通的“发言人”
优抚工作涉及的法律、政策最多,工作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各种优抚政策的出台,及时准确掌握各类法律法规是开展优抚工作的前提。____同志作为一名副团职转业干部,能迅速转换角色,虽然没有经过业务培训,一切从零开始,但他不等不靠,凭着军人那种拼劲和韧劲,硬是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弄懂优抚安置业务、掌握工作本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工作中他虚心向科室有优抚工作经验和方法的同事学习,并找来了各种业务书籍、文件资料阅读。通过不断学习,该同志很快就从一名“门外汉”成为优抚工作战线上的行家里手。特别是____年担任优抚科长以来,他带领科室工作人员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对每一个来访人员家庭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和当前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等问题都分门别类,建立人员信息台帐并熟记于心。他业务精通、政策水平高、把握政策准确,既全面执行了国家各项政策,又保证了涉军群体大体稳定。
三、心系群众,做优抚对象的“贴心人”
优抚工作不仅是执行上级各项优抚政策,更主要是了解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市有优抚对象7.5万人,有10大类涉军群体,每天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里办事、咨询政策的超过30人。____同志无论工作有多忙,在接待来访群众时都能坚持做到“四个一”,即一幅笑脸相迎、一声亲切问候、一杯茶水送上手、一颗真心相待。遇到有些退役军人因政策原因没有享受生活补助,要求享受抚恤待遇时,他从不厌烦,主动出示相关文件给来访者明确答复,属于其他部门的,耐心引导到相关部门,让来访者心悦诚服,满意而归。如:____年,____同志在得知____县三圣乡援越抗美残疾军人唐汇志和鼎城区石公桥镇王新华想伤残等级调整,但因长期卧病在床无法前往参加体检后,第一时间他主动向省民政厅汇报,并多次与省荣军医院联系,希望医生能够够上门为其体检。经过多次协调,年内省荣军医院组织了医疗专家小组,分别到____县和鼎城区上门为两位重病在床的伤残军人进行了体检,并顺利提高了伤残等级。每年“八·一”期间,____同志都要组织全市部分退役军人开展“八·一”红色教育活动,丰富退役军人的业余生活。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更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由原来的一封封__件变成了一封封感谢信。
四、敢于担当,做维护稳定的“调解人”
近些年,随着各项优抚政策的出台,不稳定的涉军群体日益增多。我市有伤残军人、工程兵、转业士官、复员士官、参战退伍军人、援越抗美退役老兵等多个不稳定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上访。面对重重困难,该同志没有畏难和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一边接待来访的对象,一边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摸索出一套涉军__的工作方法: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政策,不欠政策账;二是与退役军人交心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不欠友情账;三是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不欠感情账。
多年来,____同志始终把全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当作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耐心、爱心、细心、诚心温暖着他们,保障了他们的各项待遇,化解了许多涉军矛盾,阻止了多起聚众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为全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3】
吴战平,退役军人出身,80后党员,现担任红安县上新集镇其亭榜村党支部书记,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吴战平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危急时刻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不惧风险、担当作为,夜以继日奋战在抗击疫情、保障安全的第一线,带领全体党员深入贯彻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一名共产党员冲在前、做在先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迅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遏制疫情传播蔓延,在其亭榜村疫情防控的“火线”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当好战“疫”一线“排头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1月22日,上新集镇党委安排部暑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他深知防疫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能有丝毫拖延和大意,即刻第一时间召开了村的紧急会议,要求村“两委”成员立即中断春节过年休假,迅速把思想统一到防疫工作中来,马上进入战时状态,做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接着,吴战平立即带领村“两委”成员及党员干部,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积极通过村村通喇叭音响、电话、微信、宣传标语等方式,全覆盖、地毯式、无死角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知识,确保垸湾小组户户到位、人人知晓。在他的及时安排下,其亭榜村按照上级防“疫”一级响应,开始快速运转起来,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抗击疫情的战“疫”在全村11个村民小组和22个垸角湾落随即打响,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全都投身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党旗在其亭榜村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中,吴战平作为其亭榜村党支部书记,在全力配合镇党委政府防疫工作的同时,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组长对全村人员进行摸排,对“武汉返乡”“湖北返乡”“省外返乡”以及外省滞留其亭榜村人员健康状况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考虑到其亭榜村与桥店、石古岭、王家榜村相邻,而这三个村毗连武汉市黄陂区交界处,历年春节假期是走亲访友、聚集出游的高峰,人员流动性大、聚集程度高,极易引起疫情传播,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疫情来临,他立刻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对全村258户村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排,准确把握各户人员信息,并定人定责对外出返村人员进行全方位跟踪,在短时间内就摸清了返村及外出人员的基本情况。
