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
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那么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
2014年,“杨根思连”作为旅尖刀部队挺进朱日和草原,参加“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与蓝军旅展开激战。这场战斗,该连官兵遭遇意想不到的挑战,败走“麦城”。
全程观摩的训练专家介绍,演习破除了“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探索形成了“自主对抗、随机导调、精确评估”的组训模式,是我陆军战术训练的一次突破。
“蓝军旅出招灵活多变,让我们大开眼界。”谈起往事,参加过那场战斗的官兵依然印象深刻。战斗中,蓝军旅灵活运用先进的信息化作战系统实施机动突击、立体打击。“杨根思连”官兵还未与蓝军旅接触就遭重击。
二级上士林思琦,当时是“杨根思连”尖刀班战士。他在采访中说:“演习中,我们很难抓住对手。好不容易抓住一次,又常被对手轻松摆脱。可我们的行动,始终在对手的掌控之中,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可使。”
这一仗,到底输在哪?演习结束,连队请蓝军旅官兵参加复盘并介绍制胜之道,官兵恍然大悟:同样的信息化装备,蓝军旅的战法打法更能发挥装备性能、更符合信息化战场特点规律;以往被连队忽视的各类数据,成了蓝军旅作战的重要支撑……在体系作战道路上,对手已经走出很远。
站上新的起点,打赢新的战争。一场败仗,打醒了“杨根思连”官兵,让大家更加深切地意识到,面临现代战争的冲击和考验,过去的“旧船票”登不上现代战争的“新客船”,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在战斗力转型道路上激流勇进、换羽新飞。
由此开始,“杨根思连”开始了一场艰难的转型突击。面对新的体制编制、新的武器装备、新的使命任务,人才怎么培养?力量怎么编成?能力怎么合成?在火热的练兵实践中,一连串的问号萦绕在该连官兵心头,又在一场场“头脑风暴”和一次次创新攻关、砺剑试锋中被一一拉直。
在赶路中探路,在探路中冲锋。几年前,“杨根思连”所在旅在战区陆军组织的对抗中再次遭遇蓝军旅。这一次,该连官兵没有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胶着。最终,连队赢得胜利。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2
孟筱垚是“杨根思连”的“许三多”。
第一次了解“杨根思连”,是在电视节目《真正男子汉》上。新兵入伍我来到了这里,像荧幕故事照进现实。
不少战友叫我现实版“杨根思连”里的“许三多”,也许是因为“许三多”在影视作品上展示的腹部绕杠特长,和我擅长的单杠卷身上有相似之处。
其实,起初我对单杠卷身上这个项目并不热衷。新兵入连时,我能做十多个,平时的成绩在连里排在优秀。连队党支部发现了我的长处,一直鼓励支持我突破自己。
入伍第二年的全旅军人运动会上,我经过训练,单杠卷身上突破到30个以上的成绩,但当时的第一名已经可以做90个。
自那时起,6年间我一点点积累,一次定一个进步的小目标,并由小目标变成大目标,跟第一名的差距每缩小一次,我的信心就提高一点。
刚入伍时,皮肤还比较嫩,第一次训练单杠卷身上过后,我手心的皮肤全部翻起来,恢复期长达一个月。第二次训练时想到还会受伤,脑子里像有两个人在打架,最终都是“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引导着我坚持。
现在,我的手心已经起了厚厚的茧,冬夏会比其他战友更加耐冷热,即便是受伤,三四天过去就可以继续训练。
每个月,全旅会进行以考促训各项目创破纪录比武。今年1月到4月,我连续四个月打破了全旅单杠卷身上的纪录,5分钟做了94个。
入伍6年,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对老连长“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感悟更加深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不放弃的信念。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3
“战场无亚军。要在残酷的未来战场战胜对手,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每年参加演习前,“杨根思连”都会请兄弟连队战友当对手、上门出特情,官兵连安稳觉都睡不好。有人不理解:“养精蓄锐、保持体力,才能更好完成演习任务,‘杨根思连’怎么自己折腾自己?”然而,该连官兵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接到演习命令的那一刻,就提前进入了战场。
