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

| 徐球

军人让中华民族不可欺,无时无刻都在保卫着祖国领土,退役军人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15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1)

谢国龙,1956年12月出生,1975年1月入伍,1979年4月退役,1993年9月入党。

在连队,谢国龙通过自己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不仅解决了设备的安全问题还得到了推广应用,更获得了军区的表彰。

退休后,谢国龙成为了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和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指导员。在服务站,经常组织退役老兵们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回顾各自的光辉岁月,他表示:“只要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我愿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2)

2023年,张夏成为一名社区。他俯下身、沉下心,一有时间就进行走访调查,半年时间内走遍了78个小区,真正做到对辖区内的情况底数清、情况明。作为一名社区,他始终把加强社会面管控作为维护辖区治安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成立巡逻防控队,制作《巡防示意图》,重点开展居民小区、学校等重点单位治安巡逻等安全防范工作;联合社区、物业、村干部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电诈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设计小区三维立体图,涵盖小区概貌、住户信息等,按照红黄绿三色区分重点人员、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并根据入户走访实际情况实时进行更新;建立45个警民微信联系群,受理群众意见,解答群众咨询,发布警方提示和警情通报,宣传法律知识和防范常识,提高群众防范常识和法律意识;他开发设计了“祥和警务室码上办”二维码,该二维码是集接受、处置、反馈于一体的闭环系统,具备受理群众诉求,意见反馈,服务评价,便民服务,可疑人员上报等功能,对于群众的诉求,他总是立即回馈群众诉求,当天入户处理。同时上传了20项群众办理日常业务所需手续的文件,让群众看的明白,办的顺心,最多跑一次,居民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拨打电话咨询户籍业务和案件进展情况。通过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微警务”模式,辖区内群众对张夏更加认可。

“社区工作是需要用心感悟的,你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是张夏对社区工作最深的感悟。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3)

马辉,男,中共党员,2007年入伍,2009年退伍,现任大阁镇执法队副队长,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平凡见真章”的深刻内涵。2023年被评为丰宁满族自治县“最美退役军人”。

马辉是一个认真的人,他认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他都保持着勤奋好学的态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服役期间,他凭借不懈的刻苦训练和对知识的孜孜钻研,多次获得优秀士兵和嘉奖。退伍后,安置到自然资源局,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带着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像一颗种子一样将根深深扎在公务的土壤,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汲取营养增强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人民的初心和誓言。2020年,他再次转岗到大阁镇政府,担任执法队副队长,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和专业知识,马辉又感到了本领恐慌,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像当年在部队一样,严于律己,刻苦钻研,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经过不懈的努力,他逐渐成长为执法队中的业务骨干,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认可。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4)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李长江工作中有着军人的高度警觉,2022年8月4日上午,他在黄河河道巡查至梁山河务局朱丁庄控导工程时发现河道内发现一名落水群众,车上也没有救生衣,李长江不顾个人安危,立即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去救人,在赶来的同事帮助下将落水群众救上来。事后了解到该女子因家庭矛盾,一时想不开,李长江对其进行耐心的劝导,并联系其家属,第二天,家属赠送了锦旗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军人的精神与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工作与生活,李长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事迹。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5)

1997年张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张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进步。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张伟第一个写下请战书,勇敢的奔赴抗洪战场。五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张伟强健的体魄、坚定的革命意志,荣获“优秀士兵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两次,并于2001年7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2年退伍后的张伟被分配安置在兖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室工作,成为一名专职司机,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一干就是十几年。不叫苦不喊累,出色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2018年调整到综合管理科从事、、企业改制等工作。新的工作岗位更加繁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一出发几个星期也是常事,张伟深知自己的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疏忽,为此张伟虚心向同事们学习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把“为人民服务”彻底落到了实处。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6)

从事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工作七年多来,曾志平首倡并践行“全球无国别全年无时差服务”理念,“两全两无”不间歇服务,便利国际友人1000多人次,获赠20多面锦旗和10多封感谢信,正是对他扑身岗位、精业敬业和无私奉献的最好褒奖。考虑到境外异国时差问题,为了不错过每一个电话、不错失每一次机会,他每每下班前就把办公电话转接到手机,自始如一,被友人誉为曾警官“国际温情热线”。他始终坚定“忠于职守、快乐奉献”准则不动摇,昂扬进取精神,满腔热忱忘我工作,以无比激情和殷殷柔情真诚服务每一位工作对象。在严格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湘活动的同时,他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精准发挥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职能作用,力行力臻给予国际友人“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赢得广泛赞誉好评如潮。

七年来,为做好湖南省境外非政府组织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曾志平每年定期深入湖南长沙境外非政府组织集中办公地实地走访调研,高效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和技术特长,牵线搭桥铺路,强化服务保障,释惑解难排忧,助推湖南高端产业和前沿技术提质增速发展。他充分利用好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各项政策,竭诚提供全程全时贴心服务,引导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的文教卫体、扶贫济困、爱心救助等活动面向基层、深入群众,发动一众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湘开展和美公益活动,为改善民生、助力“三高四新”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7)

视察柏桥村之后,柏桥村的知名度更高了,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为了解决游客的住宿需求,柏桥村可以针对性地发展民宿产业,把民宿产业做成真正有吸引力的行业。在2023年底,柏桥村成立了以拓展渠道、增加客源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强村公司——高州市美荔农业有限公司,以“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新亮点”为切入点,带动柏桥村民利用家中闲置房屋,开办特色民宿,张炳芬看准民宿发展的机会,把旧的荔枝楼改建成为一家民宿,张炳芬家民宿是一栋三层岭南风格的院落,白墙黑瓦,推门便是一片荔枝园,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张炳芬家民宿是柏桥村首家民宿,开张才一个月,就接待了十多名浙江自驾游的客人以及一批批柏桥讲堂外地学员。张炳芬家的民宿在根子镇荔枝节期间,镇内的房间是供不应求的,都是爆满的。而柏桥村的民宿,对于解决游客住宿需求,他们有信心做好。

