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先进事迹材料

| 郑航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匠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

  孙连合,男,汉族,2013年在包头汇泽铝业有限公司参加工作,现任铸造班班长。

  他从生产第一线干起,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由于铸造车间常年高温,工作环境比起其他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尤其在夏季,到了浇铸环节,炉前温度高达700多度,他依然战斗在第一线,带领班组成员严控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执行每道工艺、工序的操作流程。即便是汗流浃背、酷热难耐,也不降低生产作业的执行标准。他的精神,引领着大家,将规范的生产作业制度、安全的操作规程贯穿整个生产作业环节中。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环保工作制度,将安全工作纳入常态化、标准化。在一次浇铸作业中,车间有三套模具同时作业,突然停电导致设备停止运行,炉口铝水大量溢出淹没了整套模具,孙连合临危不乱,立即安排三名技术员操作手摇皮带轮,保持模具的正常运转,以避免造成铝水铸盘的发生。同时自己和三名工人利用铁钳迅速将炉口封堵。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模具得以正常运行,避免了因铝水外溢可能引发的爆炸事故。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闲余时间虔诚求教,深入研究先进的生产工艺。对于现有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进行详细的剖析,发现相关环节的不足,通过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并制定出一系列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操作规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收集、处理,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下降,良品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给企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孙连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善于解决问题,作为班组长的他,只要出现设备运行异常,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并第一时间排查问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奉献,实现自己的人价值。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2)

  李智,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高压化成箔生产车间主任兼研发技术部部长,主管车间生产、工艺控制及研发、设备维修等工作。

  他一直秉承公司“提质降本,创新突破”争当行业先进发展理念及思路,通过大量查找行业内书籍、资料,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虚心请教行业内优秀前辈,积累了丰富的化成箔生产工艺研发及生产管理经验,全面的掌握了中高压化成箔工艺管控技术,为技改、研发、管理等各项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从业十余年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试验分析、研究和实践和推广,具备了极强的技术、管理水平、职业素养,使得他在管理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有了良好的口碑。

  在他的带领下,提出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及节约成本改造方案,技术团队人员自主研发出化成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并进行量产,2020年将公司生产中的次品废品率下降2.5%,节约成本510万元。制定节水节电改造方案并实施,2020年度节约自来水费63.6万元,节约电成本20.6万元。节约主要化工原材料约60吨,成本48万元。

  在2018年他荣获“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得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迎难而上、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是他具备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素养,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3)

周应新,男,彝族,197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交投集团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正高级工程师。长期扎根于公路建设及科技创新领域,承担了省内12条高速公路设计及建设任务。荣获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十佳科技英才、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岭学者等荣誉称号。

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云南省第三届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项目8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所取得成果获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23篇。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4)

杨向红,女,汉族,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昆明市延安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作为云南口腔医学领域的优秀领军人才,率先在云南省开展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口腔科治疗,经第三方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提高云南省的整体口腔诊疗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承担过10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荣获云岭名医称号,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SI收录四篇)。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5)

  赵利财,维修一项目部第1综合维修部主任。他以“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为人生信条,在10余年工作中,执著、负责、兢兢业业。严格落实“以人为本创平安永远追求零风险”的安全理念,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加强对各类事故的防控,注意日常对班组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班组管理,筑牢员工安全意识,全力做好设备日常维修维护工作。

  2017年5-9月期间,带领维修部员工完成更换车辆段49组转辙机的艰巨任务。十九大保障前夕,赵利财意外手部骨折,为不影响保障工作,他主动推迟了手术时间,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带伤坚持工作,坚守在岗位上,带领员工圆满完成各项检修工作,直到保障结束后才入院治疗。在他的带领下,维修部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陈欣欣,维修二项目部信号技术主管。在22年的一线信号维修工作中,一直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原则,以踏实、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多次出色地完成重大抢险抢修、急难险重任务。

  2017年,在担任第二综合维修部主任期间,他带领维修部人员克服困难,认真完成生产维修及盯守任务,积极协助各小班查找设备隐患,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为处理一起疑难故障,他连续七天七夜没有回家,经反复观察、分析,下洞检查,最终解决了故障,确保管辖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管辖设备的故障率做出了贡献。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6)

  王卫东,维修二项目部第四综合维修部主任。在27年的一线信号维修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多次急难险重关头,他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2017年,他带领维修部员工克服困难,加强设备检查、维修,协助各小班查找、解决设备隐患和问题,针对设备的使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维修方法。