严格组训、科学施训,比对手训得更狠、练得更猛,把每一招都练到极致。秉持这一信条的杨根思传人,近年来在比武竞赛、大项演训任务中一次次战胜对手,连队连续6年被所在集团军表彰为“强军兴训先锋连”。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4
“杨根思连”官兵始终认为,未来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只有在备战上比别人精细、比别人精准,打起仗来才能比别人更有胜算、更有底气。
“打仗要有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平时准备细一些,战时胜算就多一分。”连队干部仇安说,连队抓战备唯一的标准就是实战需要,断电、缺水、少粮都要备上一手。
做好战争准备,“细”是基础,“准”是关键。装甲装备保持良好的战备水平是个大难题,战士李亚召给每辆战车制作“身份证件”,将其“脾气秉性”一一列出,帮助大家提升装备操作保养效率,确保每辆战车时刻保持“满血”状态。
在大家细心保养下,连队近3年不论是大项演习还是日常战备拉动,战车均未出现抛锚、趴窝的情况,有力保障战训任务完成。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5
2019年10月1日,22岁的他作为战旗方阵擎旗手,在《钢铁洪流进行曲》声中,高擎“杨根思连”战旗经过天安门前,光荣受阅。
1950年10月1日,28岁的杨根思登上天安门旁的观礼台,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6天前,他作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战旗无声,历史回响。今日的安稳与和平,是无数像杨根思一样的英雄,用赫赫战功打下来的。
“首战桃花山,便把英雄当;转战南北杀敌人,屡建功勋在战场。”朗朗上口的连歌唱出了杨根思的战斗经历,他打过不少漂亮仗:
攻打泰安时连扔18颗手榴弹、在郭里集战斗中“三送拉雷”、在齐村战斗中勇炸碉堡……留下“我就不相信有炸不开的碉堡”“敌人敢来进犯,我就用炸药把他们消灭”“批准我牺牲,任务包完成”等硬汉发言,成为名扬华东的战斗英雄。
老连长身上的胆气,跨越70多年,流淌在“杨根思连”每一名官兵的血液里。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6
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面对杨根思雕像宣誓,完成任务后向老连长报告,是连队长期坚持的好传统。这样的传统还有很多:每逢新干部到任、新兵下连,他们先要观看电影《杨根思》、阅读书籍《特级英雄杨根思》、瞻仰杨根思雕像;每晚点名点到“杨根思”时,全连官兵齐声答“到”……
日积月累,尊崇英雄、珍视荣誉的火焰被点燃。当战斗英雄、做强军标兵,成为每名“杨根思连”官兵的共同追求。
2016年7月,在南苏丹维和战场上,面对大规模武装冲突,“杨根思连”下士李磊、四级军士长杨树朋冒着枪林弹雨坚守岗位,不幸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杨根思“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两名维和烈士灵柩运回国的当天晚上,百余名“杨根思连”退伍老兵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悼念战友、追忆英雄。他们纷纷向旅领导表态:一朝在“杨根思连”当兵,终生是杨根思传人,若有战,召必回。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7
2021年7月中旬,驻地周边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接到上级紧急驰援命令后,“杨根思连”官兵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人员收拢、物资装载,成功完成转移受灾群众、封堵大堤决口等任务。
2020年,营里组织战术演练,连队官兵没有按以往自导自调模式进行,而是主动联系兄弟单位,邀请本专业、本领域高手到演习场,开展自主对抗。平日里的兄弟非但没有手下留情,反而刻意提高难度系数,不仅设置复杂多变的敌情,而且专业把关严格苛刻,不少班组在特情处置中被扣分。
在仇安看来,未来战争更残酷,作战对手更强大,必须树立“下棋找高手”的观念,在严格训练、实战环境、复杂斗争中去磨砺摔打。步机枪短点射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对他们来说只能算合格;战斗射击在实现正面即停即打基础上,他们把倒射、侧射作为新增训练内容;分队战术训练经常给自己出难题,断通联、放毒烟、打冷枪,条件怎么复杂怎么设。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8
擎旗手之外,步战车驾驶员是付东旭的另一重身份。
为了在“杨根思杯”岗位练兵比武中赢得好名次,他跟“蝶形移位”课目较上了劲。本来觉得“胜券在握”的付东旭,一打听才知道,和旅里的顶尖水平还差着不少。只剩不到一周时间了,他脑子里只有:“加紧练,追上他!”
