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庭事迹材料(十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借助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精选十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1
我叫王__,是四口之家的男主人,是万鑫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我的工作与建筑有缘,所以鲜有看书的爱好。
妻子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性格外向喜欢热闹,也很少静下心来去看书。
吾家大女儿,年芳九岁,熟知她的人都明白读书是她的最爱。
放下手机,爱上读书
之前我和妻子是电视、手机不离眼,此刻一有空就会捧起一本书进行阅读,家庭读书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主要归功于女儿对我们的影响。记得女儿两岁的时候,看到马路上的广告牌,都要去摸一摸,我就顺势教她认识一下上头的字,没想到再次从广告牌经过的时候,孩子竟然呀呀的念出来了,这让我十分吃惊,也让我很欣喜。以后再和女儿出去的时候,广告牌、路标上的文字都成了女儿学习的资料。在家也一样,儿女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绘本,碰到不认识的字,她都会问我们。慢慢地,女儿认得的字比同龄孩子多得多。进入小学,孩子爱看书、识字多的优势让她在学习上如鱼得水。由于小学的孩子认得字有限,考试时都是教师念一题学生做一题,而女儿完全能够独立完成考卷,成绩也一向也很优秀。
随处阅读,随时阅读,方便阅读
之前我喜欢把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橱里,看的时候才拿出来。之后,好像看的哪本书上说,家里书籍无需那么规整的摆放,喜欢读的书要触手可及,随手可得。我试了试,将各种书放置于床上、沙发上、甚至影视柜上,不仅仅有孩子的书,还有好多大人看的书,总之家里的每一地方都能看到书的影子。事实证明,这样放书方式更增加了孩子对书籍的喜爱。孩子看书,我们也不好意思看电视,爱玩手机的我慢慢地也喜欢上了看书,领略到了文字给自我生活品质带来的魅力。我认为这一点也是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很关键的一点。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齐阅读,共同捧起书。
大声朗读+互动游戏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旅游。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去逛聊斋园,应对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刚刚6岁的女儿首先拿起的不是玩具而是书,一本本《聊斋志异》的小画书。拿到书后她是那么地爱不释手,一上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什么画皮、胭脂、王六郎等,她都给我们讲地津津有味,我们也听得很认真。为此,我又专门买了成人版的《白话聊斋》和孩子一齐畅游在书的海洋里。碰到好的故事情节,女儿会大声地读出来,我们也会讨论每一个故事到底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此刻只要去旅游,买书已经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每个月都有购买书籍的专项支出,除了学校的必读书目,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木偶的森林》、《鼹鼠的月亮河》、《童年》及《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是她涉猎的读物。这些书不但让孩子获得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教会了她很多做人的道理,孩子品学兼优,性格开朗,团结同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我们每一天都能看到女儿在一点一滴的提高着、成长着。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爱书、买书、读书已成为我们的家庭理念,以阅读启迪智慧,以阅读提升境界,以阅读培养习惯,从书中寻找欢乐。
朋友们,让我们少买一件新衣服,少抽一盒烟,为孩子多买一些书籍吧,让读书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喝水、吃饭、呼吸一样,让我们和孩子一齐阅读,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财富!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2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能够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提高的阶梯,是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
在这个充塞着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我的家庭却始终弥漫着浓郁的书香之气。我家的书柜有8组,藏书千余册,分列在各处,我们和孩子都有自我的书柜。除了在书柜陈列外,为了方便阅读,我们还买了几个活动小书架,能够说是,随处可见,随手可取。
从女儿一出生,我就经过给她念儿歌、讲故事、逛书店等各种方式让孩子培养对读书的兴趣,到了幼儿园阶段,我们每夜坚持给孩子读一则小故事。有人问我孩子为什么记忆力那么好,我谈感受到:“睡前,我要先与孩子读两遍儿歌、古诗,然后孩子在家长的诵读声中睡着,第二天孩子就能熟练背诵。”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在孩子有了拼音阅读的基础上,我就让她自我读带有拼音的儿童读物,如《经典童话》,《儿童百科》等。我发现比较好的书,就进取向孩子推荐,如国内外的一些名著等;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有教育意义的,向孩子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一些典故对孩子有启发的,向孩子推荐《史记故事》、《成语故事》等;我喜欢动物之类,又为孩子买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与狼相处的日子》、《昆虫记》等,每一类书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那时识字不多,孩子就阅读了《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精灵鼠小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一系列长篇优秀童话,孩子喜欢这些故事,反复阅读,直到能一大段一大段的背诵故事情节,并绘声绘色地讲给我们听,那时我们都叫她“故事大王”。
我还经常约自我的亲朋好友、同事的孩子在家里举办读书宴会。在读书宴会上,能够让孩子谈一下读书体会,能够让孩子考一考在坐的人,也能够让别人考考孩子,也能够让孩子宣读自我的读书计划,把漂亮的读书计划贴在书桌前。准备一些美味的小食品,边吃边谈,把热烈的掌声和赞美送给孩子。举办读书宴结束时把书或者文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