  在一次跟班执表检查时,机房内MMS道岔转换监测曲线显示四惠6#道岔由反位搬至定位时转换时间偶尔比正常转换时间稍长。从细微的数值变化,王卫东敏锐地判断该道岔存在隐患。随即组织人员进行反复的搬动试验,确认故障原因,经处理,设备恢复正常,避免了因道岔表示故障造成可能出现的列车无法排进路,严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设备故障,为确保地铁安全运营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7)

  张连卫,维修四项目部第三综合维修部主任。工作严谨细致,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通过精检细修,2017年,在日常跟班执表中,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俸伯折返道岔表示缺口经常跑口问题,化解了可能导致的道岔挤岔的风险。积极与线路公司开展道岔联合整治工作,有效降低了由于工况不佳对道岔机械连接部分造成的影响,降低道岔拉力,提高道岔设备的稳定性。善于借助监测和测试设备开展设备排查和处理,大幅度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水平,缩短故障处理延时,使维修部信号设备故障延时同比下降10%。注意日常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设备维护、指标测试、故障处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维修部员工故障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通过强化员工对15号线日信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学习,使员工摆脱对厂家的技术依赖,能够独立快速的处理设备故障。

  在2017年三大战役重点保障期间,所辖设备未发生C类及以上事故,圆满完成各项保障工作。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8)

  李麟,维修四项目部第一车载维修部主任。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过硬的业务水平,带领维修部员工攻克了“110车反方向发车”、“102车无法定位”等罕见故障,解决了设备厂家都束手无策的难题,避免了长时间扣车对机场线运营造成的重大影响。积极开展“传、帮、带”,将多年积累的宝贵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灵活运用疑难故障分析、经典案例复现等方式带动班组员工认真学习专业技术,有效提升员工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该维修部员工在近两年的中、高级技能等级考试中通过率100%。

  在2017年三大战役重点保障期间,以身作则冲锋在保障第一线,带领维修部员工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9)

  刘四佳,中心项目部总工程师。2017年作为第二信号维修部主任,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创新维修模式,对15号线18组大屏接口单元电源模块进行了全面的隐患排查和自主深度维修工作,全面提升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不断丰富维修部培训形式,提高了维修部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应急抢险能力。

  他以身作则、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带领维修部员工圆满的完成了三大战役重点保障工作。全年未出现C类一般及以上事故,各项安全运营指标控制公司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0)

王彬彬,中共党员,鸡西热力有限公司生产处仪表室副主任,电气助理工程师、电工技师;2000年12月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2003年到鸡西热力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0多年来他一直谨记公司领导的殷切希望,时刻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很好的完成了分内的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从踏进热力有限公司的大门开始,他就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以书本为老师,阅读各方面的相关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以老同志为师傅,细心观察他们的实际操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实践为老师,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技能比武第二名”。

多年来,一直从事仪表自动化控制及公司能源计量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的完成这份他热爱的工作。2008年是鸡西市热力有限公司发展锐变的一年,原有的供热管网由“直供式”改为“间接供热”,供热企业的科技水平需要一个质的提高,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少之又少。这正给了一个发挥他能力的平台,他搜集各类材料书籍,深入热源厂及各换热站调研,早已做好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的准备。由于公司资金紧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工程一直到8月末才正式开始,40天78座换热站的工程量,让供热领域排头军的北京清华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望而退步,关键时刻,身为技术员的他带领着只有10个人的科室团队挺身而出,40天不分白天黑夜,40天他不分男女老少,40天圆满的完成了公司交与的艰巨任务。2009年在北京清华同方的进修班学习时,清华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会议上讲话时说“鸡西热力有限公司创造了一个供热史上的奇迹!”2009年5月供热期结束后,通过对整个运行期能源消耗情况的对比和计算,鸡西热网控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同年该系统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鸡西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吸引了省内外各供热企业来鸡西市力有限公司考察参观。

自信源于实力,实力在于学习。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结出了累累果实。2016年,仪表室在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站点内,哪儿里苦、哪儿里累、哪里脏哪儿里就一定有他的身影,为新来的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干中学,逐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工作中的积累和学习,王彬彬同志在业务上有了飞跃的进步,已经成为仪表室业务骨干,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完成了红星公司下属所有换热站补水恒压控制柜的安装、配线、调试工作。完成了新华分公司PLC改造和调试工作,实现了补水和循环泵的自动化控制。完成了十多个新建换热站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完成了全公司一百多个换热机组和首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维护。由于电气设备老旧,损坏严重,随之出现了补水问题,因为不是变频补水,补水泵启动频繁,造成补水泵损坏严重,而且容易造成用户存气的问题,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调试成功。他和他的团队在短短了两个月时间把全网在线的160多座换热站能实现了自动化恒压补水,减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一线人工的一致好评。并且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传授给新的同志,让新同志能在很短的时间熟悉业务,并积极参与到工作中。

