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
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大家了解多少呢?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推荐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1
1953年初,20岁的颜井武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参军。经过几个月的简短训练,当年5月他就赶赴朝鲜战场,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初入朝鲜,他和战友们一道负责前方指战员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且不畏纷飞的战火考验,他当年就在朝鲜战场火线入党。在经受战场艰苦磨炼,历经九死一生,颜井武成为战争后撤出的最后一批军人之一,并荣立三等战功。
“从朝鲜再回到家,才知道家乡有多么亲切。”山里长大的颜井武似乎命中注定与生他养他的大山有不解之缘。1957年,退伍回乡的颜井武成为南云台林场的一名职工,植树造林成了他的第一要务。看着家乡光秃秃的山头,想起战士们不惜生命保卫的江山,颜井武发誓要尽自己所能,去建设祖国大好河山,造福子孙后代,从此,他将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浇灌”到大山上的每一颗树下。
“那时候栽树都是大家一起干,每天猫着腰在山上挖坑。指头粗的小松树栽下了一棵又一棵,但光栽松树也不行,得要针阔混交才是好山林,后来小小的麻栗栽成了片,每人每年都要栽下几千棵,十几年下来就是每人栽了几万棵。”谈起当年种树,老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2
多年前,大家普遍自建房子,且液化气未推广时,附近总有村民偷偷上山砍树,老人发现蛛丝马迹,往往会穷追不舍。就在他退休次年的初夏,老人在巡山时发现有人在推磨山下砍树,他立即制止,其后他不仅找到砍树人家长,还向林场场部反映,砍树人被处以重罚。还有一次,老人在土城顶山头发现有人砍树,立即前往制止,并追赶逃走的偷树人。没想到追赶二三十步后,偷树男子竟然回头向老人挥起了斧头,最终偷树人被老人真情说服,并接受处罚。
今年疫情期间,颜井武老人徒步3公里山路,将1000元捐款交给林场,是林场第一个向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的人。他说,“我是党的人,现在国家有难,我就要为党分忧。我年岁大了,也不能做什么,钱虽然不多,这是我的一片心意。”
颜井武老人用28年义务巡山保护绿色的坚守,诠释了一位老党员、老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3
我看山比较严,六亲不认。只要你动我的树苗,我就不客气,造的林就是留给下一代。
作为军人,可以流血,但不能流泪,上甘岭战役都坚持了下来,自己遇到的这点挫折算什么。
颜井武彻夜难眠,他四处奔走,拿着林场的土壤样本求助专家,请求得到有用的技术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颜井武选择了更适合云台山气候成长的树木,并在山上建设了几十个个蓄水池,一举解决了树苗缺水的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批种树的树苗大体上都成火了。
由于靠近林场,农村人盖房子就会到山上砍树做房梁。为了防止附近村民盗取树木,颜井武还组织成立了护林队。“早期,由于队员比较少,队员们每天早上5点多到山上,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颜井武介绍。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4
“我爱这大山,就像爱我的孩子一样。工作35年,我就在山上吃住35年,几乎没有下过山。因为一次下山来回就要耽误一天的时间,少栽几十颗树苗。”在山间,一座狭小的石头房子前,颜井武步履蹒跚。
坚持才有战果。从1957年至1992年,35年间颜井武带着工人们植树超100万株,占地数百公顷,同时为了发展经济,颜井武还带着工人种植了数千亩的茶园,每年云雾茶的收入成为了景区经济的一大支柱。
1992年,颜井武退休了。突然停歇下来,颜井武空虚烦躁。颜井武爱林场,爱绿色,更爱这片他曾挥洒汗水的地方。
“我要看山,帮林场看山去!”颜井武对老伴撂下这句话,就去场部找领导。
“不要钱,只领任务,请场领导相信我。”颜井武对领导汇报,像极了当年他在部队的样子。
于是,颜井武的生活又充实起来。早晨依旧5点起床,带根棍子就开始到各个山头转悠,9点回来吃早饭;下午3点出发,把另外的山头转一遍后,7点带着夜色回来。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5
