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名医生事迹

| 吴泽

中国有名医生事迹(篇1)

何凤棣,女,汉族,大学本科临床医学系毕业,从事急危重医学33年,2007年任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2015年兼任总院急诊科主任。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特别是作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主任自知肩负着重大责任,每天面对若干被重症折磨的痛苦面孔,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也许是职业的特殊性,面对患者一双双求生的渴望和家属对医生企盼眼神,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担当和责任油然而生,于是她始终把病人放在了与自己亲人的同等位置上,学会了换位思考,领会了将心比心,心中揣着“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的信念,始终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指导思想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及家属的距离,以扎实的医学功底,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得以将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从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这些年辛勤的汗水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换来了很多患者发自内心的真心感谢,迎来了一面又一面的锦旗,一封又一封感人肺腑的感谢信。但也有诸多抢救遗憾留存心中,2019年有一名31岁年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因罹患心衰导致心脏骤停,重症医学科何凤棣主任全力指挥抢救,持续胸外按压1小时,心脏得以复跳,但机械通气参数很高,氧合和血压不能维持,患者依然危在旦夕,如果再次停跳,将失去生命,此时当机立断立即取得省级医院的支持,率先在我市医疗机构完成的第一例V-A ECOM,之后患者氧合改善、瞳孔回缩,终于又有了希望,但在艰苦卓绝的持续抢救一个月之后,终因再次心衰离开了我们,丢下了她恋恋不舍的丈夫、挚爱的父母、未曾哺乳的孩子,每当夜深人静独自回忆每一例惊心动魄的病例时,都是潸然泪下,医者对生命的敬佑不仅仅是医治,重要的是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能回归社会。为患者能够得到同质化治疗,为学科进一步发展,依托先进的医疗技术,发达的医疗科技设备,先后建立了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目前已全部步入正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患者除了要求得到最佳的技术治疗外,还需要得到良好的服务,这就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科室的主任,她把提高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平时工作的重点,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把好质量关、业务关,更把自己的目标定的更高一层。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眼里更是见不得那些因为疾病而剥夺了美好生活的患者的疾苦,更是愿意将自己的从医经验及学术知识传播出去,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经常主动参加医院组织的基层义诊活动、给基层医生分享成功抢救病例、手把手的传授抢救操作技能诸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深静脉置管术、呼吸机的使用等等,对贫困患者更是施以援助之手,在她的心里,始终装满了患者的需要。她时时欣慰着,因为她一次次见证着生命的顽强;一次次见证生命延续的辉煌;她也骄傲着,因为生命之花在她的努力下一次次绽放,她是守护生命的战士。

中国有名医生事迹(篇2)

__X,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6年进入__X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曾多次在省级医院学习进修。能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正确处理难产、剖腹产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及孕产妇急救流程。熟练掌握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输卵管切除术、附件切除术等,配合上级医师熟练掌握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取样术。

从医15年来,她始终牢记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的教诲。在工作中,坚持学习,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始终把病人安全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奋斗,而视病人如亲人,用认真负责、和风细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服务于每一个患者,在这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

一天中午,她刚接到同事从餐厅带的午饭,就听到值班护士的呼叫:新入一个胎盘早剥的病人。她放下手中的午饭,急忙过去查看患者情况。胎盘早剥是产科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随时有可能胎死宫内。患者危在旦夕,她立即呼叫急救团队即刻到位,通知手术室,做好抢救准备,经过急诊行剖宮产手术,分娩女婴,所幸胎盘剥离面积无明显增大,手术顺利,母女平安。回到科室,已将近下午3点,虽然肚子饿着,但心里却是开心的。

六月中旬的一个白班,有个孕妇来到医生值班室找到她说:“王医生,你今天上班不?我2年前生孩子住院就是你主管的,我今天来看你上班不,上班我就去办理住院手续了,这次还想让你管我”。__X看了看她,因为看过的患者太多,有点记不起来了。2年前的住院情况,对医生来说可能早已遗忘了,因对患者的真情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而这却是患者对医生最好的褒奖。

中国有名医生事迹(篇3)

2月24日,在潜江市疾控中心仅有10多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内,王丽穿着“武装到牙齿”的密闭医学隔离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丽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师,有着丰富的微生物检测经验。与病毒近距离接触,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续上十个小时。

