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 永盛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

__市__县__乡__村位于__市__县南部山区,距__市公里处,下辖x个自然村,全村现有户,x人,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亩,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实现了全村脱贫。__村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抓手,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养殖和枸杞、钙果种植及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为辅助,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使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名列全乡的前袤。

__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20__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__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设施农业建设先进村”。__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做法如下:

紧抓机遇求发展,扶贫攻坚惠民生

扶贫攻坚,事关民生社稷,意义深远。__村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人畜饮水基本靠水窖储藏的天然有效降水,全村无一条硬化路,农村住房85%都为土坯房,只有少量砖瓦房。贫困人口占全村总户数的40%左右。

近年来,__村在__市委、政府,__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机遇,村两委班子将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第一发展要务,结合

本村发展条件差和农民居住条件落后的现状,确立了发展村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新思路,依据全村实际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解决温饱、尽快脱贫、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紧抓扶贫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步伐,有效改善了全村居住环境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__村村两委班子为了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带头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早出晚归,跑资金、跑项目;先后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市场建设项目、__村加油站建设项目、千亩枸杞种植项目、250亩欧梨种植项目、自来水入户工程等一系列普惠于民的项目、政策,为__村脱贫致富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整产业促发展,脱贫致富得民心

__村地处贫困山区,环境、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群众不能实现脱贫致富梦。村两委班子积极与__乡党委、政府及农牧、林业等部门协调,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以产业为主导产业,种养殖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解决全村干旱缺水导致收益低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与上级水利部门协调,申报项目,争取资金900万元,修建20万方蓄水池1个;通过动员鼓励全村能人,积极筹集资金630余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0公里,新打及配套机井63眼,使全村45920亩耕地得到正常进行有效补灌。

__村坚持以为扶贫开发增收产业,为了解决办法贫困户脱贫,村两委积极为弱势群体向市扶贫办、及上级部门争取扶贫双到资金,帮助贷款,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使贫困户收入不断提高,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几年发展__村农户压砂地规模快速增长,总面积达到4.6万余亩,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31元。比20__年翻10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扶贫标准,全村达到整体脱贫,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针对__村群众历史由来发展养羊的习惯,为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村两委班子确定把发展养羊作为全村第二经济产业,并积极与市农牧、科技等部门联系,为群众进行养殖技术指导,逐步扩大了全村养羊规模。目前,__村羊只存栏数达到5200只,创造年经济收入22.8万元,充分利用羊粪作为无污染有机肥料,不但起到品质品牌保护,而且还做到了优势产业互补,使全村解决了生产模式单一的局面。

20__年,__村两委班子面对现有农业产业老化的问题,积极探索后续产业发展新路子,先后引进了枸杞种植、和钙果种植试验。为充分调动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村枣瓜间作2900余亩,建成了百亩枸杞种植示范园区,钙果种植250余亩。目前,探索老砂地后续产业发展是村两委的主要任务。

改善设施促发展,村队旧容换新颜

__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散居住的村庄环境,加上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条件严重滞后等影响,不但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而且还制约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更严重影响__村农民脱

贫致富步伐加快。为改变全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村两委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村民居住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硬化红圈、三合新农村巷道4800米、埋设供排水管道1万米,新修生产道路2万余米;为了村庄环境面貌,修建垃圾池20个,配置垃圾箱38个;沿公路两侧栽植刺槐17000多株;对69户进行了改厨、改厕、改能;在新农村建设刚开始时,群众不理解,参与建设热情不高,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商讨方案,走家窜户搞宣传,说服群众,村两委带头“拆土坯房、改厨、改卫”,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调动了村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村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90%以上的村民住上新砖房。

目前,全村80%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柏油路贯通5个自然村,客运班车天天发,大大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初步实现了村庄巷道硬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改造后的新农村,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有了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通过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大部分群众安装上了太阳能,清洁能源和淋浴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针对群众农闲季节无文娱项目的情况,__村为了加强全村文化阵地建设,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万余元,建成“农家书屋”1座,藏书20__余册,图书品种涉及文学、科普、儿童读物等多个种类,为村民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为了活跃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村两委专门为各队购买音箱设备,由村干部带头在全村范围内跳起了广场舞。