三四十摄氏度的炎夏,步战车内温度逼近50摄氏度,握着发烫的方向盘,他在车里一练就是半天。在大转弯时练加速、用弹力带练脚掌发力,反复揣摩每一个油门深度、每一个转向角度、每一次档位变换,一秒一秒地死磕,“只有平时把米、秒、度追回来,战时才能制胜强敌。”付东旭说。最终,他一举夺得全旅第一。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9
2016年7月10日,是“杨根思连”四级军士长于明彬永生难忘的日子。18时39分,他驾驶的步战车在执行维和警戒封控任务时,被一枚火箭弹击中爆炸起火。
“快,下车!”一阵眩晕的于明彬意识稍有清醒,迅速下车将伤员转移到安全位置。这时,他突然想到:车上存放着上百枚炮弹、油箱内有近400升柴油!一旦爆炸,必将造成重大伤亡。
身边的炮弹爆炸声此起彼伏,子弹打在步战车钢板上当当作响。于明彬从前来救援的突击车上取下灭火器,不顾生命危险返回战车进行灭火,成功避免二次爆炸发生。
危机并未过去。当天夜里,根据维和步兵营防御部署安排,“杨根思连”要挑选8人组成反坦克狙杀组,建立外围第一道防线。“防线在敌人射程之内,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但是,当连长王震作动员时,官兵无一例外坚决请战。
最终,精选出来的8名连队骨干组成突击队,携带火箭筒直奔战位。在接下来的6个多小时里,他们与武装分子近距离对峙,实施有效震慑,圆满完成了任务。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0
2021年,“杨根思连”参加实兵演习,官兵们战法打法屡屡出乎“蓝军”意料。制高点难以攀爬,连队官兵用随车携带的折叠梯迅速抢占,并立即展开火力压制;坚固的房屋无法从正面突破,他们便用破墙器从侧面突入进行清剿……
最让“蓝军”指挥员郁闷的是,原本火力最猛的正面战场,打到最后才发现是虚晃一枪,阵地两翼早已被“杨根思连”穿插分队钳形包抄,连后路都被堵上了。
“敢于追求创新突破,源于大家对胜利的渴望。”王玉恒说,连队每名官兵都明白,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必须让制约打赢的问题在战争打响前“归零”。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1
“杨根思连”这群粗糙的硬汉,对待战备工作却心细如丝。
每天晚上,他们都要查看单兵行动卡、整理战场急救包、测试防毒面具气密性,把作战靴头朝外摆放在床尾。
考虑到战场环境下,断电、缺水、少粮各种情况都会发生,他们把大容量移动电源、野外自动取水器等都纳入战备物资。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平时准备越精细,打起仗来越有底。”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2
困难越多,斗志越高;挑战越大,干劲越足;对手越强,拼得越凶。这个连队官兵身上,时刻透出一股能令敌人胆寒的血性虎气。
2017年10月,连队参加“中部砺剑-2017·确山”实兵演习,担负穿插渗透任务。实兵对抗当天,演习地域突降大雨,步战车深陷泥潭动弹不得。
“‘杨根思连’的兵,下车奔袭!”山路湿滑,道路崎岖,一脚踩下去泥水淹没脚踝;荆棘密布,衣服被树刺剐烂、皮肤被划伤。官兵奋力奔袭,连续击毁“敌”8辆坦克,并一举端掉“敌”指挥所。连队战士郝振标说,那一刻,“血好似被点燃了”。
11月初,在上级组织的训练考核中,排长张龙飞尽管身体不适,考核中一度出现脱水症状,但仍坚持完成武装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等课目连贯考核,靠意志和血性取得令人佩服的成绩。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3
2020年8月,连队赴某陌生地域组织滨海适应性训练。战士李伯利发现,人员装备装载登船后会被分配到不同舱室。由于舱体材质特殊,加之密闭性较好,各种通信系统受到很大干扰,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如果在战时,这还怎么实现高效指挥?”虽然只是一次演练,但李伯利还是向连队报告,并迅速研究解决办法。最终,李伯利成功在船舱内开通无线通信网,有效保证连队高效指挥。
近年来,连队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激发官兵创新潜能。连队支部“一班人”还结合战斗进程,组织骨干围绕战场侦察、战斗编组、战术动作等,探索出百余条改进措施,并成功运用于连队演训实践。
2022年盛夏,某陌生地域演训场,“杨根思连”在演习中夺控重要敏感目标时再次奇招频出,打得“蓝军”措手不及,在有效保护敏感目标的同时成功歼“敌”。
演习结束,上级给予高度评价:“‘杨根思连’敢打硬拼的血性不减,巧打善拼的劲更足,这样的连队上战场一定能让党和人民放心。”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4
新型步枪下发后,排长米泰宇发现,瞄准镜反复拆装会影响射击精度,于是萌发了给它设计配套收纳箱的想法。画设计图、寻找材料……他天天琢磨、克服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历时一年多终于拿出了成品。