为了阻断疫情的蔓延,控制疫情的发展,对全村排查出两名发热的人员及时上报镇防控指挥部并第一时间送镇卫生院甄别交转送县医院,经确诊这两名发热的人员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实行住院隔离治疗一段时间,通过两次身体检查,均已康复出院居家隔离。按照“四包一”措施包保重点对象及其密切接触人员,针对疫情重点垸实行封闭隔离措施,杜绝垸内外人员进出,防止疫情传播蔓延。对全村路口进行严格管控。在进村主道楼子湾封闭卡口设置疫情防控监测和劝返点,采取村“两委”成员包保和志愿者群众组成联防联控执勤组,严守进出村组垸湾的各个路口,严查控制进出村人员、车辆,对进出村人员、车辆每天在登记造册跟踪、消毒、检测体温,无特殊情况做到一律杜绝出村,外来人员一律禁止入村,防止病毒输入。他组织村内的党员、知名人士等,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小组,排好值日表,分派任务。党员志愿者们走村串垸,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对村内进行无死角消毒、遇到村内扎堆聊天、塘边扎堆钩鱼现象及时劝阻。
疫情防控连日来,吴战平每天早上8:00点钟开车到村部,同镇的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及时安排村“两委”干部当天要做的各项防控工作,做到当天安排的事当天落实。疫情防控已有40多天还在战时,吴战平坚守战“疫”一线,每天都要到村出入口查看卡点值班值守和防控排查情况,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他的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动。
当好战“疫”一线“逆行者”
“战平,煤气烧完了,你到镇上帮我灌一坛子煤气。”
“吴书记,病人药吃完了,能不能帮忙买几样药?”
“哦!我跟你们搞到……”今年这个期间,其亭榜全村的父老乡亲们,靠到了一位满腔热情、一心为民的“战哥”,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全村的老百姓有什么生活需要,他都做到一呼百应。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4】
入职20多年以来,我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用实际行动让自己平凡的人生闪烁出军营的光芒,让绿色的正能量感染身边的师生。
难忘军旅,烙上军人底色
有人说,军旅生涯是一个人一辈子必须经历的一场梦幻之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或者说是勇气,因为军营的梦幻是交织着钢铁般品质和绝对服从天职的。1994年底我光荣入伍,部队的严格、精准、高标准让感慨收获良多:我成为了吃苦耐劳的一名武警战士,下连后,我迅速展现出一名优秀军人的风格:不畏辛苦、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严格执行纪律等。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表现,我屡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并于1995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验,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倾心教育,心系师生校园
1998年我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我深信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一个纯粹的士兵,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光荣退伍后被分配至滁州市第四中学从事后勤工作。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这一干就是20年,我始终永葆军人本色,发扬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也没有感召世人的壮语,有的只是平平淡淡、心系师生的校园后勤繁琐的工作。但我毫无怨言,无怨无悔。因为我心中有个信念: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就要干好!
学校的后勤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但始终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次工作任务,每天我总是任劳任怨地将学校的事务处理得当后才拖着疲惫回家。2010年暑期,学校进行校安加固工程,我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确保了学校校安工程的圆满完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由于过度劳累,不得不去南京住院治疗,刚出院,就直奔学校,校领导见我虚弱的样子,就急切地动员我回家休息,可是事情太多,我也就拖着病愈的身躯坚持着。在学校里担任支部组织委员期间,协助配合支部书记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识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做好党务工作,多次被校总支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角色再换,倾力服务师生
2020年8月,由于“区管校聘”工作的开展,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不知路在何方,我能主动申请参与改革,成为了第一批流动的教师。我听从组织安排来到了滁州市第二小学,分配在食堂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未做过这一行的我带着退伍军人的那股不服输,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从头开始学起。我就发挥军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决心,坚信军营生活教会我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工作是开展不了的,只要肯坚持!