互助资金解民困,集体经济增效益

资金短缺是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为解决群众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__村积极向上级争取互助资金项目、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20__年以来,__村争取国拨村级互助资金30万元,通过农户入股13.3万元,每年向贫困农户投放互助资金33.3万元。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大力扶持了贫困群众的产业种植自己不足问题,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群众亲切地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增收致富的好帮手”。自20__年以来,__村共争取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余万元,充分解决了群众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

__村通过实施分配开发战略,从而摘掉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帮助扶持全村贫困户及早脱贫致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千方百计想办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贫资金有效整合,投资30万元新发展村级集体压砂地315.8亩。经过几年运作,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也使得村级集体每年收入5.5万元,让__村走出了“空壳村”行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2)

在江边乡干田村委会绿差冲村有一名贫困户,他不但具有中国传统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民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么困难,必定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提起他,村里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白永云。现年52岁,初中文化,是一名土生土长本地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由于好学,勤快,特别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勤奋踏实,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是贫困户中的典范。

一、种植户的示范人

2013年由于白永云长期慢性病与因学等原因,被纳入建档立卡户。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各项政策更多倾斜贫困户,个别乡邻就说:“老白,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上边给钱花。”听了这些话,白永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刺痛。他常常告诉自己,不能啥事都靠政府,只要勤劳苦干,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2019年以来,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制定脱贫规划,为他讲解脱贫相关政策后,他脱贫的决心更大了。

2019年,乡政府引进万寿菊种植,乡帮扶干部和农技人员多次到村里开展种植培训及动员工作,但是村里人习惯种植传统的玉米,认为这才是保险产业,不愿接受。帮扶干部多次到白永云家做动员工作后,坚定了他“要致富,不能等、靠、要”的信念。于是,当好多群众对该项目半信半凝、观望、不敢尝试时,他毫不犹豫地首次在自己家地里种植了3亩万寿菊。虽然万寿菊是一种新鲜的经济作物,谁也没有经验,但是他有一颗好学心、好问嘴,不知道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技术人员等方式,来丰富万寿菊种植管理技术,他与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快就成了朋友,经常到他的万寿菊地里现场指导,这一季,他家种植的万寿菊亩产达到3000多元/亩,利润远远超出玉米的价值,第二年,种植亩数由3亩扩至8亩,他的种植技术也成为了周边农户学习的榜样,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45户,167人种植万寿菊。

二、养殖户的明白人

由于自己患有心脏病的原因,不能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靠种植业的收入,很难供孩子读大学,外出打工又不实际,此时,正好遇到广东温氏进住弥勒,采取“公司+基础+农户+订单”的模式,因为投资大,很多人不敢尝试,他想:由于长年种植玉米,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恶化,加之玉米价格低等原因,是时候改变产业观念了。于是,他坚信自己的理念:路是人走多了才成为路,什么事都有第一,才会有第二,所以,打铁还靠本身硬,报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找到温氏公司谈合作,并签订了保底协议,解决了养殖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金资助是必要的,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拿到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2019年6月,投入8万元在离村子2公里的山上建成了江边乡第一幢温氏养鸡大棚。温氏集团、政府采取了一系例的扶持措施,建1个大棚,不仅有技术人员的跟踪、指导,还享受到了建档立卡户60元/㎡的圈舍补助及小产业补助。7月购进了第一批温氏鸡苗5000羽,他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认真地脱温、科学的防疫与管理,第一批温氏鸡于11月上市,每羽利润达5元,首批创造养殖利润为24000元,实现了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来脱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8年6月,他的第二批温氏鸡4800羽出栏,每羽利润达5.6元,实现利润2.69万元今年有望实现年出笼1万羽的目标。看到效益后,去年年底该村3户非建档户与1户建档立卡户跟着发展大棚温氏鸡养殖,通过他的带动,使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非建档户效益更佳的目标。