“杨根思连”鼓励官兵为提升打赢能力想招法、蹚路子。面对装甲步兵连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他们成立战法训法研究小组,开展“克敌制胜三两招”群众性研战练战活动……围绕战场侦察、战斗编组、战术动作等,不断探索优化改进措施。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5
一场国际比武,比出了“杨根思连”官兵敢战必胜的精气神。
2016年7月,“杨根思连”九班班长陆亚东奉命出国参加国际“炮兵能手”竞赛。正式比赛前一周,陆亚东拿到主办方提供的某型火炮时,发现该型装备此前根本没有接触过。
“就算不吃不睡,也要把火炮玩转!”陆亚东和战友全身心投入训练。然而此时,一支外军代表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火炮炸膛,造成多人伤亡。
是像很多参赛队一样暂停训练,还是按计划继续突击?“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关键时刻,陆亚东坚定表示,只要严守操作规程,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风险!
就是凭着这股精气神,我军代表队短短一周将火炮操作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45秒!实弹射击竞赛中,陆亚东成为5个国家10个参赛班中唯一4发4中的射手。
“‘三个不相信’,说到底要靠过硬的能力素质来支撑!”旅政委练伟介绍,这些年,“杨根思连”把战备训练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始终保持“随时上战场”的姿态。
前年,“杨根思连”主战装备增添了新型信息化系统,官兵加班加点补信息化理论、钻新装备性能。不到3个月,全连官兵便掌握了通用指挥、侦察情报、测绘导航等9种业务模式40余项功能。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这次改革,“杨根思连”从装甲步兵转型为合成步兵后,连队干部骨干围绕“战斗队形如何运用、战场火力如何发扬、攻击破袭如何实施”等新课题集智攻关,系统梳理22个专业的职责要求和技能标准,研究出“楔形作战队形配置”等战法训法,向能打胜仗的目标发起新的冲锋。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6
在“杨根思连”荣誉室,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件血衣记录着连队官兵无惧生死的血性胆气。
当地时间2016年7月8日,南苏丹爆发激烈冲突。7月10日,一枚火箭弹击中中国维和步兵营位于难民营4号哨位105号步战车,负责警戒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步战车爆炸起火后,战士于明彬冒着炮火把战友救出来,突然想起步战车上还存放的上百发炮弹,以及油箱内存储的近数百升柴油,一旦火势蔓延造成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从前来救援的突击车上取下灭火器,穿过流弹乱窜的空地,重新返回步战车进行灭火。10多分钟里,于明彬冒着枪林弹雨和二次爆炸的危险,数次登上战车,最终成功扑灭大火。
当天夜里,维和步兵营接到通报,南苏丹形势即将恶化,维和营区可能遭受攻击。根据部署安排,连队需要安排8名战士组成反坦克狙杀组,担任外围第一道防线。主动请缨的8位勇士组成突击队,奔赴各自战位。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他们才在夜幕掩护下潜回营地。
军人生来为战胜,军队百战为和平。岁月流转,“杨根思连”的人员和装备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保家卫国、不辱使命的报国之志从未改变。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事迹材料精选篇17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杨根思连”一向当尖刀、打主攻,见任务就上、见第一就争,锤炼出拖不垮、打不烂、压不弯的钢铁意志。参加战备拉动,他们喊着“三个不相信”,携枪带弹武装奔袭25公里,直插蓝军指挥所;参加实兵对抗演习,面对蓝军兵力突增、坦克部队火力压制等困境,他们顶住密集火力,成功从侧翼突破。
“当年,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七十年的和平,今天,我们也愿意为了祖国的和平昌盛而贡献一切!”
“爸爸没办法给你一个完整的童年,但是更希望给你一个和平的国、安宁的家。”
“我时刻准备着成为像老连长那样的英雄。”
这是“杨根思连”官兵写下的话。军人笔下,千言万语最终化作“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