我总是能吃苦、冲锋在前。学校食堂因为疫情暂停了一年,接手食堂管理后,整理食堂是体力活更是麻烦事,时间紧、任务重,困难摆在我的面前,在领导和老师及食堂员工的鼎力支持下,学校食堂顺利如期开伙。那几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脚趾磨破了、脖子晒破了皮,忙得没顾上喝口水。勤勉实干、雷厉风行,这是老师们给我的评价。看着孩子们、老师们在食堂就餐的快乐欢愉的笑脸,我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学校食堂,关系师生的食品安全,是不得有半点疏忽和大意的。我就从食品安全到人员分配;从菜肴品质到进货渠道,从每天的工作安排到每日的食堂管理等等强化精细度管理,制定计划和制度,建章立制,并始终坚持不懂就学,常常加班加点,披星戴月,为学校食堂的有序干净卫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虽然来到新的单位只是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多次得到了上级和学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肯定。
虽然我是一名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但我愿意用自己的平凡经历谱写出不平凡乐章。那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脱下军装、服务师生!继续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人作风和气质。同时,加强学习,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坚持自我锻炼和修养,争当时代先锋、做好师生的好“后勤”,为和谐社会、美丽校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只要踏实工作,__,始终保持一个退伍军人的优秀品质和工作本色,一定能为师生做好服务,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5】
参军入伍一直是张海旭的一个梦想,大概每个铮铮铁骨的男儿都有这样一种当兵的情怀,当兵满足的是他心中的军旅梦,从小他就羡慕军人的英姿飒爽,也钦佩军人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胆气血性,更沉迷于军事电影里的枪林弹雨,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要考一所不错的大学,因此当兵这颗种子只能深埋心底。2017年,就读于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大二年级的张海旭,满怀着勇气和赤子般的爱国之心,在家人和同学半是鼓励半是疑惑的注视下,报名参军入伍,来到离家6000多公里的新疆乌鲁木齐,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来到新兵连,新兵班长教会的第一句话就是:上级的命令,能理解叫锻炼,不能理解叫磨炼。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到并不诗情画意、并不是温柔阳光和美好雨露的军营,却立马就收获到了军营的能量。部队里的战友情、老兵对新兵的爱护是温暖的、亲切的。每当回忆起当年咬着牙坚持过来的新兵时期,张海旭感慨收获良多。羸弱的少年变成了体魄坚实的战士,军旅生涯令他最难忘的就是从三千米跑道和四百米障碍场上学会的公式:努力+咬碎牙般地坚持=成功的体验。
初入军营,来到心驰神往的部队,穿上心心念念的迷彩服,内心的欢喜涌上心头,但夜幕降临,随之陌生感涌上心头,感觉一切都不那么适应,习惯了大学的自由,部队的规章制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从未退缩,也毫不胆怯,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很快适应了这紧张有序的生活,每天的整理内务,军姿定型,体能训练让他感到无比的充实。经过痛苦的过渡期后,作为通信兵的张海旭迅速展现出一个优秀士兵的风格:不畏辛苦、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严格执行纪律和保密规定。在通讯集训队结业考核中,他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和专业比武第一名的成绩。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表现,他屡屡受到上级的表扬,并被领导调整到文书岗位,成为连队领导的左膀右臂。由于野战单位演训任务繁重,他曾参与战区级演习4次。去过海拔4800米以上的格尔木,见到了八月的漫天大雪,体验了“五十步哮百步”;去过夏日炎炎的河南洛阳,皮肤晒得黝黑,体验了“暑气熏蒸”;去过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马纳斯,啃着冻成冰块的八宝粥也觉得真香;去过茫茫戈壁的库尔勒,见到了被风吹成“刀片”的山岗,夜晚与此起彼伏的狼嚎声相伴。正是艰苦的条件,成就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品格。基层连队人少事情多,他往往身兼数职,既要作为报话兵参加演习,还要协助领导完成文书工作,经常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左右,早上仍然正常起床参加训练。但是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年初他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获得嘉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成为下一批新兵们的榜样。
2019年9月,张海旭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一起战斗两年的兄弟,结束了两年的军旅生涯,回到母校继续完成学业。都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可谁都知道这团火很难再聚齐,有些人这一别,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再见。他无限留恋这片沃土,但他深知,要把部队栽种在心中的种子撒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让它们生根发芽指数传播。复学以后,得益于部队的教育和指导,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散,生活作息变得规律,目标变得更清晰,上课努力学习,课下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正是用这样的劲头来严格要求自己,使他在复学后的两学年中都获得了校级综合奖学金。他说:如果不当兵,大学生活可能会是浑浑噩噩的四年。因此他感谢部队教会了他自律,教会了他坚持,培养了他很好的执行力,让他拥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2020年春节,张海旭刚回到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过年,本应该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国。看到了白衣战士为爱坚守、为爱付出的那一幕幕感人场景,作为退伍老兵的他志愿加入到村委会的抗疫工作中。虽然每天穿梭在东北冬天的大雪中,但是因为和抗疫工作人员们一起战斗,他并不觉得这个冬天寒冷。他和村委会抗疫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行动一起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层层屏障。
