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1)
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个时代的杰出劳动者,都有着时代的烙印与各自的风采。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又有哪些让人惊喜的风貌呢?也许,在00后孟凡东身上,我们能够找到最佳答案。
把劳动的种子种在内心最深处
2015年秋天,当还是懵懂少年的孟凡东,进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第一次进入钳工实习车间,他便知道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路的这头,是热爱、是着迷,而路的那头,是梦想、是目标。被台钳吸引的孟凡东,开始与之结缘。从初相见的惊喜,到后来的钟爱,孟凡东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尝试着制作各种工件。在少年壮志中,台钳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通向未来的纽带。
劳动苦吗?孟凡东曾经很多次面对这个问题,他从不否认;但他更知道,劳动也会使人快乐。从那时起,成为一名优秀钳工的种子就埋到了他的内心深处,随着时间和不间断的努力生根发芽、而后变得茁壮。
孟凡东在技能训练时,有一种跟自己“较劲”的精神。第一次接触盲配件训练时,孟凡东已经满足课堂要求的作品一次次被自己否定,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制作出一个能让自己“看得上眼”的作品。
在孟凡东看到,这件事对他的成长之路至关重要。他知道,所谓热爱,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坚持到底。对于他来说,劳动的苦,都融化在进步的甜里。
让匠人精神浇灌青春的繁花
为备战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距离比赛还有8个月的时间里,孟凡东将12本指定教材,15300多道题目,背得滚瓜烂熟。2021年4月,孟凡东开始苦练技能。每天早晨5点起床背书,7点开始实操训练,一直训练到晚上12点,然后继续背题到凌晨2点休息。在训练期间,保持一个动作一站就是一天,干一整天下来腰酸背疼。可他没有叫苦,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坚持,他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得徐州市选拔赛第一名,江苏省选拔赛第三名,最终获得冲刺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在灯火通明的全国比赛现场,面对耀眼的灯光、围观的裁判、直播的镜头,表面淡定的孟凡东,心里开始有些紧张。虽然心理上有波动,但在技术上,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在台钳比日常训练高十公分的情况下,他一边快速打磨,一边积极适应。很快,在作业中习惯全身心投入的孟凡东,就忽略了灯光、镜头和围观,进入到了工具与工件交错的世界里。
尽管当时的气温只有13摄氏度,但长达6小时的比赛,让孟凡东的脸上、面前的工作台上,全都是大汗淋漓之后的痕迹。当比赛终于结束,孟凡东瘫坐在工具箱上十几分钟,缓过来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辈子都忘不掉那种脱力的感觉。”凭借着赛前两百四十多个日夜的磨练,他以纯手工的方式制作了精度高达0.01MM的旋转组合体工件,出众的作品,赢得了评委的声声赞许,最终他以超第二名10.15分的好成绩获得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赛项第一名的荣誉。
让耀眼的荣誉照进日常工作的现实
在各种赛事中获得荣誉的同时,孟凡东总是想着,要把荣誉转化成动力,要把匠心融入到岗位。他说:“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生命’,我想把竞赛的精神带到我的工作里,把起重机也做成我手中的工件。”这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宣言。大吨位起重机结构复杂、零件多样、调试困难,但他从不畏惧,尤其在新产品调试上,一个工况一个工况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看、一点一滴进行总结,他根据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制作出了10余套试卷,为大吨位调试新进人员的迅速培养提供了细致的测试基础。
年仅22岁的孟凡东,早早便成为省级李戈技能大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参与了配重互换性、降低超早期压力调整反馈等攻关项目3项,他参与降低产品回转晃动等QC质量改进项目2项,其中1项获二O二一年度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工作之余,他还配合工作室其他成员完成《回转减速机啮合间隙调整操作规范》等操作规范3项次。
对于00后的孟凡东来说,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启,他说,自己将点滴积累、不断精进,绝不虚度一寸光阴,并且将通过向身边的榜样看齐,不断在工作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2)