三、当地农民致富、脱贫的领头雁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多样,有因病、有因学、有道路交通不便,有缺劳力、有缺资金、有缺技术等等原因,但是,他认为,要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存在“等、靠、要”思想,打铁还是靠本身,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贫困只是暂时,努力才会见彩虹。从他认准了种植、养殖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龙其是在温氏养鸡业上,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养殖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同时他四处拜师学艺,查阅了10多养殖技术书,并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每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必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较全面掌握了本地鸡、温氏鸡的科技知识。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白永云已成了绿柴冲村农民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别人。古人言:“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我高兴,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各有不同,谋生的手段也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谋生手段,都应当尽力为国家、为贫困群众做一点有益的实事“这就是他干事业的基本思路。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3)

20__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放弃更好的选择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之后,她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为百坭村的脱贫攻坚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她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对驻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她帮助村子发展电商,让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建档立卡户,记录本上清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驻村满一年的她,汽车仪表上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跑完了长征,却因意外戛然而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是扶贫干部们不忘的初心,黄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怀燃烧出信仰的火光。

黄文秀用短暂而优秀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和作为,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是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员初心的典范,是新时代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榜样。黄文秀是一朵“小红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靠担当和奋斗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将“红色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小红花”虽然倒下了,但她内心的坚定和执着,却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对未来长征之路的坚持,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黄文秀就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奋斗的一员,这种甘于下基层、乐于与群众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干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层干部的缩影。送别这位倒在扶贫路上的年轻生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品质,方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凝聚拼搏奋进的力量。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4)

杨__,男,汉族,生于19__年__月,中共党员。2009年7月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理学学士。2009年12月参加工作,2015年7月起担任草滩乡扶贫工作站站长。

围绕本职工作,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长”

杨__带领草滩乡扶贫工作站一班人,积极学习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性文件,通过及时与县扶贫办沟通交流,确保乡扶贫工作站人员理解掌握的政策准确无误。利用工作间隙,组织乡扶贫工作站人员学习中央、省市县各级扶贫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力争不遗漏任何细节,做好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充分发挥乡扶贫工作站“智囊”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方案,制定印发了《草滩乡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分解到全乡各村。确立了以乡镇主要领导负全责,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驻村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他在认真学习省市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同时,通过及时总结和深入思考,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学、问、查、访等方式需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编写了《草滩乡精准扶贫知识手册》、《草滩乡精准扶贫基本知识50问》等学习资料,有效地解决了乡村两级扶贫干部的疑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草滩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得以良好开展。

由于杨__的敬业奉献、扎实工作,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专项扶贫、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退出认定等工作成效显著,草滩乡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县前列。截至目前,共牵头组织召开各类培训会议25场(次)、培训乡村干部300多人(次)。