一家人酷爱买书、藏书、读书。我们的理念是:以阅读启迪智慧,以阅读提升境界,以阅读培养习惯,从书中寻找欢乐。经过营造充满书香味的家庭环境,使自我和家人在心境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更大程度地发掘各方面的潜能,促使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孩子在书香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我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阅读书报成了一家的必修课。一有空闲,我们一家都会捧着书在看,家庭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我注重用专业书籍提高自我的业务本事,爱人除了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还和孩子一齐看一些名著和儿童小说。孩子的作文经常在班上得到教师的表扬,她的阅读量让教师同学都瞠目。全家人将爱书、买书、看书作为一种时尚,一种需求。别人说一日不吃饭能够,但一日不看书绝对不行。我家里的藏书量不断增加,资料涉及政治、文学、财经、数学、历史、书画等各个方面。每年都花上千元给家庭购买书籍,还征求大家的意见订阅了许多报刊杂志,如《小学生数学大世界》,《读者》、《少年文艺》等,并且每月至少去书店两次以上,此刻我们一家已经是很多书店的老会员了。在买书的同时,我们还有计划的带孩子到市图书馆、校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书店借阅图书,让孩子领略到书海的浩瀚。还经常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听专家讲座等。我家电视很少打开,一有闲暇就各自“啃”书,互不干涉,读到兴致经典之处,就大声朗读,一齐分享,其乐融融。
孩子还给家庭每个成员制定了读书计划,我们一向坚持着每一天晚上8点半全家暮读的习惯,下班后我们的主要活动就是读书。读名人名言,读名著等,并进行自我反省,写日记做读书笔记,养成了回味、思索、总结的良好习惯。临睡躺在床上,每人拿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一会儿,一天的疲劳全没了,读书给一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为了给孩子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还精心谋划进行亲子共读,和孩子一同阅读,一同背诵,一同写作。我要求孩子做到“三个一”:即每日一篇日记、每一天至少一小时读课外书、每周至少看完一本书。
我常常要求孩子,将自我感动的书籍必须要介绍给朋友看,一齐看书的朋友最能长久。看一样的书,分享一样的故事,自然交流就会增多并且进入到精神领域。读的书一多,精神的颜色也会相似,所以交流的资料相通,心灵相通,就会变得亲密,给了同学一个很好的示范。
孩子有了很多的阅读做基础,再加上我给孩子供给了不少可供观察体验的载体,我孩子作文起步时,发展很快。在家里我与孩子做成语接龙、词语搭配的游戏,在院子里跳绳、跑步、打球等活动后,我们一齐口述作文,再动笔时孩子就不用像有的孩子那样咬笔杆翻白眼,我的孩子能一气呵成,视作文为一乐事。孩子参加学校作文竞赛获得过一等奖,在省、市级作文竞赛和演讲比赛中也多次获奖。这得益于我总是崇尚“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观点。
由于大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家庭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均得到明显提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和谐,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我在多年的考核中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在各级媒体发表报道数百篇,多篇调研和文章获奖。我爱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当选为市级骨干教师,在省、市级赛课中多次获奖,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从上小学起多次参加数学、作文、英语竞赛,并获奖竞赛奖,每年均被评为“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读书的热爱。
去年5月27日,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市直工委、市礼貌办、市总工会、市妇联、三门峡日报社和三门峡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三门峡市“最美家庭”颁奖典礼暨家庭才艺展示活动中,我们一家三口做了题为“我爱我家”的家庭才艺展示,受到与会杨树平、赵海燕的一致好评,三门峡日报西部晨风在头版头题予以报道,并刊发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
家有书香开满园。我们一家人,将本着“在书香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的家庭目标,本着“以书香为友,与博览同行”的家庭口号,本着“让读书浸润心灵,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家庭读书宣言,持之以恒地爱书,藏书,读书!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3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够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读书能够让我们变得有修养……,读书还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慢慢去发现,而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有属于自我的本领,靠自我生存。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有的期望,但并不必须都能够如愿以偿。我们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天赋很重要,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直接的、持久的,其影响力是无可替代的。
此刻的家庭大多仅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未来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未来。如何培养孩子是一个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难题,但大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女儿“依依呀呀”刚刚学会说话时,我们就常常给她读一些儿歌、小故事,孩子听着读书声会很安静,有时会在读书声中悄然睡去;一岁左右的时候,给她买各种有图画的卡片,连环画书让她翻看;两岁半多的时候,给她办理了绘本馆的借阅卡,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我们给她把绘本借来和她一块阅读,可是看着她兴趣不大,之后我们会带她到绘本馆让她挑选一些自我喜欢的绘本,可能是由于女孩的缘故吧,她比较喜欢图画颜色丰富的绘本,对那些颜色单调的都敬而远之;到了幼儿园大班,我们开始给她读一些《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之类的书籍,此刻睡觉前读书已经成了每一天晚上的必修课,有时候她会记着,少读一本也不行,而多读几本,她从不表示反对。