作为柏桥村的一员,他倍感幸福。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他会继续和柏桥村的村民一起,共同探索致富的密码,打造更多富民兴村的产业,将柏桥村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8)

张富清的青春,是他们那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将个人理想融进时代洪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捆绑,他的心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一默如雷,从他心底迸发出的力量,就如同长征火箭腾空时的尾焰,有力、耀眼。”有网友这样评价张富清。

庆典上,千余名来自首都大中小学的青少年,向党深情告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晨光里,他们的脸庞朝气蓬勃,眼神清澈明亮。

张富清说,这一幕,让他不禁想起年轻时的自己——

24岁,永丰战役,为了战斗胜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29岁,身在遥远边陲喀什,祖国一声“,保家卫国”召唤,他和战友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

31岁,因为祖国的需要,带着家人从武汉出发,一路向西,来到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半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这一个接一个在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的决定,却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最热血”的人生选择。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9)

2012年,张富清因病左腿截肢。为了不影响子女“为党和人民工作”,88岁的他装上假肢,拼命练习一年,顽强站了起来。

他讲不来豪言壮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质朴纯净、直抵人心。

60多年里,张富清将赫赫战功锁在箱底、深埋心底,闭口不提,他的老伴儿和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张富清的战斗英雄身份才得以发现。

张富清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诸多光环加身,他依然是那个坚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张富清;依然是那个“为党为人民可以牺牲一切的张富清”。

这位1948年8月在战场上火线入党的老党员这样说:“我要在有生之年,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做到哪里,党叫我做啥,我就做啥。”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10)

陈聪河,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出生,1991年入伍,1994年退役,福建省泉州市宝洲商品批发市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该同志情系桑梓、乐善好施,先后捐资2000余万元,参与困难群众帮扶、教育扶贫、关爱老人、家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公益慈善事业。他发起成立“惠安东桥镇陈桂林慈善基金”,建设“惠安县东桥镇屿头山村老人居家幸福院”,连续10年开展“敬老慈善慰问金发放”活动,为家乡屿头山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为村里50岁以上老人缴纳医保费用,让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他牵头出资500万元参与发起“惠安县大病救助及儿童白血病救助爱心基金”,募集资金3000多万元,救治儿童白血病患者、困难群众大病患者10余人。今年河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灾情后,他积极参与灾后救援,捐赠价值1000万元物资,帮助灾后重建,以实际行动彰显企业家社会责任。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11)

吴朝敏,男,中共党员,现任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从一名武警战士成长为一名武警军官,再转变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吴朝敏始终铭记入党初心,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26年的部队生涯,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因政治合格、军事过硬,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20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连年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或优秀党员。

2007年12月,转业到长宁区纪委工作后,他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坚持原则、铁面执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同事眼中的良师益友和公认的“劳模”榜样,多次获得区机关嘉奖。作为反腐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及军转干部的传统本色。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12)

丁国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1976年入伍,1986年退役,浙江省国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国年退役后回乡成为一名乡镇干部,随着改革开放带来市场经济的繁荣,他白手起家、下海经商,将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达75亿元的集团型企业。公司成立至今,他始终秉承“退役军人是宝贵人才资源”的发展理念,坚持“退役军人招录优先、待遇从优”原则,在企业内营造尊军、崇军、荣军的文化氛围。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招录退役军人2100余人,其中430余人成长为中高级管理人才。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致富不忘回馈桑梓,设立“东方慈善扶贫基金”“国骅建设慈善基金”,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累计捐款逾2.6亿元。曾获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等称号。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13)

王国辉,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出生,1996年入伍,2013年退役,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田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

武汉疫情发生后,曾在武汉服役17年的王国辉怀着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从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采摘5吨蔬菜,大年三十独自驾车500公里送到正在建设中的火神山医院工地。2月24日,他第二次“逆行”将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30吨蔬菜送至武汉。随后,受沈丘县委、县政府、人武部委托,王国辉第三次前往武汉,送去了130吨蔬菜和50吨咸鸭蛋。他不顾个人安危“三下武汉”的行为,在沈丘和武汉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展示了退役军人的.家国情怀。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14)

汤鑫,男,共青团员,现任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作为一名“90”后退役军人和检察“新兵”,疫情期间,汤鑫迅速反应,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48天。大年初四起,他先后参与到新华路街道左家宅居委会口罩预约、防疫科普宣传、为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物资等志愿服务,天山路街道商户复产复工情况排查,浦东机场一线“防疫”等志愿工作中。

3月10日,汤鑫在抗疫一线向区检查院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写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是我的坚守,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实际行动守卫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事迹展播(篇15)

汪秋萍,女,中共党员,现任北新泾派出所综合窗口。汪秋萍爱岗敬业、认真踏实,在平凡的窗口岗位上以踏踏实实的作为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她积极践行市局“一网通办”的决策部署,不仅熟练掌握户籍、出入境、交通、治安、境外人员网上自主申报等业务工作,还成为了受理大厅的自助终端设备和临时身份证制证机的“工程师”,以备不时之需。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汪秋萍始终能站在办事群众的角度,急群众之所急,做好接待工作。对于来办理业务而未带相关证件的群众,汪秋萍会主动引导和告知“随身办”APP的“亮证”模块,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路。

在综合窗口融合改造过程中,汪秋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多年积累的业务工作经验,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贴合实际的建议和方案,为所内综合窗口受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分局5次嘉奖,1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