突出工作实效,争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自担任乡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杨__一心做好本职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朋友说他疯、同事嫌他傻,他知道精准扶贫工作大于天,心里的委屈只有自己往肚子里咽。然而正是他的“傻”和“疯”换来的是全乡扶贫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也换来了同事和领导们的赞许肯定,更换来了贫困户对他的认可和赞誉。在具体工作中,杨__悉心指导乡村两级干部开展工作,学以致用,积极争当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工作的排头兵,努力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两个百分之百”,即:工作时间节点百分之百的准时,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县乡每项工作任务下达后,都能严把时间节点,制订工作推进时间节点进度表,并根据进展情况适时进行梳理总结,及时谋划好下一步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在时间节点上精准精确。工作任务落实百分之百的高效,严格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明晰思路、统筹谋划、有序开展,力求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逐户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调研走访不漏一户,全乡871户40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亲自过、亲自问,并现场指导驻村干部为贫困户答疑解惑。夯实基础信息,对152户650人2014年脱贫人口和268户1230人2015年脱贫人口进行验收,认定12户70人2015年返贫人口。培育特色富民产业,依托整村推进项目,在贵清山景区沿线新建5家农家乐。紧扣金融扶贫,成立扶贫资金互助协会9个,全部实施倍增计划,首批发放增收贷款120万元;2015年第四季度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15万元,符合条件的有意愿贷款贫困户全部申报贷款审批资料,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场次,培训农民2035人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注重探索创新,争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在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他通过认真研究操作数据采集系统来查找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一天两会、一培训一审核”的`高强度集中指导,全乡在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录入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县前列,高质量率先完成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使全乡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精准指数达到100%,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指标实现紧密衔接。他还不定期组织扶贫站人员对全乡871户贫困户进行随机走访,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的最新动态,为全乡脱贫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下一阶段脱贫计划的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推广普及了“十字绣”工作法,即:摒弃以往粗枝大叶的工作方式,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像做针线活那样精准细致,“十”中的竖为上级一揽子政策精神,横为乡村户情实际;“字”为“水电路房、输加种养、教培文卫、迁保贷商”16字经;“绣”则是将十和字连接穿插起来,通过拉家常来掌握贫困户家中的真实情况。同事和农户对他通俗的说法一听就懂,也为他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和细致专业的工作态度所折服。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指导下,草滩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单位和上级领导的普遍认可。创新内外宣传方式方法,在外宣上,主导真实准确,突出宣传效果快、广、新。2015年,由杨__编写的稿件,在市级以上网站等媒介宣传报道55篇次。11月27日甘肃卫视《午间20分》栏目对草滩乡《“支部+”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报道。在内宣上,注重宣传形式合乡情,指导培训扶贫站及村级扶贫专干每周撰写工作信息,从中精选编制草滩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简报85期。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平台,邀请草滩乡贫困群众加入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及时发布一些扶贫相关政策,使老百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另一方面收集群众反应的问题和建议,便于以后开展工作。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有效地化解了扶贫干部和困难群众的矛盾,拉近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困难群众扶贫政策知晓率。

积跬步以至千里,杨__相信,脚踏实地去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是对自己无悔青春的最好诠释,更是人生旅途的美丽风景。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5)

20__年4月,为助推晴隆县的教育脱贫攻坚,黔西南州教育局成立了晴隆县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同心助攻团,作为教师的他被赋予了一种新的使命,成为了同心助攻团的一名成员。自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的舞台不只是教室里的三尺讲台,不只是教书育人,还积极投身到晴隆莲城教育扶贫攻坚的工作中。

一、迅速进入角色,勇担脱贫攻坚重任。

新的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不仅任务重,责任大,而且担子重,压力大。但他敢于担当,紧紧围绕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全面分析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刻谋划了全办的教育脱贫攻坚的开展思路,建议中心校,在全办范围内再进行一轮走访摸排,为莲城办教育精准扶贫和控辍保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入街道走访,掌握相关数据。

在走访摸排中,他掌握了以下详实的数据,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晴隆莲城街道办现有人口10327户37158人,其中建档立卡1381户5523人。共有6-16周岁适龄人口4941人,其中建档立卡892人,非建档立卡4049人。6-16周岁适龄人口建档立卡学生中在校就读848人,在县内就读725人,县外就读123人,其中学前教育8人,义务教育766人,高中、中职73人,大专本科1人。未在校适龄人口中送教上门2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0人,九年级毕业42人,台账疑似辍学19人,已劝返销号19人。20__-20__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1022人,资助金额151.17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以上教育资助做到应助尽助。

三、不怕吃苦,以身作则,做群众贴心人。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群众,对同志以诚相待,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脱贫攻坚的种种难关和困难面前,他没有逃避和退缩,特别是在家中老人、小孩生病等困难的情况下,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了确保晴隆莲城教育扶贫工作能如期完成“减贫摘帽”,不拖全县后腿,他选择直面困难,积极同工作组干部一起开会分析,研究对策,引导贫困对象共同渡过难关,克服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四、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教育脱贫风雨无阻

罗颖是他所教班级的一个学生,出生于农村家庭。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同学上课经常走神,经常找各种理由请假,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人也变得沉默寡言。刘安雄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利用放学之余的时间进行家访。有一次在前往他家的路途中突然下雨,他冒着大雨跑到罗颖同学家,与他的爸爸、姐姐沟通,在交流时肯定了他在学校的优秀表现。通过多次耐心地教育、谈心、辅导,罗颖不再请假,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6)