此刻的生活节奏很快,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多时候家长一听到孩子讲话就烦,尤其是当孩子讲的资料是自我所熟悉的时候,孩子没说几句就把孩子打发到一边去了,弄的孩子灰头土脸。有时候别看一句话,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进取性,这时候,如果家长能够坐下来,耐心的倾听,做个忠实的听众,哪怕她说的你早就明白,这对她来说也是极大的鼓舞,这样受人关注的效应,肯定会激发她更加努力的去读书,她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再次说给你听。不论是读还是说,我们都不要忘记给孩子一点掌声,哪怕她只读懂了其中的一句话、一个故事,只要她有一点点收获,我们都不要忘记给孩子一点掌声,掌声是激励孩子努力读书的一剂良方。
从和孩子的读书学习中深深的体会到,环境在影响孩子的发展中也很重要,而家庭文化环境显得尤为突出。如父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常常手不释卷,家里充满这浓厚的学习气氛,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就会从单纯的模仿到主动的学习。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个专业技术考试,经常熬夜看书,等到考试结束后,孩子还会经常问我最近怎样看书少了。培养家庭浓厚的学习气氛,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表率,以到达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和孩子一齐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到,进行亲子阅读,即能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构成全家学习的氛围,可谓一举三得。我们在陪孩子一齐读书的过程中,毫无顾忌的大声朗读,遇到精彩的资料,我们会和孩子发出朗朗的笑声,渲染出愉快而又幸福的家庭氛围;有些奇思妙想的资料,能激发出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营造家庭读书的环境与气氛,让孩子在家中时时感受到书的气息和馨香。愿这一路的书香伴随着女儿健康欢乐的成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的读书,是从书本参见世界,交给孩子一把书籍的钥匙,让她开启科学的大门,创造出属于她自我精彩的人生。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4
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总会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家”,是人生的起点,是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福建省周宁县浦源派出所所长詹家便是这样一个温馨小家。从1992年踏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至今23年过去了,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默默无闻地为群众办实事,献爱心。从警20多年,没有刀光剑影的殊死格斗,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警对决,在平凡的岗位上,詹只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放过每一个事关群众冷暖的细节;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作为家中五个子女中的幼子,詹就小就体会到年老的父母将他养育成人的含辛茹苦。结婚后立马将年老体弱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现在其父亲已95岁,母亲86岁高龄了。目前一家五口挤在仅六十平方米的小套间内,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还和两夫妻同睡一个房间,即使在住房条件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但夫妻俩毫无怨言,默默配合照顾好两个高龄老人。平常要是家中老人(不论是自己父母还是岳父岳母)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左右,寻医问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让詹常常早出晚归,工作繁忙时,几天几夜不着家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一切,作为一名周宁县邮政局普通员工的妻子周叶容,她毫无怨言。众所周知,邮政局日常工作紧张忙碌,时常加班加点,但是她从来不觉得苦,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脸,听到老人温暖的关怀,她觉得一切疲惫都消失了。结婚十多年来,丈夫对待工作的认真努力,她看在眼里,体谅在心里,在她心中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了。不仅如此,她对待工作也从不轻忽,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2019年更是被评为省级优秀营销员。孝顺老人,教育孩子,认真工作,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对妻子的辛苦,詹满怀内疚,他常说老婆跟着我吃苦了。家中的两位老人更是常跟左邻右舍夸:“儿子孝顺,更难得的是媳妇孝顺,跟女儿一样呢。”老人家来自农村,手脚勤快,为人淳朴善良,体谅儿子媳妇的不容易,常常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家中唯一的独女,既听话又懂事,成绩优秀,父母加班不在家时,孩子自己乖乖在家学习,给夫妻俩省了不少心。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让辛苦抚养自已长大的父母安享晚年,才能培养教育好孩子,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5
国破家亡山河在,孤身从教事躬行。我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爷爷曾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师。1962年爷爷主动申请前往安徽财贸学院支援地方教育事业。
沿袭着祖辈的精神,我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朴素的家风家训。从勤劳的新闻工作者到光荣的人民教师,从音乐学子到广电技术人才。她,从合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到“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全国优秀选手,再到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演讲比赛冠军,并带领学生参加了十数场比赛屡获佳绩;雷旭,从广播节目技术质量奖(金鹿奖)省奖到国家奖再到全国广播十佳名栏目,我们走得每一步路都踏踏实实,做得每一项工作都矜矜业业。
