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公益事迹材料七篇

| 吴泽

爱心公益事迹材料(篇1)

我们都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在做好事。我们还说,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那么,一个自己本该受人帮扶的人,却十六年如一日,一直在坚持着帮助他人,我们该怎么对她表示景仰呢?

今天,我就要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一心扑在我县公益事业上的人,户县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永宁的故事。

她很普通,普通到站在人群里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她很文弱,1.6米左右的身高,架着一副高度近视镜,更显柔弱;但她很执着,执着到让了解了她事迹的人无不心生敬意。

她1998年5月失业,紧接着爱人也下岗。一下子,一家老小的生计成了最紧迫最棘手的问题。那些日子,家里的气氛异常沉闷,全家人的情绪都像掉进了冰窟窿。

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个好母亲影响子女一生,一种好品质成就人生。瘦小但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母亲,给了她自立自强的意志,也给了她愈挫愈勇的品质。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小小的个头,瘦弱的肩膀,大冬天用三轮车拉着氢气罐在钟楼附近的灯市卖气球,一手拽一把充好气的气球叫卖,一手拉着脸蛋儿冻得通红的孩子......

冯仑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在她的身上,我们才发现,坚强都是给逼出来的。当一个人足够坚强时,全世界都会为她让路。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家里的情况有了好转,生活相对稳定。2008年,她爱人恢复了工作,每月三五百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比以前安稳多了。

世界上有一种爱,很真,是给亲人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爱,是给他人的,很暖。在为生活奔波打拼的十多年里,受母亲的影响和带动,她接触了我县社区困难家庭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上参加了一些公益活动,才知道还有很多像她一样困难的家庭在拼搏,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从此,在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同时,她也随母亲走上了公益互助的爱心之路。

这一走,就是义无反顾的十六年。从家人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到默许、鼓劲儿、坚强后盾;从周围人的冷眼冷语,到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和受助者的感恩、大家的感动。2010年10月她被聘任为社区工作人员,在这个本就是公益性的服务单位,她把关爱和温暖送给更多的困难居民和家庭,也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14年5月8日,在县文明办和共青团户县委员会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由她发起的户县公益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她担任会长。协会现有会员300多名,志愿者2000多人,制度、章程、活动计划、项目和服务记录等详细完备,成为我县社会公益事业的大本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2年5月,她被共青团户县委员会评为“优秀志愿者”;2013年1月,她被县文明办评为“温暖画乡年度公益人物”;2015年2月,她被西安市文明办评为“优秀志愿者”,3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巾帼建功标兵”;6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志愿者”;8月,被西安市妇女联合会评为“西安市巾帼建功标兵”;2016年2月,市文明办授予她“五星志愿者”荣誉称号;3月,市妇联授予她“巾帼志愿者标兵”荣誉称号;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团省委、省环保厅、省妇联、省残联、省文联九个部门联合授予她“陕西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省爱卫办授予她“优秀爱国卫生运动志愿者”荣誉称号;6月,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她“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捧在手里,一个个都沉甸甸的;这些荣誉,每一个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她的低调让我今天这个材料的准备过程很艰难,直到今天的活动开始之前,我都没能从她那里拿到这些可以印证她所有付出的荣誉和称号,我是在省、市、县相关网站上搜索到的。

借着今天这个机会,让我们一起来读懂这些荣誉背后的故事。

2014年底,在协会开展的“小葵花”关爱公益活动中,志愿者们都给孩子准备了较为丰盛的午餐。在就餐的过程中,有一对小姐弟,两个人一起合着吃了一盒饭,把另一盒饭偷偷地留了下来。直到准备送孩子们回家时她才知道这个情况。这是玉蝉镇晋侯村陈蓉姐弟,父亲瘫痪,母亲离家出走多年,因为盒饭里有一个鸡腿和鸡蛋,孩子要留下来带回家给父亲尝尝。孩子说,“自从爸爸生病瘫痪,妈妈就离开家好几年了,也不管我们,平时都是奶奶从二伯家过来给做点饭。爸爸平时从来吃不到这么好吃的鸡腿和米饭。”孩子的懂事和孝心感动了在场的每位志愿者,结对帮扶她俩的爱心老师---国防学院赵老师夫妇抹着眼泪,带着两个孩子去吃了肯德基,让孩子过了个真正开心快乐的周末。赵老师夫妇联系协会,对这姐弟俩进行长期帮扶,每次去都给孩子带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外加爱心款;去年年底,协会通过道教爱心人士帮扶,给她家送去10000块钱。

我县天桥镇割耳庄小学生董凯斌,不幸患脆骨病。协会得知情况后,自2012年开始帮扶,也是经常去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而且每次都随赠300-500元爱心款,去年年底,同样通过道教爱心人士资助了10000块钱。

在每次活动总结会上,她都会说,协会的活动就是要呵护孩子的那份纯真和孝心。把爱心给孩子,我们就有了更大的希望。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也会去关爱他人,做一个传递温暖的“好人”!