面对疫情,陕西省第一时间驰援潜江,王丽便是第一批抵达潜江的病毒检测专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时30分,包括王丽在内的陕西省疾控中心5名专家抵达潜江后,稍事休整便进驻潜江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实验室,开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队长刘东立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长,传染病控制副主任医师,曾参与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有着丰富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经验。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检测试剂极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结果异常,无法判读。仪器也时有故障,影响到检测工作进度。刘东立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核对,排除仪器故障,经常工作至凌晨。经过多次摸索,终于优化了检测试剂,为防控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检测工作中,病例样本采集、核酸提取两个环节最为关键,而病毒若通过气溶胶溢出极易感染检验人员。“在这两个环节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须坚持做完检验,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检验员游帅乔说,把病毒核酸提取出来后,加入反应体系,再利用仪器将病毒核酸数量进行放大扩增,分析检测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一批标本按检测程序顺利完成需要近6个小时。

“实验室里每个人筋疲力尽,但从来没有一位同事喊过累。”游帅乔说,只要能准确地检测出结果,能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这群来自陕西的专家已经在潜江战斗了25天,他们用专业、敬业赢得潜江人的敬意。

中国有名医生事迹(篇4)

李广歆,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李广歆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广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广歆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李广歆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广歆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李广歆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李广歆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李广歆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李广歆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中国有名医生事迹(篇5)

田径,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系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人。

一、义无反顾 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 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 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 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 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 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 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 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 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中国有名医生事迹(篇6)

胡佩兰是郑州市的一名医生。1986年,她70岁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后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坐诊,2010年受聘到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作为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的高材生,胡佩兰养育了包括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内的4个儿子。70岁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退下来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2014年1月22日5时30分,98岁的.胡佩兰逝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感动中国栏目组给胡佩兰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在当晚学习观看的过程中,广大职工被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当播到女仁医胡佩兰的事迹时,在座职工更是激情澎湃、数度落泪。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学习胡佩兰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深入贯彻“厚德、博学、至臻、致远”的院训,完成“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使命。

中国有名医生事迹(篇7)

__X,女,生于1983年,中共党员,主治医师,妇产科副主任。从2007年__X医学院本科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11年。曾多次荣获县、市临床技能比武奖项、“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深受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了11个年头,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投身自己的本职工作。记得她说第一次跟着老师在产房替产妇接生时,因为那位妈妈的尖叫声把她吓哭了,但当看到宝宝抱在自己怀里安静的舔着自己的手指时,她觉得一切都没那么恐惧了,反而开始有点喜欢这项工作了,喜欢那种被产妇信任的感觉,为了那份成就感。有些事是非常让人记忆深刻的。有一次她刚开始单独值晚班时,接诊了一个血压不高但精神相当紧张的孕妇,她一直陪在孕妇产床旁边,安慰着孕妇,欲解除其紧张情绪,熟料孕妇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发生子痫,该孕妇全身抽搐,牙关紧闭,眼看就要咬伤自己的舌头,来不及取开口器,她硬是用双手掰住患者牙齿,待护士拿来开口器时,她的手指已被咬的发紫、发麻。事后回忆起来,她说:“当时也没多想,就怕她咬舌窒息。但被咬的确实很疼,当时自已都要哭出来了。最重要的是孕妇没事”。至此以后,她逐渐成长起来,成为科室骨干,科室里只要有抢救,有危重病人时就能看到她出现,有时忙完工作深夜回到家中,看到嗷嗷待哺的儿子时,看到心疼她的家人时,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感激,也想多点时间陪陪家人。但是每当有需要时,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抢救的前线。

作为一名党员,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医生,她待患者如亲人。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她都随叫随到,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她的身影。由于本身一些特殊的原因,她从事过医务科、门诊、住院部的工作,每个部门接触的患者都有所不同。尽管患者与她非亲非故,只要她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记得有一位阿姨,初来医院的时候行子宫脱垂腹壁悬吊术,术后因肥胖导致术口愈合不良,住院时间非常长,阿姨家里也不富裕,孩子们都不在身边,老伴年纪较大还要往返家中照顾年幼的孙儿,经常就只有阿姨一人在医院。阿姨为了省钱经常中午的饭还要留点作为晚餐,她知道了以后,每次上班带饭的时候多带一份,怕阿姨为难,通常是跟阿姨说吃不了那么多,留给阿姨吃。阿姨痊愈回家时说她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总说好人有好报的。淳朴的话语总是能成为她继续前行的动力。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病人家里穷,她会偷偷地拿点钱给他们,为他们免费换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虽然事情很微小,但是她一直是这样做的。没人知道也一样会继续做下去,因为她说“看到他们我很心疼,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明白他们的难处,能帮助他们,我自己也很开心。医生就应该是帮助人的,天生就应该是善良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除了繁忙的工作,她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曾先后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并曾多次荣获县区及赣州市区妇幼保健技能比武一等奖。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并主持市级课题1项。她深知,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已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为患者除去病痛。

她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妇产科工作,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待患者如亲人,一切为了患者着想,确保母婴生命安全,用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4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