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家庭事迹

| 永盛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脱贫致富家庭事迹,欢迎阅读与收藏。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篇1】

赵忠余是石人镇永发村兴农屯村民,因患尿毒症、心脏病和高血压,治疗先后花去十几万元,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赵忠宇是一个不认输、不服输的人。他发展家庭养殖、种植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7年,赵忠余经过市场考察和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心发展养猪业,但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缺少养猪经验,疫病防控不到位,当年所养殖的母猪和育肥猪26头全部死亡,没有分文收益,连投入的本钱都赔进去了。但他毫不气馁,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2018年赵忠余在农村信用社贷款2万元,重新购进母猪和仔猪饲养。他又买来养猪方面的书籍,利用空闲时间专心学习,终于慢慢地掌握了生猪的养殖技术。为给猪添饲料,清扫猪舍,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深夜还要再起来到猪棚转一圈,观察猪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终于全面掌握了全套养猪技术,养的猪很少生病,个个膘肥体壮,赵忠余走上了一条养殖致富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养殖示范户。

致富不忘乡亲,他无偿对本村和邻村贫困户传授养猪技术和经验,近3年来,他先后帮助12户贫困户发展养猪生产,使他们同样靠养猪摆脱了贫困。

养猪成功了,赵忠余并没满足,望着收成并不理想的耕地,决心再闯一闯,他利用养猪赢利,加大种植投入,遇到技术问题就找镇农技部门,去问、去学,最终他掌握了农药的药性及喷施技术,清楚了化肥的结构和功能,凭着韧劲和吃苦精神,经过一年的实践,他种植的玉米比同村其他农户亩产多300余斤。通过种植一方面解决了生猪饲料问题,又为家庭增添了一条增收渠道。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短,从赵忠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坚强的意志,贫困户同样可以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篇2】

1971年,刘华平出生于万载县白水乡槽岭村。该村地处赣西边陲的大山深处,是一个边远小山村。为养家糊口,自2003年起,刘华平带着妻儿到南昌务工,帮人养猪。2012年,刘华平的妻子干活时从山上摔下来,落下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事发时,两个孩子年龄尚小,无奈之下,刘华平只能辞工回家照顾家人,家里家外全靠他一人艰难支撑,一度靠借米度日。2014年,刘华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困难,刘华平不气馁,不认命,积极寻找脱贫路子。2014年底,他利用自己在南昌打工学来的养殖技术,养了20多头小猪;2015年春又种了1亩多百合,次年卖百合赚了2万余元,一举脱贫。

脱贫只是起点,致富才是追求

2016年,经帮扶干部协调,刘华平获得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用这笔贷款建了两个猪棚。可是当时行情不好,养猪并没有赚到钱。是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的耐心开导与帮扶,让刘华平坚信成功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2017年,帮扶干部刘煌涛借给刘华平3万元买猪饲料,年终又帮着他卖猪肉,助他摆脱了困境。刘华平一鼓作气,除了自繁自养70多头生猪,还养鸭600只、兔80只、鸡300只、珍珠鸡40多只及养鹅、蜜蜂等,并种了15亩果树。

2019年,仅生猪养殖一项,他就获利20多万元,卖鸡、鸭、鹅等获纯收入3万余元。

今年7月16日,刘华平在村组干部群众的帮助下,喜迁新居。

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起来

现在的刘华平是个大忙人,每天从早忙到晚,干劲十足,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先后被万载县、白水乡评选为“脱贫之星”。为此,刘华平感到很光荣,也更有发展动力了,他想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起来,常年请村里的贫困户来帮工。刘华平坦言:“这样既可以让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又能让他们跟着学点技术。”

2019年,刘华平被聘为槽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员,先后多次受邀讲课,和乡亲们分享自己的养殖技术和脱贫致富故事。目前,刘华平带动5户贫困户养猪。

“贫困村要实现脱贫,勤劳致富的风气很重要。”槽岭村第一书记柳春根说,村里有一批像刘华平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就会跟着干起来,不再等靠要,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篇3】