全国优秀教师宁征:朴素情怀育“幼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专业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光环,宁征说:“我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青岛实验幼儿园从上世纪90年代建园初期的51个孩子,到现如今的1600个孩子,从一个长满杂草的小院到如今7个分园的办园规模,每一天的变化她都亲历见证,每一步的成长她都如数家珍,唯一没变的却是她质朴的情怀。“我觉得我这份事业像自己的一个孩子,生了它,养了它,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宁征
建园初期2000字评语感动家长
“我拿着一串钥匙和三个素不相识的老师,先把杂草丛生的幼儿园清理干净,用两个月的时间招了51个孩子。”1993年,在宁征从教的第12个年头,她接到教育局通知到市实验幼儿园做园长。实验幼儿园是什么概念?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什么?这些没有人告诉过她,甚至连幼儿园都只是一所闲置多年的房子。清理卫生、筹备开园、宣传招生……两个月后,她们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51个孩子。
“那时候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一日活动封闭单一,除了上课就是排队,盥洗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户外活动要排队……然而,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盥洗间。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自由,同伴间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嬉戏,说说悄悄话。”这是宁征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幼儿园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她认为这不是幼儿园本来的样子,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我们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去码头,游海港,孩子们变得快乐了。”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她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感受自然,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在当时的年代,她大胆的创新,做出了和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改变,市实验幼儿园也很快成为全市优秀幼儿园的“样本”。“过完年,我们的孩子又增加了50多人,这也体现着家。 长的认可。”宁征说,从家长对新幼儿园的陌生到接受,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而这也得益于她当时很多创新的想法,比如每月一次敞开园门,邀请家长进园了解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老师在期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为每一个孩子写一份2000字的评语,而每一个孩子的评语宁征都要看一遍,这些深深打动了家长,成为幼儿园早期“开放教育”的萌芽。
不断创新8本专著谈“开放教育”
“1995年,第二所幼儿园开园,由原来的4个班扩展为8个,在园的幼儿达到260人。”宁征说,既然“开放教育”回馈给她那么多惊喜,她就应该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因此,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正式确立了《幼儿园开放教育》研究课题,并与1998年和2000年先后编辑撰写出版了《开放教育文集》,至今,她已经出版了8本专著,而“开放教育”早已成为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我们好不容易研究的成果让别人学去了,那我们还有什么 优势?”教师杨柳在实验幼儿园工作了10年,也见证了幼儿园的成长,她告诉记者,每学期都有挂职园长到幼儿园学习,但宁征却这样告诉她: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们就为这份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不怕别人学东西,别人学了我们可以再研究,再创新。如果说宁征是教育家,那么她早在20年前就是了,但20年后,她却依然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正是“创新”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春种秋实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如今,我们依然坚持开放教育,活动主题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社区、家乡名胜,多彩的节日,社会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等。”据宁征介绍,现在幼儿园仍以“开放教育”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围绕季节、节日等话题开展,如《春天来了》、《美丽的秋天》、《冬天我不怕》、《我们的社区》、《好朋友》、《美丽的家乡》、《欢欢喜喜过大年》、《好妈妈》、《端午节》、《中秋节》、《我喜欢的海洋动物》、《海洋之舟》、《我要上学啦》等被列入“开放教育”各年龄班幼儿探究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由、自主、开放、快乐的探究学习,并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如《欢欢喜喜过大年》是大班孩子的一个常态主题,通过“喜迎年”、“年怎么过”、“我家过年”三条主线展开,到春联、年画、中国结等新年元素让孩子动手制作,再到邀请爸爸妈妈进园欣赏自己的作品……家园间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度新春佳节的到来。