2014年腊月,公益志愿者协会和今户网一起为重病患儿仝家锐小朋友募捐,同时在钟楼广场开展义工活动。在活动现场,一位六十多岁,骑着助力三轮车的残疾人大爷,把自己一天的收入13元钱全部捐了出来。当我们要他留下姓名和地址时,他腼腆地说“我就这点能力,留啥名字呢?”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志愿者们心里无比的感动!

公益志愿者协会成立两年多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长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资助帮扶贫困学生、残疾人家庭及子女共26位,其中自身残疾中小学生14人,父母残疾的12人,资助物资及现金36023元(爱心人捐赠);帮扶太平敬老院8名、蒋村敬老院3名、县中心敬老院53名残障老人,赠送物资折合现金15600元(爱心人捐赠);帮扶重病患者4人8850元(爱心人捐赠);关爱帮扶留守、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子女-余姚小学40名、张家小学52名、纸房学校51名、特殊教育学校34名、西保安小学26名、柿园小学6名,为209名学生募集关爱帮扶物资价值约61930元(爱心单位、爱心商家、爱心人士捐赠)。

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因为自己经历过,她才更了解,也才做的更细致更深入。

她常常跟我们说:“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坚持多久,千万别奢望光有热情就能得偿所愿。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

她还告诫我们说,做社会公益志愿者,永远不要忘记谦逊,应该像冰心老人的一句诗所说的“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看着她的身影,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句话,“伟大,都是平凡留下的痕迹!”

爱心公益事迹材料(篇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说起胡献芬的名字,今日在河北省邢台市那可是叫得响,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位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甘愿奉献社会的老人。你可别小看胡献芬这位出生于上世纪中叶年近七旬的老人,她做起公益事业来,那真是杠杠滴。不瞒大家说,胡献芬自2015年从机关事业单位高级职称岗位退职退休后,一天也没有休息,立即投身于地方公益事业,她甘为国人义务做事,并且把为民服务做的有声有色,成为一地知名度高、且响当当的公益老人。胡献芬如今的身份是公益中国人总部副总监兼邢台工作站主任、邢台市车友协会副秘书长、邢台市助残协会理事。

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热衷为民服务,着实让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还有人提出疑问,老胡不图钱不图利,为什么还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要解开这个谜底,这还要从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说起。她刚满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从农村跨入大学门槛,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再后被选调进了邢台地委做理论研究和在职干部理论教育工作,地市合并后她到党校做教师,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十年。她兢兢业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先后任邢台市委党校科社教研室和_党建教研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2010年晋升为邢台市委党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教授。她爱岗敬业,勤奋耕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传播者、执行者。她身为共产党员,是“三观”教育的践行者。她退休后,不甘安享自己安逸的晚年生活,又投身到了邢台市公益事业之中。她甘愿为民奉献自己余生,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乐于助人,广施善举。 胡献芬抱着一颗善良之心,投身公益事业,服务于民,报效国家。

近年来,她除了积极参加诸如地震洪灾,以及疫情等捐助活动外,还从网上和微信群得到的信息包括对身边熟人、朋友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从自己有限的退休金中拿出些钱财给予帮助。她曾多次为不认识的、有困难的病人捐款资助,那些通过媒体而公布于世需要资助的家庭和病人,分别来自于广东、云南、湖北、保定以及邢台本市等。胡献芬在资助和义捐过程中,不仅身先士卒,而且还多次以公益组织负责人名义,组织周边爱心人士参与其中。2021年初河北疫情突发,邢台南宫市和隆尧县也先后成为重点防控疫区,她就积极倡导公益中国人志愿者为南宫和隆尧捐送了三万多支防护口罩和两万多元的防护服。