“经自治区相关部门同意贫困村当发村脱贫出列!”听到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容县杨村镇人大主席梁凤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几年来辛勤培育的“扶贫树”,终于结出脱贫“硕果”。

当发村位于容县杨村镇东北部,地处山区,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是杨村镇“十三五”贫困村。20__年精准入户识别时,当发村识别出贫困户114户4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38人,贫困发生率为14.76%。面对当发村艰巨的脱贫任务,担任当发村挂村组长的梁凤迎难而上,用柔肩勇敢地挑起带领当发村摘“穷帽”贫困群众拔“穷根”的重任,在脱贫攻坚路上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用脚步丈量民情

“治病首先找病根,治穷病首先找穷根”,梁凤心里明白要让群众摆脱贫困“枷锁”,过上好生活,走上致富道路,必须找准“穷根”,量体裁衣制订帮扶脱贫计划,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梁凤与镇政府挂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工作组,采取“走亲戚”的方式对全村22个村民小组772户农户进行全覆盖入户走访,对于精准识别出的114户贫困户则采取“常走亲戚”的走访方式。每到一户梁凤都会用接地气的语言主动与群众聊家常,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困难等情况。

当发村地处山区,山路崎岖,摩托车无法通行时,就需要采取步行的方式,“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早已是常态。刚开始走访时,有的群众认为梁凤只是“到此一游”式的走访,为此她还常常吃了不少“闭门羹”。“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一颗心是捂不热的”,面对走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梁凤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她始终坚信只要多到村里“接接地气”,脚上多沾些泥土,多倾听群众的心声,终究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梁凤曾经花费7小时攀山越岭步行到当发村最偏远的村民小组峡河田5户农户家中走访。有时遇到群众外出干农活的情况,梁凤就会直奔田间地头,一边帮助群众干农活一边话家常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有时遇到群众白天上班的,梁凤则会选择晚上的时间入户走访,同时抓住群众饭后聚集聊天的机会,就地取材往地上一坐与群众召开“露天”座谈会,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一一登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经过长期走访,梁凤与村民慢慢熟络起来,也逐渐掌握了当发村的村情民况。看到梁凤认真的干劲,村民慢慢改变了以往的看法,认可这位真心扶贫的人大代表。每当碰到梁凤村民都会热情亲切地称呼她“阿凤”,有困难都会找到她帮忙。

用真心排解民忧

当发村桥头至当发村肚道路是村民到当发小学的必经之路,道路未硬化前,路面坑坑洼洼,遇上雨天就泥泞不堪,由于道路狭窄,还时不时出现堵车的情况,村民苦不堪言。得知情况后,梁凤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连心桥”的作用,三番五次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扶贫道路政策,解开群众不愿修路的.“心结”,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道路修建工作中,同时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建议,积极争取扶贫道路项目。在梁凤的努力下,当发桥头到当发肚的道路完成硬化并进行拓宽,昔日让群众苦不堪言的泥土路蝶变成平坦宽敞的脱贫致富路。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梁凤总是那样说,也是那样做的。20__年受台风山竹的影响,当发村至横山村路段塌方严重,影响到横山、当发两个村七千多名群众的出行安全。台风过后,梁凤以及当发、横山村的人大代表联名向职能部分提出修复受损路段的建议,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20__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梁凤始终把排解民忧,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来做。20__年以来,梁凤就当发村扶贫道路共提出意见建议8条,帮助实施扶贫基础设施项目13个,当发村村级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过人大代表以及村两委多方筹资,20__年当发村按照“一厅七室两栏两中心”的标准,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并对村委会及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村级阵地面貌焕然一新。

用实干托起“小康梦”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生活没有了干劲。阿凤来了之后,把我当作亲人,经常关心我鼓励我,每当我有困难都会找她,她都及时想办法帮我解决。”当发村70多岁的老人黎绍汉满怀感激地说。黎绍汉是当发村尖峰队村民,20__年精准入户识别时因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前一家6口人挤在30多平方的旧瓦房里,生活拮据。为了让黎绍汉一家住上安全的新房子,梁凤三番五次动员他申请危房改造,及时帮助他解决新房子修建过程中遇到的纠纷、用水等难题,并亲自帮助黎绍汉申请小额信贷、产业奖补政策发展养猪产业,增加家庭收入。20__年,黎绍汉一家搬进了安全整洁的新房子,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顺利脱贫摘帽。