开放教育,很简单的几个字,宁征却没有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她还围绕着“开放教育”研究,除了先后编写出版了8部专著外,每年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千余人,举行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几十次,为国培、省培、市培班举办“开放教育”。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3)
__,女,__年生人,汉族,党员。该同志在所从事的公交驾驶员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礼貌的服务,真情待客,倍受赞誉,以“对待乘客热心,帮忙乘客诚心,照顾乘客细心,服务乘客真心”为服务准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被人们称为“春的使者”。__年至今,连续被评为局级劳动模范、生产标兵,她所在的车组被命名为市级“青年礼貌号”。
一、平凡的岗位,不懈的追求
“乘客满意,就是我的追求。”这是__常说的一句话,自从事公交驾驶员开始,__一板一眼的报站、宣传、服务乘客,但一件小事却深深地教育了小潘。那天,天气很热,车厢内像个闷葫芦,小潘在疏导乘客时,惹得一位妇女很不高兴,“天这么热,你这司机还找事,我就不往后走。”当时小潘脸憋的通红,眼泪刷就下来了。经过这次与乘客的摩擦,__深深地懂得了,作为驾驶员,不只是要跑车、售票、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提高服务质量,使乘客满意。从此以后,__异常注重研究乘客心理,自我总结出“对老年人要热情关心,对外地乘客要热心帮忙,对小学生要关心爱护,对残疾人要细心照顾”的“四心”工作方法,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到先进车组学习,提高服务水平;到沿线厂矿企业走访了解,增加知识,解答乘客询问;到市名胜古迹参观,提高文化素养,向乘客宣传介绍石家庄。为给乘客营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__自我购买了石英钟、爱心伞、窗帘、坐垫,车厢内布置了美丽的绢花,使车厢更加整洁、温馨。乘客说:“上了小刘的车,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温馨服务更是一种享受”。
二、“春的使者”,爱的奉献
多年的服务工作,使__深深体会到一个哲理:搞好服务工作,乘客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坚持微笑服务,融洽车厢气氛,是__一大服务特色。一次,一位带孩子的中年夫妇上了她的车,因嫌小潘让他们的孩子打票,便在车厢内找麻烦,男同志叨起了烟卷,女同志“卟卟”地乱吐痰,__不急不躁,微笑着拿起话筒,“乘客们,大家好!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乘车环境,行车中我们热情为您服务,欢迎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多谢!”说完,女乘客脸红了,悄悄拉拉丈夫的衣袖,并阻止了他抽烟。
三、热情温馨,真诚待客
热情温馨,服务乘客,__注重利用自我特有的工作岗位,真诚待客,感染乘客,并不断地将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在一个下雨天,有一位小同学到站要下车,可他却没有带雨伞,__发现了,怕孩子淋感冒就主动把自我的雨伞借给了他,并告诉他:“在你方便的时候再还给我。”小朋友高兴地接过伞说了声“多谢阿姨”便跑下车。第二天,孩子的父亲带着孩子来还伞了,这位家长激动地说:“你为乘客想得这么周到,服务真是做到家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__。她想:那天碰巧我带着一把伞,如果我没带伞,那我的服务还算到家吗?于是,她便自费买了三把伞,放在车内以备乘客急需。
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十米车厢内,___展示着自我的人生价值,默默地奉献着公交人的热情,小潘无愧于自我的岗位,无愧于众多乘客,却有愧于自我心爱的儿子。去年元旦,客流倍增,需加班加趟,等__回到家时,才发现儿子发着高烧,当小潘把孩子送到医院,输上液时,又到加班时间,一边是病重的孩子,一边是心爱的岗位,当小潘毅然决定赶回单位加班时,孩子的哭声喊声,震撼着小潘的心,也感动了护士。当__跑完车赶到医院时,孩子已蜷曲在椅子上睡着了,小潘的眼泪不禁流淌下来。
___无私的奉献,热情的服务,得到乘客的理解,受到社会的赞誉,被人们称誉为“春的使者”,有的乘客专为小潘送来了“胖大海”,有的乘客下车时特意留下水果。更为感人的是一个冬天的傍晚,下班后的小潘自行车坏了,天下着雨雪,寒冷异常,已经收摊下班的修车师傅,见小潘的自行车坏了,立即重新摆摊,热情地为小潘免费维修,并为小潘讲述了他的老伴在公交车上呕吐,受到小潘热情照顾的经过……
作为一名普通的驾驶员,__的工作是平凡的,既没有激动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干一行爱一行,像一枝朴实无华的小草默默地奉献着自我,点缀着社会,在十米车厢内抒写着新一代公交人的风采!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4)