回顾军旅生涯,张海旭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他说生命里有了一段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保持一名军人的作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兵。不管过了多少年,再回忆起来,都觉得当年的生活历历在目,部队是一个大熔炉,锤炼出一批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钢铁战士,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告别满是热血的军营,重返朝气蓬勃的校园,从一名军人转变成一名学生,虽然以后的身份还会不断的转换,但是我一定会铭记部队对我的教诲,永葆军人的本色。两年军旅生涯,我无怨无悔!因为青春风华正茂,参军无上光荣!因为有志青年从军建功,热血男儿矢志报国!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6】
___,男,回族,1977年3月出生,1994年12月入伍,199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新华路街道办事处陈坟居党支部书记。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复原返回家乡后,他干过餐饮、跑过物流,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拼敢闯的冲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致富不忘乡邻,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赢得群众一致称赞。特别是担任陈坟居党支部书记以来,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集民智聚民心,解民忧促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加强学习,在坚定信念中铸魂励志打基础。___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支部一班人注重加强对__、__等政治理论的学习,及时学习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学习先进典型、自觉参加组织生活、自觉履行政治职责,真正把党性修养锤炼落到了实处。自觉用科学理论中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解决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和矛盾,为抓好党务和居务工作落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坚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效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借助优势,在创新发展中带领群众奔小康。___带领支部一班人整合土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企业落户,增加集体和居民收入。目前,已有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临清经纬染织有限公司、临清市惠丰轻钢结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陈坟,2016年村居集体收入达到28万余元。为进一步扩大发展思路,开拓收入多元化渠道,___带领支部成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研究,计划引进智能玻璃温室、太阳能集热装置、冬暖式钢结构温室、水肥一体化装置等先进的农业设施,并结合陈坟居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紧邻临高路的交通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优势,与党员群众共同研究,聘请专家指导,为居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共同致富找好了路子。
(三)牢记宗旨,在开展活动中维护团结促和谐。陈坟是少数民族居,回族占全居人口的90%以上,搞好民族团结是关键环节。作为居支部书记,___坚持把搞好民族团结摆在突出位置,组织信教群众选举成立了清真寺寺管会,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支部成员和党员的带头和引领下,广大群众踊跃捐款,总计筹得9万余元,筹集的资金由寺管会监督使用,对清真男寺、女寺进行了重新修缮改造,群众纷纷亮出大拇指给以高度评价。他严格按照民族宗教政策要求,自觉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开展好各项宗教活动,真诚对待每一个居民,关心居民的所急所需,面对矛盾不回避,公正处事、敢于管事、依章办事,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了村居和谐稳定。
(四)建章立制,在规范管理中破除陋习树新风。作为党支部书记,___高度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推进。为居内群众缴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面粉等,平均每人每年可获福利约400元。修建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械,并组建了广场舞队,免费为他们提供音响设备,鼓励居民在农闲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设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婚事、丧事新办规范,积极在村居内倡树文明新风,改变了群众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积极开展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等公示公开,宣传典型,带动村风促民风。在他与支部班子、党员的共同努力下,陈坟居的村风村貌、居民素质、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完善设施,在综合治理中改变环境创一流。___先后向上级民宗部门申请资金44万元,在村居内修路3000多米,排水沟600米,并改造了农田水利、电力。将所有生产路改造成水泥路,村居道路全部安装路灯。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消灭了垃圾死角,并摆放垃圾桶20个,配备2名保洁员,改变了过去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局面,实现了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并多次在办事处城乡环卫一体化评比中取得第一名,被山东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村”。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7】
伤残老兵菅继光:黄河救人不留名
“喂,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伙子,好样的!”