谢培光户1口人,因缺技术致贫,国标贫困户。之前在煤井下务零工,没赚不到多少钱,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2016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镇村两级干部指导,帮他共同寻找未来的致富之路,谢培光深受感动,他知道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虽然党和政府有好的帮扶政策,但真正要脱贫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小康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思想决定行动,他转变了思想,迅速行动,积极参加激励性扶贫项目种植百香果3.5亩、养殖象洞鸡50只,另外自己还种植仙草1亩、养鱼1亩。通过这几年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努力,谢培光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变了贫困面貌,还学到了百香果种植技术,正是因为他那勤劳的'双手,才让他真正实现了渴盼多年的脱贫梦。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篇4】

钟小武户8口人,家庭成员有父母、钟小武夫妻俩、1个儿子3个女儿,因缺技术致贫,国标贫困户。在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钟小武一家人的生活始终不容乐观,家中有4个未成年的子女需要抚养,父亲钟甫祥患肺癌,母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好,生活过得相当拮据。为了彻底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况,钟小武不怕苦不怕累,心中坚信“困难面前不低头,只有劳动创造才富有”,当平沿村招聘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时,钟小武毫不犹豫的应聘了,为了村里的环境整洁卫生,他不顾垃圾池的臭味,每天坚持清运垃圾,每周定时清扫村里主要道路。另外还积极参与激励性扶贫项目领养80只象洞鸡、自养鸭200只、种植仙草12亩,为家庭增加了收入,正是因为他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作风,他不等、不靠、不弃、不服输的韧劲,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实现脱贫致富,也为平沿村的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作出了示范。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篇5】

“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这是乔甸镇大罗村委会光荣脱贫户何道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等、靠、要,我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何道喜只有小学文化,家有四口人,年迈的老母亲、夫妻俩和儿子。2014年以前,由于种植技术缺乏,何道喜家的种植葡萄经常是一年到头不赚钱不算还会亏钱,加上妻子长期患慢性病,儿子正在上高中,一年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外还有两万多的支出,家里没有安全稳固住房,只能一家老小寄住在何道喜的`哥哥家,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人民法院的帮扶责任人刘文辉多次入户与何道喜及其家人沟通,帮他们一家想办法、定目标、定方向,不断鼓励他们努力奋斗过上幸福生活。这份温暖更加坚定了何道喜要靠勤劳双手奋斗,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决心。

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欠缺,何道喜的脱贫之路比别人走得更加艰辛。不论农忙农闲,在田里都能见到夫妇俩忙碌的身影,两人还忙里偷闲参加村上组织的各种种植技能培训,向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葡萄种植大户学习,不断地突破自己,提升种植技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年的努力,何道喜终于扭转了辛苦一年却还是亏钱的糟糕局面,葡萄种植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赚到钱以后,何道喜并没有随意挥霍,而是盘算着如何把日子过得更好。打听到最近几年养驴能挣钱,于是在2016年10月,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花了15000余元买了两头毛驴,每天割草回来精心喂养。2019年,何道喜以3200元的价格卖出了一头自己精心饲养了半年的小毛驴。“毛驴的繁殖周期比较长,但是好养、不容易生病,我要好好呢发展毛驴养殖,按照我的计划,5年之后,毛驴养殖至少能给我家带来每年5000元的收入。”何道喜一边喂着毛驴一边说。

何道喜儿子何健华,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到父母亲在家含辛茹苦地养育自己,心里特别不好受,就跟父亲说愿意回来打工挣钱养家,被何道喜骂了一顿,何道喜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过得如此艰难,就是当初我们读书读得少,没有一技之长,所以现在只能回来干最苦、最累的活,现在时代变了,没有知识你连种地都种不好,你应该多读点书,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我们家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何健华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利用东西协作扶贫契机,到江苏继续完成学业。

2016年年底,通过国家安居工程政策,何道喜一家终于从哥哥家搬出来,搬进了安全稳固的新房,同时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葡萄种植技术上去后,我家的收入越来越高,妻子的慢性病也好转了很多,儿子也快要毕业了,除了照顾好老人和家人,我要继续发展养殖业,有能力的话带动我们村更多的人增收致富,相信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让生活会越过越好。”何道喜憧憬着。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篇6】