___,53岁,一个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老种植户,凭借着多年的种植经验被种植户推荐为新一轮的规模场长,在生产经营中他认真执行农场的各项规定,带头调整种植结构,带头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严格按农业协会的技术要求,在自我不使用高残留农药的同时,也号召家庭农场内部禁止使用,多年来他种植的作物从未因农药使用过量影响调茬,为规模内的种植户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为一名规模家庭农场场长,他肩负着带领组内种植户增产增效的重任,要想不负重望,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准,尤其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中,他深深的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始终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才能起到和发挥一名规模场长的作用。作为一个农业团体的决策人不但要有十分丰富的农业经验,还要有关于农业、农机、国家和地方土地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硬件条件仿佛都是为___所设立的,养成多年的看书的习惯让___成为了农民中的学者,上到国家大的政策方向,下到每个地块的土质、土况,他都了如指掌。经过自觉地参加管理区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和上级部门以及农场组织各种科技培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成效。
___从最初仅有一二公顷的土地到此刻的近百公顷的规模农场,不怕吃苦的他每一天在地里摸爬滚打,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挥指导,深知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他平时就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科技种植上,更是废寝忘食,在忙都要坚持查阅资料、看看什么肥料氮含量高,什么农药除虫害好,再累都要做好一天的工作记录。几年的时间,便掌握了精细的农业科技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走上了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农业致富之路。
可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突破大豆、小麦增收瓶颈,在土地上获得更大的效益,他又率先带领组内人员跟随区领导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很多人都不敢尝试的情景下,种植水飞蓟825亩,为了确保种植试验的成功,他每一天查阅不一样的技术资料、询问农业技术人员,到地里查看苗情,记录生长情景、气温影响及病虫害防治经验和做法,在重要的结果期,他时常忙活到半夜,辛苦没有白费,那一年,他种植的水飞蓟实现了亩效益500元,获得了大丰收。
今年初,有些种植户因为自我没车不能及时播到高产期,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应对这种情景,___主动和支部提出,自我要承担三到五个无机车户的大田播种工作,且把播种、整地的最好时机全部让给他所帮扶的种植户。
___自担任起家庭农场场长和机车长工作以来,以主人翁精神兢兢业业地干好种植户交给的每项机车作业工作;他满腔热情为种植户着想,无私奉献,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誉。在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转型,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他以自我独特的事业观和梦想实现人生价值,自觉摒弃浮躁和实用主义至上的社会心态,坚定地确立了自我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生坐标。
在规模家庭农场管理上,他积极与规模里15户种植户进行沟通,在农场大的方针不变的政策下,积极的征求种植户的种植意见,并同时向规模里的种植户传授新的种植技术与科学种植的相关知识,并搜集在科学种植下取得良好效益的先进典型事例,让规模里的种植户了解到科学种植才是致富的硬道理,在他不断的输入新的种植技术与积极努力的工作下,___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效益却明列前芧。规模里的十几户人家都说,这个规模真是即省心又放心,地虽然是咱的,可是人家管理的比咱自我还要经心,咱入这个规模算是入对了。
此刻,___正率领着规模中的种植户,筹备来年的计划,并尽其所有可能的帮忙着需要帮忙的人。他的行为正应了他常说的一句话:谁都有危难的时候,我不帮谁帮。愿___在农业生产和规模种植的道路上,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
成绩已成为过去,___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更加严格要求自我,在场农业协会和管理区带领下积极为种地职工群众传达各种科技信息为农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5)