夜幕中,一位身着蓝色上衣的中年男人朝着身后问询的人群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了兰州马拉松公园红色走廊的尽头……
落水少年命悬际 无名英雄勇救人
年末的兰州,多少有些寒意。谁也想不到,就在几分钟前,这个被路人误认为“小伙子”的中年男人,奋不顾身跳进十二月的黄河,救回了一位落水的少年。
他叫菅继光,今年58岁,是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街道的一名伤残退役军人。晚饭后和老伴一起去黄河边散步是他每日必做的事。
2021年12月28日晚上7点左右,刚刚吃过晚饭的菅继光和往常一样来到了马拉松公园散步。由于天气太冷,又值饭点,公园内除了保安和环卫工人外,几乎没有行人。突然,附近传来女人的喊叫,起初他以为有人吵架,便没当回事。接着又从河里传来几声明显的求救声,菅继光这才明白有人落水了。他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位环卫工人紧盯着河水,一边跑,一边喊。他顺着环卫工人的视线望去,隐约看到数十米开外的上游河水中一个黑影挣扎着冲了下来。
他顾不上思考,一边脱上衣,一边朝着落水者的方向跑去。由于天色太暗,自己的视力又不太好,差点就将目标盯丢。他估摸好抢救距离后,脱掉剩下的衣服,迅速走进水里,朝着人影漂来的方向游了过去。
“我知道下游的水很深,而且下游没有人,如果我不在这儿拦住他,被冲到下游就没希望了。”菅继光后来说。
原本漂浮在河面的人影随着距离的不断接近,反而越来越小。这时环卫工人找来了竹竿,示意他抓住,防止被河水冲走,但距离太远,竹竿根本够不着,于是他决然丢开了竹竿,奋力向河中央游去,当人影靠近时,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抓,恰好拽住了对方的肩膀,对方已经没有了挣扎,他用尽浑身气力努力将落水者朝河岸拖去。
靠近河岸时,他已经精疲力尽,这时河岸上已经沾站满了前来帮忙的行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落水少年成功救起。
虽然人已经上岸,但落水少年仍昏迷不醒,菅继光想起自己在部队时学过的急救方法,将少年抬至近旁的一块大石上边,很快便让其腹中的河水吐了出来,人也渐渐清醒了过来。
此时民警也赶到了现场,菅继光与众人一起,将少年抬上了警车取暖,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看到落水少年已无大碍,菅继光这才想到自己还没有穿衣服,不禁打了个冷颤,哆嗦着穿好衣服后,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喂,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菅继光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了兰州马拉松公园红色走廊的尽头……
“小伙子好样的!”身后围观的群众冲他一边喊,一边用手机拍下了这位英雄的背影,发到了网上,很快便刷爆了朋友圈。
见义勇为红网络 众里寻他齐声赞
几日后,有细心的群众从视频中的认出了他,通过核实,最终找到了不愿留名的救人英雄——菅继光。
“人在那种情况下居然有着那么大的能量。”一想到当时的情景,菅继光就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后来,当他得知自己救回的是个正值青春的少年时,他露出了一位父亲才有的慈祥笑容。“值了,不管怎样都值了”他说。