那一年,爷爷的义无反顾改变了他的一生,也给予了我们一对家风的继承者和奋斗在教育岗位与传统媒体前线的两个青年坚守岗位、奉献一生的使命和勇气。我们也将把这份沉甸甸的家风精神继续传递下去,心怀家国,爱岗敬业。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6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而今天的视频主人公董觉得有个温馨和睦的家就是福。
董今年49岁,家庭共六口人,是西和县卢河乡人,膝下一儿一女,外加一个小孙子,夫妻举案齐眉,家庭其乐融融。
她本人身兼数职,既是幼儿园园长、村妇代会主任、村计划生育自管小组长,曾任十三届人大代表。当她看到好多农村年轻夫妇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照看孩子,山路艰险、水路难行,孩子到了学龄无人照管也不能按时间上学,那一刻她的爱心和责任心被深深触动了,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办一件事儿,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大脑里一闪,自己能不能在家办个幼儿园,收留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也为社会尽点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一想法居然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有了丈夫和子女的理解和支持,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__年她大胆联系当地学校协调教育局申请了办学资格,向县妇联争取小额创业贷款9万元,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没有现成的教学活动房,他就把自家的客厅和卧室腾出来用来教学,自己搭了一间石棉瓦房,吃住在一间房里,自筹资金购置了活动设施、音响、活动桌椅,聘请了一名幼儿教师和她一起当起60多个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为了不影响孩子们正常上课,还要搞建修,照顾家人生活,操心自己女儿的学习,为了协调好这一系列事情,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和儿媳妇一起为4、5个建筑师傅做早饭,蒸馍馍、给孩子们打扫卫生,中午11点把孩子们送走,又开始给师傅们做午饭,下午还要坚持看孩子们,送走孩子们已是下午4点,紧接着还是做饭,帮工人师傅干零活,忙碌到晚上12点多,她的一天也就在劳累中结束了,丈夫和子女,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身为村支部书记的丈夫,除了忙着料理村上的事务,还要忙家里的四亩地农活,操心建筑的事,可又担心妻子一个人太劳累,挤出时间帮助妻子干点家务,照顾孩子们。说起那段时间董沉默了许久说,也不知道自己是咋熬过来的。
担任本村村妇代会主任和计划生育自管小组长17年,工作中总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直从自我做起,坚持贯彻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协助计划生育宣传员走访串户的讲解政策,遇到违犯规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还会几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化解问题。自发组织妇女跳广场舞、参加乞巧民俗娱乐展演、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还积极争取名额组织妇女参加技能培训,为他们增收致富拓展门路,被评为西和县“乞巧传承人”、“巧婆婆”“县妇女创业带头人”。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妇更是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他们甘于奉献、肯于吃苦、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一言一行,儿子和女儿都看在眼里。受夫妻俩的影响,儿子和女儿都形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工作上也十分上进,一直是乡邻们夸赞的好儿女。
现在,她的二层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自己的爱心事业也步入正轨,如今也是三代同堂,添了小孙子,儿子、女儿也已经上班,闲暇时间还可以帮她照料家务、照看孩子。
她说,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幸福的。就是这样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宾,助人的一股热情,创业的同舟共济,育人的言传身教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7
在宝山乡宝山村宝山屯有这样一户人家,25年里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家人始终和和睦睦,被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一走进宝山屯,就能看见一座砖瓦房,养满鸡鸭的院子虽然看似拥挤,但被收拾的干净整齐,走进房子,窗明几净,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电视,这便是高洪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高洪梅的公公。每当有人与老人谈起儿媳妇的时候,老人总是得意的说:“洪梅嫁到我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跟我们老人红过脸,早些年条件困难,有好吃的,洪梅他们三口人从来不舍得吃,都留给我吃,我体不好,洪梅就借钱带我看病,买补品,跟我的亲女儿一样。虽然我现在去讷河老儿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会回来,要不太想他们了”她叫高洪梅,今年46岁,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依托科技致富,用贤惠关爱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帮助邻里乡亲。