同时,她还曾多次在公益中国人总部的倡导下,组织邢台和邯郸的爱心人士为太行山区和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贫困学生捐赠各种文具及保暖衣物,助解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为社会排忧解难。她不仅关注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带领邢台和邯郸两地的公益志愿者及爱心人士,在公益中国人总部领导的协调下,携手石家庄公益组织为太行山区贫困农村送去两万多棵“扶贫树苗”(核桃和花椒树苗),愿帮助山区农民脱贫。她及众多爱心人士的善举,就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胡献芬老人的义举善举,表现在多个方面,诸如她作为邢台市车友协会会员,从2013年开始,就参加了邢台市车友会每年一度的学生高考“爱心送考”活动,该项活动至今已有八、九年时间,从未停止过。尤其值得夸口的是,每年送考时,胡献芬老人不仅要忍受六七月的高温天气,而且还要自赔汽油自驾车准时接送考生。为了使学生能按时到达考场,有时她顾不上在家吃饭,带上两个馒头就提前赶到学生住地门口接送学生了。这些年来,她接送学生从来没有一个迟到的。

胡献芬助人为乐多多。2019年8月她随旅行团去内蒙及东北三省旅游,由于旅途遥远,行程紧张,有游客身体出现不适,尤其有一位年长女游客,在返程途中出现肚疼难忍。大巴车在高速上行驶至唐山丰润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此时天下着蒙蒙细雨,车到住地,胡献芬没有顾上收拾自己的行囊,就和领队一起把患者送往县医院救治,由于送达及时,医院及时为患者做了肠梗阻手术。而后她顾不上吃饭,一直陪伴患者,直到家属到场。患者康复后多次电话联系要去她家面谢,但是都被她婉言谢绝了,老胡只告诉对方说“这是我能做、也是应该做的事”。

传播正能量,助推社会文明建设。胡献芬多年参加公益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渐感受到:独木不成林,独花不是春,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因此,她把做公益的主要精力逐渐转移到组建队伍、宣传报道正能量,带动和发展社会正能量上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先后加入了“中国公益在线”和“公益中国人”这些宣传报道公益活动和好人好事的平台,并被公益中国人总部认命为邢台工作站主任及公益记者。有了这个平台,她即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字优势,用相机和键盘记录了很多好人好事和公益活动,并通过公益中国人以及中国退役军人在线、健康中国人、法制报道、法治文化、法制视野、食品安全与法律、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民族民间文化专业委员会等网站,还有食品安全与法律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使社会正能量得到发扬光大,从而助推社会道德和文明发展。近几年,胡献芬通过这些宣传平台,发表公益新闻报道几十篇,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带动了一帮人在争做和投身于公益事业之中。

胡献芬由于有着对公益事业的执着与奉献,2019年年底“公益中国人”在北京举行的颁奖晚会上,她被“公益中国人总部”授予“优秀公益大使”的光荣称号!

时光荏苒,胡献芬如今已是近七十岁的老年人啦,但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奔波在热心于公益事业上。此时,也有一些好心人在劝她别折腾了,该为自己想想啦!她却笑笑说,我喜欢公益事业。胡献芬有一句馨人的话语,那就是“帮助了别人,快乐着自己!”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人做出了榜样,同时,更为儿孙做出了榜样。还有一点可贵之处,胡献芬这样做就是想让自己的后代和儿孙从小树立与人为善的理念,长大后要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胡献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宗旨,她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值得国人学习!

爱心公益事迹材料(篇3)

我叫张__,今年10岁,是铜陵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的一名小学生。在学校担任大队委和班长的职务,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我还是一名校园小记者呢!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细心呵护,使我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生活中,我懂礼貌,有爱心,团结同学,热爱班级。学习上,我有目标,有决心,有汗水,有收获,在知识的海洋中采撷无穷无尽的宝藏。班级里,我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更是一名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少先队员。我活泼开朗,乐观自信。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是我努力的目标。在社会上,我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帮助别人,关心公益事业,参加公益劳动,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对公益事业的热情。