在当发村像黎绍汉一样在梁凤帮助下脱贫摘帽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梁凤是当发村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联系人,如今她所帮扶联系的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顺利完成脱贫的任务。除了帮扶自己帮扶联系的贫困户,梁凤还积极做好村里其他贫困户以及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把每位群众当作亲人去关心、去帮助,努力让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在当发村落地开花。

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梁凤与村两委“干部”、驻村队员经过调研商量后,鼓励当发村贫困户发展油茶、优质稻、鸡、猪为主导的“3+1”特色产业,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助力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出租闲散办公楼、入股企业、委托经营等方式,当发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__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5万元。20__年当发村脱贫出列,81户316人脱贫摘帽,全村贫困发生发生率由14.76%降至0.98%。目前剩余未脱贫户6户22人也计划于20__年全部脱贫摘帽。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7)

__,从20__年就开始参加精准扶贫工作,3年间“5+2”“白+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认真学习钻研国家、省、市、县有关扶贫工作的专业知识,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沟通协调好上级下派的工作,并指导各村级的扶贫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当好了扶贫路上的“联络员”;不断创新不断纠错不断改正,提升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使__乡每一项扶贫工作都能达到错误率最低、质量最高、完成速度最快,当好了精准扶贫的“管理员”。

脚踏实地,当好脱贫攻坚的“多面手”

精准识别“回头看”期间,__连续一个半月通宵达旦,有时候一天接打电话达百次以上。建立微信管理群,每日下发工作要求,时时走村入户检查工作、解答问题。坚持数据统计,加强数据质量,从不放弃每一个数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开展基础信息排查、入户走访核查、贫困户人口信息采集等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制表画格加强基础信息统计建设,统一模版规范材料,达到全乡一个标准。

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工作,她立足岗位,每个节假日和周末都奔赴于村委会与入户调查之间,掌握第一手数据。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真心服务群众。__乡的档案整理工作得到了县领导和扶贫战线同仁们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20__年全县档案管理工作现场会在__乡__村召开,县里其他乡镇和周边县区的战友们多次分批到__乡各村现场观摩学习档案管理工作。

上下协调,做好扶贫工作的“贴心人”

__认真履行职责,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做好上级布置的每一个任务,按时保质上交。当出现难解的问题时,她会马上联系县扶贫办求解,并与其他乡镇的战友虚心求教,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工作中__能协调好乡级各项推进组,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共同协作,不打乱仗,更好的服务百姓。

在全乡脱贫攻坚例会上,她多次给驻村工作队、乡村两级干部、帮扶责任人培训讲解扶贫知识、相关政策和档案指导等工作。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强服务意识,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干群关系,创造了良好氛围。针对每个村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将工作做前、做实、做细,反复耐心讲解,为得就是将问题各个击破,让各村少走弯路,跟得上全县扶贫工作的脚步。

倾情为民,成为扶贫路上的“真心人”

自工作以来,__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单位需要保证随叫随到,舍小家顾大家。父亲生病住院也没有告诉__,就是为了让她安心工作。有一次县级督查前,她的脚被车撵了一下,只休息了一天,第二天脚肿的生疼,仍一瘸一拐的坚持到6个村检查工作,直到深夜全部整改完毕,放心了才回家吃药。

__是乡里的.扶贫专干,包村干部,也是一名帮扶责任人。她帮扶的贫困户,亲切的称呼她为“小x”,贫困户出现困难__总是及时到户解决,关注贫困户的心里变化,视贫困户如亲人,从而赢得了贫困户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3年来的每一个“百日攻坚战”,__从不抱怨,总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化解矛盾,调节紧张的工作气氛。在这条脱贫攻坚的路上1000多个日夜,她在思想上,工作上都日渐成熟,收获了很多,学会了沟通协调,看着电脑存放的千张表格材料和下村入户的照片,__深感自豪,她真心换来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是一名称职的扶贫专干。

24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