进入冬季运行时,他担负起全公司一百多个换热站的网络通信和七个首站维护的任务,由于换热站电气设备老,为避免发生供热故障,无论是多晚,无论是节假日,他从来没有休息时间,二十年里他没有休过一个年假,总是第一时间赶现场,处理故障,由于电厂出口贸易计量设备都在井里,每次他都是第一个穿上笨重的水叉下井,在封闭的空间内,空气里散发着下水的臭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从来没有怨言,因为他心里有一种信念“要做就要做的最好”。同时他更懂得,他所代表的是热力公司的形象,他心中关心的是百姓家里的温暖。

工作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棘,用心做事是一和中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作事,才能把事做出色。“我们搞技术,就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去,停滞不前,就是落后!”唯有精才能称为匠。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1)

雷振锋:龙穴管业船舶电焊工,高级工。于2007年6月技校毕业后,毅然决定做一名中国造船工人。从上海江南造船有限公司做船舶电焊学徒工开始,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焊接理论知识,掌握焊接技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便出师独立干活,但从未懈怠对焊接技术的钻研。为了一个狭窄空间的产品焊接,为了确保一次成功,他在焊接前对站位、姿势研究半天,班后还自习、研读相关焊接专业书籍。正是有了这种刻苦钻研、工匠精神,雷振锋很快就成为所在电焊班组的技能好手,“顶梁柱”。

2014年,雷振锋进入广州龙穴管业有限公司,由于焊接技术过硬,成绩突出,工段专门安排他负责焊接拍片管及焊接难度系数较大、要求高的管子。他在工作中逐步成长,积累经验,并不断加强对焊接技术的钻研,尤其是某产品货油系统不锈钢管的焊接,要掌握好管子焊缝的温度、焊缝成色控制。而要掌握焊接温度控制,就必须控制好气体压力、流量、焊接方式来确保焊接质量。他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终于确定了氩弧焊焊接电流采用85-100进行焊接速度提高到5-8cm/mim,二氧化碳150-180,速度提高到10-15cm/mim,打底完成后必须将温度控制在100度以下,实际操作降到60度以下效果更佳,再进行第二道焊接,并保持焊脚高度与管壁厚一致,减少热量输入,焊缝颜色多数控制在金银色,管内热影响区基本保持管材原色,得到了船东的认可。

在生产过程中,雷振锋非常注重管子焊接方面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2016年初某型船上有大量的厚壁紫铜管,如果用传统的风焊方法,外径140mm、壁厚8mm的一道焊缝足足要焊接30分钟以上,工作效率非常的低。他通过细心研究,根据火工风枪火力比较大的特点,把焊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反复做了很多实验,终于找到了既能焊接出优美焊缝,工作效率又特别高的焊接方法。同时带领全班组焊工轮流上岗培训,焊接效率提高,又赢得了船东的认可。另外,在此批管的焊接任务完成后,他又开始琢磨起新的焊接方法,考虑到风焊的温度高,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焊接时,工人犹如火烤,因此尝试用氩弧焊的方式来代替。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每天班后他都泡在车间反复研究、反复琢磨,终于试验成功将氩弧焊的方式来焊接紫铜管。目前,此项工艺评定已通过DNV、CCS的签字认可,后续的紫铜管可采用此种新工艺来焊接了。

雷振锋从一名农民学徒工成长为优秀的焊接技能人才,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退缩过。他坚定地对自己说:“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都没有想过放弃我的焊接事业”。回忆起当年在当学徒的过程时,自己连续一个多月加班加点的守在车间,持续不断的进行焊接。正是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念,让他拥有了不一般的耐心和韧性,也让自己在原本十分艰苦和枯燥的焊接岗位上,找到了很多的乐趣。在公司生产一线默默奉献,也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同事,并成立了“工匠创新工作室”。在培训技巧方面,他致力于将班组员工培养成实际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复合型人才,要求班组员工不仅要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工作。由此,他为公司带出了多个技术能手。

在公司的培育下雷振锋凭借着优异的焊接技能获得多个奖项,2016年荣获广船国际职业竞赛广东省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荣获“广船国际技术能手”和“广船国际技术创新能手”的荣誉称号,2018年参加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焊接技能比赛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工匠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2)

艾__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如今,72岁的艾__仍然留在湘钢,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这些年,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

23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