公益事业有很多,捡拾白色垃圾,栽种花草,上街擦交通护栏,清除公共场所的垃圾。而我亲身参与印象深刻的公益劳动有三次,第一次就是小区组织的为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开展“一对一捐赠大爱心”公益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时,为了能让灾区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收到一份节日礼物,小区的叔叔阿姨们组织了“爱心包裹”传递活动,我光荣地参加了这项公益活动。爸爸妈妈买来了文具,生活用品,我也将自己心爱的书本,玩具,铅笔一起放进了爱心包裹里,送到了贫困小朋友们的手中。阿姨也带回了小朋友们的感谢贺卡,虽然这张感谢贺卡很轻很轻,里面的字迹也十分模糊,但是我们全家都感受到这张贺卡背后的那份浓浓的深情,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正是这份情感牵动着你,我,他,牵动着大家。这种情感是永不熄灭的灯火,是我们和谐社会稳定繁荣的奠基石。

第二次参加的公益活动可有意思啦,“扫楼梯比赛”。那是母亲节的那天,我在妈妈的陪同下参加了扫楼梯活动,在观看了大哥哥,大姐姐们比赛的过程后,我积极踊跃的报了名。裁判员叔叔将我领到楼梯口处,和我详细的说起比赛规则,原来比赛不仅仅是比速度,比快,还要比谁扫的干净,不漏扫。说完后叔叔就发给了我一个簸箕和一把扫帚。当时,我有点紧张,妈妈悄悄的来到我身边说,“宝贝,加油,妈妈支持你”。一声哨响,我们一组的六个小朋友就像离了弦的箭一样,飞快的扫起楼梯来,一层,二层。我仔细的扫,认真的扫,丝毫不敢马虎大意。在扫到第四层的时候,我的脚步慢下来了,速度也降下来了,想起妈妈说的不能放弃,我重整脚步,坚定信念,努力加快步伐,终于看见了正在顶楼等着我的裁判员阿姨。阿姨一层一层的检查,在全部检查完毕后,宣布了我是第三名的好成绩。我开心的跑到妈妈身边,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棒!”在游戏中,我们清洁了楼梯,保护了环境,使大家上楼下楼都看不见灰尘。我们得到了所有人的赞扬,今后这样的公益活动,我一定参加。

爱心公益事迹材料(篇4)

绥德县志愿者爱心公益协会成立于2016年5月17日,并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法人组织,2017年3月16日在“志愿云”系统正式注册。协会自成立以来,广泛的发起和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组织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帮扶留守儿童聚集的名州小学;为榆林数个节庆赛事活动提供志愿协助服务;热心支持养老院敬老志愿服务;积极组织爱心义卖等活动。

在今年7月26日,绥德县遭遇了百年以来受灾群众最多、受灾范围最广、受灾情况最重的大洪涝灾害,全城告急,四面受困。在突如其来的灾情面前,绥德县志愿者爱心公益协会马上发布救援项目,组织全体协会志愿者,号召广大爱心人士,投入到抗洪救灾的工作当中。原本计划招募500名志愿者参加的救灾活动,马上就有735人报名参与项目。

志愿者们携手并肩、精心组织,力求打好“创建家园”头阵。协会详细部署,统一购买袖章,分工协作,将志愿者分为:救援组、宣传组、发放物资组、后勤组、登记组、铲淤泥组等。救援开始后,志愿者将县区受灾严重的地点划分为20个点开展救援。同时筹集捐款,购买物资分发给受灾群众,共发放物资:矿泉水:10146件、方便面:9225件、干馍片:1318件、火腿肠343箱、牛奶686箱、面包3691个。

27号那天晚上,全城停电,所有的电梯无法运行,但不管爬多少层楼的楼梯,每一个志愿者都抢着去,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喊苦。他们心里只想着受灾群众能够尽快收到这些物资。28号,天空一直下着雨,但是志愿者们冒着雨一直在搬送物资,没有退缩一步,他们说哪怕是下刀子也要把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为了将有限的物资公平合理的发放,他们遇到了很多的不理解,受了很多的委屈,但是他们都不吭声,也不抱怨。他们当中许多人即使胳膊酸的抬不起来、手上磨起血泡,都不会停下来休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多耽误一分钟,绥德就晚一分钟恢复正常!铲淤泥的他们是那么的卖力,虽然已经很累了,但他们还坚持干,蹲着睡着的、靠在铁锹上睡着的、坐着睡着的、各种各样的睡姿,那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睡姿。这支队伍中还慢慢加入了许多自发的小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和家庭志愿者。

在这支队伍里没有年龄区分,有的是满腔热血的奉献精神,爱心在相互传递,爱心在相互温暖。越来越多的群众受到他们的感染,加入到了志愿队伍当中,他们为绥德的抗洪救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用爱点亮了全城的温暖明灯。抗洪救援活动持续开展了一个多月,至今,协会还在不断的随时参加有需要志愿者的后续工作。绥德县志愿者爱心公益协会永远不会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感恩有你!