我叫___,现年34岁,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液压支架修理车间钳工二班班长。自96年参加工作以来,虚心向教师傅们学习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很快就凭着自我过硬的技术和出色的管理被推选为组长、副班长、班长。在这个兵头将尾的岗位上,带领全班职工多次出色地完成车间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曾多次被公司授予先进。
真抓实干,做好表率
作为一名班组长,能够说是班组职工的主心骨,自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身边的职工,尤其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作为班组的领跑者,自我的示范带头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地做好表率,在平时的班组工作中,哪儿的活最脏最累,我就随时补充到哪里。熟悉综采支架的人都明白,支架底座的清渣除锈是一项最脏最累的体力活,班组每次清渣除锈我都会和大家一样平均分配,有时因其它班务忙不开,我就常常利用早来晚走的时间来完成。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三九严冬,在空旷的场地上,我常常一个人在忙碌着,手套磨破了,手被钢钎磨出了泡,可我从没叫苦叫累,总是赶在使用前和职工们一样把底座清理的干干净净。有人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那么我认为一个班长就应当是一个榜样,仅有做出了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才会在班组中构成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从而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群体内在潜能,提高整体战斗力,共同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正是这种理念多年来使我一向要求自我时时处处走在班组队伍的前列,也正是这种理念铸就了我们班组异常能战斗、异常能吃苦的团队精神,使班组打造成了车间的一支强兵劲旅,连续多年被公司授予先进班组。
狠抓现场,确保安全
支架解体是一项苦、脏、累、险于一体的工作,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每一天我都会早早地来到车间,对班组作业现场的各个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利用班前会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在布置当天生产的同时强调各作业区域的防范重点和措施要求。在我们班组四个跨度一万多平米的作用现场,我每一天都会不停地来回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在实际的支架解体中,经常会发现有火工品现象,为了防止火工品爆炸事故的发生,每批支架在送来大修时,我都会组织人员对支架各部进行统一的排查,今年五月份,我在对送修支架进行排查时,一次排查出炸药16管,有效地杜绝了火工品爆炸事故的发生。多年的班组长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必须从现场抓起。为了强化现场管理,我根据各组的工作性质对作业区域进行了划分,依据谁领班谁负责的原则,使现场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人,有效地提高了现场监督监控的力度和深度,班组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
勇挑重担,甘于奉献
今年三月初,我车间陆续开始向新工业园搬迁。为了不影响老车间的各项生产工作,由我先带领二十多名班组人员前往新厂区开始进行支架前期的解体准备工作。由于当时部分设备还没有安装调试完毕,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一边组织职工进行生产,一边及时找施工方进行协调。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使支架解体工作得到顺利进行。一次,乳化液泵站电机在使用当中出现故障,而当时泵房内的起吊设备还没有安装到位,叉车又进不去,如不及时更换电机,整个支架解体工作就无法进行,直接影响生产工期。
我带领班组六名职工找来撬杠、钢钎用肩扛棍撬的方式,硬是一点点地把近千公斤的泵站电机从泵房内抬出来,又把新的抬了进去,整整忙到晚上近十点才骑车匆匆赶回家中,当晚上睡觉时才发现自我肩上被烙出了几道血印。在车间搬迁的二个月内,我带领班组成员克服水气供应不足、作业和基建交叉等种种困难,加班加点,牺牲多个休息时间按期完成了新厂区车间投产首批支架的解体任务,为后期搬迁的各项生产创造了条件,确保了该批支架的按期完工,受到矿方用户的高度好评。
几载春秋,花开花落,在支架大修的工作岗位上我已默默工作了十几年。经我带领职工大修的支架近二千架,其中有多批支架在井下使用中被打造成样板工程,产品的质量和工期受到各矿用户的一致肯定,为保证各矿的原煤生产做出了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车间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班职工一如既往地战斗在生产最前线,勤奋工作,努力积极,为公司的进一步做大做强贡献力量。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6)
“为了将单箱薄片重量的允差精准控制在±5kg以内,我们收集了一年的数据,换了很多新‘算法’,其实有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仅仅是为了改进一个小小的生产问题。”红河卷烟厂制丝部电气维修师陈伟说到。