66岁的环卫工人周香兰说:“我看到那个小孩背着个书包,一边走一边哭,走得很快。我刚察觉到不对劲,他就从公园厕所后面的台子上跳了下去。我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等赶到河边时男孩已经往河中央走去。我一边跑一边喊,让他想开些,到岸边来,什么事都能解决。不知道那孩子有没有听到我的话,很快他就被水流冲倒了。”
周香兰回忆,那位救人的勇士似乎忘记了寒冷,把孩子救上岸后一直在关注孩子的情况。“我提醒他,赶紧把衣服穿上,他才好像回过神来,哆哆嗦嗦往身上套衣服。”
“救人的那位同志,我非常佩服。”兰州马拉松公园保安班班长王世来竖起了大拇指。“那么冷的天,那么冰的水,他二话没说就跳了下去,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王世来说,“这样见义勇为的好人,应该受到表彰。”
救起一个人、挽起一个家,菅继光没发一言就在警灯的照耀下默默离开了。他让冰冷的黄河水有了温度,自己却带着一身寒意离去。
深藏功名非偶然 __真本色
“我没空去看别的,生怕那个黑影从视线里消失。等我游到他身边时,他只有肩膀和头露在水面上,已经失去了意识。当时救人是出于人的本能,和对生命的敬畏,我的父亲是军人,我自己又是军人出身,面对这样的情景更是义不容辞,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不论什么时候遇到,我都会这样做。”菅继光平静地说。
据了解,菅继光祖籍山东,1979年入伍,在新疆某部队服役。在部队,他成为了一名工程兵,将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工程建设。期间,因公负伤,导致脚骨粉碎性骨折,鉴定为伤残军人。退伍后,去了江西工作,1984年再次回到兰州。告别军营后的他继续发扬部队传统,生活勤俭节约,工作从不懈怠,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只要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绝不会麻烦第二个人。”他坚定地说。
兰州新冠疫情发生后,菅继光主动请缨,成为了城关区拱星墩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站岗执勤,消杀宣传……充分彰显了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本色,得到了街道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如今再次提及曾经的军旅往事时,这位山东大汉的眼神里依旧有激情燃烧。
菅继光说,服役时,连队有位姓邹的指导员,对他的影响特别深。有一次,邹指导员在视察连队食堂时,看到战士们将未吃完的馒头、花卷完好无缺地扔进了门口的泔水桶里,六月的新疆天气异常炎热,泔水桶周围爬满了黄豆大小的苍蝇,人一靠近,它们就轰地一声从桶里飞涌而出。邹指导员随即将战士们全部集合到了食堂门前,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各个面面相觑,指导员目一言不发地盯着苍蝇纷飞的泔水桶,过了许久,他缓缓走向泔水桶,将手伸进了污水里,随手抓起一块已经泡发的馒头,转向早已目瞪口呆的战士,一口一口吃了起来。战士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羞愧难当,随着馒头一点一点减少,所有人都泪流满面。自那以后,泔水桶里再也看不到一点干粮的影子。那一幕深深刻进了菅继光的心里,即使离开部队,他依然不忘邹指导员那次无声的教导,以此勉励和警戒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他说:“是部队教会了做人!”