爱心公益事迹材料(篇5)

__,男,8岁,是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二年级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他从小不但乐于助人、关心集体,而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同时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老师眼里,他是一名自尊自强和富有理想的少年;在同学眼里,他是个乐于助人、好学上进的好伙伴;在父母眼里,他是个尊老爱幼的孩子;在邻居口中,他是个诚实守信、热心公益的小公民。

1、他是家里的“小大人”

在家长的心目中,他懂事孝顺,尊老爱幼,乖巧可爱。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他都会列上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玩具是他和妈妈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对待邻里,他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

他关注亲人的冷暖,让亲情其乐融融,给即将下班的父母准备好拖鞋,给他们泡上一杯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微笑和拥抱,为他们端来热水洗脚……他用其他孩子们无可企及的细腻和温情,把对父母长辈们的感恩和深爱细细密密的悄悄的却淋漓尽致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他用幼小的身躯却真挚的情感默默的传承着中华几千年来善良和美德。

2、他是老师的好帮手

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如每天检查同学到校、读书、作业等情况;在工作中讲求方法,积极履行职责,不但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他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他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他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他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他会特别珍惜。对于困难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3、他是同学的好榜样

“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他遵守校规校纪、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他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他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

他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他的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一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同时他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

闲暇时,他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最喜欢看的书有《十万个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小学生科学知识故事》……

4、他是文明的小使者

他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会使用礼貌用语,诚实、不说谎话,知错能改。他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总是积极参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好学生的公民道德规范。在公共汽车上,他会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大街上,他会顺手拾起随风飘舞的纸片扔进垃圾箱。在公园里,他会主动擦净石凳上的脚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爱心公益事迹材料(篇6)

苏惠琴,女,回族,44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泾滩四社农民,2007-2013年在平凉市崆峒区武家园小区物业部为出纳,后任物业部主任,在单位上班期间,时常利用假期参与公益活动。2013年7月,由于岷县发生地震,她和丈夫马有生救灾之后,选择了做专职公益人之路,并和丈夫成立了平凉众益农村社区发展协会,苏惠琴任秘书长之职。

作为公益人,苏惠琴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身公益事业中,以农村弱势群体利益为重,不重个人得失,用热情和奉献的精神彰显一个公益人的使命感,主要事迹如下:

一、发挥专职公益人的模范性

作为一名专职公益人、一名志愿者,首先要做到带头干,再苦不退缩,她和丈夫参与了2013年7.22岷县地震救援,随后苏惠琴参与岷县壹乐园儿童服务站工作,在灾区一呆就是半年,在艰苦的条件下每天往返于灾区的重灾点学校,给孩子们带去欢乐,让灾区孩子走出因灾心灵受到伤害的阴影,而丈夫而在平凉市走乡串户,扶困助弱,发展志愿者,运营平凉众益农村社区发展协会;2016年7.19河北特大洪灾救援工作,身为一名女同志,在河北灾区的酷暑中做灾情评估,发放救灾物资等工作,她从不言苦,在河北的半个月,带领一队志愿者深入受灾一线发放物资,宽慰受灾群众,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最忙碌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平凉众益在当地的项目中,苏惠琴也是带头走访贫困山区的村落学校,贫困山区成为她的主要工作地,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山区渡过的。

二、注重实干,业绩突出

平凉众益成立四年期间,为帮扶平凉贫困地区学校、社区,根据需求,苏惠琴积极向基金会、其他公益机构、爱心企业申请物资及支持类项目近20多个,苏惠琴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项目从申请到执行、总结、财务审核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从不走形式,走过场,让每个项目的实施到位,落地有声,由于优秀的执行能力和完善的项目管理经验,得到资助方的认可,使更多的优秀项目落地平凉,使平凉地区的部分学校、社区、儿童现状得到改善,近四年来,她申请的项目有壹基金温暖包、净水计划、儿童平安小课堂、多功能运动场、留守儿童服务站、农村学校音乐教室援建、图书室援建、甘肃福彩留守儿童关爱、电教室援建、鸿基金爱的背包、帮扶孤寡老人、环境保护等项目及配套物资价值超过600万元,项目受益人达3万人次。