他是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云南中烟技术能手、红云红河集团技术能手、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但论及成就和贡献时,陈伟总是笑着说:“没什么,不说个人,说说大家,都是团队的功劳。”
可能因为常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陈伟总能让人觉得冷静从容,无论是鼻梁上架着的“金丝框”眼镜,还是静静听你讲话时微蹙的眉头,亦或是问答问题时停顿几秒思考后慢慢的语调……
“努力且有天赋”这是陈伟给大家最深的印象,“解决不了的难题找陈伟。”“新的设备问题找陈伟。”,各种“疑难杂症”的“克星”几乎成了陈伟在大家心目中的另一个名字。
创造性的研究,不辜负热爱
制丝“生丝水份”预测系统构建; 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提升制丝薄片装箱重量准确性;对“顺序加水”系统进行研发,通过按重量、时间精准加水提高回潮后烟叶含水的均匀性……
当别人问起他是怎么有这么多“奇思妙想”时,他把这归结于“兴趣”。陈伟坦言自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粉丝”。但他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并不在于它们的外观设计,而是它们的“内在”。“因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顺带就研究一下产品的程序。”
“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各种“公众号”总会把最新的编程思路、最前沿的“算法”及时推送给陈伟 “因为感兴趣搜索几次后,‘大数据’就一直推送,以至于现在打开手机都是编程”或许,就是这样的兴趣爱好,给了他许多编程上的创作灵感。
“我很享受设计编程的过程。”在外行人看起来枯燥甚至有些艰涩的电气编程,在他看来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许多人说陈伟在电气方面很有天赋,也有许多人说是他沉得下心来钻研的性子使然,其实他早已将自己的事业以及对电气技术的钻研、学习作为了一种愿意全心投入的热爱。
不断积累,寻找更快的“路”
“他判断设备故障很准确,处理很迅速方法也很得当。他处理完故障的设备就能恢复使用,不会担心存在故障处理不完全或不彻底的问题。”这是操作人员在提起陈伟时对他的评价。
在电气故障排除的竞赛现场,陈伟站在一排长长的电柜前,一手抬着电路图,另一只手在彩色的电线上快速搜寻着。时间在秒表上快速跳动,而设置的故障也在他的从容与冷静中,一个个的被排除出来…… “四十分钟的故障排除时间,他只用了十多分钟就都全部准确的排除了,是最快的一个。”裁判说道。
排除设备故障的精准迅速,面对设备突发故障的冷静从容,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早年曾参与过香糖料供配料中心、300公斤试验线、新增储丝房等几次大的设备改造,让陈伟的电气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历练。
“自己经历过许多次设备改造,让我有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来独立处理问题。更让我学会了遇到设备故障要冷静思考,结合各种可能性,想到的越多,排除越快。处理的故障越多,直觉就越准确。”陈伟说
“作为师父,他总能给我全新的思路”
“如果不能改变硬件问题,或许我们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预测系统呢?”当回忆起解决“提高生丝水分合格率”这个难题时,陈伟的徒弟周进宝说到,“当时,整个攻关都陷入了瓶颈,他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思路。”
“他就像一个宝藏一样,总能给我全新的想法。”每每提起陈伟,周进宝总会这样说。在与陈伟一同工作的岁月里,在各个电柜前认真研究图纸、控制程序的潜心专注;在办公室和其他电气维修人员热烈讨论问题的认真;在为他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时的耐心细致……这一个个片段,都默默的印在了周进宝的心里,遇到困难换个新的思路也慢慢成为了他的工作态度。
以他为负责人的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疑难公关、创新研发、传艺授技、推动引领”为目标。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陈伟的统筹和带动下,共开展了40余次技术研究,组织学习培训73次,名师带徒9人,完成12项难题攻关,获得专利技术7项,发表科技论文6篇,其技术研究和成果多次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获得奖项。如今,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然成为工厂、制丝车间传授技能、创新管理经验、拓展工作方法的攻关创新主阵地、成果转化试验田、技术传播的大学校。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7)
桐乡市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执业助理医师。2006年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嘉兴市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2010年被评为嘉兴市“红船先锋”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1年,被评为桐乡市首届道德模范,嘉兴市第三届道德模范。2016年,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先锋语录】为老百姓服务,没有天地大小之分。
