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事迹材料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那么相关的事迹材料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勤俭节约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古至今,节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代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有言:“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诸葛孔明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代女诗人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纵览全球,许多国家都把节约奉为立国之本,为此联合国专门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勤俭日”,提醒并要求人们在新世纪仍然不要忘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一、作为勤俭节约的实践者,我将分享一些在校园生活中我身体力行的节约方法和环保方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诗,道出珍惜粮食的原因。校园食堂浪费现象一直严重存在,看食堂经过泔水桶倒饭菜的同学便能了解情况,通过我的观察和询问,部分同学仅仅是因为胃口不好吃了几口饭菜就倒掉,或者觉得食堂饭菜不符合自身口味觉得难吃,可是一出食堂转身就进了便利店买零食。而周遭的同学们对存在浪费的现象熟视无睹,对浪费现象没有人会感到心疼。其实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够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当我胃口不好的时候,我会跟窗口的阿姨要求只需要半份的饭;感觉食堂的菜不好吃少点几样,如果觉得还不错可以再去窗口加菜,这些小小的举动可能看似普通,可是背后带来的效益却是巨大的。不放假设每天一个同学因为觉得食量不大少打了半份饭节约了1克米,全校按人算,一个月就节约了60000克的大米,再换成三个月,六个月…可想而知,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浪费,而是对浪费现象的麻木,更缺少对浪费的认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每一粒粮食、爱惜每一片蔬菜,就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敬仰、对大自然的敬畏。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争做节俭消费的实践者、传播者、监督者,就一定能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二、告别白色污染,拒绝“我行我塑”
其实从1月8起,中国就推行了限塑令,但治理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塑料袋的依赖性太大了,缺少自身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学校,一些同学喜欢去食堂打包饭菜回宿舍吃,一种菜式就装一个塑料盒,然后又用塑料袋装起来,因为廉价方便大家往往忽略了塑料袋在大自然中不能降解的严重问题。而忽视了塑料袋真正的优点在于它结实耐用,我通常合理地循环使用塑料袋,或者我会自带便当盒去食堂打饭,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数。作为一名海院学子,对于海洋更有一番别样的情感,而在看到新闻上海洋生物因为误食塑料袋而畸形死亡等触目惊心的报道,让我不由得感到心酸。今年10月2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发布会上一项骇人听闻的研究发布,该研究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我们随意使用和乱扔的那些塑料袋,终会盼来被吃下肚的那一天。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塑料的使用,为美丽的海洋,为贯彻海洋强国战略路上的百年海院,做到知海,爱海,遏止“我行我塑”的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如何把不同的垃圾进行准确分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垃圾分类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幸福感。做好垃圾分类,能改善生态环境,关系到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网购消费的迅猛发展,校园快递纸盒量不容小觑,我一般都会将纸盒瓶子收集起来以便楼下专门收废品的阿姨进行回收,可回收垃圾越来越多,利用价值越不小。一般遇到垃圾不分类的同学,我都善意提醒让他们记得将可回收和有害垃圾单独分出来再进行投放。因为如果我们按照生活习惯重视垃圾分类,让这些垃圾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还能减少原材料的需求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除此之外,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约环保本身就是积少成多的过程,制止餐饮浪费,白色污染,做好垃圾分类,我将积极参与,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培养节约习惯,秉承毅以处事的校训传统,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厉行节约的文明路上,带领大家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