1990年中专毕业的高洪梅和丈夫朱振喜结连理,两人是中专的同学,青梅竹马,婚后便定居在了宝山村宝山屯,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特别困难,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结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别人家,平常就吃馒头咸菜,夫妻俩现在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饱满泪花,那真叫一个苦啊。但是苦难并没有打倒高洪梅夫妇,小两口借钱承包了几亩农田,开始种植黄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日子虽然辛苦忙碌,但是小两口却乐在其中。可是现实没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黄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没有赚到钱,欠的债务也没有还上,雪上加霜的是高洪梅的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顾。面对这些困难,高洪梅没有退缩,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安慰受打击的丈夫,同时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来赡养。秋去冬来,为贴补家用,高洪梅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贩卖,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都没有阻挡住高洪梅对家人的爱,她用自己的双手,靠着卖柴解决了冬天家人的温饱。那个冬天高洪梅白天砍柴卖柴,晚上回家给公公洗脚按摩,换洗脏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后,她还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术,希望来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这样,一年过去了,1991春节过后,高洪梅怀孕了,即将为人母的她,高兴之余多了一丝担忧,孩子出生后会不会有好日子过,黄豆能不能丰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来。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化的。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在高洪梅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复了,身体变得硬朗起来;在乡农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91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高洪梅和朱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俩给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儿子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随着小磊的长大,高洪梅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盖了新房子,虽说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窝,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来的房子里了。生活好了,有人劝高洪梅再生一个孩子,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但是高洪梅没同意,她说:咱们得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个好,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让他受教育,长大后回报社会。这是高洪梅的心声,也是高洪梅的理想,她为这理想努力着。她在种地和照顾老人、孩子之余,开始饲养鸡鸭,起初搞养殖只是想用鸡鸭蛋给老人和孩子补补身体,但是后来她发现,乡里的饭馆,都是从农户家购买鸡鸭,往往还供不应求,她决定把规模扩大,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了几十只,这样既保证了家人的健康,又补贴了家用。1998年农村集体分地,高洪梅家的农地变多了,种起来没有原来那么轻松了,往往要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远在讷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决定把老人接去讷河照料,但是高洪梅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终达成协议,每年的春夏两季老人要回来高洪梅家,让高洪梅继续尽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宝山乡没有初中,要读书只能去县里上学,那意味着家里的开销又要变大了,很多人劝高洪梅,小孩子读完小学,认识几个字就足够了,别念什么初中了,下地干活,还能给你搭把手。高洪梅反对的说:我不仅要让我孩子读初中还要让他读大学,只要他想读,我就一直供下去。高洪梅抱着这个信念,种地,养殖,栽木耳段,日子是过的越来越红火,不仅给家里盖了大砖房,更把小磊培养成了大学生,去年小磊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成为了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员。而高洪梅仍在努力着,劳动着,她要让好日子一直继续下去。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8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汪顺土和王春梅的家。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14年,汪顺土王春梅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汪顺土与王春梅于1997年结婚,夫妻两18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汪顺土,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除了事业上的进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温馨幸福。最让汪顺土欣慰的是,婆媳关系这个千古难题,在他们家却不用烦扰。18年来,他的妻子从未与公婆拌过嘴红过脸。他的母亲今年63岁,父亲67岁。2008年父亲患了脑溢血后,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父亲出院后,他们便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汪顺土是个大孝子,为了使半身瘫痪的父亲能尽快恢复健康,他不惜代价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工作多么累,压力多么大,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后为父亲按摩手脚,帮助父亲做运动。他使出浑身解数,让父亲能早日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王春梅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儿园的.事情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抢着为公公端饭送水,以尽儿媳的微薄之力。苍天不负有心人.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关照下,汪顺土的父亲如今已经能够左手拿勺吃饭,拄着拐杖去遛弯了。