10月15日,记者来到桐乡市崇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虎啸分中心。时间已经接近中午12点,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院内静悄悄的,只有左边走道上还传来一些说话声。走近一看,是排队的病人从诊室一直排到了走道上。
抬头一看门牌,正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许金良工作室。
今年59岁的许金良头发花白,戴着眼镜,尽管时间已经不早,病人还有很多,他依然不急不躁地望闻问切。
近10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一天要看的病人在100人左右。对他来说,一年365天有近330天都是这样的,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6点给病人看病。在社区卫生站这个不起眼的天地里,凭借着出色的医术和对农民的真挚情感,带给一方百姓健康与幸福,也赢得了老百姓的心。
“不要忘记培养你的老百姓”
一句承诺记了一辈子
当时钟走过12点30分,许金良终于结束了上午的门诊。粗略一算,上午大概看了50号病人。
他来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就着两碟小菜,快速地扒完一碗米饭,然后又回到了中心。
此时,还不到下午1点——下午还有40多号病人等着他,如果不早点开始是看不完的。
这是许金良近十年来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大家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是比别人每天多做几个小时而已。”许金良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病人冲着我来的,我必须给人家看好。”
在许金良的病人中,本村病人和外地病人的比例大约是1:4,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地病人大老远地赶过来,有附近镇上的,也有很多来自余杭、湖州,甚至是上海的病人。当天早上,有三名50多岁的病人从嘉兴赶来,4点半就在中心门口等了,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许医生,13年前你给我看过病,我又来了”。
由于名气大,多年来不少机构来挖过角,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为什么?因为一个承诺。
1980年,许金良高中毕业。那一年,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年纪大了,村委会选择了一名年轻人“接班”,这个人就是许金良。送他去学习之前,景卫村支部书记项千喜对他说:“村里培养你学医,学成以后可不能忘了本村老百姓,一定要为他们服务好。”
“当时的画面至今我都记得很清楚。我这辈子都记得,我是农民培养的医生,首先要为农民服务好。”
他被派到乡卫生院学习医疗技术,一年半学习期满后,回到了景卫村,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至今已经39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心一意守护在当地老百姓的身边。
“乡村医生不能少”
父子搭档守护基层健康
目前,许金良所在的中心有3名医生,他的儿子许道行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许道行算是被老爸硬拉“入伙”的。
社区医生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中心里陆续来过几个年轻医生,但就是留不住。几年前,眼看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许金良越来越急着想找个“接班人”,儿子就成了他瞄上的目标:“愿意来农村的年轻人太少了,别人留不住,儿子总好说。”
当时,许道行初三毕业,妻子想让他上普高,将来读个大学。可许金良擅自做主,要让儿子去读卫校社区医生班,将来也做乡村医生,为此妻子气得要命。“她反对,主要是因为看我太累、太忙,她不想儿子将来跟我一样。”
不过,让许金良欣慰的是,或许是因为从小到大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对他的想法很支持。经过两年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规范化培训,许道行像父亲一样,正式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起初,他坐在父亲的对面,父亲这边的病人排起长队,他这边却冷冷清清。之后,他默默努力,一边学习、消化着父亲的中医针灸技法,一边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慢慢地,找他看病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家发现,这位小许医生其实也“有点水平”。
父亲的医术要学,医德更是儿子学习的榜样。“爸爸总是告诫我,能确定的病尽量找最便宜的方子开,自己不确定的一定不能逞强,如果不是急病、重病,尽可能帮农民代为向上级医院咨询,请他们隔天再来,因为农村不比城市,看病不方便,把病人推出去可能就耽误了他们的治疗机会。”
今年,许道行通过全科主治医师职称考试,已经正式成为一名执业医师。而许金良明年即将退休。
许道行说,他将接好父亲的接力棒,做基层老百姓的贴心人。
许金良说,如果身体还行,我还要多做几年,继续给老百姓看病!