李栖鸿,男,汉族,家庭人口八人,劳动力四人,2015年11月被评为口子村建档立卡户,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900元,经过四年多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和产业项目的实施,于2018年稳定脱贫,脱贫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1元,2019年达到9700元。

该同志评为建档立卡户以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和扶贫工作会议,充分利用好政策,实现家庭稳定脱贫走上小康之路。

李栖鸿家的.主要产业是农用农机具,他利用农用车办起一家流动补胎和修车铺,随着资金的积累,总觉得产业少,不适和家庭劳动力的需求,于是他筹措资金办起了馍馍、面条加工铺,产业逐渐壮大。2019年农用车流动补胎纯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加工馍馍面条收入达5万元,种植业收入达5000余元。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李栖鸿同志敬老爱幼,抚养80多岁高龄的父母亲,经常接送孙子上学,在群众生活中主动作为,对社会上出现的—些不良风气主动制止,主动参加村上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2018年的救灾,2020年的疫情防治,他都积极主动作为。

李栖鸿家庭脱贫致富不是等、靠、要,而是內在动力在发挥着作用。他深知精准扶贫给了好的政策,但利用不好,再好的政策也是—句空话。他做到变“输血”为“造血”,2020年他又在村上租了二间铺面将流动补胎变为农机和摩托车修理铺,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富裕了自己的家庭。

让我们向他的拼搏精神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小康道路!

脱贫致富家庭事迹【篇7】

孟红红今年52岁,家住通渭县义岗川镇簸营村营上社,家中共3口人,因其常年在家务农,缺乏致富技能,无固定的生活经济来源, 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被评为贫困户之后,别人都说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国家会救济你的。每当他听到类似的话,脸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学习一项技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了解了其迫切希望脱贫的愿望之后,积极邀请他参加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他自己也吃苦好学,培训课结束之后别人都回家了,他还拉着老师问一些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这让老师非常感动,老师对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地解答他每一个问题。通过几个课时的培训,他理论实践考核都表现的非常优异,顺利的结业取得培训证书!

孟红红于2015年引进了成年母牛7头,开始了肉牛养殖,当年管理区出台了外购母牛给予贷款,并且三年免息的优惠政策,他紧紧的抓住这一机遇,在镇领导的支持下又购买了优质的西门塔尔改良母牛3头,经过精心管理,三年产犊8头,目前已有存栏8头,并且已出栏10头,烈日蚊虫没有让他退出,寒风暴雪没有阻挡他的前进,付出总有回报,每年都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在他养好牛的同时深知防疫检疫的重要性,积极与兽医人员沟通,兽医人员上门提供防疫、检疫、疾病诊治及其他技术服务。各项疫苗注射都达到应免的100%,在检疫中发现布病、结核都及时做到了淘汰处理,他不断学习新技术,观看肉牛养殖光碟,参加养殖培训,翻阅相关书籍,这都为他把牛养好打下坚实基础。在肉牛的饲喂上,他坚持用能繁母牛进行放养和集中补料相结合的办法,特别在冬季达到能繁母牛房和产子房都是暖房,分娩牛喝温水、补红糖、饮麦麸汤。犊牛早吃初乳、早补料、早断乳。他所饲养的犊牛不但成活率高,而且个个都膘肥体壮,惹人喜爱。根据牛的不同发育阶段,在补料时给予不同的配方。

通过几年饲养,他深知防疫是一切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家有万贯带毛不算,疾病是畜牧业发展的最大敌人,对圈舍定期消毒,设立消毒池等设施,为牛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保证,优良的品种能提高生产力40%,为种群的延续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科学管理是做每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搞好养殖业饲料全面平衡营养,可促进肉牛健康生长,提高经济效益。良好的卫生环境为肉牛生产提供了舒适的生长条件,他在肉牛生产中非常注重每个环节,冬季保温去潮,他给牛舍实现温室饲养,安装上排气孔,夏季防暑降温,采用通风扇,尽最大努力发挥肉牛的生长性能。如今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村民办了实事,既提高了自家的生活水平,又带动身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乡亲们再见他时都竖起了大拇指夸他是致富能手,他听到后总是谦虚地 低下头说“国家政策好,自己加油干,一定能致富!”

24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