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英雄杨连第事迹
一级英雄杨连第事迹篇1
杨连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某部一连的副连长。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中屡建奇功,多次受到表彰。
陇海铁路当时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大西北,建设大西北,贯通中原、直达西北的交通要道,而陇海铁路洛阳—潼关段上的八号桥,在战乱中屡次遭到严重破坏,该桥能否修复,直接关系着陇海铁路全线的畅通。1949年8月,杨连第所在支队接受了修桥任务。由于该桥处于崇山峻岭之间,周围地势险要,整座桥桥台坍塌,桥梁炸毁,修复起来难度较大。更复杂的是必须把五个高低不同的桥墩,铲成一样平,然后才能架桥。杨连第克服重重困难,采用单面脚手架,冒险登上四十五米高的桥墩,铲平了墩面。在修桥中,他孤身连续爆破一百余次,创造了登高奇迹。
1950年,杨连第光荣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1950年11月,杨连第随部队赴朝参战。当时连接前线与后方的沸流江大桥被炸断了,粮食弹药送不到前方,上级限令七天修复。为了避免敌机的轰炸,只能夜间抢修,因而影响了施工进度。心急火燎的杨连第,不顾危险,带领同志们在白天敌机突袭的间隙中,进行抢修。敌机发现了他们,从云层俯冲下来,开始射击。杨连第让其他同志隐蔽,自己仍然坚持作业。一架敌机直朝他逼来,杨连第从容地抓住一根预先拴好的绳子,从十五米高的桥梁上轻捷地滑下去,进入防空壕。等敌机一走,他又继续工作。沸流江大桥在杨连第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提前三天修复。江岸上堆积的物次很快被运往前线。
在修复朝鲜境内的另一座名为清川江大桥时,杨连第掉进了波滔汹涌的江水里,混浊的江水灌进他的鼻孔、嘴里,漂到离桥一百多米的浅滩处才被发现。当战友们把他救上岸时,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把工作用的钳子。
1951年10月,杨连第当选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雄、国庆节归国观礼代表,并被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52年5月初,敌机又开始对清川江大桥狂轰滥炸,杨连第带领全连战士又投入了紧张的抢修。5月15日清晨,杨连第在检查桥梁时,发现有一个孔的钢梁,由于夜里过车太多,移动了五厘米。他让战士们把压桥机抬到桥上,准备把桥梁移正。就在杨连第指挥战士们起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倒下了!
杨连第同志牺牲后,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志愿军总部决定:追认杨连第为“一级英雄”,命名杨连第同志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第连”,并号召全军学习杨连第同志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度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一级英雄杨连第事迹篇2
杨连第,天津市北仓镇人,1919年出生,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
1949年8月,他所在的部队奉命抢修陇海铁路八号桥,桥墩高45米,是全国有名的险要工程。杨连第毛线搭建单面云梯登上桥墩,仅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连续3天爆破百余次,炸平5座桥墩顶面,荣立大功一次,并被誉为“登高英雄”。1950年9月,杨连第出席了全国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
1950年11月,杨连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多次出色完成大桥抢修任务。特别是1951年7月,在参加朝鲜平安南道清川江大桥抢修任务中,杨连第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头顶美机的狂轰滥炸,采用“钢轨架浮桥”法,在6米/秒的激流中,奋战30多个昼夜,11次架设铁路浮桥,保证了军需物资及时运往前线并使正桥顺利抢通。1951年8月,杨连第出席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首届庆祝大会,9月出席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接着应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52年5月15日,已升任副连长的杨连第正在清川江大桥上指挥起重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授为“一级英雄”“特等功臣”,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国家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一级英雄杨连第事迹篇3
杨连弟,1919年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14岁便开始帮工种地补贴家用,做过电工、架子工等。
1949年3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的及时修复。
1949年8月,杨连弟参加了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工作。面对无法攀爬的桥墩,杨连弟琢磨出用铁钩绑杆子登高的办法,他带领18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冒险登高作业。
当年10月18日,8号桥顺利通车,比预定计划提早了12天,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
1950年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当年11月赴朝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弟均做出了贡献。1951年3月,杨连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被一颗定时炸弹的弹片击中头部,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