三、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苏惠琴在公益路上的四年,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心牵平凉贫困农村社区、学校,白天奔波在农村社区,晚上伏案撰写资料,她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和公休日,节假日基本都是外出向其他优秀的公益组织学习和参加各类的培训,旨在提高自己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平凉地区的弱势群体,正常工作日在农村社区、农村学校实施各类公益项目。2014年在婆婆去世刚十天,她奔赴岷县灾区执行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一去就是几个月,她也有家,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工作时常舍小家顾大家,她也很幸运,无论多忙,娘家婆家都支持她、理解她,而她对于公益事业的执着感动了身边的人,也带动了一群人加入公益的行列。

四、作风严谨,清正廉洁

苏惠琴作风优良,为人正直,所有公益项目在选址和执行过程中,不偏不倚,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协调,让项目真正落实到有需求的社区或学校。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严格律己,以身作则,为志愿者们作出表率,做到办理不推诿,遇难不回避,不损坏集体利益,清正廉洁。

有人这样问她,你这么忙究竟得到了什么?她说这是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做志愿者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看到项目受助人脸上幸福的笑容,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回馈。有时候忙的不可开交时,她的朋友说:你选择你承受,是的,当初执着的选择时她就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选择公益这条路,一路前行,不忘初心。

2016年5月,由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推荐,苏惠琴被崆峒区评选为第四期“崆峒好人”荣誉称号,2017年度首届平凉市文明家庭、2018年度首届崆峒区文明家庭,平凉日报在2017年4月23日发表题为《这对夫妻只愿山里孩子有书读》,报道她和丈夫几年来四处奔波援建图书室30多个,2017年度柳湖镇政府拍摄微电影《我的公益梦》,以她的真实事迹为题材反映一个公益人坚持不易的感人事迹,她执着于公益事业的事迹在部分基金会、公益组织、甘肃公益界的订阅号中争相报道和学习,被称为关注当地农村社区的一匹“黑马”。

爱心公益事迹材料(篇7)

吴美棠,女,57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晋城市阳城县凤城镇坪头村人,现任山西美棠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在村办缫丝厂濒临倒闭时,吴美棠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以一肩之力承包了该缫丝厂。她说,我不能让阳城的支柱产业倒下,我不能让这一百多名工人失去工作。从小深受孝道文化熏陶的吴美棠,在公司成立之处,就确立了“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倡导春蚕奉献精神”的企业使命,并在企业创立至今十三年的时间里,以自身为榜样,带领全体员工践行着这一使命。

企业开始运营后,吴美棠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革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使得产能不断提升。企业壮大了,社会责任也就大了。吴美棠开始积极参与市县扶贫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优先录用贫困百姓,传授立身技能,解决了400多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并大胆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走“产、供、销”发展道路。从2005至今,在白桑、河北、东冶、凤城等8个乡镇,30多个村庄与15000多户蚕农签订了蚕茧联营合同,承诺给蚕农补助桑苗款20-50%,蚕茧收购价高于市场价1-2元等优惠政策,为蚕农的经济收益和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保障,为蚕农年创收8000多万元,带动当地3000余人增收致富。2012年汶川地震,2015年玉树地震,吴美棠带领公司全体员工捐钱捐物,共达3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家的大爱胸怀。

她说:“其实,在公益活动中,我就是一个志愿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年春节和重阳节来临时,吴美棠都要带领公司员工前往下交村、孤堆底村,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日用品,并到年迈老人的家中走访,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为老人打扫卫生,力所能及的为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她常说,没有老人智慧的教育,就没有我们这一代的成长,孝道,是每一个美棠人都应该要学习的精神,在敬老活动中,要以子女之心善待老人,这不仅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慈悲。“关心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关心下一代,更是我们应该用于承担的责任。”这是吴美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十几年来,她每年都会給阳城县阳光特殊学校捐款、捐物,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到学校看看孩子,为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并与大家做游戏、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思想状况。吴美棠的爱,不仅仅是给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企业管理中,雷厉风行;在慈善公益中,像一个阳光妈妈。正是这种大爱的企业家精神,让吴美棠感动着晋城的百姓,先后获得“晋城好人——诚实守信好人”、“阳光妈妈”、“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她所带领的企业,也凭借着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大爱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青年就业扶贫基地”、“捐资助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4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