汪顺土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于是,王春梅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汪顺土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2012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汪顺土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汪顺土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汪顺土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汪顺土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9
我叫李海静,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幸福的家庭,公公、婆婆、丈夫和我以及可爱的女儿,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出生在农村一户普通的典型农民家庭的我,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的平凡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互敬互爱,美丽源泉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我和丈夫婚后十几年来,我们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共同孝敬老人,照顾女儿;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公婆把我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我也把自己当做公婆的“小棉袄”。虽然会遇到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我们的平凡的小家庭变得特别美丽。
二、平凡的家庭,点滴行为点缀生活
我们一家人都酷爱养花种草,每逢闲暇之余,便在自家庭院、门前、屋后、路旁等闲置空地都栽满了花草,屋内家具摆放错落有致,地面窗台干干净净。整个庭院看上去俨然就是一个小花园。优美整洁的环境包含着我们一家的心血。我们始终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废弃堆积物及卫生死角,保持居室、庭院整洁;房屋周围及阴沟无暴露垃圾、无污物;实行垃圾袋(桶)装化,分类投放,落实庭院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制。
三、学习的习惯,自觉学习增长知识
平日里我们对庭院绿化、整洁非常感兴趣,时常学习一些基本绿化知识,购买庭院绿化景观的书籍在家学习研究。始保保持房前屋后、院内院外干净整治,为了让庭院更加舒适、温馨,还特地向当地一些花草爱好者请教专业知识。
四、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美丽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美丽,只有每个家庭都温馨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丽。
优秀家庭事迹材料篇10
袁生容,是宝源乡玉丰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来,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她勤劳致富彰显女性本色。她生长在农村,扎根农村,深刻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她不失时机抓住发展的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和政府需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广开门路,多种经营,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路。1998年,袁她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退耕还林,帮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护工程100余亩,承包村民山林300亩发展竹产业,现竹产业已经成为宝源乡的支柱产业,农民因竹产业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02年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称号。
她乐观向上从容面对生活。她只有一个小学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却经历着一些不平凡的事。当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持她。乡亲们也冷嘲热讽,认为她一个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实际了。可她为了自己的信念,不顾丈夫的反对和乡亲的嘲讽,把3个孩子丢给了丈夫,一个人跑项目,找资金,签合同,还经常一个人上山植树造林,并吃住在山上。后来丈夫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还林项目,还帮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项目,乡亲们也被他们一家的坚定信念感动着,当初嘲讽她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袁生容真了不起。现在,她每天都乐观的生活着,在50岁时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乡里的文艺队,自导自演"宝源十八奇",她的乐观精神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教子有方教会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现与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顺、懂事是她这辈子的收获。两个女儿经常回家看望双亲,儿媳更是把他们当着亲爹亲妈一样的孝顺。在她的感染下,初中毕业的儿子现正自考大专,他说,因为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放弃了学业,现在自己已成家立业了,要多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节拍,不让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小两口经营着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两口在农亲时节就帮助他们打理店面,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着他们的孙子出世。
她团结邻里助推社会和谐。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袁生容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袁生容说:"她们现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带动当地的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儿子准备结合赤水的旅游产业,在宝源乡开一家农家乐,带动宝源的旅游发展,带动乡们就业,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