杨连弟牺牲后,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等称号。陇海铁路8号桥被命名为“杨连弟桥”,他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
2013年,天津市筹资建立了杨连弟烈士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实物和音像资料全面展示了杨连弟的生平事迹和卓著战功。
杨连弟之子杨长林告诉记者,自己这一辈共三人,分别参加了海陆空三军,“就想当兵,继承父亲不服输、永攀高峰的精神”。现已退休的杨长林一直从事杨连弟事迹的义务宣讲工作。“英烈的精神永不过时,希望借助自己的力量推动这些事迹流传下去。”他说。
一级英雄杨连第事迹篇4
杨连第,1919年出生于天津,14岁便开始帮工种田补贴家用。1949年,杨连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在抢修陇海铁路8号桥的施工中,徒手攀上了45米高的桥墩,使大桥提前20天通车,获得“登高英雄”的称号。
1950年,杨连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1951年3月,杨连第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连接志愿军前后方的主动脉清川江大桥被炸毁,近百列火车的军用物资被滞留江边。杨连第接到任务,带领一个排抢修大桥。当时朝鲜正赶上40年不遇的洪水,清川江水位在一天内猛涨6米。杨连第不会游泳,却第一个系上钢丝绳冲进江里。然而由于水流湍急,浮桥搭了十几次都被冲垮。束手无策之际,杨连第想出可以用钢梁在江底交叉稳固,这一“钢轨架浮桥”的方法在修桥史上还是首次。经过三十多个昼夜的奋战,几次中断的清川江大桥终于顺利通车,保障了洪水期间物资补给线的通畅。杨连第却因为长时间作工极其疲劳,被打来的浪头冲进江里。战士们把他救上岸时,他手里还牢牢地攥着一把钳子。
战争期间,志愿军铁道兵共抢修桥梁2000余座次。在鸭绿江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都有杨连第的身影。
1952年5月,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下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英勇牺牲,时年33岁。
杨连第不怕苦不怕累、英勇顽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一级英雄杨连第事迹篇5
暮春时节,薄雾如纱,细雨如丝,两山间的树木苍翠欲滴,随風摇曳,给烟锁雾罩的陇海铁路八号桥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陇海铁路八号桥下,赫然醒目的“英雄登高处”标牌、桥墩上裸露的铁夹板,虽已被时间涂抹得斑驳沧桑,但依然向每一个经过的人无声地诉说着杨连第曾经在此创下的登高壮举和“登高精神”。
70余年来,杨连第“登高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登高传人”奋勇拼搏,续写了一页又一页建设祖国、强企富工的壮美诗篇。
陇海线上崭露头角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大决战阶段。国民党当权者狼狈逃窜之际,炸毁了大西北的咽喉要道——陇海铁路八号桥。是年8月,杨连第所在铁道兵一师一团接受了修复陇海铁路八号桥的艰巨任务。
八号桥修建于1922年,位于陇海铁路洛阳至潼关段、三门峡市观音堂镇观音堂村以西三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全长152米,共有桥墩5座,最高的桥墩45米,是当时全国第一高桥,位居闻名全国的三大险要工程之列。在当地观音堂村村民中,传颂着 “八号顶,八号顶,掉下来,摔成饼”的民谣。
被炸毁的八号桥,断裂的桥梁横躺在山谷中,5座混凝土桥墩满目疮痍,在两山之间凄凉地矗立着。要修复桥梁,必须先爬上桥墩顶部,但在人力物力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登顶?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时代,杨连第这样普普通通的新战士展现出了应有的风采。
一连几天,杨连第和十几名战士围着桥墩来回转,细心观察、冥思苦想。深夜,杨连第独自到桥墩下观察,借助月光,他看见二号桥墩的向光一面,有两行排列不规则的铁夹板裸露在外面。再细看,每个夹板都有个圆孔,他心里有了底。第二天,杨连第勇敢地向上级提出“利用墩面上凸出来的铁夹板,绑扎单面云梯登上去”的想法。这一办法经过广泛讨论、反复研究,得到大家的赞同,团首长最终批准了这个方案。
1949年9月20日上午,登高开始,附近的老百姓纷纷前来观战。团政委将一面红旗授予杨连第,庄严地讲道:“同志们,全团都在注视着你们。你们是修复八号桥的先锋,这面红旗你们要想方设法插到墩顶上!”杨连第坚定地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然后举起带钩的杆子,靠近桥墩,勾住铁夹板的圆眼,抓住杆子爬了上去。桥墩上裸露出来的铁夹板只有四指宽、30厘米长,仅可站立一个人,杨连第靠一根带钩的木杆,登上铁夹板,然后一只手扶着墩壁,另一只手再举着木杆勾住上面的铁夹板逐级攀登,一旦体力不支或者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当杨连第登到20多米高的时候,铁夹板越来越稀少,由间隔3米变为间隔5米,杨连第试了几次都勾不到上面的铁夹板,急得班长刁树贵直冒汗,在下面大声喊道:“危险,快停下来!”杨连第只是向班长喊了一声:“放心吧!”然后深吸一口气,踩着铁夹板,踮起脚尖,用一只手按着光滑的水泥墩面,另一只手举杆,沉着地用杆钩勾住了上面的圆孔,随即便纵身爬了上去。下面的战友们无不为他捏了一把汗。随着杨连第大喊一声:“同志们,上啊!”战友们也顺着杨连第放下来的绳索,跟着将云梯搭了上去。
然而,当杨连第就要攀登到墩顶时,却被突出来的桥墩帽檐挡住了,笔直的长木杆不能拐弯,无法勾到墩顶的铁夹板,意外的情况让在场的人们都屏住了呼吸。这时,杨连第发现上面有一根被炸断的钢轨突出在墩檐外,便解下腰间的绳子,甩上去套住钢轨,试拉了几下,然后用两脚登着墩壁向上攀。刚上攀了几步,杨连第就感到双手被绳子勒得酸疼、身体沉重。但他咬紧牙关,终于抓住钢轨,翻身跃到墩顶。当他掏出怀中的红旗高高举起时,桥下一片欢呼。前来现场观战的老百姓都惊奇地赞叹:“解放军真是天兵天将啊!”