劳动模范风采优秀人物事迹材料1500字(篇8)
异乡洒汗水 “椒”香兴产业——记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段洪军
4月的巴基斯坦南旁遮普、信德、俾路支部分地区,成片的辣椒郁郁葱葱,翠绿的果实缀满枝头。巴方技术员、农场经理正按照中方技术人员提供的技术作业指导书和计划表进行除草、水肥、病虫害管理,以确保辣椒产量和质量达标。看着眼前的一幕,段洪军对今年辣椒的收成信心满满。
段洪军是四川省丽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通食品”)在巴基斯坦项目的总经理。从2019年率领技术专家到巴基斯坦开展技术考察、环境和土壤分析及试种工作,到2023年将收获的18万吨辣椒运回中国。田间地头、谈判桌上……都有段洪军作为一名劳动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身影。
身在异乡 勇挑重担不负使命
郫都,因郫县豆瓣而闻名天下。在郫都,有大大小小的郫县豆瓣生产企业73家。段洪军所在的丽通食品就主营郫县豆瓣、川味调料。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丽通食品有着向海外拓展的意愿和思考,而辣椒种植和加工又是公司最为熟悉和擅长的业务。于是,段洪军被委任为丽通食品在巴基斯坦项目的总经理,2019年,他率领技术专家到巴基斯坦开展技术考察、环境和土壤分析及试种工作,开启了郫县豆瓣原材料供给侧改革的序幕。
身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成为段洪军开展工作的最大难题。巴基斯坦主要语言是乌尔都语和英语,由于英语水平不高,段洪军无法与当地人员进行顺畅地交流。为解决语言上的障碍,他每天在工作之余抽1个小时以上进行英语学习,并在工作中与同事不断进行英语交流,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很短时间内,段洪军很快实现了从在国内公司某一板块负责人到在国外带领大家干的角色转换,成为了一名项目带头人。旁人往往只看到在不同领域之间的轻松跨越,而忽略了其背后的坚韧与付出。
而真正让段洪军感到压力大的,还是管理上的差异。“在国内丽通食品推行的是以制度、流程为依据,公司内部倡导人性化的管理。然而在当地因国情不同、文化不同、人的价值观不同,最初,段洪军在海外公司管理上推行人性化管理,其结果事与愿违,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段洪军介绍,“比如时间观念上,约定下午两点,很可能三四点都没有到。所以在人员培训上,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因此,段洪军逐步调整管理思路,最终达到工作结果和目标。
在国外新冠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段洪军带领中国、巴基斯坦技术团队在当地完成2020年试种1800亩和2021年小规模种植18000亩辣椒订单农业。2022年完成大规模推广90000亩,2023年将收获18万吨辣椒运回中国。
带领团队 奋力开创新篇章
辣椒项目的落地,解决了国内食品、调味品行业所需的辣椒原材料,同时给巴基斯坦带来了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给当地带来了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巴基斯坦农业现代化水平。2021年7月该项目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2022年9月被中巴两国政府认定为“中巴经济走廊”首批农业项目。
“2022至2023年种植季,丽通食品在巴基斯坦南旁遮普、信德、俾路支部分地区合作种植面积达91050亩,预计收获干辣椒3.75万吨,可为巴基斯坦创造4500万美元外汇,解决近万人阶段性就业。”段洪军说,“辣椒农业项目已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农业项目的排头兵。作为领队人,我为中方团队在异国他乡做出成绩而自豪。”
而在此期间,因疫情国际航班较少,段洪军减少回国休假时间和频率,将全部重心和时间放在巴基斯坦当地。“为企业的战略实施,为‘中巴经济走廊’农业项目能够顺地落地,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如果说工作的初衷,是生活的需要和理想价值的实现,那么,在段洪军去了巴基斯坦后,又加上了一条:希望孩子将来会因为爸爸而骄傲。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给孩子高尚的人品、坚强的性格、不服输的态度以及勇往直前的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公司战略规划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要求,进一步拓展辣椒种植示范项目,预计到2028年,辣椒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公司将在巴基斯坦设立食品生产、西红柿加工、畜牧产品加工厂等,实施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三产业中食品制造业产业融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融合发展。我也将继续为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奉献自己的力量。”段洪军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