几天后,菅继光如往常一样来到兰州马拉松公园散步,却悄悄避开了公园的岗亭。“他们都见过我,我不想被他们认出来。”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1500字【篇8】
过去曾涌现过无数英雄豪杰,他们功勋卓著,为了保护家园甘愿牺牲。
可是,不是所有的英雄都在功勋簿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很多人虽然做出了牺牲,却始终默默无闻。
在这些人当中,吴华便是其中之一。
他曾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成了荣获特级战功的伤残英雄。
伤残使得他不得不退出军队,却始终没有消磨掉他的斗志,他不愿意让自己拖累国家,所以选择以拉三轮车养活一家老小。如今,他每月可以领3000抚恤金。
而吴华这样的精神也感染了他的两个儿子。
在他们长大后,二人共同继承了父亲的英雄气概,一个参了军,一个上了警校,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01 为减轻家中负担退学参军
吴华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中。
家境本就不宽裕,又有着许多的兄弟姐妹,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都过得紧紧巴巴。
虽然成长于小地方,但是他的父母却很有先见之明。
他们知道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不惜勒紧裤腰带,为吴华节省出供他读书的钱。
然而,吴华却无法做到拿着一家人的辛苦钱去读书。
看着为了自己累弯了脊背的父母家人,吴华恨不得自己立刻长大,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当吴华知道自己可以去当兵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学。
父母对他这一做法很是痛心,奈何吴华心意已决,他们最终还是没能阻止。
部队的生活比吴华想象的还要艰苦,但是吴华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他看着和自己一样累得骨头都要散架,却还是神采奕奕的战友们,心中燃起的激动越来越多。
他希望自己也可以通过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然后和战友们一样冲上战场,保家卫国。
而这样的机会在他进入部队的第二年就到来了。
吴华参军的第二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吴华跟着大部队一起来到了位于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
边境地区的防线有多危险?可以说,哪怕只是扔下一块大石头,都有可能被好几个地雷炸得四分五裂。
战士们就更不用多说了,他们都是肉体凡胎,一旦踩上地雷,就意味着基本不可能再活下去。
为此,参加这场战争的将士们,包括吴华在内都早已有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为国牺牲的心理准备。
02 成为特级伤残英雄
慷慨就义的精神为战士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壁垒。
即便对面的敌军始终有炮火攻击过来,我军向前冲锋的军人也从来都没有退缩过。
在这一战中,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有人站起来。
当鲜血将脚下的路全部染红之后,我军终于打败了敌军,抢回了老山主峰。
当然了,这只是一时的胜利,之后如何将此处守住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防御,我军打算在高地挖出一条战壕,而要想安全地进行这项工作,就必须要先把地雷都排掉。
吴华便是负责这项任务的人之一。
这一任务十分危险,无论是吴华还是他的战友,在进行的过程当中一直十分小心。
可是,地雷实在太多了,即便所有人都万分谨慎,还是出现了意外。
当爆炸声在耳边响起的那一刻,吴华的眼前闪过了被炸血肉模糊的战友。
他根本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去想要对其进行抢救,却没想到下一秒意外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当耳边巨大的轰鸣声消失,吴华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而他的双腿已经不见了。
这对吴华的打击毫无疑问是致命的。
要知道,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男生,他的未来本应该非常美好,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
因为这一意外,吴华一度恨不得一死了之。
当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是这场爆炸当中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人,其余的战友全部都牺牲了。
吴华幡然醒悟,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是他却是唯一保住性命的人,就算是为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也要坚强一些,带着他们都那一份,继续活下去。
03 儿子一个参军一个上警校
吴华终于慢慢振作起来,他开始尝试正常的生活,与一个一直崇拜着他、陪伴着他的护士结了婚。
婚姻让吴华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不想看到妻子自己一个人辛苦赚钱养家,也不想让自己的情况拖累国家。
于是,他找了一个自己能做的工作,那便是开三轮车赚钱。
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不易。
不仅要承受身体所带来的极大不便,还要因此而受到社会上的各种白眼和冷遇。
吴华为了家庭,始终积极地开导自己,告诉自己这些都没什么,可命运从不肯高抬贵手,政策改革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城市里不再允许三轮车的存在,而此时的吴华还有身患疾病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要养。
他陷入了巨大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不知道要如何冲出眼前的困境。
幸好,在关键时刻,他的战友帮了他一把。
在看到吴华的生活如此潦倒之后,战友忍不住将他的英雄事迹放到了公众视野当中,吴华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那之后,吴华每个月都能得到政府补助的三千块钱,这极大地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吴华的生活虽然依旧不宽裕,但是却也不像此前一般走投无路。
他开始认真培养他的两个儿子,将自己对国家的高度信仰传递给了下一代。
而在他的培养之下,两个孩子也都成了人中龙凤,大儿子参军,二儿子则是进入了警校,他们都将吴华的精神继续传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