成功登顶后,整平墩顶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二号墩顶约有26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必须在10天内全部铲掉,为了抢时间完成任务,杨连第只身一人,在3平方米面积的墩顶,仅靠一块木板作掩护,用土炸药连续爆破100多次。他的耳朵被震聋了,头被震晕了,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直到完成全部任务。
10月18日,八号桥重新架好,提前20天胜利通车。铁道兵团党委给杨连第记大功一次,并授予他“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
1950年10月,杨连第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入朝参战屡立奇功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杨连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被编入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入朝参战。次年1月,沸流江大桥被炸断,上级令一团四连在7天时间内修复,四连请杨连第指导施工。
杨连第随即赶往工地。经细心观察,基本掌握敌机出没规律后,他指挥战友们采取“猫戏耗子”的战术推进抢修工作。敌机来袭,他们就顺着事先系好的绳子,下桥隐蔽;待敌机一走,他们又马上顺着绳子上桥抢修。这个战术打破了晚上借助夜幕修桥的惯例,开创了战争期间白天照样可以修复桥梁的奇迹,使修复任务提前3天圆满完成。
1951年7月,杨连第所在的一连接到8天内修复清川江大桥的命令。当时正值雨季,洪水暴涨,杨连第再次挺身而出,冒着被卷入洪水的危险,踏着水面上漂浮的积木抵达对面桥墩,然后带着两个小组,在被炸毁的桥墩之间架起了吊桥。之后,杨连第又提出再架设钢轨浮桥,并用钢轨交叉插至江底锚定的方案。经过30个昼夜的苦战,终于将大桥修复。
为表彰杨连第的突出贡献,上级又给他记大功一次、小功两次,他领导的一排荣立集体功。
同年9月,杨连第参加了铁道兵团在沈阳召开的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出席在京举行的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并当选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10月23日至11月1日,杨连第应邀列席参加了全国_一届三次会议,再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2年3月,已升任连队副连长的杨连第回到了朝鲜战场,随连队紧急增援百岭川大桥。这里是满浦线上的枢纽,我军反“绞杀战”的重要阵地。在上有飞机轰炸、下有定时炸弹威胁的情况下,杨连第和他的战友们战胜千难万险,坚守76昼夜,连续抢修大桥26次,始终保证交通大动脉的畅通。
5月,杨连第所在连队再次转战到了清川江。5月15日这天,杨连第正和战士们起梁,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了,一块弹片击中了杨连第的头部,祖国的好儿子——杨连第倒下了,年仅33岁!
在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里,杨连第和战友们用特有的坚韧、毅力和牺牲精神,抢修、抢建桥梁23 000多次,抢修便线、便桥120多公里,抢修各种线路14 600多次,抢修隧道120多次,线路长度总计达550多公里,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對此,美国合众社曾发出如下电文:“在差不多一年来,美国和其他盟国的飞机一直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线,在北朝鲜仍有火车在行驶……坦白地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设铁路的人。”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也不得不感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然而共产党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人间奇迹。”后来,反映铁道兵战斗历史的小说《激战无名川》也是以这段历史为原型改编而成。
“登高精神”薪火相传
杨连第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6月4日发布通令,为杨连第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命名杨连第生前所在的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营一连为“杨连第连”。国家铁道部将陇海铁路八号桥命名为“杨连第桥”,将大桥附近车站命名为“杨连第站”,并在桥头修建杨连第纪念碑和杨连第纪念馆。
1953年3月16日,杨连第烈士灵柩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与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英雄邱少云、孙占元等烈士相伴共眠。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杨连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7年5月15日,在杨连第牺牲5周年之际,朱德元帅亲笔题词:“继承革命传统,建设伟大祖国。”彭德怀元帅题词:“杨连第烈士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心中。”
1975年10月25日,杨连第夫人阎福珍作为唯一烈士家属代表,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25周年庆典,受到朝鲜人民贵宾般的欢迎。
1982年6月,杨连第连指战员盛情邀请阎福珍及长子杨长林、长女杨长云、次子杨长勇、次女杨长荣及长孙到连队,向英雄的家人汇报了30多年来连队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1991年5月15日,杨连第汉白玉雕像在原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襄樊市(现襄阳市,下同)荣史馆前落位。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为雕像题名“登高英雄杨连第”,原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到会为杨连第雕像揭幕。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荣史馆分别被铁道部、湖北省和襄樊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杨连第被党和国家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在杨连第牺牲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杨连第精神在祖国大江南北生根开花,绽放出新的璀璨光芒。而作为登高英雄杨连第生前所在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更是把传承弘扬杨连第“登高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凝聚起企业改革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0年10月18日,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举办隆重的纪念仪式,邀请杨连第长子杨长林为杨连第队授队旗,为“登高精神”注入了“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创新发展、勇攀高峰”的时代内涵,翻开了新时代传承弘扬“登高精神”的崭新篇章。
英雄的精神永不褪色,英雄的旗帜飘扬不息。杨连第精神,永远是我们引领万千职工坚定前行的指路明灯,永远是我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制胜法宝,永远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动力!