放眼望去,当年的荒山乱岗,如今早已是绿意盎然的山林。林子越变越密,树木越长越高,山林不仅变成了鸟语花香的天堂,更成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林场孔雀沟、东磊和渔湾等景区逐渐融入了大花果山景区,成为了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尽管年逾八旬,步行巡护在海拔450米以上的山头,颜井武依然精神矍铄,几乎看不出一丝疲态。“这么多年,都习惯了,这点山路算什么?”老人笑声爽朗地说,“以前年轻的时候,哪天不走个三四十里山路呀?护林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1992年初,颜井武退休,同时,也开启了义务巡山护林之路,即使刮风下雨也未停下脚步。老人义务巡山护林近28个年头,每天要走上公里的山路,总里程超过8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有余。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6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颁奖词】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7
20__年4月1日,我们在校务会上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们学习她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工作的努力,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所学习,因为她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虽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
国家表彰的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等事迹材料篇8
张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个小山村,迈步脚踏山,出门眼见天。山连山,山套山,山山连环。村里200多户人家分布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百余米的峡谷地带。
他离别家乡数载,归来就让全村炸了锅:四婶死了的儿子回来了!死人复活了!
重残卧床生涯使他的性格骤然改变,原有的刚直爽快、勇敢坦诚已经消减殆尽。他变得沉默寡言、抑郁多思。他羞涩、自卑、惧怕别人嘲笑的心理,与身体遭受重残密切相关。
他在任何陌生场所,都极尽所能保持一个完整人的形象。不卸假腿,不摘帽子,不摘墨镜,避免让陌生人感到惊讶。就连吃饭、喝水、穿衣这些生活琐事,他也极想独自一人“秘密”进行。
他双上肢在手腕上方5厘米处截肢,双臂神经剧痛,极难学会自己配戴假腿。他双下肢在膝盖下方7厘米处截除,即使装上假腿,走上十步八步也会因为腿短打弯双双脱落。
他不想让别人窥探他吃饭的“秘密”,他认为那是一种丑态。他知道,假如人们发现他罕见的“猪舔食槽”饮食方式,孱弱的母亲会急出病来,同情怜悯者会竞相争助,猎奇好事者会大肆宣扬。而且,还会越传越离谱。
他负伤截肢以后第一顿“自食”,是用断臂搓掉帽子,推掉墨镜,四肢扑在床上一点儿一点儿地爬到桌边儿,伸嘴叼着碗下压呈半立状态,慢慢地吸食。他的臂碴触扶桌沿儿,伤口末端神经就会剧烈疼痛。因为疼痛,他每一次只能够坚持半分钟左右。
他难过得想哭,想让情感在哭声中迸发。他在床上攒了攒力气,“腾”地一下子坐了起来。暗自骂道:真他娘的笨蛋!连哭一场都不能,这“哑巴”的滋味比哭还要难受。战场上头颅被烧得半熟没有哭,骨肉散架“大搬家”没有哭。现在反倒想哭了?没出息!
他顷刻间来了精神,身立臂摇,不知不觉中站立起来。他感到自己与受伤前一模一样,依然是一位整装待发、威风凛凛的军人。他挺胸立正,抬腿迈步,却“哐当”一声,囫囵个儿从床上栽了下来。想象中的英姿,也一下子被“哐当”没了。
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年。可是,他经过六年苦涩煎熬艰难锤炼,不但活了下来,还逐渐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无际的艰难中,一寸寸、一点点、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进。
既然敌人的子弹炮火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要替牺牲的战友们活着。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随着时光流逝,他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活着,他生发出强烈的愿望——我要工作!
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25年。为着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竭尽所有,吃苦受累,不在话下。
他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他一般都是晚上行动,因为白天出来怕被人们发现而特殊照顾。他穿着假肢行走山路,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