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
党中央决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篇1
黄旭华:为国深潜三十载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他的少年和青年岁月,在抗日战争的炮火和动荡中度过,从此立下“学造船,科学救国”志向。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一批人挑起开拓我国核潜艇的重任,他是其中之一。
1965年,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他远离家乡,在辽宁葫芦岛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一没有核潜艇的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二没有足够的科研水平,三没有硬件条件,但他誓要从一穷二白中“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
接下这份绝密任务后,他三十年没有回过家,家人不知道他在外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十年磨一剑。他和同事们在世界核潜艇史上写下光辉篇章——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海军进入战斗序列。
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他说: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他是“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篇2
张富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24年12月生,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他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篇3
“这大山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养育他、守护他、陪伴他,任谁也不能伤害他!”近日,92岁的连云港市云台山景区南云台林场退休职工颜井武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仍然精神矍铄,胸前挂着的军功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1957年退伍回乡开始,到2020年因身体原因,不再巡山,颜井武老人在南云台林场这座山上种树、摘茶、巡山、护林,整整坚守了63年,他已将生命和大山融为一体。
退伍不褪色,用心浇灌“一抹绿”
1933年,颜井武出生在连云港市南云台山凌州村的一座山坡上,那时的山头还都是旧社会的地主家所有。老人记忆中家旁的推磨山、二层山等山头基本都是荒山,怪石嶙峋的山头毫无美感可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大山仍是光秃秃的一片,只有低矮的山坳里稀疏地长着茅草和小树。“那时候山上石头大,风也大。小孩子捉迷藏,藏都藏不住。”回忆过去,老人不禁感叹,“哪像现在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树啊!”
1953年初,年仅20岁的颜井武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当年5月他就赶赴朝鲜战场,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并在火线入党。经受战场磨炼,历经九死一生,颜井武成为抗美援朝战争后撤出的最后一批军人之一,并荣立三等功。
在山里长大的颜井武似乎命中注定与生他养他的大山有不解之缘。1957年,退伍回乡的颜井武成为南云台林场的一名职工,植树造林成了他的第一要务。
看着家乡光秃秃的山头,想起战士们不惜用生命保卫的江山,颜井武发誓要尽己所能,去建设祖国大好河山,造福子孙后代。从此,他将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浇灌”到大山上的每一棵树下。
“那时候栽树都是大家一起干,每天猫着腰在山上挖坑。指头粗的小松树栽下了一棵又一棵,但光栽松树也不行,得要针阔混交才是好山林,后来小小的麻栗栽成了片,每人每年都要栽下几千棵,十几年下来,一个人栽下的树就有几万棵。”谈起当年种树,老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放眼望去,当年的荒山乱岗,如今早已是绿意盎然的山林。
林子越变越密,树木越长越高,山林不仅变成了鸟语花香的天堂,更成了港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林场的孔雀沟、东磊和渔湾等景区逐渐融入了大花果山景区,成为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篇4
孙家栋: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航天“大总师”
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数个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他则被大家尊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
2004年,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75岁高龄的他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他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被欢呼声淹没。他却悄悄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
这位94岁的老人,一生与航天事业紧紧相连,他说:“我最大心愿就是造一辈子中国‘星’。”他是“共和国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篇5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篇6
袁隆平:一生追逐禾下乘凉梦的“杂交水稻之父”
2013年8月19日,袁隆平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示范片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他常常说起自己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朴素而伟大的梦想,他用一生去追求。
饥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他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几十年间,他在攻坚克难中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了超级稻育种计划。从第一期超级稻到第四期,中国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水平始终领先于世界。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不仅如此,中国杂交水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篇7
李延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荣立特等功一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